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9)湖南省荷花坪-香花嶺錫多金屬礦評價項目物理地質資料。

(9)湖南省荷花坪-香花嶺錫多金屬礦評價項目物理地質資料。

湖南郴州荷花坪-香花嶺錫多金屬礦評價項目由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實施,湖南有色地質勘查局承擔。工作從2001開始到2007年。2001本工程只有蓮花坪工區,2002 ~ 2003年擴展到香花嶺工區,2004 ~ 2005年包括蓮花坪、香花嶺、雷平三個工區,2006年包括蓮花坪、香花嶺、長城嶺南、尖峰嶺四個工區,2007年設計在蓮花坪、香花嶺、尖峰嶺。

1.礦床的地質調查

工作區位於南嶺東西向構造帶中段北緣,與耒陽-臨武南北向構造帶中段和南段交匯處。其中,荷花坪地區位於五蓋山-橋口隆起帶中部,千裏山與王獻玲“孿晶”復式巖體交匯處。香花嶺地區位於騎田嶺巖體西南部香花嶺短軸背斜南部通天廟穹窿構造的北部。

(1)荷花坪區

礦區出露地層主要有中上泥盆統、下石炭統和第四系殘積物。

礦區位於五蓋山反轉背斜北端的西翼,北東向和北北東向的構造復合部位。

礦區內斷裂主要為NE-NE向斷裂,與成礦關系密切,是導礦和容礦構造。

本區褶皺構造發育,主要在荷花坪復式向斜內,核心為中泥盆統棋梓橋組,兩翼為中泥盆統條間組。礦區南部次級閉合褶皺呈NE-NNE向發育,部分褶皺反轉,褶皺構造間的滑動塌陷空間是容礦的有利場所。

礦區巖漿活動頻繁。出露的花崗巖體是王獻玲巖體的壹部分,分布在礦區西北部,礦區東南部和南部有晚期花崗巖脈和斑巖脈。巖漿具有多期活動的特點。千裏山和王獻玲主要侵入時間為182 ~ 198 Ma,第二次侵入時間為158 ~ 162 Ma,第三次侵入時間為132 ~ 138 Ma,第四次侵入時間為。每壹階段的活動都伴隨著蝕變和礦化,尤其是後期,部分巖脈為礦體。根據巖脈的產狀和互穿情況,可分為兩組:壹組沿北北東向斷裂構造帶成群分布,以花崗斑巖巖脈為主,其次為花崗巖巖脈,受北北東向斷裂構造控制,走向20 ~ 45 NE,常被北北東向組巖脈沿走向切割,走向數百米至數千米。巖脈及其兩側通常以雲英巖化、矽化和綠泥石化為特征,並伴有錫、鉛和鋅的礦化。侵入時間為90 ~ 118ma,屬於第四次侵入。另壹組主要分布在礦區南部,主要由花崗斑巖脈組成,呈脈狀、成群產出,走向70° ~ 85°,走向幾百米至幾千米。大理石紋、鐵錳碳化等。,並伴有黃鐵礦和鉛鋅礦化,常見於巖脈旁。從穿過NNE-BDE組巖脈來看,該群巖脈侵入期略晚於NNE-BDE組,屬於第四至第五侵入體。

本區圍巖蝕變主要為矽化、矽卡巖化、絹雲母化、大理巖化和綠泥石化。其特點是蝕變強烈,蝕變類型多樣。

工作區內礦化點眾多,根據控礦因素可分為受斷裂構造(及其斑巖)和層位控制的兩類錫礦體

1)錫、鉛鋅礦體受層位控制。①ⅳ號礦體:過渡層中的層狀矽卡巖-錫石硫化物錫礦體,分布於控礦斷層F104上盤與F106下盤之間,受中泥盆統棋梓橋組下段不純灰巖與條間組砂巖過渡層控制。走向壹般控制在4000米,最大傾角延伸680米,礦體呈層狀-層狀,產狀與圍巖壹致,傾角115 ~ 120,傾角20 ~ 35。礦體真實厚度為0.84~14.51m,平均厚度為5.49m,單個項目錫平均含量為0.20%~2.81%,礦體錫平均含量為0.63%。主要金屬礦物:錫石、方鉛礦、閃鋅礦、輝鉍礦、黃銅礦、黃鐵礦、磁黃鐵礦等。礦石構造包括浸染狀構造、細脈構造、角礫巖構造和網狀脈狀構造。圍巖蝕變主要包括矽化、矽卡巖化、綠泥石化、物化和絹雲母化。②鉛鋅礦化體:沿F107附近分布於珍珠嶺-大開灣,出露長度大於1.2km,寬度大於200m..礦化體產於七子橋組(D2q2)中段中部泥質灰巖夾白雲質灰巖中,呈層狀,產狀為120 ∠ 15 ~ 25。主要金屬礦物有方鉛礦、閃鋅礦、黃鐵礦等。最高含量為鉛0.67%,鋅1.31%,銀90.4×10-6,錫0.11%。主要圍巖蝕變有葉蠟石、弱矽化、綠泥石化和鐵錳碳酸鹽化。

