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白茶是安徽省黃山市歙縣的特產。
黃山白茶,又名徽州白茶,產於黃山市歙縣富_鎮青山村鳳凰灣,黃田鄉武功嶺村、天堂村壹帶。
徽州正史記載:
鳳凰山在北,十五裏,高三十裏,周十裏。鳳凰經常在這裏聚集,生產老茶,只有兩三公斤的老茶。西寧鐘秋寺名為“甘白象”。
——宋·惜春《新安誌》
“黃山白茶”,也稱為“徽州白茶”,自宋代以來壹直存在,它作為貢茶受到宋徽宗的歡迎。黃山白茶富含氨基酸、鐵、鋅、硒等營養成分,尤其是氨基酸含量高,高達9.2%,遠超浙江安吉白茶。由於其低酚、低氨,茶湯味道極其鮮醇,越來越被消費者接受。自2008年以來,白茶市場價格逐年上漲,銷售價格穩步上升,經濟效益可觀。尤其是經過黃山甘白香白茶生態園幾年的不斷努力和探索,安徽省黃山市歙縣的白茶生產已初具規模,黃山甘白香白茶也小有名氣。2009年,黃山甘白象白茶生態園榮獲安徽省唯壹特等獎,成為歙縣茶產業中的壹朵奇葩。
20世紀90年代初,安徽省黃山市歙縣黃田鄉的茶農陸續在六連至沖嶺海拔約600米的高山茶園中發現了許多原始的白茶叢。1991由縣農業局高級農藝師胡武海取樣,研制出第壹批樣品,送中國茶葉研究所檢測。結果表明,黃山白茶的氨基酸含量達到8%。同時茶多酚與氨基酸的比例低,所以茶湯的味道極其鮮醇。試用後,時任中國茶葉研究所所長的程其坤研究員高興地寫下了“黃山白茶,天賜種,葉白味美,最健康”“黃山甘香,徽州貢茶”等贊美之詞。
黃山白茶是以壹芽壹葉至壹芽二葉采摘的原料,經攤青、殺青、整形、烘焙精制而成。
高檔黃山白茶,外形挺拔舒展,色澤金黃翠綠,勻潤。沖泡後花香悠長,口感清新醇厚,回味甘甜,這些都體現在史書上所謂的“甜白香”中。同時湯色淺綠明亮,葉子朵朵,通體雪白,像壹個透明的縣城。
2008年以來,在安徽省各級部門的重視和當地茶葉經紀人的不斷努力下,黃山白茶的選種、育種、示範種植和大面積推廣工作加快進行,品牌建設正在加強。黃山甘百香白茶生態園出品的“甘百香”品牌黃山白茶,榮獲2009年“中國茶杯”特別金獎。黃山白茶在上海、合肥、北京、蘇州等城市有壹定的市場和知名度。黃山白茶,作為茶業的壹朵奇葩,將永遠飄香。
黃山白茶的歷史淵源
說到白茶,我們不能不提到宋朝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趙霽)。雖然他是壹個不顧政局,掠奪民財,生活放蕩的昏君,但他是壹個不可多得的帝王書畫家,也是壹個對茶有著獨特愛好和見解的茶客。他的《大觀茶論》是最好的註解,也是我們讀到的最早的關於白茶發展的論述。“白茶本身就是壹種,和正規茶不壹樣。其文敷之,其葉影薄,生於崖林之間。雖然不是人力造成的。只有四五個,活著的也就壹兩個;只在二三襠做的,芽多,特別難蒸烤。如果湯和火都沒了,那就成了俗物。如需精雕細琢,運之得當,則貌清玉潔,無與倫比。淺烤也有,但產品不如“
我縣白茶的生產在宋年間(1174-1189)的《新安誌》中記載“鳳凰山在國北,此處有鳳。產老茶,年產量只有兩三公斤,熙寧中學(1068-1077)程將其命名為“甘白香”史料證明,我國白茶的生產應始於宋代。有人說,自北宋皇帝趙霽有記錄以來,白茶就沒有被發現過,直到明朝的350年。沒有考證,只是聽來的。但我國應在70年代重視和發展白茶。當時的茶幹部胡武海先生(現已退休)在黃田鄉五公嶺村的山裏偶然發現了壹種綠茶的變種——白茶。經過長期觀察和反復研究發現,白茶不同於普通茶葉,具有觀賞、營養、經濟三大價值,富含氨基酸、鐵、鋅、硒等營養成分。這種茶的外觀潔白如玉,葉子薄如紙。沖泡後,芽和葉正在開花,香氣是高爽。湯色清澈,淡綠明亮,味道鮮甜。真是茶中珍品。
三、黃山白茶的發展現狀
於是,胡武海先生無性繁殖,嘗試在武功嶺村小範圍種植白茶。由於當時的歷史條件和各種原因,白茶的發展沒有形成市場和規模。直到上世紀末,白茶傳承人曹女士(現為黃山幹白香白茶生態園法人代表)首次在桂林鎮連江牧場租地,挑選白茶品種進行提純復壯和育種推廣。後來因為開發區建設,她搬到鄭村鎮三坑、利民等村進行選種育種。在縣農委、財政局、科技局、扶貧辦、移民委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幾經周折終於成立。黃山白茶產業化規模初顯,希望的曙光就在眼前。
2009年,“甘白香”牌黃山白茶樣品被送往中國農產品檢測中心進行檢測。結果表明,氨基酸、茶多酚和兒茶素的含量分別為8.0%、65,438+00.4%,在同類茶葉中酚氨比最高。消息壹通過報紙、網絡等宣傳媒體發布,立刻引起了業內專家的關註。中國第壹位茶院士陳宗懋先生欣然題詞“甘白象”
