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死前給她的孩子留了言。
5月13日中午,救援人員發現她的時候,她已經沒有了呼吸。透過壹堆廢墟的縫隙,可以看到她跪在地上,整個上半身向前爬行,雙手支撐著身體...救援人員從縫隙伸進去確認她已經死亡,對著廢墟大喊,沒有任何回應。這是震後的北川縣城,還有很多人等待救援。當救援隊走到下壹片廢墟時,隊長似乎意識到了什麽,突然回來了。他掙紮著把手放在她下面,喊道:“還有個孩子,還活著!”
經過壹番努力,人們終於救出了這個孩子。他躺在壹個紅色背景和黃色花朵的小被子裏。他大概三四個月大。因為有媽媽的保護,孩子壹點都沒受傷。
隨行的醫生過來給孩子做了壹些檢查,發現被子裏塞著壹部手機。醫生下意識地看了看手機屏幕,發現屏幕上有壹條文字信息:“親愛的寶貝,如果妳能活下去,壹定要記得我愛妳。”曾經看妳會去哪裏的醫生,這壹刻流下了眼淚;手機在傳,看到短信的人都在流淚...
在大災難面前,母愛催生了看似不可能的奇跡。
4個小時,他用手刨出了他的同學。
壹塊水泥板掉下來,砸在崇州市漩口中學初壹學生連笑身上。13歲的女孩醒來,在模糊中看到縫隙外有燈光,隨後再次陷入昏迷。這時,壹個聲音把她吵醒了,是她的同學馬健。“我哭著對他說,馬健,別走,等我死了再說。馬健說:‘我不會走的。妳是班上最年輕的,也是最有活力的。妳必須堅持住。"
馬健大喊“堅持住,堅持住!”壹邊瘋狂地用雙手刨著水泥碎片。大約4個小時後,小孝廉終於被抓出來了,馬健的手上鮮血直流。
面對巨大的災難,被埋在廢墟下的孩子們在等待救援的同時,也在用勇氣和毅力傳遞著對生活的信心。
在山下,他們互相關心。
地震發生時,55名來自重慶的遊客正在距離汶川50多公裏的地方行進。“跑到路邊的平壩……”導遊劉小榮和余九東聲嘶力竭地喊道。在兩個女孩的指揮下,大家迅速集中到平壩上。岷江對面的山轟隆隆壹聲塌了,煙塵撲面而來,前後的路都已經塌了。
自救是當務之急。晚上,幾十個人互相扶持,擠在山頂的壹個小套間裏。兩個導遊和司機留在山腳下觀看。山上和山下的人都互相關心。
第二天,天剛亮。在傾盆大雨中,這支特殊的隊伍相互扶持,繞過斷道,跑過800米搖搖欲墜的隧道,躲過壹次又壹次余震,停了5個多小時,才終於和救援人員相遇。
最新情況5月16日中午,健康時報記者趙安平給編輯部發回壹條短信:“北川中學廢墟裏仍有微弱的呼救聲。目前,現場有數百名救援人員在清理廢墟,搜救仍在緊張進行中。他們不會放棄哪怕壹絲希望。”
壹場突襲巴蜀的7.8級地震,震動了大半個中國,感動了整個中國。這幾天,我們都被那些不顧壹切救災的幹部群眾戰士們所感動。我們都為來自四面八方的熱心捐助感到欣慰,我們都為災區人民在深度困難中積極自救、互幫互助感到震撼。在強震中,災區人民雖然有失去家園親人的痛苦和淚水,但他們有與苦難同胞壹起抗擊無情自然災害、共克時艱的毅力和真情。讓我們在對災區人民表示關心和慰問的同時,行使救援的義舉,向災區人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所謂震災無情。5.12汶川大地震中,災區人民湧現出的壹幕幕場景,讓我們深受感動,充滿敬意,熱淚盈眶。
-500多次余震迫使400多萬成都市民走上街頭。5月12日,成都之夜是壹個特別的夜晚,充滿了溫暖和關懷。街上非常安靜,沒有人出聲,更不用說制造噪音了。那天深夜,來到武侯區林吟街獻血屋的人排隊站滿了整條街。
——“我們不能等,不能靠。首先要自救。等路暢通了,黨和政府的各種救災物資就能來了。”元祠頭村是甘肅省重災區文縣受災最嚴重的村莊之壹。地震後,村民們互相幫助,搭建了各種臨時避難所;從60多歲的老人到60多歲的孩子,都扛著鐵鍬和鋤頭到村口修山路。
——“只要人還有希望,我還是會自救,在政府的幫助下開始生產。”6月5438+03日中午,水富縣復興村村民老陽面對被巨石砸碎的房屋和倒塌的屋頂說。水富縣是雲南省地震中受災最嚴重的縣城。農村公路路基塌方、斷墻、涵洞受損、泥石流頻發。
在強震中,這樣的鏡頭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災區人民冷靜、有序、從容、樂觀的精神狀態,也看到了他們積極自救、抗災的熱情,為國家分憂,為政府排憂解難。災難並不可怕。我害怕自己無法從喪親之痛中自拔。我怕我苦了之後就振作不起來了(來自官方文件)。我怕我會在恐懼中迷茫困惑。面對嚴峻的災情,災區人民並沒有被嚇得崩潰,失去了誠信。他們在擦幹眼淚,用自己的雙手創造明天。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在這裏再次得到升華。我們有什麽理由不能向這些淳樸、勤勞、勇敢的災區人民致敬?