2)受斷裂構造或斑巖控制的錫、鉛鋅礦體。①ⅰ號錫多金屬礦體:以鉛、鋅、鉍為主的錫基礦體。位於大門和後塘之間,分布在43-111線上。礦體走向延伸1300米,傾向延伸170米。受F101破碎帶控制,產於細粒花崗斑巖或大理巖灰巖中。礦體呈脈狀和透鏡狀。壹般傾向130 ~ 150,傾角60 ~ 80,厚度1.00 ~ 21.00 m,平均厚度4.45m,厚度變異系數123%,不穩定。礦體單項目平均含量為0.121% ~ 2.130%,平均含量為0.927%,含量變異系數為56%,成分分布均勻。伴生鉛的最大含量為2.91%,鋅的最大含量為0.76%,鉍的最大含量為0.36%。金屬礦物主要有錫石、方鉛礦、鐵閃鋅礦、白鎢礦、輝鉍礦、黃鐵礦、磁黃鐵礦等。礦石類型為錫石硫化物型。圍巖蝕變主要為雲英巖化、矽卡巖化和角閃石化。②ⅱ號錫多金屬礦體:分布於西金嶺-天字號63-111線之間,受F104及其相鄰花崗斑巖接觸帶控制,賦存於棋梓橋組下段碳酸鹽巖和跳馬澗組上部砂巖中。礦體走向長650米,傾角延伸50米,礦體呈大脈狀、透鏡狀,總體傾角130 ~ 140,傾角60 ~ 80,厚度1.00 ~ 10.00米,平均厚度3.10。礦體單個項目平均含量為Sn 0.187% ~ 0.959%,Pb 0.48% ~ 9.10%,Zn 0.31%~0.70% ~ 0.70%,礦體平均含量為Sn 0.67%,Pb 1.05%,Zn 0.43%。金屬礦物主要有錫石、方鉛礦、閃鋅礦、黃鐵礦、黃銅礦和毒砂。圍巖蝕變主要為矽卡巖化、雲英巖化和鐵錳碳酸鹽化。③ⅲ號錫鉍多金屬礦體(群):分布於龍潭剖面,受F104及其鄰近的花崗斑巖脈控制,容礦巖石為矽化砂巖和蝕變花崗斑巖。已控制兩個錫(鉍)礦體,礦石類型為錫石硫化物型。其中,ⅲ-1礦體:分布於70-56線之間,為蝕變破碎帶型錫礦體,產於花崗斑巖及側向破碎帶中,呈脈狀、透鏡狀產出。其產狀與巖脈壹致,傾角310m30 ~ 135,傾角62°,礦體走向長。礦體單項目錫平均含量為0.141% ~ 0.777%,礦體錫平均含量為0.506%,品位變異系數為35%,成分分布較為均勻。ⅲ-2礦體:分布於48線附近的蝕變砂巖型鉍礦體,產於條間組砂巖中,呈脈狀產出,傾角130 ~ 135,傾角60 ~ 70,礦體走向長220米,傾向延伸100米,厚度4.90米

(2)香花嶺區

1)地層。礦區出露的地層有寒武系、中泥盆統條尖組(D2t)、棋梓橋組(D2q)、上佘田橋組(D3s)、錫礦山組(D3x)、下石炭統孟珙坳組(C1m)、石仙子組(C1sh)。寒武系是壹套似復理石建造的淺變質巖系,出露於礦區中部南吉林山南,F1斷層下盤以東附近。條澗組廣泛出露於礦區地表,為壹套濱海相和淺海相碎屑巖系,被寒武系以角度不整合覆蓋。棋梓橋組主要出露在礦區的東西兩側,主要分布在東部的賴子嶺巖體周圍,是壹套淺海碳酸鹽巖系。蛇田橋組、錫礦山組、孟珙坳組和石蓮子組分布在礦區西側,為壹套碳酸鹽巖地層,夾有碎屑沈積物。

