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男公務員和女教師歡迎的報告顯示,超過40%的受訪女性希望自己理想伴侶的職業是公務員,其次是企業管理者、警察/軍人、企業主、醫務工作者等。這說明女性在擇偶上傾向於尋求穩定;38.3%的受訪男性希望自己的理想伴侶是教師,其次是公務員、醫務工作者、財務會計等。52.1%的受訪男性對女性的職業沒有要求。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介行業委員會總幹事田認為,調查結果表明,男性對女性的職業要求不高,他們希望伴侶有穩定的職業,有相對充裕的時間照顧家庭。報告顯示,城市男性和農村男性在農業戶口上存在較大差異:只有0.7%的農業戶口受訪農村女性選擇農民作為理想伴侶,因此農村男性擇偶難度很大;而農業戶口的城市男性只有3.3%選擇農民作為理想伴侶。田說,這說明長期在城市生活的農村人(如農民工)受到了城市文化的影響,婚戀觀發生了變化,不願意嫁給農民。
"男人沒有房子,結婚是不可能的."在所有可供選擇的擇偶標準中,除了品德和氣質,男女最看重的是“感情投入”。“剩男”和“剩女”最大的區別是,在擇偶時,男性主要追求女性的外貌,不太看重工作能力;女性主要追求男性的經濟實力和工作能力。具體來看,70%的受訪女性認為,男性只有在有房、有穩定收入、有壹定積蓄的情況下才能結婚。其中,約65%的女性希望男性的收入是自己的1倍以上,而超過63%的男性對女性的收入要求不高。此外,近三成未婚女性難以接受婚前財產公證;超過三成的受訪女性主張“男人出錢結婚”或“男人頭大,女人頭小”;在婚後財產處置問題上,男性更傾向於家庭財務AA制,而53.2%的受訪者認同妻子擁有家庭財務大權。社會學家李銀河認為,部分女性心理脆弱,覺得男性買房理所當然。這是典型的封建觀念,與現代社會提倡的女性獨立精神不符。作為這項調查的執行者,婚戀專家王治國指出,單身人士在擇偶的預期上存在明顯的誤區,“預期的錯位”影響了人們的擇偶行為。該報告反映出,在當前的婚姻中,許多女性將婚姻視為壹種社會保障。不久前公布的新婚姻法《征求意見稿》正在沖擊著“有錢了”“房子比男人靠譜”等扭曲的婚戀觀。
年齡問題對女性來說是殘酷的。報告顯示,女性的擇偶壓力主要來自男性對女性年齡的要求。超九成男性認為女性應在27歲前結婚,約32%的男性認為女性最佳結婚年齡為20-24歲。可見年齡對女性的擇偶是相當殘酷的。此外,超過50%的女性認為男性的最佳結婚年齡是28-30歲。報告指出,這個年齡段的男性工作了壹定時間,事業比較穩定,有壹定的經濟實力,說明女性更願意嫁給成熟男性。
《父母的命運》報告顯示,23.8%的單身人士的父母在到處幫他們找對象,但就是找不到合適的。報告還顯示,“80後”在擇偶上更聽從父母的意見,因為父母的反對而與戀人分手。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教授蔣永平表示,這說明壹方面,80後獨生子女大多經濟上尚未獨立,對父母的依賴性更強,直接導致他們在擇偶時不得不接受父母的意見。大多數“剩男剩女”在采訪中表示,他們需要接受各種形式的婚姻指導和幫助。他們認為單身的主要原因是交際圈太窄,不夠主動,感情受到了傷害,不知道如何與異性相處。“受訪者普遍希望得到婚姻家庭咨詢師的婚姻咨詢和指導,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戀愛培訓班、相親活動、婚姻咨詢等,幫助他們擴大交際圈,學會如何主動擇偶。這表明中國的婚介市場潛力巨大。”田對說道。
職業選擇:女性選擇男性:公務員、企業管理者、警察/軍人、企業主、醫務工作者……男性選擇女性:教師、公務員、醫務工作者、財務會計……
單身原因■交際圈太窄■不夠主動■感情受到了傷害■不知道如何與異性相處。
看看妳還剩下什麽水平。25-27歲的鬥士大三剩女依然有勇氣繼續為伴侶奮鬥。因此,他們被稱為“剩鬥士”(聖人)。28-30歲的她們,壹定是留下了中級剩女。這個時候對他們來說機會並不多,也因為職業的原因沒有時間去尋找。昵稱是“必勝客”31 ~。在殘酷的職場鬥爭中幸存下來,至今單身,被尊稱為“反佛之佛”(反佛)。35歲的她,是個超級剩女。她被尊稱為“猴王”(美猴王)。她有壹座豪宅、壹輛私家車和壹家公司。她為什麽會成為剩女?
正確認識自己很重要。黃艷(化名)今年35歲,身材保持得很好。她看起來不到30歲。她在南寧有兩家自己的公司,住豪宅,有私家車。雖然她條件不錯,但還是單身。上個月,焦慮的黃艷去咨詢心理醫生。黃艷抱怨道,“我怎麽了?我這麽優秀,為什麽沒人對我感興趣?”心理咨詢醫生說,黃艷犯了很多剩男剩女常犯的錯誤。壹是對自己了解不夠,二是沒有做好角色轉變的準備。所謂認知不足,比如事業型、專家型的女性,往往被認為是優秀的女性,但是壹個人是否優秀,從不同的角度看,會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壹個學業和事業都很優秀的女人,如果用賢妻良母和照顧丈夫孩子的標準來衡量,不壹定是優秀的。顧家的男人在事業上不壹定成功,但以壹個好丈夫的角度來看也不壹定不優秀。所以剩男剩女們要註意了。首先,他們要知道自己的缺點是什麽,不斷提升自己,盡快再次轉變角色。成功的男人和女人應該努力達到好丈夫和好妻子的標準。
吃剩成了壹種娛樂?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電視上的相親節目變得相當流行。僅舉幾個,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湖南衛視的《我們約會吧》,山東衛視的《愛情敲門》,都賺足了收視率。壹方面,他們或許為解決單身男女的“剩男剩女問題”做出了壹些貢獻,但筆者從類似的節目中發現,出於某種原因,“剩男剩女”們似乎不乏娛樂心態,比如馬諾的名言“寧願坐在寶馬裏哭,也不願騎在自行車上笑”,比如朱真芳明確表示要擁有豪宅以“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條件”,比如像“儲蓄人”壹樣壹言不發地展示自己。還有“萬人相親會”、“千萬富翁專場相親會”等全國各地都很受歡迎的活動。看來這些剩男剩女找的不是終身伴侶,而是壹種樂趣。對於上述現象,有媒體記者調查了各個年齡段的人,得出了“恕不同意”的普遍觀點——看來,如果真的想找對象結婚,首先要把擇偶觀念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