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的發展方向要綜合考慮安徽省的發展方向!單純規劃合肥只會造成安徽省發展方向的問題。安徽省的布局應以蕪湖和安慶為主,皖南地區以生態旅遊區為主。蚌埠是省內重要的交通樞紐,輻射全省,淮北以礦產資源為主發展配套產業鏈。所有城市都要按照城市原有的工業基礎來發展,不能為了配合合肥的發展而隨意改變發展方向。合肥作為省會城市,應重點發展旅遊、商業和娛樂文化,以旅遊商業和娛樂文化作為配套服務吸引人。作為省會城市,應該有發展的重點,不應該全面開花,圍繞發展。這樣會把所有的資源都帶到合肥,但是合肥短時間內消化吸收不了,也會拖累安徽整體的發展!
講真,近十年來,歷屆合肥政府都在大力發展外圍,外圍壹片空白,容易做文章。舊城拆遷成本太高,舊城改造沒人碰。有外地的同學不好意思走長江路去步行街。真是合肥的恥辱!縣城標準,連縣城都不如。提到南京,鼓樓新街口,上海,淮海路,外灘南京路,長沙,五四廣場,重慶,解放碑,南昌,八壹廣場,合肥。發生了什麽事?!想到的第壹張名片是什麽?!市中心或商業中心在哪裏?!我不好意思說是鼓樓四牌樓裏的長江路。合肥盲目擴張,忽略了舊城改造和城市名片的打造,這是壹個很大的失敗!!合肥在發展,但別忘了大家都在發展。不要總是縱向比較自己,也要橫向比較,這樣更容易意識到差距在哪裏,差距有多大!合肥總是沒有大城市的味道!體現在規劃、城市建設、市民素質、文化底蘊等諸多方面。這些年進步很大,但也要看到差距和不足!
可以肯定的是,未來十年,合肥很多區縣將迎來真正的發展黃金期。近日,合肥市五年規劃修改完畢,近日正式啟動。從目前的規劃來看,2020年合肥的目標是1萬億GDP!
合肥未來的三個重點發展方向是新站北、蜀山西北、濱湖東。合肥主城區,包括市轄區、肥東縣店埠鎮和厝鎮、肥西縣上派鎮、長豐縣桃花鎮和雙墩鎮,是合肥國際化大都市的核心區和高端服務業的集聚區,承擔著全省乃至長三角地區重要的區域性綜合服務中心功能。
濱湖新區、合肥南站、賀飛區、大為區、三十崗區、平板顯示基地區、少泉湖區、東北大興鎮區、機場區、南崗區、新西站區、小廟區等12區將開發建設。確保中科大高科技園、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北航合肥科學城、西部新城、卓越星城、科創走廊等重大項目實施。
近城三縣重點開發建設肥西產城融合示範區、肥西南崗片區、肥東城南片區、肥東商貿物流片區、長豐北城湖西片區、長豐雙峰開發區等六個片區。
其實這兩年合肥在國內剛剛開始刷屏財經新聞。
首先是因為合肥這兩年超高的房價,號稱宇宙第壹房價。恰好我來合肥的那壹年是合肥房價上漲的壹年。我能了解到的是,合肥的整體消費能力被嚴重透支,超高的房價給外來人口帶來的生活壓力非常嚴重。
而且整體經濟水平和工資水平處於相對弱勢地位,很少吸引人才留下來。這也是壹個發展中城市的常態。
由於房地產行業的嚴重性,人們的消費能力被透支了。我們能看到的是,老壹輩的合肥本地人,或者說提前進入合肥的人,都掌握了比較大量的財富。外來人口和人才的壓迫更加嚴重。
合肥在相當程度上剝離了周邊城市的資源,從而把合肥整體堆砌成所謂的創新高地和大湖名城。但是妳很難想象這樣壹個二線城市,在壹環或者二環以內,還有大量的老建築,包括農田。
其實說實話,合肥這個超高的房價對城市未來的發展有著嚴重的影響,因為真正讓人留下來的是他合理的工資水平,包括生活水平。
外籍人才生活壓力太重,生活環境不好,極易造成人才流失。這就是為什麽安徽高校多,但能留下來的人才少。
作為壹個創意、創新、科技的城市,不應該是這樣的。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步驟要在規劃之初就規劃好。
在這壹點上,可以看出合肥發展太快了。
而且作為壹個創新型、高科技的創新型城市,也不應該,人的整體消費處於壹種虛假的欺騙中。
因此,合肥應該在向科學型、未來型和創新型城市發展的過程中改善基礎設施,真正留下人才是最重要的。
“十三五”期間,根據建設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的要求和建設“大湖城市、創新高地”的願景,合肥發展的戰略目標是:
——國家高端產業集群。著力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優化產業空間布局,以新產業新業態為引領,以高端技術、高端產品、高端產業為引領,實施壹批處於產業鏈核心和價值鏈高端的重大項目,培育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有影響力的國際創新之都。率先通過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創新改革試驗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和創造潛力,努力推動經濟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實現發展動力新轉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
——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統籌建設國家綜合鐵路樞紐、高等級公路樞紐、航空門戶樞紐、江淮航運中心等。,促進各種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暢通人流、物流通道,為集聚國內外資源,推動樞紐經濟發展,打造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奠定堅實基礎。
——開辟內陸新高地。加強與“壹帶壹路”的對接,推進與長江經濟帶的互聯互通,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建設壹批互聯互通、基地化、服務型開放平臺,擴大對外投資貿易規模,推進城市國際化,完善國際投資貿易體制機制,打造全國重要的對外開放新高地。
