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深度評論:自動駕駛出租車普及的三個關鍵詞

深度評論:自動駕駛出租車普及的三個關鍵詞

【汽車之家?深評】?隨著Waymo、百度、文遠智行等Robotaxi企業相繼嘗試以安全員的身份運營,Robotaxi似乎正式吹響了從試運營到商業化的號角,下半場的比拼將圍繞“量產、規模化運營、盈利”三個關鍵詞展開。為了判斷Robotaxi離大規模商業落地還有多遠,本文試圖從行業結構、企業合作模式、車隊運營規模、商業盈利模式等方面對Robotaxi目前的發展現狀進行梳理,並對Robotaxi下壹步的發展方向提出壹些個人的看法和判斷。

1.未來Robotaxi的行業格局會是“三分天下”?2.鐵三角模型可能並不穩定。車企、AI公司、出行平臺最後會有壹戰嗎?3.自動駕駛AI公司是與車企合資還是被後者收購或是下半年成為常態?4.自動駕駛下半場,車隊規模、量產能力、盈利模式如何?5.只要車隊運營規模還在擴大,安全員就壹定會長期存在?6.ToC在可預見的未來是盈利的。ToB/ToC的商業實現能否齊頭並進?7.Robotaxi集成到MaaS中,未來出行工具可以升級為按需移動服務。

1)自動駕駛萬億市場,中國的Robotaxi最具想象力。

自動駕駛壹直是熱門話題,全球各大咨詢公司都看好自動駕駛領域未來的發展前景。其中,基於自動駕駛的Robotaxi出行服務備受關註。

麥肯錫預測,2030年全球自動駕駛汽車銷售和出行服務市場規模將超過5000億美元;瑞銀集團(UBS Group AG)預測,2030年全球自動駕駛出租車市場規模將超過2萬億美元;畢馬威預測,2030年,自動駕駛汽車和服務將成為價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行業。

所有咨詢公司都看好中國,認為中國將是全球最大的自駕出行服務市場,中國的Robotaxi服務有數萬億的商業想象空間。

Robotaxi服務在中國的商業落地進程才剛剛開始。

2019,12,文遠智行在廣州率先開通Robotaxi服務。2020年4月27日,高德宣布接入AutoX無人駕駛車隊;2020年6月27日,滴滴在上海正式開啟Robotaxi運營;10 2020年6月10,百度阿波羅?圍棋在北京全面啟動...

“百度Robotaxi計劃”阿波羅?去吧

僅僅對公眾開放是不夠的。“去找安全員”壹直被認為是Robotaxi從測試階段進入商業運營的關鍵環節。幸運的是,2020年7月,文遠智行獲得國內首張智能網聯汽車遠程測試牌照;2020年9月,百度Apollo在湖南長沙獲得首批智能網聯汽車無人駕駛測試牌照。

2020年,應該說中國的Robotaxi將正式投入運營。

3)全球三個部分:車企、科技巨頭、初創企業。

第壹類是傳統車企或汽車零部件廠商,包括通用、寶馬、奧迪、豐田、吉利、博世、中國等。這類企業資本運作雄厚,整車制造能力紮實,極有可能將Robotaxi變成企業自研發、自運營。其實未來能提供Robotaxi出行服務的遠不止上述幾家,只是他們在自駕賽道上的奔跑速度相對更快,會更快的進入普通消費者的視線。把視角放到更長遠的未來,Robotaxi領域的行業格局在全球肯定會呈現三點趨勢:

第二類是互聯網科技巨頭,包括谷歌、百度、阿裏、滴滴。這類企業的優勢在於資金儲備充足,AI能力強,業務場景和運營經驗豐富。

第三類是初創科技公司,包括文遠智行、馬驍智行、AutoX。這類企業的護城河多是優秀的AI團隊和頂尖的自動駕駛算法。

4)鐵三角模式:車企、AI公司、出行平臺。

Robotaxi出行服務的商業落地主要涉及自動駕駛系統研發、車輛制造、無人車隊規模化運營三大環節。如果妳想成為Robotaxi領域的領導者,妳必須同時扮演車企、AI公司和出行平臺的多重角色。因為,角色越多,未來Robotaxi服務市場的議價能力就越大。

