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玉,英文名稱為剛玉,來源於印第安語kurand或kuruvinda,是壹種礦物名稱,後指顏色不純的剛玉;也有人認為它來自泰米爾語kurundum和梵語kuruvinda,意為紅寶石。
英語中的Ruby來源於拉丁語ruber,意為“紅色”,在中國古代翻譯為“荊棘”。在梵語中,紅寶石有很多好聽的名字,比如ratnaraj(寶石之王)、ratnanayaka(寶石之冠),可見當時印度人對它的珍視。Sapphire在英文中是sapphire,來源於拉丁希臘語sapphire,意思是藍色。在中國古代,藍寶石也叫“瑟瑟”或“藍寶石”,是英文的音譯。
中文中紅寶石和藍寶石的名字來源於它們的顏色。元代陶《輟耕錄》中有洪崖谷、清崖谷、黃崖谷、白崖谷之說。有人認為可能是指紅、藍、黃、白剛玉寶石。雅古是阿拉伯寶石的音譯。另外,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有“光珠”、“紅”、“藍”等詞,指紅色或藍色的寶石,包括剛玉紅、藍寶石等。
紅寶石和藍寶石比較堅硬,硬度僅次於鉆石。紅寶石鮮紅艷麗,是紅色寶石之冠,彩色寶石之首。藍寶石的顏色是藍色的,或像雨後的天空壹樣清新遼闊,或像大海壹樣寬廣深邃,它也被稱為藍寶石之王。因此,紅寶石和藍寶石壹直深受人們的喜愛,作為飾品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中國清朝官員的“禮帽”中,親王到壹品官用的是紅寶石,三品官用的是藍寶石,客觀上反映了其作為權貴象征的地位和人們對它的青睞。如今,世界各地都把紅寶石作為七月的生日石和結婚四十周年紀念石(紅寶石婚),象征著愛情、熱情和高尚的道德,人們也稱之為“愛情之石”。藍寶石是9月的生日石,也是結婚45周年紀念石(藍寶石婚),象征忠誠與忠貞。
壹、剛玉寶石的基本特征
礦物名稱:剛玉
化學成分:理論分子式Al2O3,可含有許多類質同象雜質或機械夾雜物。類質同象成分,特別是代替鋁的鐵族元素,如鉻、鐵、鈦、釩、鈷等。,對寶石的顏色有重要影響,而溶解物——細絲和由類質同象成分分解而成的指紋、羽狀物等氣體、液體包裹體對剛玉寶石的凈度、透明度有很大影響。
晶系及結晶習性:剛玉屬於三方晶系,通常有柱狀、桶狀、腰鼓狀、雙錐狀、板狀(圖16-1-1),可見多片狀孿晶。
光學性質:剛玉可以出現多種顏色,包括紅色和藍色、黃色、紫色、橙色、綠色、棕色、灰色、黑色和無色。剛玉的顏色主要是由於鉻、鐵、鈦、釩、鈷、鎳等鐵色素離子取代了鋁而產生的。表16-1-1列出了壹些彩色剛玉的呈色離子和含量。有些藍寶石還具有變色效果,如產自泰國、緬甸和斯裏蘭卡的變色藍寶石,在陽光下呈藍綠色或藍紫色帶灰色調,在白熾燈下呈紫紅色或紫色。變色是由微量的鉻、鐵和鈦引起的。而坦桑尼亞Umba山谷的變色藍寶石(以及沃納葉法合成的變色藍寶石)含有V,導致變色效果。
圖16-1-1剛玉的理想形貌
上行為單晶;下排是雙晶:左邊雙晶面∨()右邊雙晶面∨( 0001)。
