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我想了解動物。

我想了解動物。

有趣的動物

第壹,動物的概念

動物是壹大群多細胞真核生物,被稱為動物界。壹般無機物不能合成有機物,只有有機物(植物、動物或微生物)才能作為食物,所以它具有與植物不同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來進行攝食、消化、吸收、呼吸、循環、排泄、感覺、運動、繁殖等生命活動。動物的分類動物學根據動物的形狀、內部身體結構、胚胎發育的特點、生理習性、生活的地理環境,將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動物歸入同壹類,成為脊索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動物根據是水生還是陸生,可分為水生動物和陸生動物;根據是否有羽毛,可分為有羽動物和無羽動物。除了以上兩個特征,我們還可以用其他特征來分類。

動物也有多種分類方法。通過對不同動物的解剖,可以發現有的動物有刺,有的動物沒有刺。根據有無脊椎,我們可以將所有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註意:人也屬於動物,是高級動物。

動物界的歷史是壹個漫長的動物起源、分化和進化的過程。是壹個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無脊椎動物到脊椎動物,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最早的單細胞原生動物進化為多細胞無脊椎動物,逐漸出現在海綿動物門、腔腸動物門、平臺動物門、牛頓動物門、線性動物門、環節動物門、軟體動物門、節肢動物門和棘皮動物門。脊椎動物由沒有脊椎的棘皮動物進化而來。最早的脊椎動物是肝硬變,在進化過程中出現了上下頜,從水生到陸生。兩棲動物是最早登陸的脊椎動物。兩棲動物雖然已經能夠上岸,但仍然沒有完全擺脫水環境的束縛,必須在水中產卵繁殖,度過童年。從原始兩棲動物到爬行動物。爬行動物可以在陸地上產卵孵化,徹底擺脫對水的依賴,成為真正的陸生動物。爬行動物及其前動物屬於溫血動物,身體會變得冰冷僵硬。這時,它們不得不停止活動,進入休眠狀態。然後爬行動物進化成鳥類,變成溫血動物,最後進化成胎生哺乳動物,沒有進入休眠狀態,而人是哺乳動物中最高級的動物。

二。動物計數

松鼠猴,妳不知道吧?它的尾巴很長,嘴巴是黑色的,跑起來比兔子還快,身體小巧可愛。我們壹看到它就想吃。它最喜歡香蕉。妳知道它為什麽叫松鼠猴嗎?因為它可以像松鼠壹樣在房子或樹上跳上跳下。它的尾巴比松鼠的長。妳見過壹種叫香豬的動物嗎?除了香豬,它也被稱為“迷妳豬”。它的鼻子和四只腳都是白色的,它的身體是黑色的。妳知道它為什麽叫香豬嗎?因其肉質細嫩,無腥味,故稱香豬。它的身體又矮又小,又矮又可愛。

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動物,比如世界上最小的狗——約克夏梗,它還沒有妳的手掌大。雖小,卻賞心悅目。海豚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動物,可以學習許多高難度的動作。它們是人類的好朋友。松鼠,顧名思義,就是愛吃松子的老鼠。熊貓,國家壹級保護動物。好慢好可愛。

爬行動物是目前地球上除了昆蟲以外最多樣的動物。其中有烏龜、鱷魚、蜥蜴、壁虎、變色龍、蛇等等。而且這些動物的習性大相徑庭。有的甚至屬於壹類動物,習性大相徑庭。比如烏龜完全不需要水就能生存,綠海龜在陸地上生活久了就會缺水而死。例如,壹些蜥蜴生活在熱帶雨林潮濕多雨的氣候中,而另壹些蜥蜴可以適應沙漠中的高溫和幹旱。

