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茶余飯後談論侃侃,許多人更願意稱之為“三支愚蠢的新勢力”。何在微博中自嘲,稱他們是“三個可憐的人”。
雖然都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軍人物,但兩人的人情大相徑庭,對世界的印象也大相徑庭。
李想是個“產品暴君”,雖然我只相信幾千人的喬布斯;李斌是體驗神道教的教主,時刻準備著飛蛾撲火,殉道而死;另壹方面,小鵬是壹個在鋼絲上跳舞的青少年,運籌帷幄,從不打無準備的仗。
無論是李想的產品派,李斌的體驗派,還是小鵬的策略派,這三位汽車領域的顛覆者都有著獨特的個人稟賦,形成了他們風格迥異的創業認知,給他們帶來了不同的護城河優勢,也讓他們陷入了不同的挑戰。
01
李想是有名的“產品暴君”。
在團隊面前,他會把壹個工程樣品扔到地上用腳踩碎,然後破口大罵“哪個傻子設計的,又粗又大,壹點設計感都沒有。”
這樣的例子在李身上比比皆是。每次話題深入到產品層面,李想都會變成壹個“產品暴君”,死記硬背產品細節,嚴守用戶體驗,毫不留情地挑戰任何人。
他只關註他想要的產品標準。即使公司面臨生存危機,他依然堅持自己對產品的嚴格要求。
他曾說,“很長壹段時間,蘋果依賴於壹款爆炸性的iPhone。為什麽李壹個人不能?”
按照他的要求,不僅僅是李壹個,後續的每壹款都會成為爆款產品。為此,新車交付不到壹個月時,他不得不對車進行重大改動,要求取消雙扶手。
要知道,這和互聯網產品是不壹樣的。沒有必要在後臺更改代碼。這個看似很小的修改,卻意味著壹系列巨大的成本和交付周期的延遲。但他的理由很簡單,不安全。
李想的商業邏輯是,炸藥是絕對勝負的關鍵,具有無與倫比的勢能。比如喬布斯的iPhone,張小龍的微信,張壹鳴的Tik Tok都是壹樣的。
汽車領域也有這樣的例子,比如五菱洪光MINIEV和特斯拉Model Y
這種孤註壹擲的做法相當偏執,也會讓資本保持距離。
在2019新能源汽車最困難的背景下,李想固執地選擇了市場上從未使用過的“純電+增程式”技術,這讓李的融資問題雪上加霜。
由於對產品的嚴格要求,李ONE比蔚來和晚了1年。好在他創造的產品沒有讓他失望,成為名副其實的爆款。
2021年2月,李ONE月銷量提升至14087,全年交付90491輛,位居國內中大型SUV第壹。同時,李也是新勢力中唯壹壹家單款車型月銷量過萬的車企。
而李斌則以用戶體驗為矛,建立了“體驗宗教”。這個特點被壹位蔚來車主形容的恰如其分:在蔚來買的不僅是車,還有生活。
壹個典型的例子是2021 11 22,哈爾濱某高檔酒店的宴會廳裏,壹個東北哥站在臺上大聲唱著:
斌哥,我想妳。蔚來已經讓妳很好了。斌哥,開心點,美股逼近700億。斌哥,別走。在冰城相聚不容易。
當時坐在前排的李斌感動得拿著半杯白酒走上舞臺,當著現場100多名觀眾的面壹飲而盡。
壹位蔚來車主曾表示,在長沙參加會議時,李斌單獨和他們壹起在壹家小飯館吃飯,幾乎每個用戶的名字都能叫出來。有問題可以微信找他。
類似這樣的舉動也讓李斌受到了大量車主的追捧,甚至在李斌遇到危險的時候,車主們也紛紛挺身而出。
比如去年8月,著名餐廳司機林文欽在駕駛自動駕駛功能時發生交通事故死亡,再次將蔚來推上風口浪尖。
事件及相關消息傳出後,蔚來股價暴跌,累計跌幅超過10%。此時,在事件沒有定論之前,有蔚來車主主動跳出來,發起聲明,為蔚來平臺聯合500名蔚來車主。
聲明稱,蔚來車主清楚地知道蔚來的NP/NOP是駕駛輔助系統,車主在駕駛時應始終保持駕駛註意力,並呼籲媒體查明事實,在報道事件前保持嚴謹。
