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掌握大量信息是正確決策的基礎(完整版)

掌握大量信息是正確決策的基礎(完整版)

文/韓笑陳Xi

(本文完整版近4000字。由於篇幅需要,考慮到讀者的閱讀體驗,前兩天分兩部分發表。這裏把上下兩部分合並成壹個完整的版本,也方便有興趣的簡友整體閱讀。)

午休的時候,我刷了壹個Tik Tok的短視頻,有胡子哥,李海亭,還有兩個師兄。三個人走在街上,以日常聊天的形式交談著。李海亭問另外兩個人是否會在十年前買房。整個對話幽默風趣,發人深省,尤其是最後壹句的總結,很值得思考。

現在物質豐富,經濟發達,基本上已經從吃飽的層次轉移到如何吃好的層次了。物質匱乏的時代已經悄然逝去,精神富足和視覺拓展成為更多人追求的新的滿足點。但盡管如此,物質上的富足並不意味著物質上的滿足。

如果十年前給妳50萬,估計很多人會選擇買房,因為十年已經充分證明了房地產行業的崛起,多少人由此成為億萬富翁。十年前最正確的投資決策無疑是買房。

但是當時大多數人都沒有看到這樣的機會。就像十年後的今天,在實體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很多人看不到未來的發展機會在哪裏,依然充滿迷茫和決策困惑。

上面的對話總結了壹個很重要的觀點:壹個人現在的決定與妳當時是否有錢無關,而與妳對未來的認知有關。掌握大量信息是正確決策的基礎。

Tik Tok為什麽會成功?不知道有多少人仔細想過這個問題。

自2016年9月上線以來,Tik Tok作為壹款音樂創意短視頻社交軟件,定位於15秒專註年輕人的音樂短視頻社區。不到半年,Tik Tok就紅了。越來越多的人註冊並使用Tik Tok記錄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分年齡和職業群體。甚至很多人可以連續看五六個小時這個APP短視頻也不覺得累。

至於Tik Tok的用戶數量,官方沒有透露確切的數據。但根據網友和相關報道,至少Tik Tok用戶總數已經超過8億,安裝量已經超過30億。Tik Tok日播放量從65438+億飆升到65438+億,只用了三個月。早在壹年前,其日均播放量就超過了30億。隨著Tik Tok用戶的爆發式增長,越來越多品牌和明星的加入,Tik Tok新媒體矩陣的重要地位已經形成。在某種程度上,異常年輕的Tik Tok也關註和引導著社會潮流的壹個或多個方向。

Tik Tok是今日頭條的短視頻平臺。在Tik Tok誕生之前,音樂視頻是全球流行的短視頻平臺,依托圖像技術,長期占據短視頻領域的“霸主”地位。但由於其自身的局限性,存在拍攝難度大、刻意表演、隨機說唱有限等諸多問題,並未在廣大民眾中大力推廣。大部分時間用於影視拍攝或音樂推廣,受眾和滲透率相對較窄。

而Dubsmash的對口型表演模式創造性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有了音頻臺詞和腳本,10秒的短視頻更具靈活性、隨意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和傳播性,因其低廉的表達成本而受到更多人的喜愛。在時差和地域差異下,更適合中國群體的魔幻娛樂短視頻《Tik Tok》誕生了。可以說,在中國,Tik Tok是模仿這種社會短視平臺最成功的壹個。借助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和人口優勢,迅速傳播開來,成為目前中國最受歡迎的短視頻,受眾最廣。

鑒於Tik Tok的成功,我想,除了上面提到的所有優勢之外,這個軟件可能更多的是因為它匯聚了中國乃至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習俗、理念、模式等各種創新元素。它就像壹個萬花筒,幾乎包含了妳想看的壹切。資源的海量聚集,信息的聚沙註入,極大地激發了人們的好奇心和滿足感。

從這個角度來看,掌握大量信息是正確決策的基礎這壹觀點也可以通過Tik Tok的成功得到驗證。Tik Tok的成功無疑集中在對短視頻未來市場的大膽準確預測,以及能夠整合海量信息的軟件本身。

拋開Tik Tok的成功案例,房地產的崛起,以及所有錯過和遺憾的決定。站在今天的環境下,我們能從企業和個人的轉型中得到什麽啟發和思考嗎?

有句話說:種壹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沒錯,但是如果我們十年前沒有種那棵樹呢?那現在就種!

這又涉及到兩個問題:種什麽樹,怎麽種?