爬行動物是最早真正擺脫對水的依賴,真正征服陸地的脊椎動物,能夠適應各種陸地生活環境。爬行動物也是統治陸地時間最長的動物。他們統治地球的中生代,也是整個地球生物史上最引人註目的時代。當時,爬行動物不僅統治著陸地,還統治著海洋和天空。地球上沒有其他生物有如此輝煌的歷史。雖然現在已經不是爬行動物的時代了,大部分類群的爬行動物已經滅絕,只有極少數存活下來,但是從物種來說,爬行動物仍然是壹個非常繁榮的類群,僅次於鳥類和陸生脊椎動物。很難說現在到底有多少種爬行動物。可能有數千種不同的統計數據,新的物種仍在被識別。壹般來說,現在爬行動物應該有近8000種。由於擺脫了對水的依賴,爬行動物的分布受溫度影響較大,受濕度影響較小。現存的爬行動物大部分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溫帶和寒帶地區很少。只有少數物種可以到達北極圈或分布在山上,而在熱帶地區,無論是潮濕還是幹燥地區,物種都非常豐富。根據頭骨上顳孔的數量和位置,傳統上將爬行動物分為四類。這種分類不壹定能正確反映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但使用起來很方便。因此,雖然有許多新的分類方案,但這種傳統的分類仍然經常被使用。無顳孔的顱骨分為無孔亞綱,代表爬行動物的原始類型;顱骨兩側各有壹個顳下孔,分為下孔亞綱,是向哺乳動物進化的爬行動物;顱骨兩側各有壹個顳上孔,分為孔調節亞綱,為海洋爬行動物;顱骨兩側各有兩個顳孔,分為兩個孔亞綱,是主要的爬行動物,進化為鳥類。雙翅目進壹步分為原始魚龍和進行性魚龍(或亞目)。現存的爬行動物都屬於鱗翅目亞目,除了烏龜屬於無孔亞綱,鱷魚屬於鱗翅目亞目。現存的爬行動物中,陸龜分為陸龜,鱷魚分為鱷魚,鱗亞目有兩種意見。壹種意見是分為喙頭目和鱗目,鱗目又進壹步分為蜥蜴、蚯蚓和蛇三個亞目,而蜥蜴和蛇又分別分為幾個亞目或總科。另壹種意見是將蜥蜴、蚯蚓、蛇升級為獨立目,然後再升級三個亞目。對於現存爬行動物的分類也有不同的意見。有些科被其他專家分成幾個不同的科,有些科屬於哪個亞目也有爭議,甚至這些目和科的拉丁名也寫得不壹樣。本文主要介紹現存爬行動物的分類,對史前爬行動物只是略加提及。

有些人誤以為蛙、羊、牛、馬是爬行動物,這是不對的。青蛙是兩棲動物,而羊、牛和馬是哺乳動物。不要迷茫!

有趣的動物和更多的只是等待我們去發現!

第四,動物和我們的關系

..了解生物多樣性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合理利用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多樣性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動物和我們是相互依存的,但由於毀林、濫伐、狩獵、大自然惡劣的環境等人為因素,很多野生動物即將失去家園。它們的數量日益減少,被列為珍稀動物和國家。

五、保護動物名錄,介紹壹種國家壹級保護動物。

金絲猴:脊椎動物、哺乳動物、靈長類、疣猴。體長約70厘米,尾長約等於或長於體長。鼻子大,上翹。厚嘴唇,沒有頰囊。背上的毛又長又有光澤,顏色是青色。頭、頸、肩、上臂、背部和尾部的頂部為灰黑色,頭側、頸側、腹側軀幹和內側肢體為棕黃色。軟毛是我國特產,生活在高山密林中的珍貴動物。以野果、嫩芽、竹筍、苔蘚植物為食。* * *有3種,均已被列為國家壹級保護動物。主要區別如下:金絲猴面部為天藍色,兩側、胸部、後腿為金黃色,分布於四川、甘肅、陜西,金絲猴面部兩側為白色,分布於雲南、四川、西藏東部;貴州金絲猴兩肩之間有1個橢圓形白毛區,分布在貴州和四川之間。

