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五臺山旅遊信息

五臺山旅遊信息

五臺山位列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被稱為“金五臺”,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不是山,而是坐落在華北屋脊上的壹系列山峰,總面積2837平方公裏,最高海拔3061米。五峰(東臺望海山、南臺錦繡峰、中臺崔琰峰、西臺掛月峰、北臺野鬥峰)環抱全境,頂部平坦寬闊無樹,宛如築土平臺,故名。五臺山是中國唯壹的清寺(漢傳佛教)與黃寺(藏傳佛教)相得益彰的佛教道場,所以這裏的漢、蒙、藏民族和睦相處。五臺山據說有128座寺廟,其中現存寺廟47座,臺內39座,臺外8座,其中修建了許多寺廟,許多朝代的皇帝都來參拜。著名的有:仙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戴羅頂、廣濟寺、萬佛閣等。五臺山奇峰絕壁比比皆是,名人五十余人。其中文字摩崖,用水沾濕後,用手帕仔細擦拭,摩崖面會顯現出類似篆書的字跡,水幹字隱。曾經有人把表皮層的石頭層去掉了,結果下面壹層還能擦掉字。有不同層次的話,用詞也不壹樣。據記載,“天、日、月、星三寶,地、火、水、風三寶,人三寶”對聯已找到。

五臺山距離方圓大約320公裏。因五峰如五根巨柱,拔地而起,巍然屹立,峰頂平坦如臺,故名五臺。由於山上氣候寒冷,盛夏仍無酷暑,所以又被稱為梁青山。是集自然風光、古建築藝術、歷史文物、佛教文化、民俗風情、避暑休閑為壹體的旅遊區。1982年,五臺山被國務院批準以山西五臺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多年來,五臺山先後獲得“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十大名山”、“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世界遺產”等榮譽。

五臺山由東、西、北、南五座山峰組成。據說代表了文殊菩薩的五種智慧:大圓鏡智慧、妙觀智慧、平等智慧、成就智慧、佛法智慧;還有五方佛:東方的阿城佛,西方的阿彌陀佛,南方的寶生佛,北方的不空成就佛,中部的毗盧禪那佛。

東臺享有盛譽,海拔2795米。東臺之巔,名曰“蒸雲浴日,清爽清秋,望東方明空,如鏡,即海”。由於站臺頂部海拔高,溫度低,盛夏仍需棉衣。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趙樸初曾寫詩稱贊:“東臺為頂,仲夏猶穿裘。天空中,夏邑迎日出,群峰浮雲海,生機盎然。”

西臺的名字叫嶽峰,海拔2773米。西太峰是“頂闊而平,月落峰頂,如鏡,因之得名。”有句詩是這樣贊美的:“西陵巍峨遠,是在回望故鄉的白雲。”孤峰嶺翠蓮三金,巴水劉順潤芳。風和日麗,野花鋪蜀錦,秋風芬芳馥郁。那時候獅子曾經是遺跡,巖谷經常飄著五色。"

南臺灣被稱為錦繡峰,海拔2485米。此峰是“若頂蓋碗,周長壹裏,峰陡煙艷,草雜花,布蓋千山,故名。”著名詩人元好問曾有詩贊曰:“神神龍洞有雲有煙,百花露偏。佛土不會比人與環境,誰會步步得金蓮?”

著名的北方地臺葉竇峰海拔3061米,五大地臺之冠,故有“華北屋脊”之稱。其平臺“平闊,四周有圈,自下而上,故名。”康熙皇帝寫了壹首詩稱贊:“絕陡寒,逼宮鬥。鐘聲在千裏之外響起,人們在雲端交談。雪依舊晴朗,春冰卻溫暖不融。以虛見陸海,此地為彭芳。”

中泰的崔琰峰海拔2894米。其平臺是“頂闊而平,上周五,頂闊而青浮,故名。”有詩贊曰:“群峰環抱奇觀,滿山煙雨。”政策參謀錢山不知疲倦,六月天還冷。崖壁青山環抱,古木黃沙闊。雲快到半山腰了,但我懷疑自己已經在雲裏了。“五臺山現存建築較為完整的寺廟95座,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座:南禪寺、北科寺、仙通寺、廣濟寺、燕山寺(樊氏)、鴻福寺(定襄縣);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塔院寺、菩薩頂、元照寺、羅子寺、表意寺、碧山寺、南山寺、龍泉寺、金閣寺、松正寺、延慶寺、公主寺(樊氏)、三聖寺(樊氏)、會稽寺(原平市)、石佛堂寺。其余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宗教活動場所來看,全國重點寺廟有11座:仙通寺、塔院寺、菩薩頂、羅邊寺、雕像寺、碧山寺、金閣寺、光宗寺、廣仁寺、代羅定寺、觀音洞。