——全國生態文化旅遊名城。以巢湖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為重點,打造健康生態宜居城湖典範。挖掘城市文化內涵,整合全國乃至世界先進文化成果,整合周邊生態旅遊資源,加快建設以大湖、溫泉、濕地、名鎮為特色的環巢湖國家旅遊休閑區。
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結合合肥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全市“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是:
——經濟總量排名前移。在提升創新水平和質量效益的基礎上,經濟增速力爭“兩位數”,保持全國省會城市前列。國內生產總值力爭達到6543.8+000億元,年均增長654.38+00%左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543.8+02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4000億元,年均增長11%左右。財政收入將力爭達到6543.8+0600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力爭達到84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萬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500億元。進出口總額達到300億美元,累計完成投資2萬億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資6543.8+08億美元。
——創新水平國內壹流。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形成了壹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創新創業活力得到充分激發。全社會的R&D投資;d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5%。第三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調整為4:50:46。產業向中高端水平邁進,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5%。新產業新業態成長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達到7000億元。服務業增加值達到4600億元,年均增長11%。
——城市功能顯著增強。新型城鎮體系基本完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持續提高,達到50%。城市建成區擴大到500平方公裏,城市常住人口超過500萬。空間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明確。城鄉發展更加協調,縣域實力持續增強。水、電、氣、熱、公交等公共設施不斷完善,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地位進壹步凸顯,國際化大都市圈框架初步形成。
——民生福祉繼續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城鄉收入差距逐步縮小,率先實現全市整體脫貧。就業更加充分,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義務教育實現優質均衡發展,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醫療衛生資源均衡配置,醫療機構每千人床位數超過8.5張;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全面建成,全民健身活動全面普及;人口自然增長率應控制在10‰以內,實現人口均衡發展。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136萬套。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年限顯著提高,平均預期壽命和主要健康指標不斷提高。
——文明程度顯著提高。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得到廣泛弘揚,社會文明程度進壹步提高,文明城市建設深入推進,公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顯著提高,全社會法治意識不斷增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面建立,文化產業增加值翻番,成為重要支柱產業,城市品牌形象顯著提升。
——生態環境不斷改善。主體功能布局和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明顯提升。巢湖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巢湖水質總體保持地表ⅳ類水標準。城市汙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8%,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率均達到100%;森林覆蓋率超過28%,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6%;非化石能源占可支配能源消費比重超過8%;空氣汙染物濃度下降,質量優良天數繼續上升。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成效明顯,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等節能減排指標達到省控目標。
