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揚州恢復了住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由35萬提高到50萬;蘇州對進城買房落戶的農民給予契稅補貼;在此之前,二手房價首次同比上漲10個月,呼和浩特出臺樓市調控組合拳。
據研究機構統計,9月份,全國房地產調控政策次數高達48次,前9個月房地產調控總量為415次,刷新歷史紀錄。
業內人士預測,四季度全國樓市仍將是雙向調控,房價穩定的城市不排除寬松政策,但只要漲幅明顯,房地產調控力度肯定會加大。
揚州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恢復到50萬元。
10年6月8日,揚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宣布,為充分發揮住房公積金的作用,幫助城市中低收入職工解決住房困難,支持剛性住房需求,決定將我市住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由35萬元恢復至50萬元(2065,438+09年6月至65,438+05年6月)住房公積金貸款還款能力系數由其他貸款使用政策不變。
至於揚州住房公積金政策調整的原因,公告稱是為了支持購房需求,將住房公積金最高額度由之前的35萬恢復到50萬。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也對中國記者表示,揚州公積金貸款額度大幅提高,可以減輕職工購房貸款壓力,政策調整的出發點是解決住房需求問題。從原因上看,也可能與近期貸款額度略有增加有關。最近貴陽、嘉興等城市的貸款額度也有所提高,充分說明了公積金貸款保障剛需的導向。有些城市,像無錫,公積金貸款額度減少了,這和這類城市的調控基調有關。但總的來說,揚州的政策具有信號意義,即隨著當前金融環境的逐步寬松,公積金貸款後續空間更大,購房者可以享受到更好的保障。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揚州此舉是為了刺激低迷的樓市。據媒體報道,9月央行再次全面下調RRR,資金環境整體趨於寬松,但涉房信貸仍較為緊張,揚州二手房市場活躍度下降。新房方面,據易居研究院統計,9月,揚州住宅成交面積環比下降8%,同比下降79%。今年5月份以來,揚州住宅成交面積持續下降,從5月份的24萬平方米下降到9月份的110000平方米。
蘇州農民在城市買房落戶給予契稅補貼。
10月8日,65438,蘇州市住建委官方微信發布《關於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壹封信》,提出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後的四項保障措施。壹是全面放開城市落戶,壹是取消所有門檻。二是實行“壹站式”服務,所有業務免費辦理。三是農業轉移人口原享有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宅基地使用權、地上房屋所有權,以及由此衍生的征地補償、惠農補貼等權利,戶籍遷入城鎮後依法不變。四是在確保農業轉移人口“三權”不變的基礎上,保障農業轉移人口享有城鎮義務教育、住房保障、醫療衛生保障、創業就業、養老服務等基本公共服務權利,實現農業轉移人口在農村和城市的“雙重待遇”。
第四招,提出“農業轉移人口在主城區購買首套商品住房,辦理不動產登記證並落戶,所繳納的契稅給予財政全額補貼。”
對此,嚴躍進認為,蘇州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充分體現了當前對城鎮化進程的關註。各種優惠措施和政策將有助於降低新市民進入城市的成本。其中購房契稅補貼的內容值得關註,因為契稅是買新房要交的最大的稅,壹套房子的契稅至少要上萬。類似於財政給予補貼的做法,顯然有助於減輕購房壓力,刺激購房需求。
不過,嚴躍進也指出,蘇州這次的政策並不完全是購房政策的放松,更多的是新型城鎮化的政策,但客觀來說,類似的刺激有助於激活這類城市的市場交易量,進而帶來市場交易的活躍和去庫存目標的實現。
呼和浩特的組合拳加碼規則
雖然揚州、蘇州出臺的政策有利於刺激購房需求,激活市場交易,但這與這兩地樓市低迷的現狀有關,只能理解為促進樓市穩定。因為壹旦樓市交易過熱,房價上漲過快,最終會受到加碼調控。最近呼和浩特出臺的樓市調控政策就是壹例。
9月30日,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發布《呼和浩特市房地產市場調控實施方案》的通知。此前呼和浩特二手房價同比漲幅已經10個月全國第壹!