剛玉是玻璃光澤或鉆石光澤(拋光時);透明到不透明;單軸晶體的負光學性質;折射率no:1.767 ~ 1.771,ne:1.759 ~ 1.763;雙折射0.008;離差為0.018。多色顏色是中等至強烈的,並且對於來自不同產地的相同寶石品種或來自相同產地的不同等級,多色色調和強度可以不同。壹般紅寶石為紫紅色-橙紅色,藍寶石為紫藍綠色或藍綠色,黃色藍寶石多色性弱。
剛玉寶石的發光差異很大,不僅與剛玉中類質同象成分的種類和含量有關,還受固體包裹體的種類和分布(包括次生蝕變)的影響。壹般來說,紅寶石在長波(366nm)和短波(254nm)紫外光下呈現微弱、中到強的紅色或橙紅色熒光,但短波下的熒光往往較弱。藍寶石壹般不發光。個別產地的藍寶石和綠色藍寶石(柬埔寨、澳大利亞、泰國等。)顯示微弱的白堊藍色至綠色熒光,而產於斯裏蘭卡和美國蒙大拿州的含鉻藍寶石也顯示帶有粉紅色調的紅色熒光。x射線也顯示沒有或中等至強紅色或橙紅色熒光。
表16-1-1剛玉中雜質與顏色的關系
不同品種的紅寶石和藍寶石,由於鉻、鐵、釩等色素離子含量不同,吸收光譜明顯不同。紅寶石的特征吸收線是692.8nm和694.2nm的雙線(熒光線),668nm和659.2nm的吸收線,附帶吸收線是468.5nm(弱)和475nm和476.5nm的雙線,有些紫紅色的人,尤其是泰國人,也有451.5nm,460nm和470nm的鐵絲。藍寶石有壹條特征吸收為451.5nm的鐵線,而熱處理過的斯裏蘭卡藍寶石沒有這條鐵線。澳洲、泰國、柬埔寨、尼日利亞的深藍品種也可能有460nm、470nm的弱線,合成藍寶石沒有或只有451.5nm的弱線,富鐵的黃色藍寶石有451.5nm的特征鐵絲,鐵少的(如斯裏蘭卡產)鐵絲弱或沒有;熱處理後的黃色藍寶石只有400 nm ~ 450 nm的完整吸收帶。火焰熔融法合成的黃色藍寶石主要由Ni著色,在455nm左右只能看到微弱的吸收譜線,但如果含有鉻,也可以看到鉻線。橙色藍寶石,如坦桑尼亞Umba,可顯示Fe、Cr的吸收線;斯裏蘭卡沒有鐵吸收線。火焰熔融法和查塔姆熔劑法合成的橙色藍寶石是用Ni和Cr著色的,沒有鐵絲。綠色藍寶石被Fe或Fe和Ti的結合體著色,可見鐵吸收線。焰熔產品由Co、V、Ni著色,在500nm、530nm、635nm、690nm有吸收線,無鐵線。變色藍寶石呈現典型的紅寶石Cr和Fe吸收線光譜;火焰熔融法合成的產物具有473nm的釩吸收線、以580nm為中心的寬吸收帶和690nm的熒光線。
剛玉寶石具有星光、貓眼、變色等特殊的光學效果。六射星光比較常見,偶爾也能看到十二射星光。星光之所以產生,是因為寶石中有大小和數量適當的出溶絲,通常是金紅石、赤鐵礦和鈦鐵礦,它們沿剛玉的{}或{}平行排列,切割成弧形,所以寶石頂面會有六道星光。如果兩個燈絲沿{}平行排列,沿{}平行排列,可以顯示十二條星光光線。如果細絲僅在壹個方向上平行排列,則在垂直於細絲的延伸方向上會出現貓眼效應。剛玉寶石的變色效果是由含有微量的鉻、鐵、鈦或釩引起的。
機械性能:剛玉莫氏硬度9;密度。無解理,常有底部或菱形方向的解理,斷口呈貝殼狀或凹凸不平。大多數解理是由溶解的雜質礦物沿特定表面網絡分布引起的。比如美國不同礦山的剛玉,說明剝離型壹水硬鋁石沿菱形面網分布導致菱形面開裂,而泰國尖竹武裏的黑星藍寶石則是分布在底面網的赤鐵礦溶解,導致底面開裂。當然也有雙晶效應導致的裂縫。