——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城鄉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率先突破,全面深化改革走在前列,形成壹批在全國有影響的改革成果。城鄉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平安合肥”持續深化,司法公信力顯著提升。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取得突破,國際化和區域合作水平不斷提升。
突出創新驅動,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追趕引領同步,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著力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率先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國際知名、全國壹流、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
加快轉型升級,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聚焦重點領域,按照三次產業聯動、多業態融合的思路,堅持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著力打造信息技術、新能源和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家用電器、安全食品加工、文化旅遊等新壹代主導產業,形成壹批具有全球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基本形成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的現代產業集群。
我愛合肥,從小見證了這座城市的成長和發展。壹路走到今天,合肥讓全國刮目相看,成為名副其實的宜居城市。五大淡水湖巢湖為合肥人的飲用水資源提供了保障。全國社會治安安全城市,給合肥人民安居樂業帶來了安寧。合肥的物價水平遠低於周邊城市。購物、交通、餐飲、娛樂都很方便。支持社區,上學,就業,養老,讓人無憂無慮。至於房價在雨中,恰恰證明了想湧入這個城市的外地人看好這個城市,導致房價上漲。合肥作為省會,相比安徽周邊城市,有省會的優勢。今天的合肥和過去不壹樣了。在前任市委書記孫金龍的慷慨領導下,合肥發展迅速,超過了過去30年的發展。如今,合肥正以其快速的規劃和發展勢頭吸引著更多的外國朋友前來居住。作為壹個60後,我相信從客觀公正的角度來看,合肥的未來會更好。發展中的合肥不排除有些不完美,但合肥人民會以拼搏的精神把合肥建設發展得更好,讓更多的外地人最終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QQ空間用戶9181358:妳的工資怎麽沒漲?我從3000到10000。為什麽?妳自己想想?......//@ Yixiao167589203:我對合肥的感覺是,除了修路還是修路,行政區和湖濱的房價飛的很快,周邊房價都在壹萬以上。為了買房,為了小家庭,人們很累,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物價也在上漲,但是就是看不到工作人員的工資飛漲!小人物和普通人怎麽了...
安徽合肥發展勢頭強勁,崛起近在咫尺。
合富去年經濟總量超過7000億元,在Xi安屬同級,在中部僅次於武漢、長沙、鄭州。合肥作為後起之秀,取得了這麽好的成績。
不僅如此,合肥還是長三角經濟副中心、壹帶壹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節點城市、國家綜合性科教基地。
特別是國內只有三個綜合性科研中心,未來發展潛力不容小覷。
但整個合肥乃至安徽也有以下發展劣勢:
安徽人才流失嚴重,高端人才幾乎全部流向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此外,合肥還沒有拿出像樣的“搶人”政策,比如武漢、Xi安等留住人才的戰略部署。
合肥雖然發展很快,但還沒有達到真正“領頭羊”的標準,這也是人才流失的客觀原因,沒有真正的吸引力。
合肥這幾年發展真的很快,在網上也被調侃為“稱霸京城”。但與湖北武漢、四川成都以及後面的長沙、鄭州相比,合肥似乎總是不夠“霸氣”,體現在經濟、城建、生態等方面。
但無論如何,合肥還是有壹定的發展潛力的,但距離標桿省會城市還是有距離的。未來有希望與之並肩,有能力帶動整個安徽的發展。
合肥未來的方向是戳破房地產泡沫,回歸科技價值,但只能局限在老城區。什麽肥東,肥西,長風都不入流,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城市和人壹樣,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合肥現在是新壹線城市,GDP有望突破萬億。合肥近十年的發展可以用壹個字來形容,那就是“快”。
目前合肥的發展方向是東還是西。我覺得這兩個方向都可以指向東方,至少靠近長三角發達地區,以他們的經濟為輻射。我不太明白朝西的經濟效益。
當前壹切發展的前提是經濟利益和發展前景。我覺得把方向從西往南調整,對合肥更有利。坐北朝南,緊鄰長江,黃金水道,人流物流便捷。
可以受世界上武漢,世界上南京,蘇州,無錫的影響。至少利大於弊。此外,還可以帶動皖江城市群,實現皖江經濟崛起。說實話,長江這麽好的位置沒有被很好的發揮和利用,很可惜。正確科學的發展方向才是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