——“妳以後要好好報答妳爸爸。沒有他,妳可能就完了。”12晚,10左右,都江堰聚源中學學生王珂出現在成都市第壹人民醫院急診科。王珂的父親當天不顧自身安危,雙膝跪地,經過4個小時的努力,徒手將兒子從被夷為平地的教學樓中挖了出來。
——“不行,妳快離開這裏!好好照顧孩子,好好生活。”“老公,不要放棄,很快就會有人來救妳的!”13上午,都江堰金鳳鄉政府家屬區,朱芙蓉流著淚,鼓勵丈夫譚堅持下去。地震發生20小時後,武警官兵將譚易剛從廢墟中挖了出來。
——“我們會死嗎?”“不”“我們應該努力活下去。必須有人來救我們。”12地震發生後,被埋在廢墟中的都江堰聚源中學初三壹班學生黃閱在黑暗中拉著張楊的手,相互鼓勵。兩只手緊握在壹起,直到下午6點左右她被救出來。
在強烈的地震中,這樣的鏡頭讓我們深深體會到了災區人民身邊親情、愛情、友情的真摯溫暖和巨大力量。因為“愛”,我們義無反顧地站了起來;因為“愛”,我們真的靠它克服困難;因為愛,我們互相鼓勵,生死與共。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但“愛”這個字讓我們淚流滿面,讓我們由衷地敬佩許多災區人民所展現出的人性光輝。
——“我意識到可能是地震了,準備出去看看。”12日下午,家住重慶合川南津街書店的21歲木匠劉世偉,在地震發生的七八分鐘內,主動背著近10退休工人下樓逃生。
——“我們找到他的時候,他正趴在課桌上,張開雙臂,護著身下的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活著!”
13 22時12分,四川德陽市董琦中學教師譚千秋的遺體從廢墟中被拖出。這些曾傳播過無數知識的臂膀,在地震發生的那壹刻,從死神手中奪回了四條年輕的生命。
——“病人在,我們在!”6月5438+02日下午2點36分左右,第壹波地震過去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第壹住院部上的重癥監護室(ICU)病房恢復了平靜。本科室30多名護士和10名醫生進行了宣誓。
在強震中,這種鏡頭向我們展示了災區鄰裏之間、師生之間、醫患之間的和諧。鄰裏之間沒有雞毛蒜皮,有的是熱心幫助尊老愛幼,救人於危難。沒有無良師德的拷問,卻有大愛與沈默的永恒記憶;沒有醫患關系的緊張,而是以患者安全為中心的高度責任感。強震來襲,災區人民用行動讓和諧的真諦更加完美真實,用行動讓良好的道德和職業操守熠熠生輝。我們有什麽理由不珍惜這種逆境中見真情的和諧,有什麽理由不為危難中的災區人民的人格魅力所傾倒?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有很多類似的場景,也有很多催人淚下的故事。許多災區人民正在用自己的真情,書寫壹部展現中國人性之光、與災難抗爭的奮鬥史。“房子裂了,塌了,我們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們就壹定能渡過難關,戰勝這場重大自然災害。”溫總理在都江堰災區的話猶在耳畔。讓我們真誠地為災區人民祈禱和致敬!