2)控礦構造特征。由於該區位於通天廟穹窿的北傾部位,地表出露的巖性多為泥盆系條間組應時砂巖,該區構造以斷層發育為特征,但褶皺不明顯。整體結構為單斜,僅表面發育少量小褶皺。單斜構造總體向北傾斜,但東、西部分別向東北和西北傾斜,總體傾角約20°。區內褶皺大致分為兩個系統,以寒武系為基底形成軸向近東西向的復合背斜;而蓋層為單斜構造,有近南北軸、與主斷層呈銳角相交的小褶皺或褶皺,多為銳邊褶皺。本區斷層主要為F1、F102、F103,其他次級或衍生斷層發育。斷層的規模從十米到十公裏不等,大多具有多期活動的特點。現在根據故障的性質將它們分為以下幾組。北東向斷裂是本區主要的導巖控礦構造。主要代表是F1、F102和F103,其次是F29、F19、F7、F8、F9和F12。該組斷層走向為東北或東北方向,傾向於東南或南東方向,傾角在36°至75°之間。斷層規模以F1最大,其次是F102和F103。該組斷層多屬張性正斷層,為成礦前斷層。斷層充填有不同規模的錫和錫鉛鋅礦體(如F1)或後期巖脈充填(如F12)。北東向斷裂形成時間晚於北東組,主要以F11、F31、F80等為代表。北北西向斷層規模較小,不太發育,對礦區構造影響不大。

3)巖漿作用與成礦的關系。這個地區巖漿活動強烈。在荷葉沖至南磯嶺、單家沖至蛟溪至嶺北壹帶,有多條花崗斑巖脈或應時斑巖脈出露地表。裸露的堤壩有十幾米到幾公裏長,幾米寬。在壹些花崗巖脈(主要是γπ(ⅰ)-γπ(ⅵ))的表面發現有錫或鉛鋅礦化。①瓦子嶺巖體:瓦子嶺巖體沿F1與F2交匯處侵入。地表為長軸方向為北西北方向的橢圓,出露面積1.88km2,巖體東北緣與棋梓橋組中上部碳酸鹽巖接觸,氣熱蝕變形成含鈹條帶狀巖石。西南緣與條間組鈣質砂頁巖接觸,由於熱液蝕變,與外帶砂頁巖接觸也形成簡單的矽卡巖體。巖體巖性復雜,是多次侵入的產物。第壹次形成黑雲母花崗巖的主體,第二次形成鈉長石細粒斑巖花崗巖的補充,第三次形成細粒巖、花崗斑巖和應時斑巖脈,第四次形成雲英巖脈的穿插。由於強烈的自變質作用,自上而下形成了雲英巖或黃玉雲英巖帶→雲英巖化帶→鈉長石化帶→鉀長石帶→黑雲母花崗巖原巖的蝕變分帶。②花崗斑巖脈和石英巖脈:在荷葉沖-南雞嶺壹帶出露9條,其中7條花崗斑巖,編號為γπ(ⅰ)-γπ(ⅶ);另外兩種為石英斑巖,編號為λ π (ⅷ)和λ π (ⅸ)。其中γ π (ⅰ)和γ π (ⅱ)是表面暴露量較大的。γπ(ⅰ)揭露長度850m,寬度8 ~ 12m。γπ(ⅱ)出露長度1700m,寬度6 ~ 15m。據人穴調查,深部整合有γπ(ⅱ)和γπ(ⅲ)-γπ(ⅶ)、λ π (ⅷ)和λ π (ⅸ)。這種巖脈具有不同程度的雲英巖化、氟化和絹雲母化,並產生黃鐵礦、方鉛礦、閃鋅礦和錫礦化。像F1的礦化分帶,Sn-Sn,Pb,Zn-Pb,Zn-Ag礦化——自下而上不形成礦化。在嶺北-湯閘頭-膠西壹帶,地表花崗斑巖脈斷續出露長度超過7000 m,除膠西壹帶巖脈出露規模較小外,其余出露寬度為10 ~ 25m,顯示巖脈型礦床規模巨大。除地表出露的巖脈外,推斷礦區深部還隱藏著多條性質相似的花崗斑巖巖脈。該區壹方面存在大規模的隱伏花崗巖應變,另壹方面後期侵入的花崗斑巖脈不僅限於少數。③雲英堤:是上壹階段的產物。常嵌入花崗斑巖脈中,從而增強花崗斑巖脈的礦化作用。這種堤壹般規模較小,最大堤長約50m,寬1 ~ 2m。巖脈中可見錫石礦化。

