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灣區
基本概況
自然地理
歷史的發展
人口和國籍
經濟概況
重大歷史事件
[編輯本段]基本概述
盧灣區位於上海市中心,面積8.05平方公裏,其中陸地面積7.55平方公裏,水域面積0.50平方公裏。邊界北至延安中路、金陵西路,與黃浦區、靜安區接壤;東至西藏南路、肇州路、制造局路、高雄路、邊江路,與黃浦區接壤;西至陜西南路、瑞金南路,毗鄰靜安區、徐匯區;南至黃浦江中心線,面向浦東新區。
盧灣區有淮海中路、瑞金二路、打浦橋、五裏橋四個街道,75個居委會。
軌道交通1線,南北高架,內環高架,打浦路隧道,四通八達的路網構成了盧灣區立體快速的交通網絡。隨著盧浦大橋、軌道交通4號線、地鐵8號線的建成,盧灣的交通將更加快捷。
盧灣區第三產業比較發達。新天地休閑娛樂區,2001打造,融合傳統與現代、中國與西方、商業與文化,成為引領時尚休閑的地標性場所。壹年壹度的玫瑰婚禮得到了廣大市民的認可,取得了良好的市場效應,成為上海旅遊節的傳統特色之壹。
盧灣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文化遺跡豐富。區內名勝古跡65,438+000余處,有享譽海內外的“第壹會場”、“新青年編輯部”、周公館、中山故居、陶芬紀念館、郭沫若故居等。該地區還有許多優秀的近代保護建築。
盧灣區是上海最能體現東西方文化融合交流的地區之壹。無論是20世紀30年代被稱為香榭麗舍大街的joffre大道(現淮海路),還是18散落在當地的歐式優秀保護建築,以及藍天白雲下綠樹掩映的小房子。曾吸引了巴金、梅蘭芳、劉亞子、郭沫若、徐光平、徐誌摩、郁達夫、劉海粟、豐子愷等近代以來享譽海內外的數十位著名學者、知識分子、藝術家在此生活、工作。
淮海中路是壹條文化底蘊深厚的商業街,以時尚優雅著稱。打浦橋是近年來興起的集商業、餐飲、娛樂、健康為壹體的新型商圈。這裏不僅有巴黎春天、伊勢丹等國際知名的高端百貨商場,也有連卡佛、盛迪等知名的高端時裝店、專賣店,還有貼近居民的便利店、購物中心、超市,還有體現城市休閑消費特色的娛樂、酒吧、咖啡館、西餐廳。作為上海四大中央商務區之壹,淮海中路商業街東段(重慶路與西藏交匯處)引進了IBM、杜邦、拜耳、思科、寶潔、輝瑞、麥當勞等世界500強企業數十家,國內外知名企業近2000家。
當地有9家星級酒店,以其完善的設施和細致的服務吸引著中外賓客。其中,新錦江大酒店、錦江賓館、花園酒店等五星級酒店3家,占全市五星級酒店總數的22%。
盧灣區有數百家夜總會、保齡球館、健身中心和異國情調的酒吧和咖啡館,每天都吸引許多國內外客人來上海。盧灣區有數百家餐廳,分別來自四川、上海、揚州、杭州、潮州、廣東、上海、香港、臺灣省、德國、日本、法國和巴西。
[編輯此段]自然地理
地勢北低南高,平均海拔3-4米。地質和氣候條件與市區相似,但地質構造分布有所不同。居門路以東和復興公園以西地塊的工程地質條件最好。
黃浦江
黃浦江是當今上海最長、最寬的主幹河流長江下遊的壹條支流,被稱為“上海母親河”。發源於浙江安吉龍王山自然保護區,幹流發源於澱山湖(114 km),西南接太湖,東北流入長江,全長320 km。上遊支流在松江匯合,以下簡稱黃浦江,自西向東流經奉賢、閔行區,在閘崗附近轉向正北,在龍華流入中心城區。
黃浦江原名東江,在松江區米市渡附近轉向南,流入金山衛以南海域。宋代稱大黃浦,繼續向東流至閔行區閘口,現於南匯區新場附近入海。元朝以後在紮崗轉向東北,在浦東新區高橋東的南厝浦口入海。據《上海演變地理》(朱鵬)記載,黃浦江的形成主要是由於東江在六裏鋪堵住了舊的入海水道,在修建翰海堂堰時,也堵住了僅存的出海水道張景堂,迫使澱山湖和三汊水向東流。東江水原不經六裏鋪、小關鋪,經全縣到澉浦。唐初修築海堤造成碟形盆地,使東江和浙西的水向北回流,從薛顛湖經趙屯、大營流入松江(吳淞江,今蘇州河)。南宋時,松江淤塞後,東流的水逐漸形成黃浦江水系。其間,重要的水利措施是明朝永樂年間,總督夏元吉和魯惠人葉宗興等人開鑿範家浜,將黃浦之水引向大海。如今,閔行區的閘港和鄒家嘴水域被稱為“浦江第壹彎”。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盧灣”地名因“盧家灣”而得名:舊日趙家浜自西向東流,彎道岸邊住著壹戶羅家,故名“羅家灣”(約魯班路、謝徐路、太康路、建國中路),後稱“盧家灣”。1945修建時,以國內地名“陸家灣”命名。1950更名為“盧灣區”。
