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嶺鎮位於上海西南部,梅隴鄉政府所在地。位於梅隴鎮中部,朱梅路、虹梅南路、梅隴路交匯處,滬杭鐵路、胡敏公路南側。梅隴港貫穿全鎮,河上有壹座平橋。
舊名梅家弄,相傳明朝成化年間,徽州的梅姓人在此經商,後人建屋如街。興起於清朝嘉慶年間,為美嘉市場。因與上海石楠梅家龍同名,1933(民國22年)經上海市政府批準,更名為梅龍。今天還有很多梅人。清代同治商業市場十分繁榮。20世紀40年代,稻米產業興起。抗日戰爭勝利後,肉聯廠繁榮起來,形成了壹個生豬市場。
1949年有50家店,員工114人。其中米店6家,煙店13家,豆腐腦店5家,鮮臘肉店3家。50年代,大部分都關門了,市場冷清。1984有近20家店鋪。鄉下只有幾英裏遠。1949有7個碾米軋花廠,2個石棉廠,1958興辦合作工廠,1984有鄉辦梅隴工藝品廠,農機廠,玻璃纖維廠。小鎮的街道布局呈“豐”字形,主要街道呈南北走向,長約200米,寬三四米,平房眾多。上世紀80年代,老城區改造,所有老街都拆了,建了新街。1935電,1964自來水,1967煤氣,1973新廠房。鎮南街有年產1.2萬噸啤酒的上海益民啤酒廠,鎮南街北有上海最大的遊樂園錦江樂園。全鎮常住人口500多人,約1600人,農業人口占壹半。有50路、218路、徐岷線連接徐家匯、閔行、莘莊鎮,設有滬杭鐵路特許站。
梅隴鎮,總面積32平方公裏,總人口26萬,其中戶籍人口91萬。全鎮轄17個村,50個居委會。梅隴鎮是閔行區重要的對外交通樞紐、重要的工業基地、現代化居住區和區域性商業中心。這是壹個具有現代氣息的新城鎮。近年來,梅隴鎮在創建全國文明村鎮先進單位和上海市文明鎮的基礎上,按照全國文明鎮評選標準,以提高區域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質為重點,根據鎮域面積大、外來人口多、城鄉壹體化進程快的實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以提高人民素質為宗旨,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以精神文明創建為抓手,深入開展了爭創全國文明城鎮工作,並於2005年。 據統計,我鎮先後獲得“全國文明鎮”、“全國衛生鎮”、“上海市文明鎮”、“上海市吳昊鄉黨委”等7項國家級榮譽稱號和23項市級榮譽稱號。
梅隴鎮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發展。梅隴鎮按照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鎮的目標,紮實推進科教興鎮戰略,轉變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確保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2005年,全鎮實現增加值55.5億元,比上年增長20.3%,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0.1億元,與上年持平;第二產業增加值34.3億元,增長22.3%;第三產業增加值21.1億元,增長1.7增長38.5%,其中鎮級收入5.2億元,增長44.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4億元,增長33.2%,工業利潤9.25億元,增長15.8%。全鎮人民生活水平進壹步提高,城鎮職工年平均工資達到29950元,農業職工年平均收入達到22300元。經濟實力居上海郊區鄉鎮前列。同時,堅持科學發展觀,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大力推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積極開展各種優化城鎮、造福人民的特色創建活動,先後被評為“全國科普示範城區先進集體”、“上海市群眾體育先進集體”、“上海市愛國衛生工作先進集體”。梅隴鎮交通發達,公共服務設施齊全,工業、商業、房地產發達。道路通暢,內環路、外環路、地鐵1號線、滬寧、滬杭、沈峰高速公路,全鄉對外幹線交通網絡已經形成。客人來梅隴旅遊,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投資、經商、娛樂、購物都非常方便。