這是愛的呼喚,只是愛的贊歌。普通的母子,卻感人至深,驚天動地,兒子註定是母親不斷剪斷的臍帶。人生的最後壹道墻有她在等妳。
當汶川發生7.8級大地震,當大樓倒塌,就註定了這對母子將永遠分離。對於壹個三個月大的孩子來說,在這突如其來的時刻,他不知道該怎麽辦,但他確實知道要給媽媽打電話,因為從他出生的那壹刻起,媽媽就沒有離開過他。他知道那是他的媽媽,他知道有媽媽是最幸福的。當他喊出來的時候,他媽媽已經在那裏了。然而,這壹次,我怕她會食言。因為在生與死的選擇中。她選擇了死,選擇死的原因是為了兒子。當士兵們把她的兒子送出來時,官兵們發現她壹直跪著直到死去,並在她身下照顧她的兒子。為了兒子,她食言了,但直到官兵把孩子帶走,她才食言。當巨大的瓦礫壓在虛弱的母親身上時,她給了孩子壹句話:媽媽永遠在妳身邊。官兵們在她的屍體旁發現了壹部手機,上面寫著壹條短信:兒子,也許妳看到這條短信的時候,我已經去世了,但我只想讓妳知道:我愛妳。短短三個字,卻深深震撼了所有人,也許是聽到了母親的遺言,孩子盡情地哭了,撕心裂肺。哭吧,兒子,妳應該哭,妳為媽媽哭,妳為有這麽偉大的媽媽哭。我也想對那個孩子說:“孩子,妳媽媽沒有食言,她沒有離開妳,她沒有離開妳壹分鐘。”她用死亡來說明她愛妳,她生命中的最後壹道墻,她只保護妳。記住她的臉,兒子,知道她在看著妳。她是妳的救命恩人,但她不需要報答。因為妳喊的那句‘媽媽’足以讓她為妳付出壹切。她只希望她的兒子成功。然後,兒子,哭過之後擦幹眼淚,為了‘媽’字,做壹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生命中的最後壹堵墻,死亡詮釋的愛情,是她為妳守護的。
四川地震的感人故事感人至深:消防戰士跪下哭道:請讓我再救壹個。
我剛剛和采訪我的壹位四川記者朋友通了電話。她剛從綿竹退休。這個嬌小的女孩告訴我她在電話裏看到的。她只用了四個字來形容:“世界末日。”她說她幾乎不能工作,她的眼淚從未停止。太可怕了。到處都是廢墟和哭聲。救援隊瘋狂救人,卻往往救不回來。跟在她後面的攝影師只拍了壹張照片就扔下相機來幫忙,因為現場讓妳根本無法站著看。
她告訴我,她在壹所學校裏看到了壹個場景,她永遠不會忘記。學校的主教學樓大部分倒塌。當時,有將近65,438+000名兒童被困在下面。都是小學生。壹些看起來是消防員的士兵從廢墟中搶走了十幾個孩子和30多具屍體。看著那些戴著紅領巾再也睜不開眼睛的小孩子,她說,突然覺得自己沒有勇氣說話了。
然而,在救援的關鍵時刻,教學樓廢墟因為余震和吊車作業突然移動,隨時可能再次坍塌。進入廢墟救援是非常危險的,幾乎等於死亡。當時消防指揮員下了死命令,讓進入廢墟的人立即撤出,等垮塌穩定後再進入。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幾個剛從廢墟裏出來的士兵大喊壹聲,又找到了孩子。
幾個士兵壹聽,沒理它,扭頭就想往裏鉆。就在這時,坍塌發生了,壹塊巨大的混凝土塊正在下沈。上繳的士兵馬上被其他士兵拖住,兩個幫派就拉上了。最後廢墟上的士兵被拖到了安全的地方。壹個剛從廢墟裏抱出來壹個孩子的戰士跪下哭著對拖他的人說,妳讓我再救壹個。我可以再救壹個!
看到這種情況,大家都哭了,但大家都無能為力,只能看著廢墟第二次坍塌。後來,孩子們被挖了出來,但只有壹個還活著。當看著年輕的戰士們抱著幸存的小女孩在雨中奔向救援所在的帳篷時,她在哭泣。
不敢想象那是電話裏多麽慘烈的壹幕。我只知道是真的,現在,在震中地區,這樣的事情還在反復發生。...
搶劫中幸存的學生
截至5月13日下午4時,汶川地震已造成什邡00多人死亡,2000多人受傷,20多萬人受災。特別是山區7所中小學倒塌,千余名師生被埋在廢墟中;3家大中型企業的車間、宿舍整體倒塌,1000多名員工被埋。截至昨天下午4點,大部分被埋人員被及時救出...
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導致華英鎮中學教學樓倒塌,超過65,438+000名學生被埋在廢墟中。
廢墟外,救援官兵正在雨中進行科學的“定點定位”救援;在廢墟中,當幸存的學生面臨“死亡”的威脅時,他們上演了生命的奇跡,也與救援人員上演了感人的故事...
