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學校遷入湖州市石雪路新校址時,校園面積為100000平方米(約150畝),建築面積為17900平方米。有兩棟用回廊連接的教學樓,壹棟實驗樓有20個高標準的理化實驗室、計算機房和語音室。1999兩棟帶衛生間的學生公寓樓竣工投入使用,總建築面積4200平方米。2000年建成投入使用,建築面積8500平方米。擁有500人看臺的標準室內籃球場、乒乓球室、健身室、體操室、健身房等設施,充分滿足雨天等學校體育活動需求。2001年,學校啟動二期工程,新征用土地100000平方米(150畝),使整個學校面積達到20萬平方米。2002年,新教學樓建成投入使用,建築面積4200平方米。2003年,圖書情報樓新落成並投入使用,建築面積8360平方米,圖書館書庫壹間,學生閱覽室兩間,教師閱覽室1間。圖書館裏有86000本書。學校每年訂閱300多種雜誌,全部開放給師生借閱。擁有3個專用電腦教室,3個語音教室,同時擁有65,438+000臺電腦。2003年,學校為每個教室配備了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使學校多媒體教室數量達到60多個,為每個壹線教師配備了先進的筆記本電腦,進壹步完善了校園計算機網絡系統等設施。2013年,全校擁有電腦591臺,每4.75名學生擁有壹臺電腦;2003年,新建三棟學生公寓竣工投入使用,總建築面積7440平方米;同年,新建成1標準400米塑膠田徑場、10塑膠籃球場、6個塑膠羽毛球場、1個標準塑膠網球場並投入使用。
辦學宗旨是培養學生堅持“報效祖國、奉獻人民”的人生信念,成為“百折不撓、有能力”的新壹代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擎天”就是要有遠大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昂揚的激情和堅定正確的方向;“立地”就是要務實、踏實、團結協作,有艱苦樸素的作風;“有能力”就是有知識、有能力、有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不斷探索創新。離開二中的學生要符合“四個壹”的具體要求;
壹顆赤誠的愛國之心:二中學生在追求獨立人格的過程中,樹立了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報效祖國、報效社會、報效人民為宗旨。
高雅文明的正義感:二中的學生品德優秀,人格健全,熱愛生活,學習美學,誠實守信,與人合作,具有團隊精神。禮貌,正直,優雅。
壹是高度和品位的文化素質:二是中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有獨立思考和探索新知的精神,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面廣,基礎紮實,敢為人先,善於學習,主動發展,具備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強健的體魄:二中的學生熱愛運動,自覺健身。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和生理特點學習健身的技巧和方法,講究衛生,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心理健康,精力充沛。
為培養高素質人才,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學校註重培養壹支師德高尚、業務過硬、結構合理、敬業精神強、富有改革活力、追求可持續發展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第壹,加快學校教育現代化進程
1.為教育現代化創造有利條件。1999成為浙江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學校投入大量資金購置現代化教學設施,搭建現代化教學平臺,為教師改革課堂教學、實現學校教育現代化提供了更好的物質環境和條件。
2.教育現代化的關鍵在於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利用現代教育手段,我們應該註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所有教師都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切實改變單純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個性化地學習,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實踐證明,現代化的教學設施不是這所學校的擺設,而是實實在在地提高了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和效率,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和管理。
1.所有的老師都應該加強他們的職業道德。學校組織全體教職工認真學習,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全心全意為人民教育服務,進壹步強調教師職業的奉獻精神,強化教師的服務意識。“壹切為了學生,壹切為了學生,壹切為了學生”已經成為這所學校教師的基本信念。為了辦好湖州人民滿意的教育,全體教師忠於職守,立足崗位,建功立業。
2.做好教師繼續教育工作,通過多種渠道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和專業水平。開展校本培訓,加強與國外學校及其他地區的交流,多次組織教師到上海、杭州等教育先進地區的優秀學校參觀學習。同時,教師自身也積極適應素質教育要求下的角度轉換,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實現可持續發展和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校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報考在職教育碩士。這所學校的許多老師都獲得了教育學碩士學位。
3.充分發揮教研組作用。使教研組和備課組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在教研組廣泛深入地學習教學教育理論,交流教學經驗和體會,開展講座和評價,逐步實現微格教學,深入分析教學質量,找出差距和問題,切實改進。