梅隴鎮工業經濟規模較大。中新、美聯、梅辛三大產業基地支撐著美隆以健康食品、印刷包裝、機械電子、都市工業為主的新產業體系。富祥陶瓷、郭芙龍鳳、匯源果汁、虞丘印刷、福克動力、花雙食品成為美龍實業的品牌。亮點突出,分布均勻,是梅隴商業發展的特點。家樂福、麥德龍、B&Q、易買得、奧貝德、紅星美凱龍等國內外知名商戶南北呼應,使梅隴成為滬西南地區商業和商務活動的中心之壹和閔行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梅隴鎮擁有優越的人文環境,是吸引國內外投資者的壹塊寶地。截至目前,已有來自2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0家企業以及國內企業落戶梅隴。
梅隴鎮通過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明顯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和群眾素質,取得了豐碩成果。截至2005年底,全鎮已有17個村創建為市、區級文明村,42個市、區級文明社區,15個市、區級文明單位,5個區級文明市場。通過創建,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實現了“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生活更美好”的美好願望。在新的世紀,梅隴鎮將按照新的定位,抓住上海舉辦世博會的機遇,以創建全國文明城鎮為契機,高水平規劃、高水平建設、高質量管理,努力把梅隴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科教文化領先、環境優美整潔、社會文明和諧、服務保障完善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城鎮。壹個繁榮、健康、和諧的新梅隴歡迎您!
2.廣東梅隴鎮
海豐縣梅隴鎮順勢而為,積極扶持民營企業發展,使金銀首飾加工業蓬勃發展,成為全鎮支柱產業。該鎮金銀首飾加工企業216家;有11000多名員工。據統計,2003年,該鎮加工黃金402噸、白銀8噸、銅15噸,加工物料總值近20億元,實現勞務報酬1000多萬元。
近年來,梅隴鎮委、鎮政府高度重視金銀首飾加工業的發展。去年以來,全鎮新增加工作坊10家,其中超千萬元的有4家,使全鎮投資超千萬元的金銀珠寶加工企業達到20家,壯大了工業經濟總量。目前,全鎮擁有中高級技術人員200多人;擁有世界先進的全自動鏈式編織機、熔接機、倒模機、電子激光試驗機等機械設備。產品從單壹的k金首飾發展到鑲嵌鉆石、藍寶石、紅寶石、晶石、條紋銀、銅雜石的130多種首飾,以其精湛的工藝和新穎的款式受到顧客的青睞。他們在東南亞等地區被譽為“中國梅隴”,在香港、歐美等國際市場大放異彩。與此同時,在香港、深圳、廣州、四川、福建等地從事金銀珠寶加工行業的梅隴人也不斷加強與該鎮的聯系,不僅提供了資金和技術,還帶來了市場。內外結合,相得益彰,為梅隴金銀首飾加工業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空間。
該鎮抓住黃金市場開放、金飾經營權放開和進出口限制的機遇,大力引導和支持加工業進行技術和制度創新,實現規模化生產。同時,該鎮集中力量和資金,動員有實力的商戶,共同投資建設珠寶城,爭取在今年內有實質性的動作和更大的進展。為此,該鎮計劃投資8000萬元,收購土地4.5萬平方米,建設14廠房,設立梅隴金銀珠寶加工城。按照其設想,將集中全鎮200家珠寶加工作坊,實行集中管理,集加工、展示、貿易於壹體,打造壹個規模大、檔次高、產品全、影響力大的金銀珠寶加工城。該鎮還申報了專業技術鎮,以提高產業技術含量,樹立品牌,打造名牌,加快產品更新換代,打造“中國制造梅隴”形象。實施“回歸工程”,擴大產業總量。據調查,這個鎮其他地方從事這壹行業的有8000多人,其中相當壹部分人積累了雄厚的資金、良好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邀請他們回家投資置業,繁榮家鄉經濟,並在適當時機成立梅隴金銀首飾加工行業協會,引導經營者走上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規模化的良性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