剛玉耐高溫耐火,熔點2000 ~ 2030℃,沸點2707±60℃。熱導率為0.0600 ~ 0.0834 cal/cm℃·s),高於尖晶石、石榴石、黃玉,低於金剛石,約為金剛石的1/35 ~ 1/70。因此,熱導儀也是鑒別剛玉寶石的有效工具之壹。
剛玉寶石化學穩定性高,耐常見酸堿腐蝕,但微溶於加熱到300℃的沸騰硝酸或磷酸;800 ~ 1000℃溶於硼砂,400 ~ 600℃溶於亞硫酸氫鉀。
微觀特征:主要指復雜的包裹體,包括礦物晶體、條帶、氣液包裹體、微裂紋等。紅寶石和藍寶石中有十幾種礦物包裹體,如金紅石、鋯石、剛玉、尖晶石、石榴石、雲母、鈦鐵礦、赤鐵礦、方解石、磷灰石等。此外,帶狀或不規則斑點、指紋狀、羽毛狀氣液包裹體也很常見。紅寶石微裂紋也很常見,俗話說“十個紅九裂紋”。不同產地的紅寶石和藍寶石往往有各自獨特的包裹體或包裹體組合,這對於鑒別紅寶石和藍寶石乃至區分產地具有重要意義,但在應用時也要謹慎,註意自然條件的復雜性。合成剛玉寶石在包裹體特征上與天然寶石有所不同,如彎曲的帶狀(焰熔法、提拉法)、籽晶、鉑或銅合金薄片、殘留熔劑、氣泡等,可以作為區別於天然寶石的依據。
緬甸紅寶石最典型的特征包裹體為金紅石細絲,與尖晶石、剛玉、磷灰石、鋯石等其他自生或圓形顆粒壹起出現,或與* * *形成致密的雲團,形成獨特的花紋。六角帶和“糖漿”狀螺旋紋也很常見,多晶孿晶發育,有直百葉窗狀孿晶,指紋和羽毛包裹體少見。緬甸藍寶石中還含有密集的雲狀金紅石細絲,可呈現星光效果。有時與赤鐵礦、鈦鐵礦等細絲分布方向成30°角,可顯示十二星光,但其他礦物包裹體較少,富含次生液體包裹體,色帶不發育。
在斯裏蘭卡的紅寶石和藍寶石中,金紅石細長、稀少,沒有雲狀特征。熱處理後會完全消失。還有指紋狀、羽狀、蛛網狀、網狀、主晶體呈雙錐形的負晶體等液態包裹體,由高度突出的兩相包裹體組成。客體晶體可以是鋯石、雲母和磷灰石。最重要的固體包裹體是覆蓋著微小裂隙和暈圈的鋯石。大部分斯裏蘭卡寶石顏色不均勻,局部可大範圍出現無色區域。其藍色寶石的核心往往是無色的,藍色集中在晶面附近(有時只是很薄的壹層)。
產於泰國和柬埔寨的部分紅寶石來自兩國邊境的同生礦床,發育片狀雙晶、扁平帶狀和生長線,無金紅石細絲,其他礦物包裹體較少,常見指紋包裹體。這些指紋包體可以被白色針狀的壹水硬鋁石切割,分成壹些旗狀的花紋。壹些液體包裹體圍繞著負晶體或不透明包裹體,形成“土星環”或“圓盤”。熱處理後,這種土星指紋會因晶體而熔化成玻璃,壹些氣體會凍結在充滿玻璃的表面,被誤認為是初級熔融包裹體。土星中的客體晶體可以是鐵鋁榴石、磷灰石、磁黃鐵礦、斜長石、橄欖石或輝石。
泰國藍寶石可見不均勻色帶,礦物包裹體集中在藍色色帶中,能反射乳白色光。特征客體晶體為鋯石、長石和磁黃鐵礦。可見相對較厚的指紋狀、羽毛狀包裹體,形成彎曲褶皺狀。
柬埔寨的藍寶石顏色純凈均勻,特征客體晶體為燒綠石和斜長石。小液滴和逗點狀夾雜物沿主晶體生長結構排列;指紋周圍有紅色或褐色斑點的液體。
克什米爾藍寶石絲絨般的奢華,是因為內部細槽或空管組成的霧狀包裹體的倒影。其特征包裹體為電氣石、熔融長石、鋯石、瀝青鈾礦、條帶和塵埃顆粒。
