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何在英國找工作

如何在英國找工作

Joey,留學生,在中國有三年的品牌公關經驗。2013夏末,她放棄了別人眼中的美好未來,去了英國讀奢侈品管理研究生課程。

在她看來,壹些關於中國留學的傳言是錯誤的。研究生雖然只學壹年,但是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容易,畢業後在英國找工作也沒有想象中那麽難。獲得碩士學位後不久,喬伊成為日本服裝品牌優衣庫的銷售員。

起初找工作時,喬伊的願望是重操舊業,繼續從事公關工作。雖然理想和現實有差距,但她還是安於現狀。

“我之前設想的工作都是和公關或者品牌推廣密切相關的,和市場接觸很少。但是進入壹線銷售可以讓我更加了解市場運作,掌握消費心理。這些經驗對以後的品牌管理有現實意義。”

至於如何找到這份工作,剛從倫敦東部韋斯特菲爾德下班回家的喬伊說自己“很幸運”。“畢業後,我想留在倫敦,和英國朋友聊天時我告訴了她這個想法。巧的是,她不久前剛從優衣庫辭職,向經理推薦了我。我參加了面試和培訓,並成功留下來。”

根據自己的經歷,喬伊想告訴其他留學生,人脈在英國同樣重要。“和當地人交朋友是找工作的關鍵。大部分中國留學生畢業後回國發展,當地人資源更多。以前總聽說英國是個排外的國家,但是當妳嘗試融入的時候,妳會發現其實並不難。”

喬伊還說,無論在哪裏,做好充分準備都是找工作的必要條件之壹。“壹定要準備好簡歷,盡量在畢業前半年投遞。工作經驗肯定是加分的,不管是實習還是正式工作,所以留學期間如果不忙於學業,找工作鍛煉自己肯定是有好處的。”

海投簡歷也適用。

凱西,壹個來自中國的女孩,目前在壹家英國媒體公司擔任獨立紀錄片導演。在找到這份工作之前,她在東安格利亞大學學習了三年電影,並獲得了倫敦藝術大學電影學院的紀錄片碩士學位。

畢業不久,新導演找到了壹份“專業對口”的工作,每天忙著拍片、剪片。

“事實上,在我上學期間,我並不清楚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和很多同學壹樣,Cassie也不知道自己畢業後想做什麽,甚至還沒決定是留在英國還是回國發展。“我只想做與創意產業相關的工作。我當時想,如果我能實現這個目標,我會留在英國。”

基於這個信念,她開始做很多畢業生都會做的事情:海投簡歷。卡西首先登錄了幾家理想的電影公司的官網,搜索招聘信息,填寫申請表。在等待回復的同時,她繼續在招聘網站Reed和Monster上投簡歷。

為了最終找到理想的工作,凱西的經驗是,精心制作壹份英文格式的簡歷和求職信是必要的,也是壹個良好的開端。“我經常在網上申請找工作,並通過電子郵件與潛在雇主溝通,所以我的建議是,我的簡歷和回復應該措辭謹慎,寫作專業。”

此外,凱西認為堅持不懈是必不可少的。“心理承受能力很重要,因為收到拒絕信是常事。我已經發出了近百封求職信,回應者寥寥無幾,但不要放棄。只要有正面回復,就是妳的機會。”

卡西對自己的現狀很滿意。她認為這份工作不僅給了她經驗,也提高了她的溝通技巧。下班後,她會帶著相機,記錄下歐洲各地的美景。

留英中國企業的中國學生

來自中國的留學生Sabrina是壹個廈門女孩,在倫敦為中文媒體打拼。她在英國天空網絡工作了兩年,這是倫敦最活躍的中國媒體集團之壹。2012年,Sabrina拿到了傳播學碩士學位,找到了這份工作。起初,她作為記者為英國天空電視臺收集新聞,壹年後,她升到了部門主管的位置。

薩布裏娜從抵達英國的那天起就決定留在這裏,她也壹直朝著這個目標努力。“我在留學的時候,打算在英國找壹份與媒體相關的工作,而不是回國發展。所以當我的朋友環遊世界時,我開始投簡歷。”

據薩布麗娜介紹,近年來中國企業在英國發展迅速,涉及的領域更加廣泛,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因為留學生在語言上有優勢,能起到很好的溝通作用,所以也願意招收中國學生。

“當初我以為英國在華企業是找工作的捷徑。所以除了英國的招聘網站,我會時不時刷刷微博。比如壹些著名的英國博主,比如“英國紅領巾”、“英國那些事”等,都發布過招聘信息。我投了很多簡歷,很快就收到了天網的面試通知。”

據塞布麗娜回憶,面試是在倫敦第壹區的壹棟寫字樓裏進行的,壹起面試的有五個人。“第壹輪是筆試,目的是測試英語水平和新聞敏感度;第二輪由人事部門進行,主要考察應聘者的溝通能力;最後壹輪是對公司負責人的個人面試,主要圍繞薪資待遇和工作範圍。最後壹輪面試,基本上就意味著妳被錄取了。”

Sabrina在異國工作和獨自闖入倫敦所獲得的經驗成為了她壹生的財富。她說這份工作給她帶來了寶貴的工作簽證。

“工作簽證是所有留在這裏的學生都必須面對的問題。我所在的中國傳媒集團每年只提供壹個名額,比找工作的競爭還要激烈。現在我放心了,終於可以放心工作了。”

作為壹個成功的“有經驗的人”,塞布麗娜給想留在英國工作的學生的建議是:壹定要有良好的抗壓能力和耐力。

“這不僅是我個人的經歷,我身邊的朋友也有同感。我們的工作不會壹帆風順。我們有時孤獨,有時委屈。很多人都無法適應壹個人在國外的生活,更別說去國外工作了。兩年時間,我看到太多人放棄了。”Sabrina希望大家在入住前做好心理準備。“倫敦真的很漂亮,但只有身處其中,才能體會到它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