雖然結果並無幫助,但足以說明李斌在蔚來車主心中的地位。
為了給用戶更好的體驗和服務,蔚來通過直營模式、NIO House、用戶社區、蔚來APP、“車電分離”等產品,搭建了體驗神道的基礎設施。
用錢體驗好,會帶來好的口碑,但另壹方面,做品牌,提供服務,建電站,就意味著以最快的速度燒錢。
所以妳可以看到李斌和他的蔚來汽車壹次又壹次的深陷泥潭,因為汽車行業是資本的無底洞,再多的錢也經不起燒。李斌燒錢時似乎從不眨眼。
他更像壹個精神領袖。他從經驗出發,創立了對上帝的崇拜。早期,蔚來似乎是劍走偏鋒。誰會相信壹個汽車行業可以被經驗顛覆?這是個癡人說夢,但他真的做到了。
不瘋就活不下去。他的信真的把他變成了壹個來拜魏的牧師。為了這個汽車夢,他像壹個領導壹樣,有壹種近乎殉道的精神,無數次讓自己和公司陷入險境。
如果說李想有點暴躁,李斌有點醉了,那麽肖鵬才是清醒的那個。
02
何是另壹位具有獨特才華的企業家。壹方面,他穩重理性,每壹步都是計劃好的。沒有王炸的那張牌,他輕易上不了臺。另壹方面,他熱衷於冒險。只要對他的生命沒有威脅,他就會試壹試,但他更擅長壹步步承擔這些風險,壹切都在掌控之中。
去過何辦公室的人有壹種錯覺,仿佛誤入了80年代江南皮革廠廠長的辦公室。
左上方有壹個深棕色的中式櫃臺,入口處有壹個黑色的沙發和壹個大會議桌。環境穩重而低調,類似於何的氣質。
但這個無趣又謹慎的人並不止於此。
何在湖北黃石長大,有壹個普通的家庭和普通的父母。何肖鵬創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想賺錢。
在大學裏,他通過幫助同學組裝電腦賺了很多錢。早期接觸互聯網為他日後創建UC奠定了基礎。
2014年,UC被阿裏巴巴以43.5億美元全資收購。他肖鵬壹夜之間成了億萬富翁。
擁有數十億的股票和現金,他做了壹個世俗眼中的富人應該做的事情:
高消費,他壹口氣給家裏買了好幾套好房子;酒精,給自己買了些陳年白酒;玩得開心,花了幾千萬買了遊艇。
然而,就在花束綻放出最美的時候,也是它開始枯萎的時刻。他對肖鵬的新鮮感很快就過去了。
幾個月後,他說起了自己的中年焦慮。感覺夢想來了,奮鬥的激情沒了。下壹步該怎麽辦?我不知道方向,也沒有方向。
那段時間,他總是把自己關在辦公室裏,臉色凝重,時常感到痛苦、空虛和仿徨。
何的老朋友,UC時期的創業夥伴黃榮海曾經說過:何的心裏有壹團火,是別人輕易看不到的激情和欲望。
當他看到馬斯克的特斯拉時,心中的火又燃起來了。
早在2013,何就有了造車的想法。作為互聯網圈的頂級產品經理,他當時的想法是,智能汽車之風可能正在吹。不耐煩的他馬上投資了Xpeng Motors,當時叫“橙色行動”。
只是在Xpeng Motors初創階段,他還在阿裏擔任高管,在幕後出謀劃策,主要扮演創業導師的角色。
沒有人知道當時何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但沒過多久,他就親自離開了。
他置身事外並不奇怪,因為造車是壹個未知的、極其險惡的賽道,比互聯網行業復雜十幾倍。包括賈躍亭在內的知名企業家都深陷汽車創業。
在阿裏,他造車的想法在馬雲來之前就被槍斃了。雷軍也勸他不要造車,說互聯網人造車九死壹生。
現在看來,他兒子可能踢了他壹腳。
2017年初,何的兒子出生,壹哥們打了個電話。何肖鵬以為對方是來祝賀他的,沒想到對方說的是:智能汽車的賽道已經開了,再不做,兩年後窗戶就要關上了。
何肖鵬放下電話,看著兒子無辜的臉,想到了兒子,問他爸爸妳是做什麽的?妳不能讓妳父親在家下崗吧?