[編輯本段]人口和國籍
1.2000年末,盧灣區常住人口33.7萬人,戶籍人口35.6萬人,外來人口3.3萬人。戶籍人口出生率3.9‰,死亡率8.6‰,人口自然增長率-4.7‰,婦女總和生育率0.78。全區12.8萬戶,平均人口2.8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裏44000人。
2.0-14歲兒童3.9萬人,65歲以上老年人6.5萬人,老年系數18.4%,80歲以上老年人占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19.3%。勞動力人口20萬,占56%,全區年齡中位數44歲。
3.2000年盧灣區平均預期壽命為79.3歲,其中男性76.8歲,女性81.8歲。盧灣區孕產婦死亡率為0,嬰兒死亡率為4.1.2 ‰,出生缺陷率為4.85‰。
[編輯此段]經濟概述
作為上海的中心城市,優越的區位和商業資源吸引了大量企業入駐。截至2004年底,已聚集國際知名跨國公司65,438+0,0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地區總部或辦事處80多家,本市認定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65,438+0家,是上海的商務聚集中心之壹。建成了“新天地”休閑娛樂區,融合了傳統與現代、中國與西方、商業與文化,成為引領時尚的地標性場所。
地區經濟保持了持續、健康、快速增長的態勢。2004年,全區實現增加值54.02億元,同比增長65.438+08.2%;地方財政收入24.2億元,同比增長30%,其中現代服務業貢獻的地方稅收和涉外稅收超過6543.8+0億元,分別達到6543.8+0.7億元和6543.8+0.97億元。
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完成增加值29.66億元,占全區增加值的54.9%,同比增長32.3%;其中,專業服務業增長迅速。在現代服務業貢獻的地方稅收中,專業服務業占比達到52.6%,同比上升51.4%。創意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建成了集設計、展覽、品牌推廣、信息交流、教育培訓為壹體的“上海時尚創造中心”。已有30多家企業簽約入駐,多為香港、歐美、日本的設計、廣告、咨詢公司和電影制片廠,成為該地區現代服務業的壹大亮點。“廣告灣”的集聚效應逐漸顯現。2004年新成立廣告企業42家,目前在該區域註冊的廣告媒體企業超過150家。
著名的淮海中路商業街匯集了名牌產品、壹流設施和經典時尚。上世紀90年代以來,盧灣區堅持形態與功能並重發展,從商業布局、建築風格、街景綠地、交通組織、商業智能化等方面對淮海中路商業街進行了全面的設計和改造。時至今日,各種商業建築屹立其中,專賣店、專賣店鱗次櫛比,國內外知名企業紛紛入駐,形成了東部商業功能互補、服務型商業為主,西部繁榮精品商業、休閑旅遊的大商業。近年來,淮海中路商業街通過形態改造、功能開發和結構調整,引進了壹批知名品牌,國際品牌比重從2002年的46.5%上升到2004年的63.8%。窗明幾凈,內光通透,西段架空線埋地,實施了燈光景觀改造工程,整合了淮海中路東、西兩段燈光景觀,成為人們欣賞城市夜景的好去處。
[編輯本段]重大歷史事件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成立
日本占領朝鮮半島期間,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於4月1919日在上海成立。這個1926 65438+2月搬到了馬當路(現馬當路)普慶裏4號。組織抗日武裝鬥爭和獨立運動。1932年4月,組織震驚海內外的虹口公園爆炸事件。同年5月,他離開了上海。
《新青年》創刊。