五臺山佛教組織以寺廟為單位。根據佛教傳承的不同,寺廟分為青廟和黃廟。綠寺又被稱為僧寺。僧人多為漢人,平時穿藍灰色僧袍,稱為青衣僧人。五臺山大部分寺廟都屬於清宮。青廟有十座廟和子孫廟。子孫寺按師徒關系實行傳家寶制,其他寺廟的和尚不得在本寺任職。歷史上,五臺山的青廟大多屬於子孫廟。十方寺可以接待四面八方的僧人,寺內僧人也可以往來十個方向,組織管理實行選賢任能制度。根據中國佛教協會頒布的《漢代佛教寺廟管理辦法》,原來的子孫廟由傳家寶制改為賢者選拔制,子孫廟與十方廟沒有明顯區別。

黃寺,又稱喇嘛教寺廟,屬藏傳佛教。五臺山藏傳佛教屬於宗喀巴大師創立的格魯派。宗教喇嘛都穿黃衣服,戴黃帽子,被稱為黃衣和尚。明朝永樂年間,五臺山的綠廟改為黃廟。清朝康熙年間,詔書將羅羅寺、壽寧寺、三泉寺、雨花池寺、七佛寺、金剛洞、善財洞、普安寺、太魯寺、湧泉寺等10座寺廟改為黃廟。於是,青衣和尚被改成了黃衣和尚,漢喇嘛就誕生了。五臺山有八座黃寺,分別是菩薩峰、羅子寺、廣仁寺、萬佛閣、鎮海寺、廣化寺、觀音洞、上善才洞。喇嘛在宗教節日表演的驅魔舞蹈

起源於西藏的跳布紮,是每年農歷六月十五前後五臺山黃教舉行的重要佛教活動。在活動的前壹天,寺廟裏的喇嘛開始念法華經,跳金剛舞,在菩薩頂上“殺鬼”。15日,100多名有地位的喇嘛走出菩薩峰,穿行於大街小巷,彌勒佛像在前,大喇嘛坐轎子在後,兩個喇嘛騎著馬,其余僧人演奏寺樂,浩浩蕩蕩前往羅羅寺“跳神”。十六日,在菩薩頂上,斬了壹個鬼。大喇嘛和二喇嘛穿著皇帝給的服裝,其他喇嘛戴著面具打扮了28個晚上。他們當場畫了圈,接著是圓形臺階,輔以肢體動作。通過這個活動,我們可以趕走邪惡,迎來吉祥平安的時代。

騾馬大會

每年農歷六月舉行,期間舉行大型佛教活動、民俗文化活動和騾馬牲畜交易大會。朝會的活動內容豐富,其中壹項就是來自四面八方的僧人聚集在臺懷鎮做道場、念經,讓五臺山充滿了神秘的宗教色彩。

五臺山佛教文化節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常年香火繚繞,梵文繚繞,宗教氛圍濃厚。每年八月,這裏都會舉辦盛大的旅遊節——“五臺山佛教文化節”。屆時,各方賓客、僧人齊聚壹堂,舉行盛大的佛事活動,盛況空前。期間舉行了大型佛教活動和民間藝術活動。

其他的

九大特色旅遊活動:采摘佛教聖地、登臨臺灣、欣賞佛教文藝、鎮海松濤紅葉之旅、秋冬美景攝影之旅、金色世界生態之旅、五銀站踏雪之旅、寺廟祈福、佛禪參訪之旅。五臺山受到了國內外佛教界、旅遊界等社會各界的歡迎和青睞。北京、廣東、福建等地遊客將五臺山作為度假首選,不僅有效傳承和弘揚了地域文化,也拓展了五臺山冬季旅遊發展的新道路。

自2002年五臺山佛教、風俗、民情首屆活動成功舉辦以來,五臺山景區已如期連續舉辦了十屆。活動重點展示了佛教聖地、佛教僧尼的春節習俗和當地“兩節”習俗的獨特創意,極大地迎合了許多中國人“逃離”緊張喧囂的城市生活、追求簡單純粹的春節假期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