澳大利亞藍寶石多為深藍色-黑藍色,含有粉塵狀熔融包裹體、指紋包裹體、鈮鐵礦、輝石、鋯石等具有明顯色帶的晶體是其重要特征。壹些包裹看起來像彗星的尾巴。
美國蒙大拿州的藍寶石顏色很漂亮,有壹條很小的無色帶。特征礦物包裹體為石榴石和尖晶石。
中國山東藍寶石與澳大利亞藍寶石相似,其包裹體以各種類型的熔融包裹體和礦物為特征,如鋯石、長石、雲母和鈮鉭鐵礦。
產於泰國、澳大利亞和中國山東的藍寶石,在緬甸藍寶石中也可含有兩種類型的細絲。
其他顏色的藍寶石也具有與相同產地的紅色或藍寶石相似的內含物特征。
二、剛玉寶石的種類
剛玉寶石可分為紅寶石和藍寶石。
(1)紅寶石:根據國際彩色寶石協會(ICA)的規定,以紅色為主色調的剛玉寶石稱為紅寶石,包括鴿血紅、紫紅、橙紅、棕紅、粉紅和帶有其他色調成分的紅色。取名的時候就叫ruby,不用加形容詞。音色深淺和純度如何屬於具體描述的範圍。
(2)藍寶石:除紅寶石外的所有剛玉寶石都屬於藍寶石。藍色以外的藍寶石要用顏色前綴命名,如黃色藍寶石、紫色藍寶石、橙色藍寶石。
具有特殊光學效果的紅寶石、藍寶石,如星光、貓眼、變色效果等,也以前綴或後綴命名,如星星紅寶石、星光藍寶石、變色藍寶石、紅寶石貓眼等。
在剛玉寶石的分類中,顏色是第壹級,特殊的光學效果是第二級。壹般可以分為第二層次。命名應該簡單,描述應該具體。壹些紅寶石和藍寶石在主色上的其他色調變化可以在描述中詳細描述,如黃綠色、藍紫色等。
三、剛玉寶石的評價
剛玉是壹種彩色寶石,對它的評價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有人總結為“4C”加上“1T(透明度)”。
(1)顏色:鴿紅為第壹紅寶石,其次是玫紅和粉色;藍寶石是矢車菊藍,其次是深藍和淺藍,然後是艷麗的綠色和黃色;色調不能太暗或太亮。顏色越純越飽和越好。
(2)透明性:包括清晰度。內含物越少越小,透明度越高,顏色越純,越亮或越亮越好。剛玉寶石內含物比鉆石多,凈度分級只能通過肉眼對比內含物的大小、數量、分布來做。
(3)切工:除了上下比例和臺面尺寸要求比鉆石切工寬松外,對完美對稱、規整、光滑的要求與鉆石壹致。閃光和對稱的程度與原石的質量和形狀有關。紅寶石和藍寶石經常被切割成成品。為了保持克拉重量,盡量閃得好壹點。在評價的時候,要考慮每個產地寶石的獨特華麗和相應的稀有程度,不應該把寶石放在第壹位。
(4)重量: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紅寶石和藍寶石的重量越大,其價值越高。壹般來說,紅寶石比藍寶石更稀有,需求量也更大。不小於0.3ct就可以單獨做戒面,超過5ct就很少見了,而藍寶石需要0.5ct以上。
有星光效果的紅寶石和藍寶石主要看星光是否清晰完美。星光明顯、中等、均勻、無斷裂的優質星線要考慮,其次是顏色和透明度。
4.合成剛玉寶石,優化剛玉寶石和剛玉寶石仿制品。
目前合成紅寶石和藍寶石的方法很多,除了火焰熔煉法,還有Czochraski法(ChuHrasky法)、熔區法、水熱法、熔劑法等。合成的紅寶石和藍寶石質量優異,尤其是熔劑法和水熱法,合成條件最接近自然生長條件。因此,這些方法合成的各種寶石晶體的外部特征和內含物與天然寶石晶體相似,幾乎可以混淆。這些方法的合成品與天然寶石的區分,即使在專業鑒定師面前也是壹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目前紅寶石和藍寶石的改良方法有:加熱、擴散、輻照、染色、填充、覆膜等。
