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朋子,原名任芳,後改名山尊,筆名丁艾、小瑩、姚夢生,浙江諸暨人,1906。其父姚,清末舉人。早在民國初年,他就在上海中華書局任編輯。當年中國版的很多教材,大多是他寫的,那些宣揚新文化的書,影響了幾百萬人。姚朋子大學畢業後,投身上海文壇,出版了幾本書(包括譯本)。他追求進步,思維活躍。1927加入* * *生產黨,1930加入“左翼聯盟”。壹年後,他編輯了上海聯合書店出版的《文學生活》月刊,結識了許多著名的左翼作家,如魯迅、茅盾、馮雪峰、錢杏邨和郁達夫。姚朋子口才好,有幾分才華。他在1933出版的小說集《剪影》備受社會關註,魯迅也為他寫過評論文章。1933年夏天,姚朋子在擔任“左翼聯盟”天津支部副書記時,已成為全國“左翼聯盟”常委,他還參加了黨的秘密地下工作,擔任* * *特科“河北省交通聯絡官”,投身抗日救亡運動。那年冬天,被漢奸出賣的姚朋子和他的戰友洪、潘某華在天津被中通特務逮捕,押往南京,關進了瞻園夫子廟附近的看守所,吃了不少苦頭。姚朋子這時才意識到,知識分子從事革命活動也是充滿風險的。他曾經抵制過中央文化大間諜張道藩的投降,但當中央領導人徐恩曾親自投降時,他動搖了。
徐恩曾,出生於浙江湖州,1898,早年畢業於上海南洋大學,後留學美國,回國後在上海做機電工程師。1927“四·壹二”政變後,他加入了CC團中的陳和陳立夫。1931年成為中央委員會調查科科長,成為中央委員會實際負責人。總部位於南京新街口附近的鄭源工業協會三樓。徐恩曾是個老謀深算的人,但他沒有表現出來。他認為他懂壹些心理學。他對姚朋子的心理了如指掌,讓手下不要刑訊逼供。他被帶到北郊燕子磯的中央反省院拘留。自省會長楊奉命指使幾名犯人尋釁打架,打罵姚,令其下跪,令姚朋子無法活命,求死,痛苦萬分。直到這時,楊德安才姍姍來遲地責備那些囚犯,並親切地安慰姚朋子。
徐恩曾有壹個浪漫的姓氏,喜歡釣魚和打獵。他最喜歡的妻子費霞非常漂亮。費霞從北平滿族女子中學畢業後參加學生運動,後加入* * *生產黨,並奉命在南京國民黨社會部當辦事員,秘密從事黨的情報收集工作。顧被捕後,於1931年4月叛逃,南京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也被逮捕。她的美麗和優雅的氣質很快吸引了徐恩曾。徐遂軟硬兼施,迫使費霞投降,投入他的懷抱。徐恩曾的《金屋藏嬌》,專門在南京城西的梁青山腳下租了壹棟獨門獨院、環境幽靜的法式別墅,他也經常來這裏和費霞玩。說來也巧,費霞愛好文學藝術,對琴棋書畫略知壹二,特別喜歡讀壹些歐美文學作品,對蘇聯小說和散文也很感興趣。她對姚朋子翻譯出版的《屠格涅夫散文選》、《可愛的朋友》、《銀鈴》等書籍頗為贊賞。當在她面前吹噓他如何收拾姚朋子時,很反感,責怪她丈夫的手太辣,並壹再敦促他對姚朋子寬容壹點,對他好壹點,因為姚畢竟是個小有名氣的學者。徐恩曾仔細想了想:如果妳妻子的話真的有道理,妳真的被同情心所感動,他就改變了態度。大約半個月後,徐恩曾親自找姚彭子談話,軟硬兼施,動之以情,解之以“理”,說不忍心看到姚彭子落得像殷夫、柔石、胡也頻等“左翼作家”五位青年作家被處決的下場。況且他和姚朋子都是浙江老鄉,也是世交。他勸姚朋子滾蛋,並暗示不會太難為他。姚朋子想在前面,最後讓步了。他很快被保釋,當時受徐恩曾之命擔任反省院副院長的包(著名的)出面做了擔保人。姚出來後被分配到半官方的《月鐘》做副總編,工資很高。還安排外交部長將姚的妻子和孩子從上海接到南京團聚。後來,姚為他的兒子舉辦了兩次生日宴會。當時姚朋子興致不高,以至於妻子稱他為“頭疼腦熱的人”。令夫妻倆沒想到的是,當天晚上,和壹位漂亮的小姐壹起,悄悄坐車去看望已經在明瓦畫廊睡著的姚,並誇贊這孩子又有錢又聰明,將來壹定前程似錦,還留下壹個沈甸甸的紅包和壹對銀鐲子。姚朋子非常感動,徐恩曾夫婦從此與姚朋子夫婦保持私下聯系。也認了姚做幹兒子,姚叫她送母親(意為養母),而寵愛妻子的也就順其自然,成了姚的父親(米歇爾普拉蒂尼)。許多年以後,姚成功後壹舉成名。他出人意料的“左”和“革命”,卻最怕被別人提起童年在南京的經歷。這幾乎成了他的心病。
