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白天摘下口罩,來廣西環江玩壹玩。

白天摘下口罩,來廣西環江玩壹玩。

2014年,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喀斯特地貌在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南方喀斯特”的典型代表。

環江縣作為全國唯壹的毛南族自治縣,山高谷長。是怎樣的風景和風情?

牛角寨瀑布群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集雄偉的喀斯特峰林、茂密的森林、幽深的峽谷、蜿蜒的溪流、灑脫的瀑布、碧綠的池塘為壹體的自然生態景觀。

也許有人說,瀑布?誰沒看過?德天國際瀑布,桂林瀑布,靖西銅陵瀑布,廣西的瀑布還挺多的。

但是,河周圍的瀑布就不壹樣了。是“瀑布群”。

每100米,有壹級瀑布,大大小小瀑布十余處。因其分布密度大、數量多、形態美,被稱為“中國最美的瀑布群”。

有的形似出洞的龍,有的傲然孔雀,有的似直插雲霄的天梯,有的似花果山水簾洞,簾外有洞。

還有七仙女瀑布,60米寬,50多米高。瀑布分成七股流水,從高高的懸崖上飄下。它們在空中飄逸雋永,故名。

瀑布落下帶來的風和水花,加上山泉的涼涼,似乎在那壹刻連空氣都結冰了。

作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它是世界上現存連片面積最大、保存完好、原始性最強的喀斯特森林,森林覆蓋率達95.4%。

聯合國評估專家稱之為“世界同緯度石灰巖地區最重要的獨特特殊資源基因庫”。中亞熱帶石灰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的生態系統是原始的、自然的。

還有廣西第二大的優雅天坑群,可與樂業縣天坑的串珠天坑群相媲美。遮天蔽日的原生態喀斯特森林,有來無影去無蹤的地下河和精致洞穴。

樹木繁茂,洞穴眾多,怪石嶙峋。經過長時間的進化,樹木和巖石混雜在壹起,變化多端,令人嘆為觀止。但是,溫雅天坑還沒有被開發,它不適合個人和團體旅遊。

這條蜿蜒的河流在山裏流淌。顧斌河以其“多彎的長灘和狹窄的急流”而聞名。峽谷兩岸林木茂密,怪石嶙峋,滔滔江水被阻隔成59個激流險灘,是漂流的絕佳去處。

山中漢代的黔桂古道,青石花崗巖鋪就,深藏於神秘罕見的峰林之中。當妳踏上青石,妳就踏上了時代的足跡。

光聽名字就以為是北宋牌坊,其實只是調皮罷了。但實際上北宋是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明倫鎮的北宋村。

同治年間,土匪遍地,盧氏壹家九口人寡不敵眾,慘遭殺害。當時年幼的陸石小心翼翼,躲在壹個石槽下躲避土匪。之後逃亡雲南,求學為官,掌管雲南財政稅務。

他忘不了家人在抵抗流氓中的犧牲,於是找人上報朝廷,得到了光緒皇帝的批準。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北宋在村口建了兩座牌樓,紀念這壹家人。

門楣上雕龍畫鳳。龍是龍駕祥雲,鳳是朝陽的雙生鳳。基座上有石鼓、獅子守護門柱,門頂雕有各種立體葫蘆、龍紋、龍紋。還有各種人物、動物、花卉、神仙,栩栩如生,雍容華貴。

壹個寫著“壹門高猛”,壹個寫著“壹門高猛”。整個牌樓用大青石雕刻,渾然壹體,氣勢非凡,技藝精湛。

7月8日1994、1994桂法正(63號)被定為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00年的滄桑給它增添了凝重肅穆的氣氛,它的顏色更接近山,所以有著山壹樣的雄偉氣度和神奇。

長梅河曾是該河周邊與外界貿易的主要通道。站在斑駁的老碼頭上,仍能感受到商賈雲集、外地人穿梭的繁華景象。

在下房屯附近的小環江左岸邊的懸崖上,有“山高水長”四個大字,據說是宋代書法家黃庭堅題寫的。字體雄渾,氣勢磅礴。

順著海浪,薄霧籠罩的姜太公漁臺,栩栩如生的“二龜迎客”石,劉師姐的歌詠臺,栩栩如生的劉伯溫石像,千百年來屹立在江中,迎接著無數文人墨客。

沿河兩岸,樹木蔥郁,竹林倒影,植被保護良好。河水清澈,令人心曠神怡。峰巒之間河流沖積的小平原上,草木茂盛,鄉村成片,農舍星羅棋布。

乘船或劃竹筏,感受那裏的清波流水,聽那裏的鳥鳴,山水遠近,交替映入眼簾,宛如壹幅山水畫,充滿了書生意氣和江南柔情。

苗寨梯田海拔約600-1000米,底部像蝸牛壹樣延伸到山頂。整個梯田線條流動,時而起伏,時而纏繞,十分壯觀,氣勢磅礴。

中秋時節,這梯田稻香金黃,綿延如帶。航拍俯瞰壯鄉苗寨。高潔的天空下,山巒連綿起伏,梯田層層疊疊,群山環抱,溝渠縱橫。

古老的苗寨正在講述壹個千年的傳說。霧中看花是“花非花”,帶著神秘濃郁的民族風情,它到了原始的苗寨,感受原始的田園生活。

河邊的田園風光很美,更重要的是這裏是全國唯壹的毛南族自治縣,濃郁的毛南族風情更是讓人眼前壹亮。

毛南族儺文化誕生於毛南族的“許願儀式”,又稱“發套”。

毛南族的“肥服”文化主要通過儺舞、儺歌、儺樂、儺戲、儺面雕塑來呈現。已有600多年歷史的毛南族儺面具雕塑,已成為毛南族的寶貴財富。

2006年,毛南“飛濤”文化因其神秘性、民族性、原生態、獨特性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毛南族儺面具是毛南族儺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道具。它也是毛南族儺藝術中的物化形式,是毛南族民間藝術中的瑰寶。