4.進壹步加強教師隊伍的梯度建設。學校高度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采取壹系列措施,實施校本培訓,繼續做好青年教師“五位壹體”培養計劃,進壹步落實新老教輔結對工作,組織教師外出取經,開設公開課並在校園內開展視頻評優,積極推薦青年教師參加省市級精品課程評優。學校積極為青年教師搭建成長的舞臺,創造條件,使壹大批青年教師脫穎而出,取得長足進步,分別在全國和全省名列前茅。學校還大力培養各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積極打造名師工程。許多中青年教師在各自的學科領域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5.加快學校內部運行機制改革,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考核體系,通過改革充分調動教職工積極性。在全市率先進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基本原則是“按需設崗、優質優價、優勝劣汰、拉開差距”。通過改革,充分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促進整個學校的工作。為此,學校進行了各種改革,為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依據,打好基礎。
①建立公平、合理、科學的教師評價體系。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前提是考核。學校將建立自我評價、學生評價、家長評價、學校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
②修改完善高考獎勵制度。考上理想的大學,是每個學生和家長的心願,是人民的意願和利益。不斷提高高考水平和質量,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方面。學校通過完善高考獎勵制度,不斷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讓社會和家長滿意。
第三,學校註重教育和科研,提高教學質量
學校大力營造教學科研氛圍,全體教師進壹步強化科研意識,以科研為先導,逐步實現教學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每個教師都應該努力成為壹名科研教師。2003年,大型項目“發展性預備教育模式——城市重點高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實踐研究”被中國人民和教育部正式確立為教育科研“十五”計劃,是浙江省唯壹壹所有項目的中學。以此次調研為載體,精心組織,全力推進研究型學校的全面建設。根據學校的特點和實際,我們確立了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的工作重點,以應用研究為主。課題研究更貼近教育教學實際,更有效地解決實際教育教學中的共性問題。
學校定期編輯學校的教育研究成果集、報刊,交流教育研究信息。目前已編輯了《研究性學習》、《教師講座》等多個專題集。實踐和推動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我校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主要開發兩種校本課程:壹是發揮重點中學基礎教學強的優勢開發基礎課程,二是發揮研究性學習實施早、規範性好的優勢開發拓展課程,取得了壹定的成效,積累了壹定的經驗。要努力形成具有湖州二中特色、體現湖州二中水平的系列校本課程。截止2013年底,該校教師主編的多種教學輔導用書已經出版。
學校以德育為首,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第壹,先為國修德
學校德育註重針對性、指導性、科學性和實效性。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學校將整合多樣化的德育內容,探索和構建新的德育方法、機制和載體,以適應時代的要求。在全校範圍內推行德育導師制,選派道德修養好、教育經驗豐富、有壹定教育學、心理學基礎、親和力強的教師組成輔導組,真正體現人人做德育工作者的思想,增強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實現“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我規劃、自我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和行為品德,充分體現二中學生的文明風采。按照“壹個原則”、“兩種意識”、“三個層次”、“四個緯度”的實施策略,學校形成了以實施《公民道德綱要》為核心,以四大節日為基本載體,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線的二中德育特色。
1,“壹個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德育內化:學校在德育過程中,始終以完善人的道德為目標,將對學生的教育從“外求他塑”轉變為“內求自塑”。充分信任學生,尊重學生。我相信學生有很強的自我完善的追求,有對自己負責的能力,有很好的塑造自己的能力。學校要為全體學生創造寬松的環境,讓他們在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過程中,自主策劃和實施各種德育活動,實現自我體驗和升華。
2.“兩種意識”。樹立“全球意識”和“現代意識”,為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打好基礎: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世界將更加開放,知識經濟發展的關鍵是壹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引導學生了解國情和世情,包括國際國內政治生活中的人和事,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和學生生活中關心的熱點問題。關心國家發展的前途和命運,使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學生自身的強烈需求,具有“全球意識”和“現代意識”。
3.“三個層次”:根據不同時代、不同年級、不同層次的學生,有目的、有計劃、有重點地進行從壹年級到三年級的遞進層次的德育,提高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高壹特別註重“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鞏固和發展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教育的效果,提高學生道德行為、道德認知、道德心理、道德能力的內在氣質、涵養、風度和水平。高二推進自信、自強、自主、自立教育。充分發揮學生會和團委的作用,讓學生學會管理自己,培養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的能力,提高自己,關心他人和社會。高三以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三觀”教育為主線。以學校業余黨校為主陣地,讓黨的理論和基礎知識走進課堂,走進學生頭腦,從而堅定學生的政治信仰,培養學生的遠大理想。
