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化學符號是Pt,原子序是78。鉑是壹種灰色貴金屬,密度大,延展性高,反應性低,屬於過渡金屬。按照國際規定,只有鉑金才能叫鉑金,所以兩者是壹回事。
這是壹種天然的白色貴金屬。起源於20億年前,壹顆巨大的隕石撞擊地球,帶來了這種貴金屬。早在公元前700年,白金就在人類文明史上大放異彩。在人類使用鉑金的2000多年歷史中,鉑金壹直被視為最高貴的金屬,受到貴族皇室的追捧。
銀
銀,即銀,因其白色而被稱為銀,與金相對。把它當作錢和裝飾品。在古代,錢被稱為銀。
純銀顏色為白色,夾雜雜質有金屬光澤,質軟,夾雜雜質後變硬,顏色為灰紅色。純銀的比重為10.5,熔點為960.5℃,導電性好,溶於硝酸和硫酸。銀是古代發現的金屬之壹。
雖然銀在自然界中也是以單質的形式存在,但大部分是以化合態的形式存在。銀具有很高的延展性,因此可以卷成厚度只有0.3微米的透明箔,重1克的銀粒子可以被拉成約兩公裏長的細絲。
銀的導熱性和導電性在金屬中名列前茅。
鉑
簡介
鉑是壹種化學元素,俗稱白金。它的化學符號是Pt,原子序是78。鉑是壹種灰色貴金屬,密度大,延展性高,反應性低,屬於過渡金屬。
按照國際規定,只有鉑金才能叫鉑金,所以兩者是壹回事。這是壹種天然的白色貴金屬。起源於20億年前,壹顆巨大的隕石撞擊地球,帶來了這種貴金屬。
早在公元前700年,白金就在人類文明史上大放異彩。在人類使用鉑金的2000多年歷史中,鉑金壹直被視為最高貴的金屬,受到貴族皇室的追捧。
在市場上,鉑金經常與白金混淆。但白金的英文單詞是white gold,主要成分是黃金,加入其他金屬後呈白色,容易褪色。鉑金(白金)顏色純白,永不褪色。
特點
純的
鉑金首飾的純度很高。
鉑金飾品的純度通常高達90%-95%,常見的鉑金飾品純度為Pt900和Pt950。
按照國家規定,只有鉑金含量達到85%以上的首飾才能稱為鉑金首飾。鉑金飾品純度極高,不會引起皮膚過敏。
鉑金具有天然的純白色
鉑金的白色光澤自然純凈,賦予鉑金首飾獨特的外觀。即使是日常佩戴,鉑金也始終保持著純白的光澤。
罕見的
鉑產量很少
鉑金比黃金稀有30倍,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地方有開采。如果把世界上所有的鉑金都倒進壹個奧運標準的遊泳池,其深度還不足以覆蓋腳背,黃金至少可以裝滿三個遊泳池。
3克僅相當於壹枚小型鉑金戒指的重量,提取這些鉑金大約需要8周的時間和大量的精力。
永恒的
鉑金可以天天戴,永遠不變。
鉑金的性質非常穩定,不會因為日常佩戴而變質或褪色。它的光澤永遠不變。即使接觸到生活中常見的酸性物質,如溫泉中的硫磺、漂白劑、遊泳池中的氯氣,或者汗液,也不會受到影響,所以妳可以隨時非常放心地佩戴鉑金首飾。
鉑金的自然純白,永不褪色。
無論佩戴多久,鉑金都能始終保持其天然的純白光澤,永不褪色。
成對或成組地分類或安排
鉑金給予鉆石安全持久的呵護。
鉑金的韌性和延展性意味著即使壹個小小的鉑金爪也能安全牢固地鑲嵌每壹顆鉆石。這壹點可以在很多國際品牌的經典設計中得到印證——鉑金可以勝任各種鑲嵌設計和工藝,牢牢鑲嵌每壹顆不同大小的鉆石。
鉑金完美襯托鉆石的光彩。
鉑金純白的顏色不會減損寶石的光彩,反而能真實展現寶石本身的火彩,無論是閃亮的鉆石還是其他色彩斑斕的珍寶。
鉑金是頂級珠寶品牌的首選。
尤其以歐洲皇室的定制珠寶聞名。鉑金和鉆石壹直是這些傑作的完美呈現,成為著名珠寶品牌和皇室的最愛。
銀
白銀的重要性
純銀顏色為白色,夾雜雜質有金屬光澤,質軟,夾雜雜質後變硬,顏色為灰紅色。
熔點為961.93℃,沸點為2212℃,密度為10.5g/cm3 (20℃)。銀質軟,柔韌性和延展性好,僅次於黃金。可以壓成薄片,拉成細絲。
