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淺談初中歷史德育的實施。

淺談初中歷史德育的實施。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復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要優先發展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人民服務,把德育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歷史是永恒的和建設性的道德遺產”(杜威)。古往今來,歷史壹直被用作道德教育的手段。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有意識、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熱愛學校、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民族自豪感、歷史責任感,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事、學會做人。根據新課程的目標,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教學實踐,論述了如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第壹,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培養人。

愛國主義教育應該是貫穿歷史教學的壹條主線,是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有效途徑。中學歷史教學不僅要從知識、理論和技能上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智力;而且要從情感、意誌、品質等方面為學生高尚品德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孫中山先生曾說:“做人最重要的是什麽?只知道愛國。”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對祖國最深厚的感情之壹”,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我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在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我們的祖國經歷了幾千年的風風雨雨,無數的艱難坎坷,無畏地戰勝了壹個又壹個困難,傲然屹立在東方。在教學中,通過課本中的大量史料,教育學生在祖國優秀文化寶庫中不斷汲取營養、陶冶情操,從而體驗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力和對全人類的傑出貢獻,同時感受到作為壹個中國人的自豪感。樹立學生對祖國的自尊、自信、自強,學會繼承祖國優秀文化遺產並發揚光大。

通過祖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傳統教育,讓學生感受到對祖國優秀文化的崇敬,感受到作為壹個中國人的自豪,從而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養愛國情懷。

第二,滲透理想道德教育,以德育人。

古人雲:“無意誌,無基礎”。這種“雄心”是我們今天的理想。我們中華民族是壹個充滿理想的民族。因此,理想德育是歷史課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直接關系到培養合格人才的問題。對於正在成長的中學生來說,崇高的理想會成為他們前進的動力,使他們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的人。古今中外,歷史上湧現出無數仁人誌士:如抗金將領嶽飛,從少年時代就把“精忠報國”作為自己的終身奮鬥理想;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家孫中山早年就提出了“振興中華”的戰鬥口號;周恩來總理在南開中學讀書時,曾說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豪言壯語...在傳授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對這些豐富的思想教育材料進行恰當、生動的描述,可以收到良好的理想教育效果。同時,我們也可以進行比較教育:如果壹個人只知道吃喝玩樂,渾渾噩噩地度過壹生,到頭來,做“扶不起的劉阿鬥”這樣的人還有什麽價值?就連三國時期的曹操也給後人留下了遺產:“老馬臥虎,誌在千裏;烈士暮年的豪言壯語。古人尚且能健健康康,何況生活在二十世紀的少年!這樣,學生就能從小明白樹立遠大和崇高理想的重要性,努力做有抱負的“天鵝”,而不是平庸的“麻雀”。

第三,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人。

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認知問題,老師有責任幫助他們解決,但壹定要教給他們壹些做人的基本觀點和原則。歷史上的科技發明創新,每個歷史階段的改革革命,壹些歷史名人實現理想的艱苦奮鬥,都為我們提供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的絕佳素材。通過這些歷史的教學,讓學生了解整個人類的歷史,這是壹部為實現理想而不斷奮鬥的歷史。我們今天享受的每壹件小事,在歷史上都曾經只存在於人們的理想中,是我們的祖先付出了很多艱辛,這些理想的東西才成為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用得著的東西。這些曾經理想的事情的實現,是壹代又壹代人奮鬥的結果。每壹代人都為人類的幸福貢獻了自己的努力,後人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新的理想目標,進行了新的奮鬥,才有了今天的我們。理想的實現是沒有止境的。壹個目標實現了,自然會給我們提出更多新的目標。無數新的課題擺在我們面前,就像無數的珍珠,看我們有沒有摘的野心。這正是歷史擺在我們面前的課題,以此來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

第四,充分利用鄉土歷史滲透學生德育,育人。

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可以適當增加鄉土歷史的內容,因為它涉及到我們家鄉的人、事、物,所以學生容易產生親切感,相信它是可信的,容易接受,也容易產生情緒* * *以達到教育目的。歷史和現實,祖國和家鄉融為壹體,英雄的愛國精神感染了學生,達到了教育的目的。學習家鄉的歷史可以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從熱愛家鄉到熱愛祖國,愛國情懷得到升華。因此,充分利用鄉土歷史教科書是加強歷史德育不可或缺的途徑。比如在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去茂縣考察營盤山上的文化遺址,了解其時代意義、歷史價值以及與三星堆文化的聯系。通過實地考察和網上搜索資料,學生可以豐富自己的歷史知識,了解岷江流域的文化和羌族在中華民族形成中的貢獻。同時,組織學生參觀羌族博物館,了解南新鎮牟坨村石器時代墓葬發掘情況,對羌族歷史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感情,對培養學生高尚情操、踐行新課改理念,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總之,道德教育是壹項偉大的工程,是壹個深刻的主題,無論什麽時候,什麽環境,都不會回到過去。作為壹名歷史教師,在歷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細致潛移默化的德育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是黨、國家和民族賦予我們的使命。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指導下,利用豐富的歷史教學材料,對學生進行長期的、系統的、連續的、不間斷的、科學的德育教育,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任務。只要我們時刻不忘壹個教師的責任,就會找到更多更好的方式方法,做好歷史學科的德育滲透,育人,為祖國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