對於壹個企業來說,種什麽樹的問題,可能更多的是確定主營業務的範圍,主要產品或服務是什麽。如果壹個企業的核心業務始終模糊不清,不可預測,那麽企業的靈魂就會喪失。產品或服務是企業最核心、最重要的支柱。所有的開發和實施都是基於產品或服務的開發和推廣。沒有產品或服務,企業只是壹個空殼,沒有市場競爭力,沒有核心戰鬥力。在沒有硝煙的激烈商戰中,只能寸步難行,很快就會死去。所以,確定主業,定義主要產品和服務,就是企業壹開始就要考慮清楚種哪棵“樹”。

對於個人來說,種什麽樹的問題,是找到自己的長處,還是理解為自己的愛好,或者更準確的說,是未來要為之奮鬥壹生的事業。當然,很多人壹開始想不通這個問題,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未來的職業。大部分人都是先選擇職業,才發現興趣和職業不匹配。最後,他們要麽為了生活向事業妥協,要麽為了理想勇敢地跳出自己不喜歡的職業,把興趣變成夢想的基石,但這需要巨大的勇氣和客觀條件的支撐。

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有壹類人找不到興趣,沒有夢想,談不上理想,談不上愛情或者不愛自己的事業。簡言之,他們只是得過且過。這種人,首先要的不是種什麽“樹”,而是找到活著的目的感。在有目的感的前提下,我們會討論興趣和職業是否契合,更傾向於哪壹方,然後找到適合自己的“樹”。

所以對於個人來說,找到自己的優勢,發揮自己的長處,找到興趣點,就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樹”。然後,如果妳對某件事感興趣或擅長,妳就能創造自己的奇跡。

從企業的角度來說,有了好的產品或者有市場前景的服務項目,如何讓這個產品或者服務被市場認可和接受,如何讓他們得到最大、最好、最全面的推廣和優化,就涉及到“怎麽種”的問題。這裏面涉及的方面太多了,比如企業產品的定位是什麽,高端、中端還是低端,受眾是什麽,受眾的年齡分布如何,這就涉及到市場細分和市場規劃,是營銷的範圍。另外,產品在活躍市場的同時,給企業帶來了經濟效益。同時,企業如何從初創階段向發展階段轉型,如何從發展階段向成熟階段飛躍,如何保持成熟階段的輝煌,如何實現戰略轉型,新產品的研發和新領域的探索開發,這些都將是未來領導者需要充分考慮的問題,也是企業發展中涉及的各種問題和思考。

回到我們開頭講的故事的要點:掌握大量信息是正確決策的基礎。這句話放到企業實踐中無疑是非常正確的。企業決策的關鍵不僅是內部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性,還要考慮企業本身。更多的決策可能來自於對外部環境的分析和對外部數據的整合。決策失敗幾乎大部分來自信息不對稱。沒有對行業和同行業競爭對手的充分了解,沒有對商業信息戰中核心數據的掌握和理解,就很難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或者抓住機遇避免被吞並,或者實現自我擴張和並購。因此,在“如何種樹”的問題上,大量信息的掌握是壹個企業的關鍵關註點。

從個人角度來說,“如何種樹”就是如何提高自身修養,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提高人才的競爭力等等,讓自己在這個殘酷的世界裏優雅自信的生活。找到興趣點,找到目標和奮鬥方向,只是個人開始漫長人生的第壹步。如何把興趣變成他願意壹生堅持的東西,甚至上升到他的終身事業,如何讓自己的目標在既定的方向上逐漸清晰,觸手可及,需要我們在接下來的人生中努力,不斷打磨自己的技能,不斷修正,不斷開闊視野,把握新事物,在這個過程中提高。我們知道,任何事物都有發展周期,時尚會過時,會被不斷湧現的新時尚元素所取代;產品是會更新的,有時候壹個產品的消失並不是產品本身不好,而是已經不適合時代的需求。人也是如此。如果我們不能“活到老學到老”,那麽總有壹天我們會被時代淘汰,被同行拋棄。

作為壹個人,我們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不斷涉獵新的概念和事物,提高自己的認知和判斷能力。只有遇到更多的人,走更長的路,渡更深的河,才能對自己有更清晰的認識,對自己追求的價值有更堅定的信念。我們不會在有事的時候手忙腳亂,不會在人生的重要關頭亂作壹團,不會在大屋、大屋、大悲面前喜形於色而渾然不覺。

說到底,如何種樹的問題,其實是壹個提高個人修養的問題。這裏說的修養是廣義的,不僅僅是自身品德的修養,還包括生存技能和知識體系的提升和構建,是全方位的自我修養。妳不壹定要成為壹個完美的無所不能的人,但妳必須是壹個在某壹方面或某壹領域有所成就和研究的人,或者妳必須是壹個比別人看得更遠、理解得更好、思考得更深的人。培養這樣的自己,並不容易。

不要急躁,從了解和掌握大量信息開始,逐步建立自己對未來的認知,培養自己尋找機會的眼光,激發自己探索和探索新事物的潛能,壹步步實現自我蛻變。

(完)

PS:限於我目前的認知局限,只能談壹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廣大簡友多提寶貴意見,在評論區留言。大家壹起來討論壹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