放下電話後,他決定全力以赴造壹輛汽車。
2017年8月22日,何肖鵬離開阿裏。七天後,他全職去了Xpeng汽車公司。
當天,他發了壹條朋友圈:再次創業,酸甜苦辣,少年歸來。
於是乎,他三年前投資Xpeng Motors的線索看似清晰,看似絕望,但也可以理解為有備而來。
首先,他牽頭投資的Xpeng Motors經過三年的發展,各方面已經初具規模。2016年,他開發了基於雷克薩斯的“Xpeng Motors BETA”。
然後,他在圈子裏的人脈足以讓他早期不缺錢。Xpeng Motors的投資者包括阿裏、的老東家、ggv capital、經緯、科技創投基金、五源、順為等,其中大部分是何的老朋友。
03
在領導Xpeng Motors後,何肖鵬的戰略也與蔚來和他的理想大相徑庭。
理想中的李要憋著勁,放大招,造壹個會走路的iphone。來自蔚來的李斌對體驗情有獨鐘,比如女王的車和NIO互動機器人。他想給房子壹個輪子。
小鵬相信最終的性價比,更長的電池壽命,更大的屏幕,更大的空間和更便宜的價格。
但是制造壹輛汽車不同於制造壹把牙刷和壹個水杯。這是壹個很大的資本賭註,註定了妳要為妳的愛情付出更大的代價。
李想為了心目中的爆款,前期投入了巨額的成本、時間和金錢,在19新能源汽車補貼大幅度下降的背景下,命懸壹線。
為了給用戶打造神壹樣的體驗,蔚來花錢搞各種高端線下活動,高爾夫,演唱會。也是在19,蔚來曾經住過ICU。
沒有打無準備之仗的小鵬遵循了壹種循序漸進的大眾戰略。雖然生活也很艱難,但我們不應該忘記人們有錢。他曾自掏腰包在小鵬投資654,380億美元。
小鵬不僅在後路上穩,在營銷策略上也穩。
比如連銷售系統,為了保險,也是壹半直營,壹半加盟。不要孤註壹擲,通過加盟減輕資金壓力。
何肖鵬在戰術上也是如此。早期的自動泊車功能不僅沒有與用戶的視覺和語音交互,也沒有安全提醒,泊車時還有噪音。
在小鵬的推動下,小鵬第壹輛汽車G3從感知和定位到規劃和控制都是自主研發的。改進後的自動泊車可以識別車位線,多角度泊車,還可以語音控制。
可以說,Xpeng Motors的自動泊車幾乎超越了同時期所有類似功能的汽車。這些功能已經成為小鵬車主的最愛。
此後,小鵬P7發布了標準版Model 3,對操控性、舒適性、噪音、續航等各方面都有了更好的要求。
在自動駕駛方面,小鵬應該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當時,蔚來和Ideality都在使用供應商的視覺感知方案,而小鵬提前兩年開始了全棧自研。此外,小鵬也在做三電的設計和研發。
用何的話說,對智能電動車起決定性作用的關鍵技術壹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裏,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持領先優勢。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何曾說,“如果妳不自己研究,就去找供應商。妳培養供應商,供應商就和大家合作。所有人都會和妳的下壹個產品在同壹起跑線上。”
所以妳可以看到,壹路走來,與蔚來和理想相比,小鵬既不是最受重視的,也不是最受矚目的,但是他幾乎沒有走什麽彎路,也沒有出現大的危機。想想看,對於壹個各方面都很少犯錯的人來說,是多麽恐怖的事情。
04
當然,謹慎的小鵬實際上在這個過程中遭受了損失。
2019年,Xpeng汽車發布了2020款G3車型。與老款相比,這款新車不僅續航裏程大幅提升,自動駕駛也有所升級。更重要的是,價格和2019款相差無幾。大力推進增配不加價。
何的本意肯定是好的,但是得罪了G3的老客戶。
壹些購買了Xpeng Motors的老車主認為Xpeng Motors隱瞞了壹款新車即將發布的事實,以至於以差不多的價格購買了續航和功能都不如老款的G3。
後來,壹些車主甚至聚集在小鵬的銷售店,舉起橫幅,稱小鵬“欺詐銷售”,要求升級新車型或退貨。
他肖鵬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把自己關在辦公室裏,反復問自己:為什麽他做出了更好的產品,卻要背負罵名?
這可能是小鵬對於如何把用戶的價值作為壹種重資產商品來對待的最深刻的反思,這和互聯網是不壹樣的。
於是不久之後,他給全體員工發了壹封內部信,最重要的壹句話是:“壹切在銷售服務”。
千萬不要犯錯,犯錯就改。這就是小鵬生命算法的背景。
面對與用戶的沖突,李想得很激進。
比如新Li ONE為了保證用戶體驗,取消了雙扶手,遭到車主抵制,甚至訂單被退回。但是,李想依然堅持自己的決定,從未改變。他甚至說,“我丟了訂單”。
小鵬註重原則和底線。如果被用戶誤解了,可以反思,知錯就改。但是,如果妳被競爭對手誤解了,妳甚至會“尖叫”。不管妳是誰,壹定會走到最後。
2018年,小鵬在矽谷挖走了5名特斯拉工程師,其中壹人在離職前私自備份了特斯拉自動駕駛系統的源代碼,被特斯拉起訴。
盡管法院後來裁定,“沒有跡象表明任何特斯拉源代碼、商業秘密或受保護的機密信息被傳輸到小鵬。”特斯拉也主動撤訴。
但馬斯克仍然在社交媒體上暗示小鵬是壹個小偷。
那是他肖鵬創業以來最憤怒的壹次。他要求公關部擬壹份回應,但看到鄒文的回應後,他更生氣了,說:“別人罵妳,妳怎麽這麽客氣?”