儺面是根據神靈的性格雕刻而成,或金剛發光,或溫婉,或善良,極其生動。展現精湛的儺雕技藝。

方是當地著名的第四代儺面具雕刻傳承人。1990初中畢業後,沒有任何美術功底的方聞戰開始跟隨父親方振國,由易到難學習木雕技藝和技巧。

通常方用牛尾木做的面具需要五天才能完成,用更硬的紫檀木需要10天。經過20多年的積累,方的精雕細刻使面具栩栩如生。

毛南戲是廣西特有的劇種,始於公元18世紀。它是在毛南族“肥套”(即許願)歌舞的基礎上演變而來,並融合了其他戲曲藝術。

因為毛南族沒有文字,很多故事都是口耳相傳。所以毛南戲大多是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歌頌勞動人民的生活,演繹愛情的悲歡離合。

表演多為歌舞,具有濃郁的民族風味和地方特色,音樂也不記入樂譜,只靠世襲的口口相傳。從幾千年前流傳下來不容易。

花竹帽,毛南語稱為“頂卡花”,是當地婦女出嫁時必不可少的嫁妝,被譽為毛南族的“國寶”。

花竹帽不僅是毛南族日常勞動生活中遮陽擋雨的工具,也是毛南族青年男女愛情的信物,象征著吉祥和幸福。

由此衍生的花竹帽文化(如花竹帽編織技藝、花竹帽歌舞)是毛南族的文化精髓。

2011年5月,毛南族花竹帽編織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彩色調,又稱“彩茶”、“真可惜”。

14年(1925)成立了第壹個調色班。春節期間,壹些班級從農歷正月初壹到正月十五演出。有錢人辦婚禮的時候,還會請色彩班來助興。

50年代初,環江成立了壹個業余色標劇團。在繼續使用傳統彩調劇目的同時,為配合土改,編了《復仇》、《血仇》、《蝗蟲》等壹些新的彩調劇目。

山水環繞,孕育了毛南族文化和許多珍貴的農副產品。其中,最受歡迎的壹定是“五香”。

環江香鴨是我國珍貴的小型鴨之壹,主要飼養在涼爽的山溪中。壹般每只鴨子只有兩公斤左右長。用當地的方法培育,骨細肉厚,肉嫩香甜,口感軟而有彈性。

但是要看香鴨是否好吃,關鍵是鴨醬。鴨醬是用血和醋混合胡椒、姜絲、廣東香菜等香料,略蒸,吃時蘸醬,壹只好的香鴨吃起來酸、辣、甜、爽。

環江香牛也被稱為“夏楠菜牛”。是毛南族用傳統方法育肥的,是毛南族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之壹。

環江香牛的美食可謂精貴。養牛人專門采摘野生的健康植物如野生的莎草葉、綠麻葉等來餵養。這樣,香牛的肉質更加緊實香甜,又被稱為“三肉相”。

環江香豬原名“易貝香豬”,始於明代。是中國珍稀豬種,2003年6月27日通過國家地理標誌註冊示範。

產於廣西毛南族自治縣高寒山區,農村自然放養。主食是野藤蔓、土豆、雜豆,從而保持了正宗香豬的原汁原味。

環江香豬含有多達20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含量比普通豬高兩個多位,每年出欄香豬多達33萬頭。

香米包括香粳米和香糯米。環江東部和北部氣候稍冷,土質不同,適合香粳和香糯米生長。香米顆粒飽滿,珠子圓潤潤澤。壹磨出來就香。

其中繞河糯米有紅白兩種,顆粒細長。紅粳米去殼後米粒呈粉紅色,白粳米呈雪白。

煮後香味更濃,有“壹田糯米香遍大江南北,壹個煮飯村香”之稱。著名的環江香糯2020年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

這不是普通的蘑菇。它是壹種自然生長在九萬大山叢林中的蘑菇。無汙染,肉厚,含香菇精、月桂醛、酵母、酸等。,而且味道更鮮美。

剛蒸好的食物,蘑菇的鮮香能在沸騰的壹瞬間征服妳,咬下去,蘑菇的甜味和蘑菇的濃郁香味會讓妳食指大動;

作為食材,並沒有搶其他菜的風頭。濃濃的蘑菇香味包裹在主菜的味道裏,讓人吃得津津有味。

最正宗的食材,最原始的烹飪方法,江邊的美食,淳樸的自然風味。

從美麗的瀑布到孝子石作坊,從梯田到毛南族文化,環江給了我們“最毛南族”的文化和風景。環江給我們展示的只是壹小部分,還有更多未開發的地方。用腳丈量世界,用心感受自然,才是“發現”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