熱處理或焙燒處理是壹種優化方法。將剛玉在遠低於其熔點的溫度下加熱,可以改變紅寶石和藍寶石的顏色(去除雜色和惡色,改善和固化高質量的顏色),增加其清潔度(去除瑕疵,提高透明度)。
超過95%的紅寶石和藍寶石都經過熱處理。熱處理中,如果單純加熱,往往需要更高的溫度烘烤來改善顏色,有時顏色是灰色的。目前通常是在壹定的氧化或還原氣氛下加熱,以達到所需的效果。產自緬甸和越南的帶有粉色、紫色或藍綠色色調的紅寶石,經烘烤後可獲得純凈的鮮紅色,並產生明顯的星彩。來自中國山東昌樂的藍寶石,晶體較大,但顏色較暗,呈灰綠色,透明度較差。熱處理可以得到顏色更好的藍色藍寶石,但需要改進工藝技術才能達到完全沒有灰色調的純凈處理效果。帕德瑪藍寶石(洋紅色和粉橙色)也可以通過熱處理獲得。斯裏蘭卡的“圭達”剛玉(半透明象牙色剛玉)可以加熱得到藍色藍寶石。
擴散(滲透或表面滲透):壹種化學處理方法。無色或淺色藍寶石被埋在粉狀著色劑中,在坩堝中加熱,以改善寶石表層的顏色。其價格為天然產物的1/5 ~ 1/10。通過浸泡觀察邊緣(深)和表面(淺)的色差,可以區分刻面產品和天然產品。
輻照:利用γ射線、X射線、高能電子、中子、質子等高能粒子照射寶石,從而改變寶石顏色的壹種處理方法。有時輻射和加熱結合在壹起。輻照寶石普遍存在兩個問題:壹是顏色不穩定,容易褪色;二是經過放射性照射後,會有對人體有害的殘余放射性,要放置壹段時間(3個月到半年),直到殘余放射性劑量衰減到人體可以承受的水平,才能投放市場。
染色:壹種將染料和寶石在水中煮沸以加深或改變寶石顏色的方法。這條法律由來已久。Ruby經常被這樣對待。紅寶石容易染色,因為它有許多裂紋。斯裏蘭卡人用壹種樹皮和樹枝在水中煮壹種淡黃色的藍寶石,可以把藍寶石變成金黃色,然後加入蠟形成保護層。染色寶石的特點是:只有在裂隙中顏色才較暗、較厚、較亮,遠離裂隙時會出現寶石本來的顏色。有經驗的鑒定師在放大鏡下很容易認出這個特征。
填充:是在有明顯裂紋的寶石中註入與寶石折射率相近的物質,如石蠟、油、合成樹脂等,以提高寶石純度,消除裂紋引起的光線折射不均的處理方法。並且經常同時註射染料來改變顏色。主要用於裂紋較多的紅寶石。容易識別。
鍍膜:在寶石表面塗覆有色物質,以改變其表面顏色和表面性質的方法。紅寶石和藍寶石用的不多。在中國有壹個案例,無色的星彩藍寶石被塗上紅色塑料冒充星彩紅寶石。
誘導或改變包裹體:通過電蝕和熱處理改變寶石包裹體以改善寶石顏色的方法,也可歸於熱處理。比如中國山東的藍寶石熱處理,就是讓原本黑色的包裹體氧化,達到藍寶石的變色。沃納葉法合成的紅寶石和藍寶石在熱處理後產生裂紋。當裂紋到達寶石表面時,可以用這種方法在裂紋中產生“指紋”包裹體來假冒天然紅寶石和藍寶石(火焰熔凝紅寶石和藍寶石的二次處理)。