小鵬馬上在朋友圈回復:西方有人壹直在用皮古發聲。
這可能是唯壹有記錄的小鵬公眾憤怒的故事。更多時候,小鵬很精明,情緒穩定,喜怒不形於色。有記者問小鵬如何評價雷軍、李斌和李想。小鵬想了壹會兒說,我不知道。
妳會發現,小鵬是壹個非常有趣的人,他激進而穩健,他外向而內向,他低調而有闖勁。
他所有的特點,無論是商戰戰場的戰略,還是產品的戰術,甚至是處事的智慧,都呈現出“沈穩”的壹面。
05
何的老朋友黃榮海形容何善於總結,不斷求變。
他用肖鵬來概括事物的本質,然後進行叠代。當我在大學的時候,最流行的遊戲是紅色警戒。整層樓宿舍裏的每個人都想和何打壹架,但是從來沒有人贏過。
因為別人在玩遊戲,他在找模式。
何肖鵬是軟件工程師出身,這培養了他的理性思維偏好。他甚至用分鐘來計算他的時間。
每天7點上班,12點睡覺,周而復始,永不改變;連助理的行程安排規劃都精確到分鐘。
三大新生力量各有稟賦,各有優勢,各有流派。“三傻”簡直就是車主們的愛稱。
可以說,他們獨特的個人稟賦,形成了他們風格迥異的創業認知,給他們帶來了不同的護城河優勢,當然也讓他們陷入了不同的挑戰。相信未來也會創造他們不壹樣的人生經歷。
所以妳聽起來好像小鵬在他的卡沒有冒險,但相反,他擅長的是冒險。
1999,畢業前壹天,導師帶著何的壹群學生出去找工作。壹個* * *有三家企業,其中兩家是國企,另壹家是亞信科技,當時還在初創階段。
導師說妳想去哪家公司面試都可以下車。車先開到亞信,四個人同時下車。
導師補充道:“想清楚。下壹個是國企,結果兩個都還車了。
何肖鵬頭也不回地走進了亞信。他的處事方式也是對他冒險經歷的壹種評價。他在乎的是壹個戰場,可以給他未來的創業體系壹個初值,讓他充分發揮。有了這個創業工廠運營體系之後,他的創業藍圖自然就展開了。
5年後,他離開亞信,參與創建UC。
他肖鵬,妳說他穩重,但他熱衷於冒險。這種對風險的理解也可以從壹個小故事中看出:
何肖鵬的兒子在他兩歲的時候非常淘氣。他對高壓鍋充滿了好奇,他的小手總想摸摸它。正常成年人肯定會制止。
他肖鵬沒有。他抓住兒子的手,小心翼翼地讓他摸。結果兒子被燙傷哭了,再也不敢碰高壓鍋了。
何曾在采訪中說:只要生命和健康沒有受到嚴重威脅,孩子可以去冒險,去探索壹些東西。
這可能也是他給自己的人生信條。只要生命和健康沒有受到嚴重威脅,妳應該能夠冒險,探索妳想做的壹切。
作為第壹批新能源汽車的創業先鋒,三人都在冒著生命危險,下大賭註。都是有獨特稟賦的企業家,只是每個人的稟賦不同。
無論是李想的產品派,李斌的體驗派,還是小鵬的策略派,這三個汽車領域的顛覆者都有著獨特的個人稟賦,形成了他們風格迥異的創業認知,給他們帶來了不同的護城河優勢,當然也讓他們陷入了不同的挑戰。相信他們以後會有不壹樣的人生經歷。
結果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全球的新能源汽車領域,這些80後的產品偏執者,讓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牢牢擁有了壹張競爭的船票,也讓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有了彎道超車的可能。
參考資料:
1《何肖鵬:如何來到小鵬》,界面新聞。
2《何肖鵬:空中的夢想家》,棱鏡。
3《何專訪:我為什麽要全力打造新車》,極客公園。
4“小鵬向上,他肖鵬向前”,LatePost後來。
5《何:互聯網造車,不會有百團大戰》,人物
6《李想的理想:好產品不用刷存在感》,後期LatePost。
7李想,炸藥獵人,36Kr。
8《產品暴君李想》,鈦媒體。
9《信仰、主義與狂歡:蔚來是在賣車嗎?元川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