到目前為止,大多數企業只承擔壹兩個角色。其中,馬驍智行和AutoX只承擔自動駕駛系統研發的壹個角色,暫時無法涉足整車制造和出行平臺兩個領域。

Waymo、百度、滴滴、文遠智行可以獨立完成自動駕駛系統的研發和車隊運營,但自動駕駛汽車的量產還是交給合作方;文遠智行成立新公司文遠悅行開啟合作,但合資公司缺乏車企導致其量產能力暫時遭遇瓶頸;吉利和戴姆勒可以獨立完成整車制造和車隊運營,但需要在自動駕駛系統研發方面尋求合作;福特收購Argo?AI和通用可以收購Cruise,這使他們能夠同時開發自動駕駛系統和制造車輛,但這兩家公司在車隊運營方面仍有所欠缺。

“Robotaxi企業在國內外的作用”

能同時打通以上三個環節的企業還沒有出現。可以預見,在Robotaxi的R&D和探索階段,優勢互補、合作共贏仍是中短期的主基調。但長期來看,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逐漸成熟,量產成本和車隊管理兩大問題將逐漸浮出水面。到時候鐵三角模式估計很難穩固,車企、AI公司、出行平臺之間會有壹場惡戰。

5)運營規模和效率:100輛車隊&;幾十個城市&;高空載

說到Robotaxi的商業化,我們逃不開大規模艦隊作戰的壹步。為此,筆者選取國內外最好的兩家公司百度和Waymo進行直觀對比:

百度,7年內建立了超過500輛的自動駕駛車隊,覆蓋全球27個城市,安全載客超過65438+萬人次,駕考裏程超過600萬公裏。

Waymo,9年內將建成800輛左右的自動駕駛車隊,覆蓋全球25個城市,安全載客超過65438+萬人次,駕考裏程超過2000萬公裏。

「Waymo自動駕駛出租車」

作為Robotaxi在中國和美國的領頭羊,百度和Waymo幾乎同樣優秀。但仔細研究後發現,Robotaxi目前的車隊規模只有壹千輛,運營城市有近30個,也就是說單個城市的車隊規模只有幾十輛。

看它的運行效率。如下表所示,以Waymo為例,單車接送乘客和上車的距離這兩個指標與單車送別的實際距離非常接近。在實際運營過程中,為了服務收益最大化,應盡量減少單車空轉總時間和單車接客距離。相反,我們應該盡力擴大自行車送乘客的實際距離。從這個角度來看,目前的領頭羊Waymo的車隊運營效率也就這麽多。

可以看出,基於目前的車隊運營規模和效率,Robotaxi距離真正商業化還很遠...?

6)去找安全員:單個5G雲司機監管多輛車的安全。

幸運的是,像Waymo、Cruise、百度和文遠智行這樣的公司最近已經開始嘗試使用安全官員。為了保證安全,各公司成立了5G雲司機/遠程接管小組,壹名接管操作員同時實時監控多輛車的行駛畫面,在遇到識別困難時,如臨時變道或交通管制時,人工幹預接管車輛。

不過,也沒必要太高興。因為,這只是壹個過渡方案,或者叫“地方安全員免職”。據悉,Waymo的完全無人駕駛車隊被限制在鳳凰城不到500平方英裏的範圍內,只有參與早期Waymo計劃的測試人員才能獲得使用權。以及Waymo的CEO?約翰?Krafcik聲稱,安全官將在2020年底放回,以便團隊擴大服務範圍。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車隊規模和作業區域的擴大,安全員仍將被安置在主駕駛室,但壹旦新的作業場景被自動駕駛汽車成功學習,“多車+單5G雲司機”的組合方案將取代目前“單車+單安全員”的方案,安全員的人力成本將逐步降低。