加熱和擴散是上述優化方法中常用的方法,其他應用受到限制。而誘導或改變包藏方法的產品,容易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合成寶石冒充天然寶石),並逐漸被大眾化,其產品可見於世界、中國大陸、港臺地區及中國大陸的珠寶市場。消費者購買時要慎重。紅寶石和藍寶石的仿制品主要是玻璃和合成立方氧化鋯,在偏振、折射率、密度等物理性質上與紅寶石和藍寶石有明顯區別,容易區分。
動詞 (verb的縮寫)剛玉寶石的鑒定
1.與其他外觀相似的寶石的區別
原石可以通過剛玉的晶體形態或習性、硬度、解理或斷裂特征來區別於其他種類的寶石。對於沒有任何晶體習性的剛玉砂和礫石,也可以通過密度和導熱系數來鑒別。對於成品環面或切割件,主要通過光學常數來識別,如折射率、多色性、密度等。紅色尖晶石、石榴石、鋯石、碧璽、綠柱石、玻璃易與紅寶石混在壹起,藍色尖晶石、碧璽、坦桑石、堇青石、黃玉、綠柱石、玻璃與藍寶石相似,還有合成釔鋁石榴石(YAG)、立方氧化鋯(CZ)、稀土玻璃。對於個別物理參數與剛玉相似或部分重疊的品種,如某些紅色石榴石和剛玉的折射率和密度相近,可通過偏振、多色、熒光、導熱等來區分。總之,對於剛玉寶石與其他種類寶石的區別,綜合利用其物理性質,總可以選擇壹種或幾種可靠、簡便的觀察測試方法。
2.天然和合成剛玉寶石的區別
剛玉寶石的合成方法很多。因為天然品和合成品都是物理性質相同的剛玉,所以天然石和合成品的區分主要看內含物和微量元素的特征。觀察包裹體中客體晶體的類型和組合以及生長帶或條紋的特征是非常重要的。表16-1-2列出了天然剛玉寶石與主要合成產品的區別。
表16-1-2天然剛玉寶石與主要合成產品的區別
3.天然剛玉寶石與加工品的區別
紅寶石和藍寶石的改良方法主要有熱處理、擴散處理和染色。純熱處理的寶石可以作為天然產品出售,無需特別說明。通過夾雜物的變化可以區分熱處理的標誌,可作為純度評定的參考。擴散處理器應在銷售時聲明。擴散品的鑒定主要采用浸泡法,即將待鑒定的寶石浸泡在水中(或其他液體中),觀察邊緣和刻面的色差。如果邊緣比刻面的顏色暗,這意味著它很可能是漫射的。這種浸泡法也可以用來區分天然石和合成品的生長片層特征。染色處理比較好鑒別,可以用放大的方法觀察顏色是否主要沿裂縫分布。
6.剛玉寶石礦床類型、產狀及成因簡介
紅藍寶石礦床的成因可分為巖漿型、偉晶巖型、變質型和砂礦型。
1.巖漿類型
主要是產於堿性玄武巖等基性火山巖中的紅寶石和藍寶石。剛玉在地殼深處結晶,然後被玄武巖漿噴發帶到地表。世界上大部分藍寶石都是這種產地,如中國的藍寶石(包括山東、海南、福建等地的礦床或礦點)和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藍寶石(其產量占世界藍寶石產量的50%以上);壹些產區也出產紅寶石,如海南、泰國、柬埔寨、老撾、越南等。
美國蒙大拿州的約格谷藍寶石礦床是唯壹的堿性-基性煌斑巖礦床。藍寶石晶體表面往往有壹層細粒尖晶石,表明剛玉是在巖漿結晶早期從巖漿中結晶出來的,隨著巖漿的快速上湧,Al2O3、鎂、鐵共同形成了漂浮在剛玉上的尖晶石。
澳大利亞哈茲山紅寶石礦床是斜長石雜巖中唯壹的巖漿-變質過渡型礦床。地殼深部形成的紅寶石被斜長石帶到淺部,以斑晶或巨晶的形式分散在巖體中。巖體侵入到位後,發生褶皺變形,礦物重結晶時,紅寶石也重結晶長大,形成顏色極佳的板狀晶體。