4)圍巖蝕變。本區圍巖蝕變主要為矽化、矽卡巖化、角質化、雲母氟化、雲英巖化和綠泥石化。其中,矽卡巖化和雲英巖化與成礦關系密切。

5)礦體特征。工作區控制了矽卡巖型錫礦體、蝕變底礫巖型錫礦體和斑巖脈型錫-鉛-鋅-銀礦體。①荷葉沖矽卡巖錫礦體。它分布在香花嶺地區東部荷葉沖地區賴子嶺巖體的西南接觸帶,沿香花嶺礦田主要控巖控礦斷層F2分布。泥子嶺黑雲母花崗巖出露於礦段東北部,西南部主要出露條間組(D2t)砂巖頁巖和棋梓橋組(D2q)碳酸鹽巖,F2斷層貫穿該區。在兔子嶺巖體的接觸帶中,由於巖漿熱液作用,形成了簡單的矽卡巖(或角閃石)和少量的含錫鈹條紋巖。矽卡巖發育在條間組上、二層泥質和鈣質巖石中的巖體接觸帶周圍,形成平面和透鏡狀透閃石矽卡巖。地表可見的矽卡巖面積約0.47km2,走向大於3000m,矽卡巖層厚度為10.5~23.0m..矽卡巖的發育明顯受巖體控制,並有向深部變厚變大的趨勢。該類型礦床的礦體賦存於接觸帶條間組上部(D2t3)和中部第二層上部(D2t2-2)泥質鈣質砂頁巖形成的簡單矽卡巖體中。礦體呈層狀、透鏡狀,礦體產狀與巖層產狀基本壹致。根據礦體的產狀和分布特征,可分為上下兩層,即條間組上段(D2t3)的ⅰ礦化層和中部第二層(D2t2-2)的ⅱ礦化層。其中ⅰ礦化層的控制走向已延伸3000余米,傾角40 ~ 50°,傾角30 ~ 45°。鉆探、人孔調查和系統的切槽取樣項目控制了礦化層I中的三個錫礦體,礦體編號為I-1、I-2和I-3。ⅱ礦化層規模小,厚度大於4m,錫含量為0.09% ~ 4.35%。通過人洞調查和系統切槽取樣工程,在礦化層中控制了兩個錫礦體,礦體編號為II-1和II-2。I礦化層三個礦體特征描述如下:I-1礦體分布於礦段33線-39線,控制礦體走向長度600m,礦體標高500-700 m,傾角200-300 m,傾角40°,35°。礦體厚度0.90 ~ 11.04m,平均4.60m,礦體厚度變異系數1.52%。單個項目錫平均含量0.24% ~ 0.37%,礦體平均含量0.39%,含量變異系數22%。I-2礦體分布於礦段18-39線,走向延伸2100米,傾向加深60-300米,傾角40°,傾角35-55°。礦體厚度1.20 ~ 18.94m,平均4.94m,厚度變異系數104.34%。單個項目錫平均含量為0.21% ~ 1.22%,礦體平均含量為0.69%,含量變異系數為64.2%。I-3礦體分布於礦段8-14線,走向延伸600米,礦體埋深延伸50-250米,傾角50°,傾角35-40°。礦體埋藏淺,風化剝蝕強烈,殘積部分可分為三個礦段,平均厚度分別為4.48米、4.13米和6.10米,礦體中錫的平均含量分別為0.75%、0.47%和0.31%。礦石的自然類型為錫石硫化物型。礦物組合主要為錫石、磁黃鐵礦、黃鐵礦、毒砂、磁鐵礦、陽起石、透閃石、石榴石和浮山石,還有少量方鉛礦、鐵閃鋅礦、黑鎢礦等非金屬礦物。礦石構造包括浸染狀構造、塊狀構造、細脈狀構造和網狀脈狀構造。圍巖蝕變主要為矽卡巖化和角閃石化。②荷葉沖-南雞嶺花崗斑巖錫鉛鋅銀礦體。礦體主要產於γπ(ⅰ)和γπ(ⅱ)巖脈中,編號分別為ⅰ和ⅱ。它們的產狀與巖脈相同。礦體呈大脈狀和板狀,與巖脈同步擴張和收縮。壹般巖脈上部礦化弱,厚度小,深部礦化強,厚度大。其礦化具有明顯的分帶性。在完整的巖脈中,自上而下為石英斑巖(無礦化)→花崗斑巖(弱PbZn礦化和黃鐵礦化)→PbZnAg礦化→SnPbZn礦化→Sn礦化→雲英巖化花崗斑巖(巖脈根部無礦化)。