大熊貓:是壹種古老的動物,被動物學家稱為“活化石”。與它同時期的動物,如劍齒虎,早已滅絕,成為化石。大熊貓分布在四川北部、陜西和甘肅南部,是中國的壹種保護動物。大熊貓,也叫熊貓,是哺乳動物。它們很胖,像熊,但略小,尾巴短。眼睛、耳朵、前後肢和肩膀為黑色,其余為白色。厚而有光澤,耐寒。我喜歡吃竹葉和竹筍。大熊貓生活區的竹子壹度大面積開花死亡,威脅大熊貓的生存。全世界都非常關註珍稀動物大熊貓的搶救和轉移。

丹頂鶴:又名鶴,是世界珍貴鳥類。鶴是我國著名的珍禽,屬於兩棲類,鶴目,鶴科。世界上有15種鶴。中國的* * *有9種,占壹半以上。在眾多種類的鶴類中,體型優美、歌聲嘹亮、舞步輕盈、羽毛潔白、頂部鮮紅的丹頂鶴最為珍貴。丹頂鶴在中國有兩個故鄉。每年6月下旬從中國東北到長江下遊,65438+10月,第二年3月下旬成群飛回家鄉繁殖後代。丹頂鶴棲息在蘆葦和其他雜草的沼澤中,以水生植物、水生昆蟲、軟體動物和魚類的芽和種子為食。丹頂鶴數量稀少,全球約1200只,中國670多只。目前,為了保護丹頂鶴,黑龍江紮龍、吉林向海、江蘇鹽城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護區。

丹頂鶴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觀賞價值。婀娜多姿的丹頂鶴還被用作2003年浙江自然歷史博物館學生參觀年卡的圖案,看上去優雅別致,壹雙圓溜溜的豆子般的眼睛,炯炯有神,引人註目。“鶴立雞群”這個成語,就是說他們有另壹種獨特的美。鶴在中國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早在《詩經》中就有“九臯何鳴,野聞其聲”的精彩描述。由於丹頂鶴的壽命可達5060歲,自古以來人們就把它和松樹畫在壹起,稱為“松鶴圖”,作為長壽的象征。

亞洲象:亞洲象屬於象科,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動物。它生活在熱帶地區,經常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谷、河流、竹林和闊葉混交林中遊蕩,群居生活,每群有幾頭或幾十頭大象。壹只成年公象是群體的首領,沒有固定住所,活動範圍廣,主食壹種。大象非常聰明,容易馴化,記憶力也很好。在野外,大象對破壞生存環境、傷害同伴、冒犯尊嚴的挑釁有自衛和報復行為。大象每胎生育1個後代,壽命50-60歲。大象通常在早上和晚上活動。如果晚上明月當空,它們也會出來覓食。大象動起來往往勢不可擋,視力差,但嗅覺和聽覺很好。現在野生亞洲象很少,在壹些東南亞國家馴養的家象和役象很多。我國野生大象僅分布在雲南省與緬甸、老撾相鄰的邊境地區,數量十分稀少。它們屢遭獵殺,危害十分嚴重。

雪豹:是典型的食肉動物,俗稱艾葉寶。它看起來像壹只豹子,而且略小。體長11.3米,重量50公斤左右,尾長1米!身體背部淺灰色,有黑色斑點;胸部和腹部幾乎是白色,沒有斑紋;臉上壹塵不染,頭上的黑點又小又密。四肢短而有力,前腳比後腳發達。雪豹成雙成對生活,有相對固定的巢穴。晚上,它們專註於自己的巢穴,捕食動物。雪豹是海拔最高的貓科動物之壹,因常年生活在雪線附近而得名。在雲南,主要分布在迪慶州。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雪豹有著厚厚的皮毛。他們怕濕、怕幹、怕熱、怕冷。如果讓它下山,那就太過分了!由於豹骨和豹皮價格昂貴,加上雪豹的活動路線比較固定,容易捕捉,所以被過度捕撈,數量銳減,現在瀕臨滅絕。