規劃的總體要求是:堅持“房住不炒”導向,全面落實“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調控目標,統籌房地產市場供需雙向調控,分類調控,因城施策,完善房地產調控措施,加強行業監督管理,堅決遏制投機炒房,防範化解市場風險,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具體措施:
壹是優化土地供應結構,全力穩定地價。包括調整土地供應節奏,適時采取“限地價、競地價、競配建”或“限價、競地價”供應商品住房用地,平抑地價。
第二,規範房地產市場運行,全力穩定房價。包括限購、限貸、限價政策,向商業銀行申請貸款的,首套房首付比例不得低於20%,二套房首付比例不得低於40%,不得辦理第三套房及以上;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第二次申請須在首次公積金貸款還清滿5年後提出,三次及以上住房公積金貸款申請不予受理;新房預售備案價格原則上不得高於同地段同品質房地產上月網簽銷售均價,預售備案價格原則上不得調整。確需調整的項目,3個月後重新向住建部門申請備案;實行明碼標價和壹房壹價制度。
第三,建立長期穩定的住房供應機制,充分穩定預期。包括及時發布住房發展規劃,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
四、加強行業監督管理,規範市場運作。包括加強商品房合同備案管理,加強在建工程抵押管理。
此外,還有三項保障措施,包括建立房地產市場分析研判和定期會商機制、建立部門聯合懲戒機制、建立信息公開和政策解讀長效機制。
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呼和浩特出臺調控組合拳,多措並舉穩定地價、房價和預期。本辦法涉及的責任單位包括市住建局、自然資源局、市場監管局、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土地收儲中心、金融辦、統計局、城管執法局、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等多個相關委、辦、局,可見其調控的決心。
嚴躍進指出,從近期全國70城房價指數數據來看,呼和浩特漲幅較高,且頂的持續時間較長,因此政策的出臺符合預期,有利於後續呼和浩特市場的進壹步調整和穩定。除了其他城市的壹些傳統的收緊政策,比如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實行土地交易熔斷機制等,呼和浩特的其他調控工具和內容也值得借鑒,比如明確土地出讓比例關系、成立價格核查小組、明確實行“正負零”制度、預售前解除抵押等。
其中明確了土地轉用比例,允許已取得使用權的經營性用地調整為商品住房用地,最高調整比例為50%。後續房企可以根據商品房供需情況決定商業用地的轉換,有利於增加庫存,緩解供需矛盾。價格審批小組的成立充分說明了後續價格控制的導向,有助於真正落實房價穩定的導向,抑制壹些潛在的上漲因素。明確實行“正負零”制度,要求相關房源項目達到“正負零”標準,方可辦理商品房預售證。壹方面有助於減輕房企資金壓力,有利於項目的開工和銷售。另壹方面也有助於實現更多商品房的供應,從而形成更多的房源,穩定房價。解除抵押後方可預售的規定,是為了防止壹些不合規的房屋流入市場,有利於穩定市場秩序和價格。
9月全國樓市調控48次。
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9月份,全國房地產調控政策出臺次數高達48次,雖然8月份不足60次,7月份為56次。但總體來看,2019年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力度仍然刷新了歷史紀錄,前9個月共計415次。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與之前的政策相比,9月份房地產調控最大的特點是金融政策的密集出臺。近幾個月來,從銀監會到央行、中央部委,針對房地產金融的收緊政策不斷釋放,從房產抵押到開發商的各種融資渠道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緊。與此同時,房地產公積金政策密集出臺。成都、無錫、武漢、海南、貴陽等城市出臺公積金政策,公積金政策有所放松和收緊。整體來看,大部分城市對於自己的樓市發展都是“壹城壹策”。
張大偉預測,2065438+2009年四季度,全國樓市仍將是雙向調控,房價穩定的城市不排除出現寬松政策,但只要漲幅明顯,房地產調控力度肯定會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