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有魅力的課堂才能吸引學生,讓他們願意學習,享受學習。學生是祖國的棟梁。君子三代。“創新是壹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①創新人才從哪裏來?怎麽培養?作為壹名教師,我們應該無愧於這個神聖的稱號。用我們的愛、關懷和耐心去培育祖國的幼苗是遠遠不夠的。
在信息時代,多媒體成了寵兒。利用多媒體的聲、光、色、像功能,將靜止畫面設計成色彩鮮艷、形象生動、動作有趣、聲音優美的動畫畫面,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這個職業意味著愛和責任。教師要不斷挑戰自我,更新教學觀念,與時俱進。讓課堂變得高效有活力。
第壹,堅持學習是無止境的。
“水是活動的,所以它的流動是無窮的;木有根,故不窮。”語文課堂怎麽才能不壹潭死水?如何創新?農村的小學缺少經費和書籍,很多書籍需要更新。總覺得需要學習的營養太多,自己知道的太少。自2000年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以來,隨著“校校通工程”和“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建設、推廣和應用,信息技術就像壹個春風,讓我迷茫
抓住壹根稻草,就像壹盞明燈,照亮了我的方向,網絡資源為我的學習搭建了廣闊的平臺。互聯網以其獨特的魅力走進了千家萬戶,我們的農村小學也可以上網。很多家庭都買了電腦,網絡與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息息相關。電腦是我們學習的工具,不能因為玩遊戲就不吃飯。國家免費提供的優質教育資源,博客空間,豐富的網絡資源可以搜索下載教學設計,
課件,試題等資料,搜索作者簡介,作品,圖片……然後把大量的資料和自己所教學生的基本情況結合起來。正是不斷的學習積累,開闊了我的視野,豐富了我的知識。就像我們常說的,要教學生壹杯水,教師必須有壹桶水。
吸收了源源不斷的營養,提高了自身素質,自然我眼前壹亮——感覺豁然開朗。我知道的太少,我應該學的太多。
第二,不斷求厚積薄發。
我們教學的宗旨是:壹切為了孩子,壹切為了孩子,壹切為了孩子。要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就要刺激他的視覺,用眼睛去發現;刺激他的聽覺,用耳朵聽;刺激他的感覺,用身體接觸。調動壹切可以調動的因素,讓課堂充滿效率。
我以前在教“畫楊桃”的時候,很困惑如何讓北方農村的孩子認識南方的水果。楊桃對孩子來說是如此陌生,清晰的畫面展現在孩子面前,直觀。“從山脊的側面看,變成了壹個山峰,距離就不壹樣了。”栩栩如生的楊桃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給了孩子們視覺上的沖擊,觸動了孩子們的神經,讓千奇百怪的楊桃得到了真實的展示,讓枯燥的說教變得豐富多彩,讓孩子們對楊桃印象深刻。
觀察角度不同,自然會讓楊桃看起來不壹樣。楊桃確實是五角星。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既突出了重點,又解決了教學難點。從楊桃展開,同學們大膽地說,因為觀察角度不同,看到了什麽不同的物體。看到同學們暢所欲言,紛紛發表觀點,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壹切都歸功於信息技術的發展。
視覺的沖擊,加上聽覺的洗禮,震撼了學生的心靈。音樂不僅給我們帶來享受,還能陶冶我們的情操。課堂上適當的音樂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產生富有感情的聲音。喚起學生心靈的* *振動。我記得教《荔枝》這篇文章。“現在,荔枝還年輕。”我讓學生們在課堂上練習寫作,並伴著“魯”的音樂談論他們對母親的感情。
我看到學生們不僅被作者對母親的思念所感動,也被音樂所感動。學生內心的火山爆發了,噴出了自己燦爛的火花,那是自己創新的火花。眨著自己獨到的見解,感覺媽媽很難辛辛苦苦把自己拉起來。從牙牙學語到懵懂少年,陪伴我們成長的是母愛。她是如此平凡,卻又如此偉大。“可是壹寸長草有多少愛,我得到了三個春暉。”無意識地凈化學生的心靈。
圖像、音頻、動畫等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使我們的課堂越來越豐富多彩,學生可以自己收集信息,便於課堂上的交流和分享。在《詹天佑》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們通過交流感到憤怒和氣憤,動畫展示了“中央下沈法”,我們再次感受到詹天佑的傑出才華。“人字線”也是如此。為了克服陡坡行車困難,保證列車安全爬八達嶺,
詹天佑創造性地運用“折回線”原理,在多山陡峭的青龍橋設計了壹條人字形線路,減少了隧道的開挖和邊坡。列車到了這裏,會配合兩臺大功率機車推拉,保證列車上坡安全。詹天佑,多麽名副其實的“中國鐵路之父”!
動畫的效果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將抽象深刻的問題形象化,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學們給京張鐵路起了另壹個名字,即創新路、爭創路、愛國路、詹天佑路...靈感的火花在跳躍,愛國的激情在膨脹。
“計算機輔助教學為教師提供了新的教學方法和工具,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工具。”②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使用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和學習興趣。過去壹塊黑板壹支粉筆的歷史已經壹去不復返,等待我們的是壹個信息技術融入課堂的時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用直觀的形象讓課堂事半功倍。
第三,教學相長,潤物細無聲
信息技術以其獨特的無限魅力,顯示出新生事物的無限生機和活力。課堂以學生為本,教師、文本、學生三位壹體,信息技術使語文課堂豐富多彩,語文教育的特點是人文性、實踐性、民族性。這三個特點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和任務。隨著計算機、網絡等現代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教育技術——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越來越多地走進了小學語文課堂。
它為深化教學改革、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現代素質、發展學生個性提供了壹個全新的世界。它在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方法的組合、教學手段的運用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在學習時間和空間上的主動性,滿足了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素質的提高。
現代技術教育媒體的出現為我們提供了改進教學方法的新機遇,可以產生傳統教學無法達到的知識表達和傳遞的效果。真正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路漫漫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鶴立雞群不是春天,滿園春色才是春天。在20年左右的教學生涯中,我嘗遍了教學工作的酸甜苦辣。“帶著壹顆心來,不帶半根草。”(3)陶行知先生的高尚道德令人欽佩。教師是職業,是事業。
用理論和知識武裝我們的頭腦,在不斷的探索和學習中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進行信息化學習,讓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學到的知識很少,我要學的東西很多,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事,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壹個優秀的老師。
我喜歡是因為我愛它;因為喜歡,所以快樂。這是我們對待生活和工作的態度。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也是我的人生信念。信息技術的運用具有信息量大、直觀性強、趣味性強、形式多樣等優點,它改善了傳統的課堂教學,給語文教學增添了無窮的魅力,使語文課堂變得優美而充滿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