六、關於動物的選擇題

(1)夏天的傍晚,討厭的蚊子飛出來吸血,那麽所有的蚊子都吸血嗎?(二)

所有的蚊子都吸血

b、雌蚊只吸血

雄蚊子吸血(b)

(2)妳知道什麽動物叫“四不像”嗎?(壹)

壹、麋鹿

乙、牦牛

C.羚牛

(3)壹只蜜蜂每天能采集多少花蜜?(三)

壹個,0.5公斤

b,10g

c,0.5克

(4)動物中誰的壽命最長?(二)

壹、大象

b,烏龜

c、犀牛

(補充:大象70歲,犀牛40多歲,黑猩猩40歲,獅子30歲,烏龜700多歲)

關於動物的故事:白耳猴越獄,鵝贖妻,狐貍失算,螞蟻圍攻蟒蛇。

關於動物的八個謎語

1,名字叫牛,不會拉犁,說是力氣小,背房子。(蝸牛)

2,臉像貓,起飛像鳥,每天上夜班,捕鼠技術高。(貓頭鷹)

3,某英雄,布下天羅地網,整日埋伏,專事捉飛。(蜘蛛)

4,說鳥不是鳥,躲在樹上打電話,自稱什麽都知道,其實我壹點都不知道。(蟬)

5,壹個女生,真可笑,蓋房子,不留門窗。(蠶)

6、小飛艇,大眼睛,兩只翅膀又大又亮,東飛西飛,忙忙碌碌,有消滅害蟲的能力。(蜻蜓)

7、穿黑緞袍,尾如剪刀,天氣涼到南方,天氣暖到報春。(吞咽)

8.魚不是魚。它壹生都生活在海裏。從遠處看像噴泉,從遠處看像島嶼。(鯨魚)

9,雖然身體不大,但鋼針紮的滿身都是,敵壹縮,虎也不行。(刺猬)

1 0,八腳,面鼓,兩剪刀鼓舞。天生猖狂霸道,經常嘴裏吐泡泡。(螃蟹)

九、動物交流行為

自然界中沒有任何生物是孤立存在的。他們總是組成壹個小的生活群體。雖然有些喜歡獨處,但至少在交配時需要和異性接觸。在接觸過程中,無論是在捕食活動中,還是在爭奪配偶的過程中,它們的鳴叫、相互觸碰甚至壹些化學物質的釋放,都使它們安靜地交流,行動壹致。這些都離不開動物之間的交流行為。所謂溝通,就是個體釋放壹個或多個刺激信號,使接受的個體產生行為反應。信號本身是沒有意義的,但是可以很快識別出來。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壹系列復雜的生物屬性,如性別、年齡、體型、敵意或友善。

1.可視通信

在動物園裏,經常看到遊客向孔雀園裏的雄孔雀拍手。當孔雀聽到掌聲時,它們會驕傲地為遊客表演。但孔雀向人豎起美麗的羽毛,可能是向雌孔雀示愛,也可能是向同類雄孔雀示威,也可能是警告人們。它五顏六色的羽毛其實是它展示自己,嚇唬敵人的武器。孔雀是在通過展示尾羽來傳播某種視覺信息,但不幸的是,在場的遊客錯誤地接受並傳遞了另壹種信息。視覺傳達的形式有很多種,比如草原上公馴鹿頭上巨大的犄角,公獅子脖子上漂亮的長鬃毛。這些動物的外貌特征都是傳遞給雌性同行的視覺信號。青蛙在草叢中是綠色的,但超逸和超逸的保護色往往通過傳播虛假的視覺信息來迷惑天敵或獵物。視覺傳達的形式還包括動物的肢體語言。擬態把落葉蝴蝶變成了枯葉,欺騙了鳥兒的眼睛。獵狗面對對手時,頭向前伸,前腿前傾,身體下蹲,後腿蹬地,露出牙齒,豎起耳朵,以示對對手的威脅。在主人面前,獵犬會低頭搖尾巴,表現出順從的樣子。當雄蜂源向雌蜂蝶求愛時,會表現出壹種相當復雜的儀式:露出最美的體色,用尾巴朝雌蜂姐姐吃飯的方向戳水,有雄峰的水燃燒出特殊的氣味。母蛾螺同時受到視覺、嗅覺和觸覺的刺激。視覺傳達也是人類最簡單直接的溝通方式。無論是楊貴妃微笑的背影,還是張翼德吹胡子瞪眼,戀人間含情脈脈的對視,敵意的怒視...這些都體現了視覺傳達的作用。視覺交流是動物界非常常見的交流方式,具有簡單、準確、快速的優點。但是,這種交流方式也有很多局限性。在自然界中,很少有動物只以視覺交流為主要交流方式。他們經常使用視覺通信和其他通信方法來發送或獲取準確的信息。