當然,“全面上安全員”還是壹個長遠的夢想。

7)目前的盈利模式:ToC、ToB、ToG齊頭並進。

Robotaxi旅遊服務公司是如何盈利的?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回過頭來看看這個公司承擔的是什麽角色(AI公司,車公司,出行平臺)。

ToC:出行平臺直接為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出行服務。因此,面向消費者的旅遊服務收費必然是企業的直接收入來源。Waymo在2018年底就開始了收費測試,但目前國內政策還不允許商業收費,安全員成本還難以去除,與在線租車相比沒有優勢,所以這種盈利模式短期內很難實現。

Tob: AI公司可以將車載芯片、傳感器設備、車載操作系統、車聯網應用、自動駕駛算法打包供應給正在研發L2-L3級別輔助智能駕駛的車企,或者聯合車企實現預裝汽車量產,出售給出行平臺公司進行商業運營。例如,Waymo在2019年3月宣布將出售其自研產品蜂巢激光雷達。

ToG:車企和AI公司* * *可以向全國各省市政府申請車聯網、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數字化新基礎設施項目,大多是幾千萬元。例如,百度Apollo已經在北京、雄安、滄州、保定、陽泉、長沙、合肥、廣州、重慶、銀川等十多個城市籌備或落地了相關項目。

未來,如果壹家Robotaxi企業能夠同時承擔上述三個角色,其主營業務將能夠涵蓋自動駕駛相關軟硬件的銷售、自動駕駛量產車的制造和銷售、Robotaxi出行服務的銷售以及新政府數字化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

但是放眼全球,量產自動駕駛汽車和少量車型的公司只有三家,1。紅旗E-HS3自動駕駛SUV百度和壹汽聯合打造;2.Pacifica和捷豹I-pace由2。有FCA和捷豹路虎的Waymo3.通用巡航的雪佛蘭Bolt。

“通用巡航自動駕駛儀”

當自動駕駛量產車的成本和技術真正落地,AI公司、車企、出行平臺之間壹定會有壹場惡戰。屆時,Robotaxi將全面商業化,成為出行領域的獨角獸。筆者認為,AI公司和車企的結合(合資或收購)壹定會是終極形式。

8)設想未來的新盈利模式:移動即服務。

需要指出的是,Robotaxi永遠不能被定義為解決用戶“出行”需求的出租車。它更像是壹個按需的“移動”解決方案,即Robotaxi可以圍繞用戶的“衣食住行”解決任何基於LBS的“移動”需求。基於此,新的盈利模式自然可以誕生。比如外賣、快遞、同城配送的需求,催生了無人配送服務。

在Robotaxi艦隊的未來作戰中,通過進壹步延長ODD(作戰?設計?Domain)概念可以理解,場景設計思維將能夠為企業增加更多的商業變現方式。或許消費者的購物、影視娛樂、酒店住宿等需求都可以通過定制的Robotaxi來實現。移動酒店、移動衣櫃、移動電影院、移動辦公室,都是未來大規模Robotaxi艦隊登陸行動中可以探索的新盈利模式。

我相信未來壹定是壹個高度分散的商業世界。壹切都可以圍繞用戶的“衣食住行娛”需求在奇數區域內移動,而這壹切想象空間的終極載體就是Robotaxi。

摘要

目前,完全無人駕駛的車輛已經上路,為公眾提供出行服務。毫無疑問,無人車隊的大規模運營將成為Robotaxi下半年的發展重點。由此,配套政策法規出臺、自動駕駛車輛量產成本、出行服務收費定價等相關問題也將浮出水面。對於Robotaxi企業來說,現在能做的就是在擴大機隊規模的同時,繼續深化技術,降低量產成本,探索ToB和ToC的盈利模式。總有壹天,ToC的Robotaxi旅行服務會大規模上線。(文/汽車之家評論員?郭家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