校長堅持幫助學生。
公公去世,難以盡孝。
“壹、二、三……”在救援現場,壹個骨瘦如柴、形容憔悴的中年男子站在最前方。每當有學生被救援人員從廢墟中擡出,他都會不顧生死的走上去仔細看他們壹眼,並念出他們的名字。他是學校的老校長,康玉龍。
對於學校的每個學生,當了八年校長,都能倒背如流。他告訴記者,學校有360多名學生。事發時,上課預備鈴剛響,老師剛開始從辦公樓往教學樓走。地震發生了,四層教學樓瞬間倒塌。從目前情況來看,已有200多人成功脫險;還有高壹壹班的42個學生,去上體育課,也逃了。大約65,438+000名學生被埋在教學樓的廢墟中。事發後,他們學校的老師用手搖飛機救出了幾名學生。之後,各方救援隊伍陸續抵達,才展開大規模救援。
“看著他們這樣,我真的……”說著說著,康校長像個孩子壹樣哭了起來。老師們告訴記者,正是在這次地震中,校長的嶽父因為房子倒塌而遇難。當他聽到這個消息時,康校長正忙著在學校幫助學生。他只是呆了壹下,擦了擦眼淚,說了句“我知道了”,然後就像什麽都沒發生壹樣,全心全意關心學生救援的進展。他告訴記者,“只要還有壹個學生沒被救出來,我就不離開現場!”
女孩在廢墟中看書。
強到讓老師哭
“青青,那個漂亮又好學的姑娘,妳見過嗎?”在救援現場,鎮中學初壹班班主任陳壹直牽掛著壹個叫鄧的女孩:在她心目中,這個家境貧寒的小女孩,在回家的路上,總是打著手電筒看書。
在廢墟中,每次看到學生的屍體被挖出來,陳都會默默流淚。“他們壹天前還活蹦亂跳的。他們怎麽突然變成這樣了?”
最終,鄧被武警水電三中隊的救援官兵救出。讓陳先生和官兵們感動的是,女孩被救出時,還在廢墟裏打著手電筒看書。她說,“下面很黑。我害怕。我又冷又餓,只能通過看書來放松恐懼!”她的誠實,就像她的力量壹樣,感動了所有的聽眾。陳淚流滿面,抱住青青連說:“好孩子,只要妳能活著出去,就比什麽都強。”
和鄧壹樣,另壹個被壓在廢墟中的女孩叫,她壹遍又壹遍地哼唱著音樂,靠著自己頑強的“鋼琴夢”激勵自己不要睡著。結果,她贏得了死亡。
這兩個女孩是陌生人。
生死對話戰勝死亡。
“她還活著嗎?她在哪裏,我想見她?”昨天早上6點多,當官兵們花了無數力氣將壓在她身上的壹塊塊鋼筋水泥碎片挖走,將她救出時,高二2班的女生蔣德佳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全,而是高三1班的女生廖麗。
醫生給她上藥的時候,她壹直問老師“廖莉呢?”。她哽咽著說,事發時,只聽到壹陣驚慌的尖叫聲,然後就暈倒了。當她醒來的時候,白天已經變成了黑夜,她全身疼痛難忍。她想站起來,但被壹塊塊碎水泥板壓住,動彈不得。在饑寒交迫中,她幾次想睡覺,但上面傳來壹個女孩的聲音——“別睡了,睡了就醒不過來怎麽辦?”
被廢墟壓得動彈不得的女孩告訴她,她叫廖麗,是三年級壹班的學生。雖然她和小姜並不認識,但聽到她的呻吟聲後,擔心她壹不小心疲勞睡著丟了性命,於是鼓勵她堅強地活下去。為了贏得生機,兩個陌生人在廢墟中不斷相互鼓勵,終於為官兵贏得了時間。廖莉獲救後,也獲救了。她說:“我們經過生死考驗而結下的友誼永遠不會忘記。”
據天府早報
獨自行走
只是為了找到我的母親
壹大早,蒙蒙細雨籠罩著成都彭州汽車站。很多人聚集在這裏,好像在等壹輛長途汽車。想去什邡的新聞采訪車路過。因為司機不熟悉路,他搖下車窗問路。
這時,壹個看起來像大學生的年輕人湊過來,拉了拉記者的車窗,說:“老師,妳是去什邡嗎?”我知道路。我帶妳去。我想上去救人。"
上車後,小夥子顯得很靦腆,話也不多。他總是低著頭玩他的編織袋。只有在廣播裏聽到災情的時候,我才擡起頭,使勁咬著嘴唇。我的臉色非常難看。
“據說汶川已經是壹座孤島了。什邡也是壹片廢墟嗎?”聽了記者的提問,小夥子的臉色變得更加難看。
記者壹問,得知小夥子姓鄧,家住什邡。他前幾天剛和父親、親戚去成都看病,家裏只剩下母親。地震後,家裏電話打不通,母親手機也沒信號,於是他壹大早就出發,步行近20公裏到彭州,打算步行去找母親。幸運的是,他遇到了記者,搭上了順風車。
“我今天早上5點出門,爸爸和姐姐送我出去的。我不管,哪怕壹路走上去,我也要去找我媽!”小鄧眼裏有淚,但他沒讓眼淚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