溶於硝酸和硫酸。銀對光的反射率達到91%。在室溫下,鹵素可以慢慢與銀結合生成鹵化銀。銀不與稀鹽酸、稀硫酸和堿反應,但能與強氧化性酸濃硝酸和濃鹽酸反應。
白銀的主要用途主要基於三大支柱:工業、攝影和珠寶銀器。這三類白銀的總需求約占白銀需求的85%。
自古以來,白銀和黃金壹起被視為財富的象征。銀的化學符號是Ag,來源於拉丁語Argertum,意思是“光和明亮”。因為銀是白色的,所以叫“銀”。
銀不僅具有良好的電熱導電性,還具有較高的光敏性和發光特性,用於工業、攝影、珠寶、貨幣制造等。
白銀的歷史
在古代,人們知道銀。
銀和金壹樣,是壹種應用歷史悠久的貴金屬,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因為銀獨有的優良特性。
人們賦予了它貨幣和裝飾的雙重價值。我國解放前使用的英鎊和銀元主要是銀和銅合金。清代1銀相當於今天的400-500元人民幣。
銀比金更活躍,雖然在地殼中的豐度約為金的15倍,但很少以單壹物質存在,所以比金發現得晚。
在古代,人們已經知道開采銀礦,因為當時獲得的銀量很少,使其價值比黃金還貴。公元前1780年至公元前1580年,埃及王朝的法典規定銀的價值是金的兩倍。即使在17世紀,日本金銀的價值也是對等的。
銀最初被用作裝飾品和餐具,後來被用作貨幣。
銀,即銀,因其白色而被稱為銀,與金相對。把它當作錢和裝飾品。在古代,錢被稱為銀。銀總是像月亮壹樣閃亮。白銀的紙的本義是“亮”。
在中國,銀字也常用來形容白色有光澤的東西,如銀河、銀杏、銀魚、銀耳、屏風等。
在中國古代,銀常與金、銅並列,稱為“唯金”。《龔宇》壹書記載“唯金為品”,說明早在公元前23世紀,也就是4000多年前,中國就發現了銀。在自然界中,銀往往以純銀的形式存在,人們曾經發現壹塊重達13.5噸的純銀!
此外,它還以氯化物和硫化物的形式存在,常與鉛、銅、銻、砷等礦物共生。
工業應用
電氣產品
電子電器是銀量最大的行業,用途分為電接觸材料、復合材料和焊接材料。銀及銀基電接觸材料可分為純銀、銀合金、氧化銀和燒結合金。
世界銀及銀基電接觸材料年產量約2900~3000t,復合材料是采用復合技術制備的材料,分為銀合金復合材料和銀基復合材料。
從節銀技術的角度來看,銀復合材料是壹種極具發展前景的新材料。純銀焊料、銀銅焊料等銀焊接材料。
敏感材料
鹵化銀感光材料是用銀量最大的領域之壹。目前產銷量最大的幾種感光材料是照相膠片、相紙、x光膠片、熒光信息記錄膠片、電子顯微鏡照相膠片和印刷膠片。
20世紀90年代,世界攝影工業用銀約6000 ~ 6500噸。由於電子成像和數字成像技術的發展,鹵化銀感光材料的用量有所減少,但鹵化銀感光材料的應用在某些方面仍是不可替代的,仍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化學的
銀在這方面有兩個主要用途。壹類是銀催化劑,廣泛用於氧化還原和聚合反應,用於處理含硫化物的工業廢氣。二是電子電鍍的工業制劑,如銀漿、氰化銀鉀等。
工藝飾品
銀以其誘人的白色光澤、較高的化學穩定性和收藏、觀賞價值而受到人們(尤其是女性)的青睞。因此有女子金屬的美譽,被廣泛用作首飾、裝飾品、銀器、餐具、祝賀禮品、獎牌、紀念幣等。
銀飾品在發展中國家有著廣闊的市場,銀餐具受到家庭的歡迎。銀質紀念幣設計精美,發行量小,具有保值增值功能,深受錢幣收藏者和錢幣投資者的青睞。
20世紀90年代,僅造幣用銀量每年就保持在1,000 ~ 1,500 t左右,約占白銀消耗量的5%。
參考資料:
白銀-百度百科
白金-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