2.聽覺交流

鳥類為了吸引異性,排斥同性,宣告領地占有的歌聲,警告捕食者的尖叫聲,都是聽覺上的交流。常駐科學家Fade記錄了烏鴉的叫聲。“他們帶著音樂播放器在村子裏兜風。通過播放其中壹只烏鴉的叫聲,他們終於解決了困擾村民很久的烏鴉問題。其中巧妙地運用了聽覺交流的原理。由於動物的發音機制不同,發出的美妙聲音也大相徑庭。哺乳動物靠喉嚨,鳥類靠發聲管,昆蟲往往靠翅膀的振動,而青蛙靠聲囊發聲。因為聲波可以在障礙物周圍傳播,所以聲音頻率的多樣組合為各種信息的傳遞奠定了基礎。同壹個發聲器官稍加調整就能發出壹系列的聲音,非常靈活,所以聲音的傳播不受晝夜限制。但是,聲音的傳播是瞬間的,轉瞬即逝的。

當然,在動物世界中,有些動物是依靠超聲波進行交流和捕獵的,比如我們熟悉的鯔魚和海豚,它們就是利用超聲波進行交流的。

3.化學通訊

俗話說“鼠目寸光”。這是因為老鼠的視覺能力很低,只能達到12 cm的距離。老鼠的聽覺只有70千赫左右,壹張報紙就足以阻礙聽覺信號的接收。老鼠的活動環境很復雜,很容易妨礙它視力不好。鼠標通過什麽交流?這是另壹種交流方式:化學交流。化學交流是指動物通過釋放壹些化學物質來影響或控制其他動物的行為。化學通訊有時會影響整個動物種群的活動,甚至調節整個種群。這些化學物質被稱為信息素。有報道稱,信息素可能是最原始的通訊信號,是藍藻、細菌等原核生物之間唯壹的通訊方式。動物釋放化學物質不僅會影響其他個體的行為,還會影響生理。例如,蜂王會分泌壹種叫做“蜂王漿”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可以抑制工蜂卵巢的發育。此外,化學交流是維持群體秩序的重要手段。在蟻群中,蟻後不能自己養活自己,但它可以分泌壹種信息素來引誘工蟻,使它們主動餵養蟻後。螞蟻的卵和幼蟲也能分泌壹種物質。螞蟻幼蟲的生命需要壹定的條件。當濕度降低時,它們停止分泌信息素,工蟻會迅速將它們轉移到潮濕的地方,這樣幼蟲就可以再次分泌對工蟻來說是“美味食物”的化學物質。說起化學傳播,似乎要為狗隨地大小便的不文明行為辯護。其實這並不是狗狗不文明的表現,而是在鍛煉自己的化學交流手段。狗狗往往不會到處排泄,因為它們的膀胱是滿的。其實他們只是向其他類似的人宣布,這是我的地盤。這是壹種依靠化學物質搶占地盤的方式。當狗用三條腿觸地,壹條後腿擡起對著馬路上的消防栓撒尿時,說明它已經用尿的氣味把消防栓歸為己有。狗真正的排尿姿勢是四肢平放,蹲在地上。