青年雜誌的第壹期
1915 9月15日,由陳獨秀主編的《青年》雜誌在上海創刊。從9月1916起,更名為《新青年》。
“二次革命”失敗後,中國政局的變化極大地刺激了陳獨秀。他認為在中國搞政治革命是沒有意義的,而要“拯救中國,建立* * *和平,必須首先進行思想革命”。經過努力,上海群益書店同意出版陳主編的《青年》雜誌。
陳獨秀的刊物《告訴青年》是該雜誌的綱領性文章。文章指出,“人權論”、“生物進化論”、“社會主義”是現代文明的特征,實現社會改革這三件事的關鍵在於新壹代青年的自覺和觀念更新。他鼓勵年輕人崇尚自由、進步和科學,要有世界眼光,要務實進取。他總結了近代歐洲繁榮的原因,認為人權和科學是推動社會歷史進步的兩個輪子。從而在中國首先高舉科學和民主的兩面旗幟。《新青年》的出版是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誌,《告訴青年》壹文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宣言書。
中國* * *生產黨成立。
* * *壹個大會場。
1921七月二十三日晚八時,中國* * *產黨第壹次全國代表大會第壹次會議在法租界路(今興業路七十六號)李的哥哥李樹成家中召開。、董、陳潭秋、何叔衡、王恩培、、李、李達、、張、陳公博、周佛海等65,438+02人出席了會議,代表了中國50多名黨員。* * *國際代表馬林和尼科洛夫也出席了會議。會上,馬林首先做了報告。他談到第三國際的使命和中國黨的任務,建議中國黨特別註意工人的工作。接著他擬定了會議議程,主要是制定黨的綱領和實際工作計劃,選舉黨的領導機構。
中國* * *產黨“壹大”代表。
從7月27日到29日,我們連續開了三次會討論黨的綱領。7月30日,因為會議被敵人發現,代表們連夜討論,決定改變會議地點。正好,李達的老婆是浙江嘉興人,於是決定第二天去離上海很近的嘉興南湖開會。
7月31日,代表們在南湖的壹艘遊船上舉行了“壹所大學”的最後壹次會議。這次會議通過了黨綱(第***15條)。黨綱第壹條明確規定:“我黨命名為中國生產者黨”。第二條黨的綱領包括推翻資產階級政權,消滅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承認無產階級專政,實現* * *生產主義。大會確定黨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黨的性質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大會還確定黨的工作中心是開展工人運動。
大會選舉中央委員會為全黨的領導機構。陳獨秀是中央局書記,張是組織部長,李達是宣傳部長。
黨的第壹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宣告了偉大的中國* * *產黨的誕生。從此,壹個嶄新的、統壹的、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武裝起來的無產階級政黨在中國出現了,給飽受苦難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希望和光明。中國* * *產黨的成立是壹個劃時代的事件,對中國的歷史進程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現在,人們把“七月壹日”作為黨的生日。這是因為中國* * *產黨在成立初期處於白色恐怖狀態,組織程序比較簡單,留下的文字記錄很少,導致後來很難確定黨的生日。1941,紀念建黨20周年的時候,是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外部有日本侵略者的侵略,內部有反動派的封鎖,所以無法查明“壹大”的確切日期。因此,黨中央決定把7月1日作為黨的生日來紀念。近年來,經黨史研究者考證,根據外國文獻記載和當時當事人的回憶,認為1921年7月23日為中國* * *產黨第壹次代表大會開幕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