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休閑健康卡,可以退本金,還能拿利息!”當初說的是“花好米好”,沒想到6年後是壹種悲哀。市民吳女士近日向新民網反映,其母親從2016開始,在未告知子女的情況下,在某公司購買“社區養老”產品,如今70萬元被“套”走,承諾的本息也不見了。
買健康卡有高額可退利息。
吳女士的父母都70多歲了。我媽姓曹,有高血壓和心臟病,常年吃藥;父親患有帕金森病和老年癡呆癥10年,現在是中晚期,必須24小時有人陪伴和服侍。父親生病後,他的錢基本都由母親保管。
吳女士告訴記者:“那天我去探望父母,發現母親狀態不好。再三追問下,我媽結結巴巴說出了自己被‘龍軍佳緣’的業務員忽悠投資的事,而且越投資越多,現在拿不到錢了。”她說,父母因為退休後身體不好,想利用自己有限的積蓄,希望以後盡可能減輕孩子的負擔。“2016,我媽接觸到‘龍軍之家’社區養老模式,參加了他們組織的活動。在業務員的遊說下,他逐漸投資了‘龍軍家園’,後來深陷其中。”
表面上看,曹阿婆買的是健康卡。
記者發現,在深圳市前海龍駿居家養老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甲方)與曹阿婆(乙方)簽訂的多份《龍軍居家休閑健康卡協議》中,約定曹阿婆可在5年內購買居家共計840天(標準間或大床間)的金卡。按照單卡購買金額654.38+萬元計算,這相當於壹個標準間壹晚的價格119元。
圖說:我居然買了健康卡。
在協議補充條款中,雙方還約定,在約定期限內未使用居住權840天的,公司將妥善返還居住權65438萬元。記者註意到,多份“健康卡協議”的補充條款中“約定期限”不同,有的是1年,有的是2年或3年,協議中約定的金卡有效期為5年;另外,1年(365天)顯然不能對應“840天居留權”。“當時業務員跟我媽解釋,卡的有效期是5年,但是只要妳有1、2、3年的存款期,只要妳沒住過房子,就可以退款,相當於還本金。”吳女士說,母親把這當成了壹種“押金”,從來沒有使用過壹天的居住權。
除了可退還的本金,還有“高額利息”的誘惑。
記者看到,上述協議還附有另壹份委托協議。曹阿婆(甲方)委托河南省龍軍佳緣酒店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乙方)將該房屋的部分使用權出租給乙方,並向曹阿婆支付租金。委托協議中的期限有幾個版本,1年,100天,房屋使用權9600元,2年20760元,2年19800元,3年300天30600元。委托期限對應上述“存期”。“房租是給我們的利息,壹般半年付壹次。”
圖說:補充協議是變相承諾歸還本金。
圖說:委托協議是變相的高息承諾。
老人的債務在深套到期後轉換成股份
吳女士告訴記者,龍軍佳緣公司打著“分時度假”、“候鳥養生”、“社區養老”的旗號,對關註旅遊和養老的老年人很有吸引力。“既能提供廉價住房,又是壹種高息儲蓄”。
最初幾年的情況是樂觀的。“1年期到了,業務員會打電話鼓勵母親‘續’。”據吳女士統計,從2016開始,媽媽連續投入70萬,收到的收益是12萬。但是慢慢的,龍軍佳緣公司的做法就有點不對了。
銷售人員不擇手段吸收存款。今年2月底和3月,曹阿婆分別在外地和家裏控制了疫情。業務員想給她“續”20萬元存款,毫不猶豫地“簽”下了曹阿婆的簽名。
圖說:公司宣傳的分時度假、候鳥養生、社區養老等概念誘惑了老人。
吳女士說,後來公司說要上市,忽悠她媽簽了30萬的債轉股協議。記者看到,兩份債轉股協議中,甲方為曹阿婆,乙方為深圳市前海龍君佳源養老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此外,丙方為深圳市松韻健康養老產業有限公司,涉及債權總額20萬元;另壹方丙方為深圳市白松健康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涉及的債權總額為109000元。“債轉股協議的要素不清楚,甚至‘白松公司’的成立日期還在我們簽署債轉股協議的日期之後。”吳女士說。
165438+10月8日,曹阿婆有壹筆投資到期,要求公司把本金還給她,但公司告訴她現在沒錢了!曹阿婆想錯了,再三催促。龍軍佳緣的態度壹直是:現在沒錢,不知道什麽時候有錢。據吳女士統計,其母親投資的70萬元中,有65438+萬元到期未歸還,1.6萬元的歸還屬於拖欠。“另外60萬要麽在存期,要麽轉債轉股。”
該公司回應稱,它今年才出現財務困難。
記者致電龍軍佳緣公司,壹位負責人表示,未經客戶授權,業務員不會為客戶簽收。但吳女士說,當時父親看病要用錢,母親明確告訴業務員,這兩支筆“不續費”。
對方解釋說,他們是實體公司,14度假基地遍布全國。“不管妳是投資還是養老,2020年之前我們都會正常運營,甚至到2021年底,我們也會壹直正常支付。”但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受旅遊和酒店經營的影響,開始無法正常支付。對方說遇到“經濟停滯”,資金困難。“現在的情況是需要現金流支付,但現金流並沒有增加。”
對方表示,公司接到客戶投訴後,會根據相應的法律法規對此事進行處理和協調。
但截至記者發稿時,吳女士反饋龍軍佳緣至今未退款。在公司現場,吳女士遇到了多位與母親有類似經歷的市民,前來討錢。“今年收益都沒給,到期本金也沒退。”她說,現在對方公司提出了幾個方案,比如讓他們在外地買房,債轉股,或者轉到另壹家公司重新簽協議。“我們都覺得不靠譜,對方是故意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