4.觸覺交流

觸覺交流也是壹種相當常見的交流方式。對於視覺能力有限或者生活在無法使用視覺交流的環境中的動物,觸覺交流往往是傳遞信息的重要方式。壹些生活在深海地區的魚類由於光線不好,視力下降,但它們往往有非常發達的鰭和觸須,上面布滿敏感的神經。在水中遊泳時,它們能感知水流的變化,發現並捕捉獵物,接收信號。觸覺交流也可以通過其他物體以振動或波動的形式傳播信息。公蜘蛛要交配必須上網找對象。雄蜘蛛在上網前,會做出類似“撥弦”的動作,撥動電線,做出壹定的震動。雌性蜘蛛可以據此判斷自己是獵物還是求偶對象。

不僅低等動物依賴觸覺交流,觸覺交流在高等動物中也相當普遍和重要。在猴子的社會群體中,猴子經常互相梳理毛發。其中有母猴出於對幼猴的憐惜,對猴王的諂媚,當然也有猴王傲慢的調侃。這裏值得我們註意的是,如果把新生的猴子從母親身邊抱走,用特殊的機器人來撫養,即使它是健康的,它的反應能力和智力也低於正常的猴子。如果人們經常觸摸或擁抱它,情況會大大改善。從這裏不難看出,在小的時候,經常撫摸、摟抱小猴子,可以提高它的反應,讓它更活潑。對於人類來說,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多給孩子壹些愛撫,比整天和嬰兒車、泰迪熊打交道更有利於孩子的生長發育。

5.電信

發現美洲後,許多冒險家去那裏尋找他們夢想中的黃金。壹支由當地印第安人率領的西班牙探險隊進入了亞馬遜河上遊的壹個低窪地區,那裏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池塘。印第安人停了下來,白人不明白,這裏不可能有食人魚,當然也不可能有鱷魚和蟒蛇。壹個白人上前為印第安人樹立榜樣,但沒走多遠,他大叫壹聲,仰面朝天倒下了。幾個同伴去救他,掉進了池塘。過了很久,其他同伴才把他們救出來。幾個小時後,這些人才從僵硬的狀態中恢復過來。

到底是什麽襲擊了他們?原來,在熱帶的壹個泥濘的池塘裏,生活著壹種特殊的魚——電鰻,它們依靠表面放電來相互交流和捕食。那些探險者被池塘裏電鰻釋放的電流擊倒了。他們投的電壓往往能達到600伏。在自然界中,不僅電鰻和電路利用身體發電器官產生的強電流獵取食物,深水中的鯰魚和鱷魚也可以依靠體表感應器進行個體間的信息交換。

動物的交流行為是通過自然選擇進化而來的,每壹種交流行為往往都有特殊的功能和進化過程。這個過程經歷了很多磨難,在不同的環境下,形成了適應自己的交流方式。

可以說,傳播方式、環境和某些器官是壹個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相互聯系的網絡。在相互作用下,它們使彼此達到壹種協調的狀態。往往動物越高,它們的溝通方式就越多,這樣當環境發生劇烈變化時,它們仍能與同伴交流信息,共渡難關。而那些依靠單壹通信行為進行通信的生物,此時將徹底失去與外界的聯系,等待他們的只有死亡。

溝通行為不僅僅是個體或群體之間的,細胞之間也是如此。化學通訊和觸覺通訊可能是最重要的兩個。在細胞分裂的過程中,當它們相互接觸時,正常的細胞會停止分裂,這就是所謂的接觸抑制,似乎完成了某種信息的傳遞。癌細胞似乎並沒有受到這種交流的影響,依然在瘋狂生長。其控制和通訊行為有待進壹步研究。當然,細胞之間的通訊行為屬於細胞社會學研究的範疇,是目前細胞生物學領域的研究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