1號錫礦體產於γπ(ⅰ)脈中,走向長約500米,礦化深度大於110米。礦體產狀與巖脈壹致,礦體呈板脈狀、透鏡狀,厚度1.95 ~ 10.55米,平均厚度4.37米,礦體單項平均含量0.10% ~ 1.60%,平均含量0.44%,含量變異系數72.85%。ⅱ號礦體為錫-鉛-鋅-銀礦體,產於γπ(ⅱ)脈體上。受控錫鉛鋅礦體走向長度為1845m,傾向深度為250m,位於316線和352線之間。礦體厚度2.57 ~ 8.70 m,平均厚度5.03m,厚度變異系數33.81%。礦體平均含量為Sn 0.58%,Pb 1.1%,Zn 0.86%,含量變異系數為:Sn 71.67%,Pb 100%,Zn 118.94。礦石類型有錫石應時型、錫石雲英巖型、錫石硫化物型和硫化物型(適用於鉛和鋅)。礦石構造主要有浸染狀構造、塊狀構造和網狀脈狀構造。巖脈中的蝕變與礦化關系密切,包括雲英巖化、黃玉氟化和氟化作用,對應的礦化為錫礦化、錫-鉛-鋅礦化和鉛-鋅-銀礦化。巖脈的礦化強度與蝕變強度相對應。③蝕變底礫巖錫礦體。礦體賦存於條間組砂巖底部與寒武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觸的底礫巖中。礦體呈層狀、似層狀,礦體產狀與底部礫巖壹致。礦體形態與底部礫巖層同步擴張收縮,礦化富集於構造和裂隙發育部位。荷葉沖-南雞嶺礦區控制了ⅲ、ⅳ、ⅴ三個礦體,棕葉山-官田嶺礦區控制了ⅳ號1錫礦體,鐵沙坪礦區控制了ⅶ號1錫礦體。現在分為以下幾個部分:沒有。ⅲ號礦體:分布於301線以東的礦段,走向長700米,傾向延伸500米,傾向NNW-NNE,傾角15° ~ 30°,礦體厚度0.35 ~ 2.00米,平均厚度1.32米,厚度變化系數。單個項目Sn平均含量為0.10% ~ 4.60%,礦體Sn平均含量為0.62%,含量變異系數為72%。3341的估算錫資源量為2.02×104t。ⅳ號礦體:位於302線-328線,礦體走向長度1400m,傾角500m,傾角15° ~ 34°,礦體厚度0.85 ~ 4.08 m,平均厚度1.80m,厚度變異系數50。單個項目平均含量0.12% ~ 0.73%,礦體平均含量0.39%,含量變異系數58%。ⅴ號礦體:分布於326-342線,走向長度700米,傾向延伸200米,傾角15° ~ 30°,礦體厚度2.20 ~ 2.30米,平均厚度2.25米,厚度變異系數2.67%,單個工程SN平均含量65438。ⅵ號礦體:分布於棕櫚山-官田嶺礦區332線至308線之間,礦體走向長度控制在800米,傾角延伸400米,礦體傾向東北或西北,平均傾角30°,礦體厚度1.16 ~ 1.44米,平均厚度1.44米單個項目平均含量0.41% ~ 0.78%,礦體平均含量0.62%,含量變異系數30.67%。ⅶ號礦體:2006年受探槽鉆探工程控制,分布於鐵沙坪37線-40線,走向延伸500余米,傾斜延伸300米,傾向東北,傾角30° ~ 30°。ZK4001鉆孔礦體單壹工程厚度為1.76米,含錫量為0。礦石中主要礦物為黃鐵礦、磁黃鐵礦、毒砂、錫石、應時、透閃石、陽起石,少量方鉛礦、鐵閃鋅礦、綠泥石、螢石和黃玉。礦石構造為角礫巖浸染狀構造和網狀脈狀構造。礦石自然類型為錫石硫化物型,工業類型為層狀錫礦。圍巖蝕變主要為矽卡巖化和矽化。

