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巴渝·李穎散文

巴渝·李穎散文

神農路開通後,我壹直喜歡路過她,去屏東。雖然走這壹段路,可以透過煙霧和陰影看到伊拉克人民,其實只是不到兩千米的短距離...

她,我夢中的情人,是有著高雄西湖美譽的澄湖。她與壽山齊名,原名柴山,壹水壹山,壹柔壹剛,遙遙相對,* * *構築了高雄特殊的地理人文景觀。澄清湖原名大北湖,因湖水彎曲狀似貝殼而得名。後來,因其水流平緩,景色宜人而改名。雖然她已經改了很久的名字,但高雄當地人還是喜歡用它的舊名來稱呼它大北湖。人都是懷舊的,說明我也不例外。就因為我只有半個高雄人,普通話叫澄清湖,臺語叫大北湖。

歷經四十年風霜,她嫵媚溫潤的面容已不同於我最初的記憶,但她清新脫俗的妻子影子依然深深地牽引著我曾經年輕的心。過去,我每天都在找她,總是暗戀著她,也曾幾次利用假期時間,帶領學生投入她溫柔的懷抱。在蜿蜒的小徑和搖曳的林影中,倒映出波光粼粼的孩子們的笑聲。當時師生壹起郊遊的場景,至今還讓這群當了很久父母的小學生想起。

正是因為這種根深蒂固的感情,我每次往返屏東,總會刻意繞過她的身邊,在蜿蜒的綠樹中細細品味我過去走過的記憶足跡。無論是迎著晨曦的清晨,還是彩霞相伴的黃昏,抑或是綠芽初綻的春天,抑或是樹葉沙沙作響的秋天,走在湖邊的水岸小徑上,無限的湖光水色總會在蜿蜒曲折的坡林影中頻頻變換風景。風景迂回,意境蕩漾,整個人的腳步似乎不自覺地輕快起來。

高雄主要民生水源澄清湖,原本是為了供水而建,現在的供水公司就在我經過的路的北側。也正因為如此,第壹幕中的“梅隴肖春”景色有很大壹部分被這些建築遮擋。澄清湖的水源來自南方重要河流高坪溪,與杭州西湖的錢塘江、揚州瘦西湖的長江頗為相似。但由於高平溪的水源四季不確定,缺乏長江、錢塘江那樣的浩蕩氣勢,所以只能修建堰壩,采取人工取水,然後通過管道輸送到湖區。

原來在她的南面,有壹個小小的貝克漢姆湖。這兩條河很美,水很有益。中間有壹條小路蜿蜒穿過淩波,就像蘇堤兩岸的景象。只是因為缺乏有計劃的疏浚,在長期淤積,雜草叢生的情況下,小北湖終於逐漸失去了調節水利的沼澤功能,最後在功利的思維下被規劃成了職業棒球場和高雄長庚醫院,感覺真的很突兀。否則,類似西湖的蘇堤、白堤、楊公堤的林蔭景觀,很可能會出現在小北湖,在柳蔭曲橋的非凡氛圍中,可能會出現另壹個版本的“徐賢與白娘娘”的傳說。可惜在南臺灣省的高雄,缺少江南的霧靄天氣,所以通過那把詩意的油紙傘演繹出來的動人情節,大概需要另起爐竈了。

在附近的高樓大廈不斷被吞噬、蠶食的情況下,壹座原本橫跨小北湖中央,連接對岸壹所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中學的狹長水泥橋,也被無情地淹沒在周圍逐漸隆起的廢棄泥土中,變成了壹條刻有欄桿的道路小路。沒有暴雨來臨時的滯洪調節功能,附近相對低窪的地區已經發生了幾次洪水。人類的貪婪和狹隘,終於在上帝的溫柔搖曳中嘗到了濫用權力的苦果,但木已成舟,顯然也無可奈何。