4.“四個緯度”:學校將進壹步推進和完善“四大節日”活動。以“讀書節、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為德育的有效載體,包括教育和活動,讓學生增進對社會、國情、科學和人類發展的體驗和理解,增強社會責任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第二,註重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學校積極實施新課程方案,開展學生研究性學習,探索創新教學模式,積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研究型課程註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主要通過情感體驗和探究實踐,培養學生永不滿足於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追求卓越的學習態度;以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意識和學習能力。學校提前壹年開展研究性學習,積極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深刻理解新課程體系,依托教研組和備課組有效開展新教材的學習和討論。重視綜合實踐課程的開設和研究,加強選修課和活動課建設,註重研究性學習的教育和管理。這樣,該校的研究性學習正在走向規範化和科學化。學校投入大量資金,重點配置創新實驗室、天文地理實驗室、無土栽培實驗室,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驗場地。同時,加強和改進了對研究性學習的管理。從課時設置、選題、教師指導、活動開展到成果形成和評價,壹系列工作規範有序,顯現出壹定的成效和影響,吸引了省內外兄弟學校的領導和同行前來參觀學習。學校基本建立了以過程研究為主線的目標體系,以學年為單位確定了各階段的課程目標。
高壹以“人與社會”為主題,註重培養學生的科學問題意識,強化學生的綜合和整體認知能力。以人文精神和科學態度,從社會生活的現實和未來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把握問題的本質,判斷問題的價值。
高二以“人與自然”為主題,著重培養學生收集、分析、綜合信息,具備初步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包括實驗設計)、構建知識模型的能力,提高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三】重在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為學生學習問題思維方式的創新意識打下壹定基礎。為學生研究的發展方向打下初步基礎。
第三,樹立“健康第壹”和“終身體育”的理念
學校樹立健康第壹的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愛好、興趣和特長。
高中階段的青少年,正處於身體發育的旺盛期。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應該學會科學鍛煉,促進學生身體向正常健康的方向發展。因此,從學校領導到教師,都應該樹立“健康第壹”和“終身體育”的新理念,不能只註重在校期間的體育課,而忽視學生畢業後進入社會的能力。除了培養學生必備的運動技能,還要考慮“終身體育”的要求,將體育教學內容與未來社會生活相結合,註重培養學生的健身意識和參與意識,讓體育成為學生人生價值觀的壹部分。因此,學校開展了體育教學整體改革的實驗研究,著眼於學生的特點,采用自主選項法進行課內外教學和活動。
分數反映了學生在選擇選項時的性格、興趣、愛好和特長。尊重學生的個性,創造條件充分發揮每個學生不同的體能、個性和潛力,發揮他們的特長和優勢,如新興的體力與智力完美結合的定向運動,深受學生歡迎。註重提高學生學習體育課和活動課的興趣和愛好,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使學生直接對某項體育活動的價值產生渴求,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滿足學生直接的體育需求。推進體育教育,必須滿足每個學生的“教育需要、身體需要和情感需要”,才能獲得體育對每個學生和諧發展的意義。成功構建了體育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的整體方案,確立了體育課教學的“兩段式”教學形式和課外體育活動按興趣分組的形式,研究了“兩段式”教材的優化組合,實施了競技教材。編寫壹套高中體育教學實驗大綱。
通過壹系列教育教學措施,多年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學校1997被評為浙江省壹級重點中學。自從從1998搬到新校址後,每年的高考錄取率和重點率都在穩步上升。在1999中,趙樂和衛詩在高考中名列理科第二和第四。學校設立了開發學生創新思維潛能的“優秀學生培養工程”,學科競賽多次獲獎。學校德育創建了自己的特色,在省內外都有較大影響。
學校於1987年被授予浙江省文明單位稱號,並保持至今。榮獲1991浙江省國防教育先進集體、1992中國讀書先進集體、浙江省先進基層黨組織、1999浙江省先進黨組織。1991、1999分別被評為浙江省德育工作先進集體、2002年浙江省綠色學校、2000年、2003年浙江省先進團委、2006年紅旗團委。1999被評為浙江省中學生業余團校先進、“黎明計劃”省級示範校,綜合實踐活動取得豐碩成果。該校是浙江省15綜合實踐課程實驗學校之壹,2003年被浙江省教育廳命名為大連市全國綜合實踐活動研討會交流的四所學校之壹。2004年被評為“中學生素質拓展計劃試點學校”。2006年、2008年被評為空軍招飛工作先進單位。2007年被授予中國西部教育顧問單位。2008年被評為浙江省教育科研先進集體,浙江省首批體育特色學校。2009年被評為浙江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2010年被評為浙江省教育科研百強學校。
2012學校占地面積20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0平方米。有54個班級,近3000名學生。正式教職工208人。專任教師196人,其中高級中學教師69人。其中,省級特級教師2名,省級功勛教師1名,省級教學新秀3名,省級師德標兵2名,市級學科帶頭人3名,市級教學之星9名,市級教學能手16名,市級教學新秀14名,湖州市第壹批中小學校長1名,第壹批名師16名。所有專任教師99%以上具有本科學歷,7人獲得教育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