2.鉆孔巖心收集

在荷花坪地區,工作的重點是中泥盆統挑尖組和七子橋組之間的過渡層中的層狀矽卡巖型錫多金屬礦床,同時兼顧蝕變破碎帶型(錫石-硫化物)和蝕變斑巖脈型礦床。收集並保存該礦區的2個鉆孔。

ZK9501鉆孔,孔深303.13m,穿透兩層礦體。包括受層位(中泥盆統棋梓橋組不純灰巖和條尖組砂巖過渡層)和斷裂構造或斑巖控制的兩種類型。洞內可見石灰巖、大理巖、大理石紋石灰巖、蝕變花崗斑巖、矽卡巖、矽卡巖型鎢鉛鋅礦和鉛鋅磁鐵礦矽卡巖型錫礦。矽卡巖型鎢鉛鋅礦呈灰綠色、深綠色和棕紅色。金屬礦物主要為閃鋅礦、方鉛礦、磁鐵礦和黃銅礦,具有粒狀結構、浸染狀、星狀、塊狀和細脈狀結構。含鉛鋅磁鐵礦矽卡巖型錫礦呈灰綠色、深綠色、黑色和棕黑色。金屬礦物主要為磁鐵礦、鐵閃鋅礦和方鉛礦,偶見斑點狀錫石、粒狀結構、浸染狀、斑點狀和塊狀結構。

鉆孔ZK4701,孔深350.15m,穿過多層鉛鋅礦體和1層錫礦體,以及大理巖、矽卡巖、矽卡巖型鉛鋅礦、鉛鋅礦脈、鉛鋅磁鐵礦矽卡巖、含磁鐵礦矽卡巖、鉛鋅磁鐵礦礦石、鉛礦、磁鐵礦矽卡巖型錫礦等。可以在洞裏看到。鉛鋅礦化礦石主要為灰-深灰色、灰綠色、棕紅色,細-粗粒,細脈浸染狀、浸染狀、星狀、塊狀,金屬礦物主要為方鉛礦、閃鋅礦、鐵閃鋅礦、磁黃鐵礦、磁鐵礦和黃鐵礦。磁鐵礦矽卡巖型錫礦呈深灰、灰綠色、鐵黑色、煙灰色,細粒結構,微脈浸染狀,浸染狀,星狀構造。金屬礦物主要為磁黃鐵礦、磁鐵礦和黃鐵礦,局部可見星狀微錫石。

香花嶺地區已發現三種類型的礦床,即產於巖體接觸帶附近的條間組泥質砂巖建造中的似矽卡巖型層狀錫礦床和產於條間組蝕變礫巖型錫礦床中的花崗斑巖脈型錫多金屬礦床。在礦區收集並保留兩個鉆孔。

ZK3501鉆孔深84.07m,位於礦區北部荷葉沖礦段,穿過兩層錫礦體。孔內可見條帶狀白雲巖、細灰巖、矽卡巖化砂巖、接觸變質巖、灰綠色泥質砂巖、含錫矽卡巖、黃鐵礦化砂巖、泥質砂巖、花崗巖細粒巖、黑雲母花崗巖。

鉆孔ZK4001,孔深241.71m,位於礦區北部鐵砂坪礦段,穿過三層錫礦體。孔內有泥質砂巖、應時砂巖、含鎢破碎帶、矽卡巖化砂巖、矽卡巖化巖脈、矽卡巖化砂巖、矽卡巖化破碎帶和蝕變基底礫巖。

3.相關信息

1)湖南省郴州市荷花坪礦區地形地質圖(電子1:10000);

2)郴州市荷花坪礦區47線路段(電子1∶2000);

3)郴州市荷花坪礦區95線路段(電子1∶2000);

4)郴州市荷花坪礦區ZK9501鉆孔柱狀圖(電子1∶200);

5)郴州市荷花坪礦區ZK4701鉆孔柱狀圖(電子1∶200);

6)2007年湖南郴州荷花坪-香花嶺錫多金屬礦床評價工作計劃;

7)郴州市荷花坪礦區ZK9501鉆孔清單;

8)郴州市荷花坪礦區ZK4701鉆孔清單;

9)湖南省臨武縣香花嶺北區綜合地質平面圖(電子1:10000);

臨武縣香花嶺北區荷葉沖礦段35線10)段(電子1∶2000);

11)臨武縣香花嶺北部鐵砂坪礦段40號段(電子1∶2000);

12)臨武縣香花嶺北區荷葉沖礦段ZK3501鉆孔柱狀圖(電子1∶200);

臨武縣香花嶺北區鐵砂坪礦段13)鉆孔柱狀圖(電子1:200);

14)臨武縣香花嶺北區荷葉沖礦段ZK3501鉆孔目錄表;

15)臨武縣香花嶺北區鐵砂坪礦段鉆探表ZK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