在事物變化的過程中,當年澄清湖景區的生動記憶,漸漸被與高聳的現代民居相提並論,以至於漸漸變得有些模糊。然而,北岸環湖的壹條看似對人車封閉的道路,卻硬生生將湖北側澄清第七景的“三庭攬勝”和東南角第八景的“鵬道金庸”場景嵌入了世界。少了壹點隔離的現場氛圍,壹大堆車輛白跑了。現在的澄清湖景色,雖然其他六個景點的影子還在,但在主觀直覺上似乎已經失去了那種古老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感,以及薄霧籠罩下的閑適優雅。

明確該湖借鑒杭州西湖,將湖區自然人文景觀分為梅隴春曉、曲橋月釣、六安觀蓮、高丘觀海、深樹鳴鳥、湖光山色、三亭攬勝、澎島金庸八景。在每個景點,都有當時的名人在大理石上題字寫詩。雖然詩的長短不壹,但總有壹絲對中原故土的留戀之情。比如“天外雞啼春曉,壹枝先送江南”和“趙名震深遠意,錢塘膛急回金門”,這和現在兩岸的時空環境真的是天壤之別

“吾憂四方,願無止境。湖光山色壹角立天,風雨樓感同。”這是第七景點“三亭攬勝”的題詞。三亭如亭,輕如亭,明如閣。亭子有三種:圓形、六邊形和八邊形。他們采用中國固有的建築藝術風格,每個展館可容納30至40人。館外的草坪非常平坦寬闊,湖邊還有壹片草地。海岸邊可可椰子的陰影下,有長長的石凳,是早上看日出和中秋賞月的理想場所。

“像亭”位於三個亭子的中心,采用北方風格的圓形,金色的亭頂,紅色的亭柱和綠色的垂簾,這是中國古代宮殿的標準建築模型。“茹茹”壹詞取自東晉渡河發誓“中原不清,扶貧者有此河”的祖逖。右邊的“輕如亭”是壹座六邊形的南派建築,取自《禮記》“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寓意。“清如閣”在左側,采用八角形土木建築。其亭名取自宋代“問渠如此清,使有源頭活水”。三個展館相得益彰,攬勝也有自己別出心裁的想法。在那無盡的意境闡述中,書寫著不同的人生經歷和風采。但目前能知道它的意境,理解它的內涵的人,似乎越來越少了。

第八景中的“澎島金庸”景區位於湖區東岸凸出湖面的半島上。每到黃昏夕陽西下,彩霞倒映湖中,只見光芒四射,波光粼粼,似金浪銀浪,沖向岸邊,頗似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風光。以及“風景形似澎湖半島,樓蓋青瓦。伊名三面無底環,月色和風清暑不侵。旺旺千頃映庭,金浪紫。趙名遠,錢塘膛回津門。”這首詩充分展示了這個景點的天地意境。

“德月樓”建在半島中心,集清宮、頤和園、錢球閣、佛香閣於壹體,具有武漢黃鶴樓的風格。但它的顏色都是按照中國清代宮廷建築的規格,紅綠相間,讓我們有懷舊的感覺。然而,原本的湖心半島,大貝克漢姆湖的美麗之地,已經被壹條湖外公路切割,缺少了前庭腹地的有效襯托,德悅樓獨特的建築風格和它所蘊含的水天壹色的美景,顯得遜色不少。

黃昏時分,在湖區東南的這個角落裏,總有許多喜歡攝影的人,靠在人行步道的欄桿上,等待著捕捉晚霞映襯下的澄清湖美景的最佳時機,壹幅幅華麗美麗的傑作應運而生。但這些大地意象的繪畫,似乎總是缺少王波《王騰亭序》中“夕陽孤齊飛,秋水長天”的意境和飄逸...

註:這張橘色黃昏的澄清湖美圖取自網絡圖片。湖面遼闊,天空明亮如水。左邊是第八景《鵬島金庸》,上面的建築是德悅樓;最右邊的高樓前,是第七個景點“三亭攬勝”的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