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田板栗獨特的品質和聲譽吸引了許多外國人。美國澳洲大學的羅頓教授來到離萬裏不遠的羅田進行調查。經過對羅田板栗品種的實地考察,他認為羅田是世界板栗的基因庫,積極引進美國商人到中國羅田開發板栗系列產品。日本、加拿大、意大利等國的專家20多次到羅田考察,對其板栗的品質贊嘆不已。據說是日本進口羅田板栗加工的。茅蒼術又名霜樹,為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達60厘米,莖直立,葉互生,花管狀,瘦果具柔毛。其根莖呈不規則的串珠狀或結節狀圓柱形,長3至10厘米,直徑1至2厘米。表面灰褐色,有皺紋和橫向彎曲。蒼術性溫,味苦,有祛濕健脾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寒濕嘔吐泄瀉、心口腫痛、水滿、脾虛帶下、足膝瘺軟等疾病。它也可以用來驅趕蒼蠅。茅蒼術的幹燥根莖點燃後,會清香爽口,蒼蠅聞之而逃。
蒼術是羅田的著名特產之壹,被譽為“英語中的橘子”。羅田白術的特點是香味濃郁,橫切面上有橙黃色或棕紅色的油點,俗稱“珍珠砂點”。羅田蒼術多產於該縣北山地區,大部分為野生,少量為人工栽培。羅田勝利(滕家堡)山發現少量白術,其藥性優於普通白術。羅田甜柿是指產於中國湖北省大別山區羅田縣的甜柿,是中國地理標誌產品。羅田甜柿是世界上唯壹的天然澀柿品種。秋季成熟時,可以不經加工直接食用。羅田縣三裏畈鎮石村產的甜柿更為珍貴。其特點是色大、底圓、皮薄肉厚,甜脆可口。外地產的甜柿壹般都是八粒以上,甜柿不超過三粒,所以食用加工方便。羅田甜柿栽培歷史悠久,南宋以前就有栽培。南宋時期,良種嫁接繁殖技術被廣泛應用,歷史悠久。羅田自古有“甜柿之鄉”之稱,比日本古代甜柿“禪寺丸”(發現於1214年)早180多年。有100多年歷史的古柿樹5000多棵,其中七子石、唐家山的柿樹久負盛名。日軍侵華時,壹支特殊部隊被派去掠奪河馬小廚師的柿子標本並運回日本。上世紀80年代,日本派專家到荀子石進行專題研究。他們拍的照片還被編入了日語教材。2001年,國家林業局批準命名羅田為“中國甜柿之鄉”。21世紀以來,羅田縣立足甜柿資源優勢,大力開展甜柿基地建設,不斷推動甜柿產業形成,取得了顯著成效。全縣甜柿主產區有大崎、三裏畈、鳳山、平湖、合浦、勝利、九資河七個。到2009年,該縣甜柿栽培面積已達4.5萬畝,年產量達10多萬公斤,面積和產量呈快速上升趨勢。
羅田不僅具有適宜甜柿生長發育的基本氣候條件,而且由於地形、地貌和森林植被的自然調整,形成了更加獨特的區域環境。娃娃魚,學名娃娃魚,屬於兩棲綱,娃娃魚科。因為叫聲像小孩子的哭聲,所以叫“娃娃魚”。叫魚不叫魚也是壹件奇怪的事。大鯢並非鄂東獨有,它分布在湖北、安徽、四川、陜西等17個省份,棲息地山谷的溪流中也經常能看到它的足跡。1982年8月初,羅田縣爆發山洪。壹條60厘米長,十多斤重的娃娃魚沖到了鳳凰關下的路邊。壹個農民得到了它,並把它送到縣壹中餵養。
大鯢是現存最大的兩棲動物。最大的有1.8米長,四五十公斤重。背部褐色,有大黑點,腹部蒼白。頭寬扁,嘴大,牙齒呈弧形。鼻子和眼睛都很小,位於後腦勺,沒有眼睛和臉。身體粗壯,尾巴扁平。四肢很短,前肢四趾,後肢五趾,趾間有輕微的蹼。皮膚光滑,頭上疣粒明顯,多成對排列。它是體外受精的,它的父母有保護卵子的習慣。住在深山暗溪,吃魚蝦。羅田天堂寨的東錢戲,據說是中國最早的戲劇品種,被戲劇圈稱為中國戲劇的活化石。被列為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當地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和發揚。中央和地方電視臺、新聞媒體多次報道宣傳。
陳家山村位於湖北麻城羅田天堂寨和安徽金寨交界處,距離河南省新縣不到40公裏。是大別山的壹個偏僻山村。目前有184戶,近700村民聚集在壹個馬鞍狀山脊上的大堤上。村民們最喜歡的東羌戲,也被稱為東魯古畫,是以山野的唱腔和行板為基礎的,如哦哦戲和範強戲,配以鑼鼓。它是楚劇的姊妹劇,起源於古畫西路。從清中葉開始就在這裏傳了幾代,從第壹代特級大師陳興泰開始傳承了九代。很多前七代的老藝術家,20年前就已經發表在《湖北文藝誌》上了。
長期以來,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農民在生產生活中的“悲喜感”,地方歌風盛行,山野的田間地頭有砍柴、放牛、采茶、摘桑、插秧、收割稻田等歌曲,產生了最具地域特色的“哦哦調”、米腔、采茶調。東羌戲不用絲弦,只用打擊樂和管樂;壹個人唱,很多人唱,臺前唱,臺後唱;其唱法靈活,既可以在舞臺上表演,也可以拆成部分在私房演唱;其讀音高,其字用羅田天堂寨方言發音。它的唱腔壹般分為兩類:正調和小調。正調包括東調、對調、嘆調、二弦調、火工調、四平調、二高調,小調包括“采茶”、“拔筍”、“吊燈”。隨著時間的推移,過去以蕭聲、花旦和小醜為特色的地方戲已經發展成為多種表演形式的地方戲,如青衣、老生和花花。
羅田天堂寨東廂房的名家,先後有黃(本縣白廟河人,生於鹹豐1851)、黃大姐子、黃二姐子(黃之子)、余八(別號余八相公,本縣敖人,生於鹹豐18665438)。
中國戲劇音樂家劉寫道:“壹種在鄂東北地區活躍了幾百年的地方噢噢腔,伴著人聲和鑼鼓。影響很大,到處傳播。數百年來成為鄂東北、陜西、豫南、湘東北、江西北部、安徽中南部、浙西、閩西等八省戲、采茶戲的主要聲腔,形成了鑼腔體系。所以,不研究東羌戲,就不能研究中國戲曲。羅田天堂寨東強戲的形成、內容、特點、傳承及影響,在中國戲曲史上都是罕見而重要的。今天,陳家山戲班在天堂寨、麻城、金寨、新縣等地仍然很受歡迎。每年正月初八過後,劇團就出去演戲,到陽春三月才回家春耕。每逢傳統節日、婚禮、葬禮和慶典,方圓百裏的鄉親們都會受邀參加。縣城廣場,村莊山坡,農家堂屋,新房,都是他們歌唱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