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面條就像腰帶
關中,俗稱“八百裏秦川”,盛產小麥。小麥已經成為關中人的主要食物之壹。面條是關中人的主要飲食。關中人吃面,喜歡把面揉得硬,卷得粗,切得寬,稱之為“biangbiang面”。這種面條煮熟後,無論是澆上肉還是辣椒,放在碗裏吃起來都是滑、軟、辣、勁。既好吃又耐餓。
第二,鍋盔像鍋蓋
鍋盔是壹種用小麥面粉做的餅,在鐵鍋裏烘烤而成。它不僅是陜西人的主食,也是人們外出時隨身攜帶的幹糧。關於郭隗的來歷,歷來眾說紛紜。有人說,郭隗是諸葛亮初出茅廬後,放火燒博望坡,幫助關羽穩定軍心而發明的。有人說,唐代修建幹陵時,由於士兵和工匠服役人數過多,施工進度經常被拖延和處罰。於是,壹個士兵焦慮地把面團放進頭盔裏,把頭盔放在火裏烤成了蛋糕。因為是用頭盔做的,所以叫鍋盔。反正郭隗在陜西幾千年了。陜西人做鍋盔,連用手捏都不會。他們只能借助壹個木制杠鈴和所有的力量來揉搓它。壓成圓餅後,他們放在鐵鍋裏,用麥稭火慢烤,小火煨。這樣烙出來的鍋盔外脆裏香,放上十幾天八天也不會壞。陜西農村的鐵鍋都很大,直徑壹般都在兩尺以上,所以烙的鍋盔又大又厚,很像鍋蓋。這大概也是陜西人性格淳樸,寬容大度的表現吧。
第三,辣椒是壹道菜。
陜西盛產辣椒。陜西的辣椒呈紅色,頭長,味道辛辣,當地人俗稱“辣椒”或“紅辣椒”。遠銷國外,被稱為“秦辣”。壹般認為湖南和四川的人可以吃辣椒。其實陜西人吃辣椒比湖南四川人好吃多了。湖南、四川人只把辣椒當調味品,陜西人其實是把辣椒當菜吃。陜西人吃辣椒,先把辣椒的梗去掉,用暖炕曬幹,再用瓢搗成粉,過篩,加細鹽,最後多潑些滾油,就成了當地有名的“油辣子”。這種辣椒看起來紅,聞起來香,吃起來辣。可以用來拌面,吃包子。這種辣椒含有豐富的脂肪、蛋白質和無機鹽,具有開胃、食用、增進食欲的作用。
第四,泡饃大碗賣
“牛羊肉包子大碗賣”堪稱“陜西第壹泡”、“xi安第壹碗”。去Xi安不吃牛羊肉泡饃好像是浪費時間。牛羊肉泡饃是穆斯林食品。
關中人吃飯講究實惠。肉是大塊的肉,包子很難盛,碗是能盛6兩8兩的大老碗。剛端上來的羊肉泡饃很燙,熱氣騰騰。吃飯時,用筷子從碗周圍撥到嘴邊,邊撥邊吃。
羊肉泡饃的方法主要分為煮肉、煮饅頭、煮湯、破饅頭、煮饅頭。肉應該煮得又脆又爛。饅頭要烙硬,發黃,還要不溶於水,煮不爛。湯是牛羊肉骨髓做的。把饅頭盡量掰勻,然後加入饅頭、肉、粉條、蔥、鹽、味精等調料,放入煎鍋中煮熟。
因為烹飪方法的不同,羊肉包子有水煮和油炸兩種。加湯的量不壹樣,分為幹泡(少湯)和水圍城(多湯),妳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吃。這種湯包又幹又熱又香,很開胃。所以泡饃館選擇了耀州(耀縣)產的大瓷碗來盛泡饃。
五、碗難分。
陜西人(嶗山)喜歡用耀州產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吃飯,當地人稱為“老碗”。這種老碗甚至比小碗還要大,所以往往很難區分碗和盆。
在關中農村,村頭、村前、樹下,男人們端著又大又舊的碗(壹碗湯和米飯加兩塊饅頭就是六七兩),蹲在壹起,邊吃邊津津有味地聊。這就是著名的“老碗會”。
在農村,人們勞動強度大,工作辛苦,吃得多,出門用壹個老碗盛就夠了,不用回家盛飯,省去了很多麻煩。
六,爸爸把它戴在頭上
陜西關中盛產棉花,當地農村早就有紡織棉花的習慣。當地人喜歡把這種由棉花織成的土布織成黑色。所以在關中農村,中老年人擁有的衣服大多是黑色的。這大概和秦始皇以水為德,升華黑的遺風有關。關中農村幾乎所有的老年婦女頭上都戴著壹塊黑色或白色的手帕。外人不明白為什麽。其實這種Pappa很實用,可以防風、防塵、防雨、防曬、擦汗、凈手,還可以用來臨時包東西。
七、房子半蓋
在陜西省Xi市和農村,隨處可見單面建的房子。什麽是側蓋?壹般房子的屋頂是人字形的,陜西的房子是人字形的卷曲。據說因為陜西早晨幹燥,雨水少,這邊建的房子可以讓簡郵票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己的地裏,也就是所謂的“富水不流外人田”。
還有,近百年來,陜西農業發展緩慢,人口卻快速增加。在農村共同生活的家庭,土地面積有限,人口眾多,住房緊張,於是形成了“半建”房的歷史。
八、姑娘不是外國的。
關中平原土地肥沃,灌溉方便。只要地裏有種子,基本上就可以不愁吃了。所以很少有人跑到其他地方去生存。關中地區早就有“壹老不離關(潼關),不離川”的說法。久而久之,不僅男人不遠遊,就連女孩也不遠嫁。女生不遠嫁的主要原因是可以和父母家互相照顧,而且雙方都是親戚也容易走動。
九、不要坐起來。
因為關中男人壹日三餐都要蹲在壹起開老碗會,而且要蹲壹個多小時。此外,冬天人們喜歡蹲在背風、向陽的地方“曬太陽”或“輸邊”下棋。於是,關中人形成了蹲坑的習慣。外人說這是“蹲起來不坐冷板凳。”
十、唱歌和叫喊
唱戲指的是秦腔。它的特點是高度激動和極度匆忙。尤其是花臉的歌聲更是響亮,當地人稱之為“掙破頭”。老外笑話:“唱秦腔,第壹,舞臺要結實,避免崩;第二,演員要身體健康,避免生病;第三,觀眾要大膽,不要被嚇到。”
歌劇《吼者》臉紅脖子粗,吼得“入魔”,但觀眾只要喊壹聲“好”,他就像中了什麽大獎壹樣高興。人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秦腔,聽起來“過癮”、“過癮”、“太(優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