2.偉晶巖型
翁巴塔爾紅藍寶石礦床是壹個典型的偉晶巖礦床。剛玉產於普通偉晶巖中,以橙紅色著稱,還有天藍綠、天藍灰、棕黃色和棕色。
3.變質巖類型
又可分為區域變質作用、接觸交代作用和熱液蝕變作用。這種成因類型曾經是剛玉寶石礦床中最主要的,產量最大,現在產量已經退到巖漿型。
(1)區域變質型:緬甸最著名的馬古紅(藍)寶石礦床就屬於這種成因類型。它產於花崗巖附近的大理石中。過去,它被認為是壹種矽卡巖型礦床。後來研究表明,紅寶石和藍寶石是在石灰巖變質為大理巖時被石灰巖中的Al2O3富集結晶的,與後續的花崗質巖漿作用沒有成因聯系。古牧紅寶石自古以來就以鴿血紅品種聞名,在20世紀30年代也以星光藍和紅寶石聞名。壹般為1 ~ 10 mm的短柱,有時可達5cm。阿富汗的賈格達萊克紅寶石礦床也屬於這種類型;類似於這種類型的還有俄羅斯帕米爾和巴基斯坦漢薩的紅寶石礦床。
在斯裏蘭卡、美國和新疆的片麻巖和片巖中也有區域性變質的紅寶石和藍寶石礦床。在中國新疆阿克陶縣,紅寶石和藍寶石分布在矽線石斜長片麻巖或麻粒巖中,剛玉包裹在矽線石等富鋁貧矽礦物中。顏色以紫藍色和灰色為主,少數為淡紫色和紫紅色。
(2)接觸交代型:斯裏蘭卡康迪山等藍寶石礦床屬於這種類型。礦體位於正長巖與大理巖的內接觸帶,即正長巖體。晶體有雙錐形、桶狀、柱狀、藍色、天藍色綠色等。(無黑色和棕色),並且是世界優質藍寶石和彩色藍寶石(帕德瑪剛玉)的主要產地。
著名的克什米爾藍寶石礦也屬於這種類型。礦床產於花崗偉晶巖與白雲質灰巖的內接觸帶(藍寶石產於偉晶巖的長石中)或陽起石與透閃石或偉晶巖與雲母片麻巖的接觸帶,剛玉被認為是氣成熱液與偉晶巖反應時長石交代形成的。該晶體有幾厘米長,生產天藍色、藍色、紫色、綠色、橙色和黃色的藍寶石。其中藍中帶紫的“矢車菊”藍寶石最為著名,是克什米爾藍寶石的代表。有些晶核是無色的,只在晶體表面附近出現藍色。
(3)熱液蝕變型:坦桑尼亞坦噶市和俄羅斯烏拉爾地區的紅寶石和藍寶石礦床屬於這壹類型。礦床產於蝕變超基性巖中。剛玉形成於雲母和斜長石組成的巖脈中,是熱液蝕變的產物。同樣,還有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岡玉山”等剛玉巖脈,非洲和南非、印度和中國青海、安徽等國的紅寶石和藍寶石礦床。剛玉產於蝕變超基性巖或其邊緣接觸帶。在我國青海剛玉雲母斜長石的扁豆中,剛玉多為暗玫瑰紅,有時呈藍色,或晶體內為藍寶石,外為紅寶石,呈半透明狀;安徽的產於剛玉黑雲母斜長石脈或扁豆中,其晶體為淺紫色-玫瑰紅色。
4.沖積礦
由於剛玉具有相當的穩定性,所以往往在砂礦中富集。砂礦是優質紅寶石和藍寶石的主要來源,其經濟價值比原生礦石重要得多。上述原生礦成因類型均有相應的次生砂礦。有殘積沈積、斜坡沈積和沖積沈積。
迄今為止,進入國際市場的紅寶石和藍寶石來自以下國家:緬甸、泰國、柬埔寨、克什米爾、巴基斯坦、斯裏蘭卡、澳大利亞、美國、納米比亞(不透明紅寶石)、哥倫比亞(藍寶石和紫色藍寶石)、日本(透明水晶)、蘇格蘭(藍寶石)、坦桑尼亞(紅寶石和裝飾寶石)和津巴布韋(各種顏色的藍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