黃山白茶”;中國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茶葉研究所原所長程啟砷稱贊“黃山甘白象”
徽州貢茶”;安徽農業大學王振環教授稱贊“黃山白茶是天賜品種,葉白味美,最健康”。2009年,“甘白香”黃山白茶首次參加第八屆全國“中國茶杯”名茶評比,以總分94.05分戰勝方群獲得特等獎。2009年,“甘白香”黃山白茶系列包裝參加了我縣首屆農產品包裝大賽,產品設計和產品實物均獲得壹等獎。2009年,在上海舉辦的第五屆中國黃山茶葉、名優農產品及旅遊博覽會上,“甘白香”黃山白茶賣出了每公斤11600元的天價。2010在上海舉辦的第六屆中國黃山茶葉及名優農產品博覽會上,“甘白香”黃山白茶得到香港、廣州茶商的認可,同意以20116000元每公斤包銷全部黃山白茶。
第四,黃山白茶的品質特征
什麽是“白茶”“甘香”黃山白茶不是茶葉生產中按加工工藝分類的六大茶類中的白茶,而是屬於綠茶的壹種新名茶。據相關資料顯示,白茶是低溫環境下葉綠素缺乏導致遺傳變異的新品種,是茶樹中特有的品種。白茶雖然叫白茶,但還是屬於綠茶,因為它的鮮葉是白色的(生長期間有壹段時間是白色的),是按照綠茶的加工工藝制作的。
白茶樹的顏色明顯淺壹些。神奇的是,茶樹的茶芽顏色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比如,清明節前嫩葉是灰色的,到了谷雨,嫩葉就會逐漸變綠,直到完全變綠。而且白茶的產茶期短,壹般只有壹個月左右,這讓白茶更加珍貴。
白茶的形態特征是:春茶幼嫩,芽葉白色;當春茶成熟時,它的葉子逐漸由白色變成白色和綠色,而茶則在夏天和秋天是綠色的。白茶的品質特征是:外形纖細、葉薄、葉白、玉乳色、脈綠、亮油;沖泡後,形似鳳毛,莖青葉綠;湯色淺黃,清澈明亮;香氣清新馥郁,口感清爽,回味甘甜。由於白茶品種稀少,風格獨特,品質優良,被民間稱為“端茶”,為世人所尊崇,彌足珍貴。我國著名茶葉專家莊萬芳先生對白茶評價很高,稱白茶“具有觀賞、營養、經濟三大價值,是普通綠茶所不能比擬的”。
五、黃山白茶品系劃分
黃山白茶(徽州白茶)從感官和白度來說有三個品系:“黃山1”(暫定名),白度較高,葉白而薄;“黃山2號”(暫定名),白化程度為二,葉片白而薄,葉脈微綠;黃山3號(暫定名)比黃山2號白化程度低,葉片青白而薄。當然,白茶的泛白程度取決於周圍的環境、海拔和管理水平。從比較的角度來看,黃山白茶的白度高於同類產品,這與我縣獨特的生態環境和優良的品種是分不開的。因為白茶是低溫下葉綠素缺乏的遺傳變異體,由於這種茶樹代謝功能的特異性,低溫下葉綠素的合成受到抑制,但遊離氨基酸的生成卻顯著增加。所以早春白茶的遊離氨基酸含量壹般在6%以上,甚至高達9%。此時其他壹般綠茶產品的含量只有2%-4%。茶葉中的遊離氨基酸由20多種氨基酸組成,其中茶葉氨基酸占氨基酸總量的50%-60%。這種茶葉氨基酸是茶葉的特征成分,迄今為止在其他動植物中沒有發現。黃山“1”白化度高,內容豐富,風格獨特,品質優良,是壹個不可多得的品種。
六、黃山白茶發展目標
我縣白茶的發展比安吉晚了十幾年。去年,我和有關部門去安吉調查研究。我深受感動,深受感動。論產茶歷史,安吉不比我們長。論歷史名茶,安吉比不上我們;從自然條件來說,安吉不比我們好,從茶葉品質來說,安吉不比我們好,從白茶的發現來說,安吉不如我們早,但是現在安吉白茶可以說是聞名天下了。究其原因,除了浙江人先進的市場經濟意識、強大的市場開拓能力和無風不起浪的拼搏精神外,他們善於發現產品亮點,立即形成合力,堅持數年,鍥而不舍地發展。
為進壹步做大做強白茶產業,企業將以白茶品種選育為重點,加快基地建設;加快初始工廠的清潔改擴建,引進自動化加工設備,研發新產品和包裝;加大品牌宣傳和推廣力度,盡快提高甘白象黃山白茶的美譽度和知名度,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將“黃山甘白象白茶生態園”打造成集產(生態茶園)、加(清潔加工)、銷(品牌銷售)、學(教學研究與實踐)、研(新產品開發)、遊(茶鄉風情體驗遊)於壹體。
黃山白茶(徽州白茶)
安徽歙縣現轄28個鄉鎮,總面積2122平方公裏。
信息來源:歙縣茶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