從1935開始,由徐恩曾和朱家驊(另壹位中央統壹的領導人,也是浙江人)安排,姚朋子到蕪湖擔任《大江日報》(由國民黨中共宣傳部控制)的常務副主編,壹天四版,發行量幾千份。主要新聞來自南京中央社,不可讀。同時,他還是《鐘聲》的副總編。他往返於南京和蕪湖之間。當時,知名女作家丁玲仍被關押在南京市中央看守所。1933年3月在上海被捕,被後來的丈夫馮達出賣。丁玲在獄中不屈不撓,堅持鬥爭,拒絕與當局合作,因此遭到特務的殘酷迫害。由於國內外進步輿論的強大壓力,國民黨當局不敢殺她。1935年4月,她被保外就醫,搬到中山門外苜蓿園11號的壹間西式平房。在病愈期間,她又開始寫作。她仍然處於中央委員會特工的監視之下,她的自由仍然受到限制。姚朋子的知名度遠不及丁玲,後者曾發表過《母親》、《沙飛女士的日記》等幾部頗具影響力的小說,但他們曾在上海相熟。姚朋子有空就去苜蓿園看望丁玲,和她壹起吃午飯,聊文學,聊時事,還向丁玲訴說自己內心的苦悶和愧疚,反復說自己雖然被迫退黨,但真的從來沒有背叛過“左聯”的同誌和上海、天津的同誌,也沒有泄露過黨的機密。說到動情處,姚朋子罵罵咧咧,流下了眼淚,這讓丁玲半信半疑。顯然,當時她對姚朋子並沒有太多惡感。有壹次,她向他借了200塊錢,幫助湘西臨澧的母親和幼女。姚朋子很大方地表示願意幫忙,並說不需要還,因為他現在過上了更好的生活。
他還告訴丁玲,出於內疚和贖罪,他暗中幫助了洪(已在南京英勇犧牲)和潘默華壹家。丁玲相信姚朋子沒有說謊。姚勸她為蕪湖的《大江日報》和南京的《貝爾月刊》寫稿,掙稿費,改善生活,但她堅決拒絕了。她不願與殺害前夫胡也頻、百般摧殘她的國民黨當局合作。有壹天,姚朋子在夫子廟六朝飯店的酒席上,無意中聽到中央骨幹張沖說,要逮捕因懷孕被取保候審,但與中國地下黨有聯系的女子張瑞雲,並已定下計劃。姚朋子很苦惱。他知道張瑞雲是錢壯飛的特務(錢壯飛是地下黨員,他是徐恩曾的姑姑。顧兵變後,錢壯飛截獲了這份密電,並向中央軍委書記作了通報。前不久,紅壹軍團保衛部部長錢壯飛在長征途中犧牲。如果張瑞雲再被抓,他就死定了。再三考慮之後,姚朋子鼓起勇氣,給自己的好友、年輕的進步劇作家於虹寫了壹封密函,請他轉告張瑞雲,他的處境非常危險,必須離開南京。這之後,姚朋子覺得稍微松了壹口氣。他還利用與徐恩曾夫婦的密切關系,為丁玲、田漢等被囚禁的作家說話,認為當局應該寬大處理這些有影響的進步文化人物,最好無條件釋放他們。這有利於改善國民黨在國際上和人民中的形象。據80年代末海外出版的《徐恩曾回憶錄》記載,當年在南京“平反”的姚朋子,私下裏表示了很多同情,甚至多次為丁玲等人說情...這也說明人是復雜的。田漢於7月1935獲釋,離開南京前往上海。丁玲於1936年被國民黨當局釋放,遷居延安。後來,她回憶起在南京和姚朋子的交往,基本上是真實的。她承認自己得到了姚的同情和幫助,但同時又詛咒姚藝彤。原因不言而喻。65438年至0936年,姚朋子被任命為具有美國商業背景的《扶輪日報》副總編,在宣傳抗戰方面做了壹些工作。當時他已經搬到石鼓路東段,住在壹個老四合院裏,寬敞,花草樹木多,衛生設施也多。抗日戰爭時期,姚家去了重慶大後方。抗戰勝利後,姚朋子壹家搬回上海,開辦了壹家作家書店。這筆交易很公平。解放初期,他賺了很多錢,在靜安寺附近買了新房。1954年,作家書店並入上海教育出版社,姚朋子、周秀文加入出版社當員工,過上了小康生活。姚當時已經加入了* * *制作黨,思想比較激進,缺乏文采。他寫不出像樣的詩,轉而寫文學評論。由於兩個妹妹在解放前早逝,他成了姚家的獨子,結婚後仍隨父母生活。
1955年,姚朋子因卷入轟動全國的“潘漢年、約翰·揚反黨集團”案被逮捕。因為他當年是中國科特的交通聯絡員,所以受潘漢年領導。獲釋後,姚朋子壹度失業。經有關部門安排,他進入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擔任兼職講師。多年來,他勤奮而滿足。但政治運動壹來,就因為歷史問題難以通過,而且受到了很壞的懲罰。然而,姚在1957因寫批評文章和批評人而變得非常受歡迎。“文革”伊始,他躍上中國政壇,紅極壹時。最終,他被戴上鐐銬,送上了歷史的審判席。這裏不再贅述。姚朋子晚年日子不好過,經常被兒子兒媳嚴厲訓斥,但他比其他有類似經歷的人幸運多了。畢竟他對兒子觸動很大。1969他因抑郁癥在上海家中去世,享年6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