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對稱的存在,使得壹方總是因為獲得的信息不完全而對交易缺乏信心。對於商品交易來說,這個成本是很昂貴的,但是還是可以找到解決方案的。我們以二手車交易市場為例。對於賣家來說,如果堅持只賣好車,不賣“垃圾車”,長期建立起來的信譽會增加買家的信任,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對於買家來說,也可以制定更好的策略來淘汰“垃圾車”。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另外兩位獲得者斯潘塞和斯蒂格利茨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了從各種商品中去蕪存精的方法。
斯潘塞的研究集中在勞動力市場。他從長期的觀察中發現,勞動力市場上雇主和應聘者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為了找到更好的單位,應聘者往往會花大力氣包裝從服裝到畢業文憑的壹切,難辨優劣。在這裏,斯潘塞提出了壹個所謂“獲取成本”的概念。舉個例子,對於用人單位來說,如果應聘者有壹個更難獲得的學位,那麽這個學位就更可信。比如考生有哈佛文憑,會比壹般學校文憑更可信。對於人才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斯潘塞在其博士論文《勞動力市場的信號》中做了詳細的闡述。無論個人、企業還是政府,在無法直接傳達個人喜好或意圖的時候,“信號法”可以提供很大的幫助。例如,債務管理傳遞的壹個信號是,公司對未來收益有良好的預期。名牌商品傳遞給消費者的壹個準確信號是,它是壹種高含量的創造,即它應該比普通商品更貴更有價值。當然,品牌要想保住地位,必須限量生產。這個理論也可以解釋為什麽公司喜歡給員工分紅而不是現金。從信號理論的角度來看,分紅強烈表達了公司的良好前景。
斯蒂格利茨是三位獲獎者中最有名的。他在經濟學的幾乎所有領域都做出了巨大貢獻,包括宏觀經濟學、貨幣經濟學、公共理論、國際事務甚至發展經濟學。斯蒂格利茨在深圳出席“大腦銀行論壇”時,以世界著名經濟學家的身份表達了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關註和樂觀,並特意署名向我們的讀者問好。斯蒂格利茨將信息不對稱理論應用於保險市場。他指出,由於被保險人和保險公司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壹般車主在購買了車險後,疏於保養汽車,導致保險公司支付的費用超出了其支付能力。斯蒂格利茨提出的解決問題的理論模型是讓投保人在高自賠率加低保費和低自賠率加高保費兩種保險方式中進行選擇,從而解決保險過程中的逆向選擇問題。事實上,信息不對稱現象在現代金融領域更為普遍和突出,尤其是在新興市場、東南亞甚至中國大陸,企業騙貸、出口騙貸、銀行壞賬的出現都與此密切相關。斯蒂格利茨也是壹個有趣的人。曾在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牛津大學、斯坦福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多所著名大學任教,並擔任過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經濟委員會主席。他在65438年至0999年擔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期間,因激烈批評IMF拯救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做法而被迫辭職,引起轟動。斯蒂格利茨壹向直言不諱,直言不諱,特別喜歡為窮國說話。他是炮轟“華盛頓知識”的主犯。他出生在美國中西部壹個骯臟的工業城市印第安納州的加裏,那裏誕生了另壹位偉大的經濟學家薩繆爾森。
三位學者因研究信息不對稱理論而獲得桂冠,從另壹個側面說明了發展中國家經濟學家的無能。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各種問題和風險,在發展中國家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尤為突出和嚴重,但豐富的實踐並沒有產生先進的理論,值得深思。隱藏在信息不對稱背後的,其實是道德風險。在發展中國家高調信息化橫行的時候,市場經濟所要求的人的素質還沒有緊緊跟上,或者說人心是邪惡的,總是要用沈重的標準來伺候。這說明技術可以解決技術問題,但只能解決技術問題,對道德或個人喜好無能為力。所謂“市場不是萬能的”、“信息是有價值的”、“信息本身就是市場”、“市場存在摩擦和交易成本”,甚至如斯蒂格利茨所說的“亞當·斯密不是唯壹的王牌”。現在理論上似乎沒什麽新意,因為根本解決不了市場經濟需要的制度問題。
信息不對稱理論的重要啟示
1.充分認識新經濟的特點,高度重視信息對未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巨大影響。我們正在進入壹個以信息產業為驅動力,以生命科學、超級材料和空間技術等新知識和新技術為基礎的新經濟時代。這是壹個充滿不確定性、高利潤與高風險並存、瞬息萬變的“風險經濟”時代。在這個時代,市場經濟中信息不對稱的現象比比皆是。問題的關鍵是各行各業的決策者如何試圖掌握和理解更充分的信息,研究生產力發展的規律和趨勢,把握經濟、技術和社會的發展趨勢。可以預見,在新經濟時代,過去的“大魚吃小魚”將不再是普遍規律,取而代之的將是“快吃慢吃”和“信息全吃、信息不全吃”,速度是新經濟的自然淘汰方式。只有及時掌握了充足的信息,我們才能自信,變不確定性為確定性,找準方向,加速發展。
2.在政府職能轉變過程中,要註重研究政府在經濟運行中發揮作用的方式和方法。市場經濟並不排斥政府對市場的幹預。關鍵是要研究哪裏需要幹預,用什麽手段幹預,怎麽幹預,從而完善和發展市場經濟。經濟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的運用要建立在對相關信息的收集和研究的基礎上,壹切書、書、抄、抄都是不行的。特別是中國入世後,與國際接軌,我們在運用市場規則時處於信息不足的不利地位,應及早做好準備,避免或少走彎路。
3.重視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支持信息服務業的發展。我們要不斷發掘信息等相關要素的經濟功能,及時轉化為實實在在的信息財富,努力開發它們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用途。要克服知識和觀念上的障礙,樹立正確的信息意識。世界上經濟發達的國家都把信息資源的占有、開發和利用作為壹項基本國策,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非常普及。信息產業從業人員占社會總就業人數的比例,美國和歐洲國家已經超過50%,澳大利亞和日本也接近50%。相比之下,中國還處於起步階段。因此,我們應積極采取措施,促進信息市場體系的建設和形成,大力支持信息服務業的發展。特別是對高技術領域的技術信息和經濟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要組織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專家學者,只爭朝夕,攻堅克難,努力開拓,爭取高技術新優勢,促進整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