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買核酸檢測產品可以投資多少?

買核酸檢測產品可以投資多少?

這種第三方檢測機構,加上公立醫院和疾控中心,基本上是目前國內核酸檢測的全部實力。

檢測壹個樣品,價格是政府定的。5月3日,北京市醫保局公布單份和混合核酸檢測價格分別為19.7元/人和3.4元/人。衛生知識局了解到,這是最高價格,包括所有試劑耗材、配送、檢測、取樣器人力等全部費用。接收機構報的檢驗價格不得高於此。

也就是說,大白的工資和用的每壹根棉簽都包含在總價裏了。

今年4月29日,廣東剛剛采集了核酸檢測試劑,包括試劑采集管、棉簽、保存液、提取試劑、檢測試劑。最低中標價為5.79元。如果每根棉簽的最低成本是1美分,那麽材料成本至少是6.7元。

算下來,十個人混檢政府給的錢是34元,材料費才6.7元,真是好買賣。

但如果加上人工成本、設備投入、沈沒成本,結論就大不壹樣了。

“急招核酸取樣器,月薪1萬。”最近很多第三方檢驗機構都在招聘臨時核酸檢測采樣員,要求應聘者有護士資格證或者PCR資格證,日薪300-500元不等。

相對於試劑耗材只需幾塊錢,目前人們在整個檢測環節中占據了大量的費用。據經濟觀察報報道,采樣護士作為稀缺資源的價值壹直在上漲,有的已經到了800元/天。

然而,並不是每個“大白”都能掙到這近千元的日薪。衛生知識局從相關人士處了解到,目前檢測點的采樣人員壹般由各區衛生院統壹分配,“主要是第三方檢測機構的人,會從醫院抽調醫生支援”。

壹些社區為了補充人力,還會招募有核酸檢測經驗的醫生作為采樣誌願者,他們往往沒有補貼。

每個采樣器每天的采樣量是有限的。據四川省巴中市媒體報道,今年“五壹”期間,當地壹些負責核酸檢測的醫務人員,每人每天抽取樣本超過1000份。這已經是很大的取樣量了。

如前所述,政府為10人混檢支付34元,“大白”的抽檢成本約為5元。也就是說,采樣人工成本+耗材占檢測收入的三分之壹。

巨大的硬件投資

取樣完成後,第三方機構應負責將樣品轉移至檢驗實驗室。真正的大投入也在實驗室。

檢驗機構必須先取得在新冠肺炎從事核酸檢測業務的相應資質,如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備案等。這些資質背後壹定有相應的專業人士。申請《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需具備副高級職稱的檢驗人員2名以上,初級職稱的技術人員5名以上。

除了專業人員,場地、設備的成本都需要很大的投入。

以引發爭議的潮安醫藥為例。官方披露的檢測能力為“每天8萬管”。壹家檢測企業的人士告訴衛生知識局,這個檢測量意味著除了核酸提取儀、加樣儀等各種配套設備外,光是PCR儀就需要配備至少80臺。

現在PCR儀的國產產品很多,但是單價大概是1.5萬,進口的可能要30多萬。8萬管的檢測能力,意味著要投入幾千萬購買PCR設備。

天眼查數據顯示,全國約60%的醫學檢驗機構註冊資本超過654.38+00萬元。

在核酸檢測常態化的大背景下,檢驗機構不可能不花錢。北京某檢測企業人士告訴衛生局:目前北京三方檢測機構的效率管理非常嚴格。"壹旦積壓了測試結果,下次可能就不會給妳寄賬單了."

除了設備投入,實驗室的硬件投入也是大頭。核酸檢測存在樣本汙染和病毒泄漏的風險,實驗室建設要符合要求。此前有業內人士向衛生局表示,做過核酸檢測的實驗室,壹般半年內無法承接其他業務,這也是企業需要考慮的因素。

如果這些設備想要順利運行,還需要檢測人員和輔助人員。根據東吳證券的數據,如果所有二線城市都要進行48小時常態化核酸檢測,總共需要73萬核酸檢測人員。這些專業人員的工資也是檢測機構的主要成本之壹。

滿足上述條件後,檢驗機構就可以進入衛健委的“白名單”,等待派遣。但是,是多派還是少派,單檢還是混檢,都是根據當時疫情防控的需要而變化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加入核酸檢測”的生意遠沒有投資人想象的那麽美好。

要想賺錢,只能靠“正常化”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我國檢驗機構數量迅速增加,但由於上述嚴格要求,總量並不算多。企業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現有核酸相關企業502家,2020年和2021年新註冊相關企業58家,10年數量增長表現並不突出。

對於企業來說,核酸檢測確實可以“造富”,但不是現在。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初,核酸檢測的價格壹度達到200元/人。高定價“盤活”了壹大批企業,如老牌第三方檢測機構愛迪康,依靠核酸檢測業務兩年大賺21.57億元,成功實現業績扭虧為盈。

自5月初提出“15分鐘核酸‘取樣圈’”概念以來,各地掀起了壹股核酸檢測取樣點建設的熱潮。截至5月14日,江西、湖北、山東三省宣布在全省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廣州、深圳、杭州等28個城市在全市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覆蓋人口4.2億,接近全國總人口的30%。

根據東吳證券的測算,如果在全國所有壹二線城市實施這壹政策,核酸日檢量將達到2.5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