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北京地鐵管理模式分析?

北京地鐵管理模式分析?

“新北京交通體系”和北京市“十壹五”發展規劃對北京地鐵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帶來了戰略機遇。根據北京地鐵的總體發展目標,要建設壹條安全可靠、高效便捷、功能完善、低耗環保的“新地鐵”。因此,要以先進可靠的技術裝備為基礎,以現代企業科學管理為支撐,研究制定企業發展戰略,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創新運營管理模式,建設“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

1構建“新北京交通系統”

1.1關於北京交通規劃

《北京交通發展綱要》提出的發展目標是,建設適應首都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滿足全社會日益增長變化的交通需求、與首都功能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相匹配的“新北京交通體系”。“新北京交通體系”是以現代化的先進交通設施為基礎,構建以公共交通為主導的綜合交通體系。以信息化、法制化為基礎,提供安全、高效、舒適、環保的交通服務;城市交通建設應當與歷史文化名城特色和自然生態環境相協調,引導和支持城市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的優化調整,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明確:以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為龍頭,全面推進現代公共客運體系建設,加快確立其在城市客運中的主體地位。改善不同客運方式的銜接和換乘條件,實現公共交通、自行車交通、步行交通和汽車交通的協調發展,形成多方式、多層次的出行服務體系。到2020年,建成19條軌道交通線路,總運營裏程約570公裏。

1.2關於北京市十壹五規劃

根據首都現代化建設的總體戰略部署,北京“十壹五”期間的發展目標是:緊緊圍繞“新北京、新奧運”的戰略構想,建設創新、和諧、宜居的新北京,辦好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努力顯著提高經濟發展水平、自主創新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人民生活質量和和諧社會建設水平,奠定現代化國際城市的基本框架。全面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構建結構合理、功能完善、安全便捷、高效環保、城鄉壹體、城際統籌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到2010,“新北京交通體系”框架初步建立,交通設施功能結構較為完善,承載能力明顯提高,運營管理水平先進,基本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軌道交通運營裏程達到270公裏(見圖1),日客運量達到500萬人次以上,中心城市公共交通比例達到40%。

2“新地鐵”的發展目標、基本特征和戰略機遇

2.1“新地鐵”發展目標

“新北京、新奧運”、“新北京交通系統”和國有經濟“十壹五”發展規劃都對北京地鐵提出了新的要求。據此,北京地鐵的總體發展思路和願景是:緊緊圍繞“新北京、新奧運”的戰略理念,堅持“安全是基礎、服務是基礎、效益是目標、管理是手段、改革是動力”的工作方針,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參考國際先進水平,不斷改進和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建設與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在“新北京交通體系”中發揮關鍵和引領作用的“新地鐵”,步入國際先進地鐵行列,按照國有經濟發展戰略要求,努力將公司建設成為世界壹流的地鐵運營商。

2.2“新地鐵”的基本特征

“新地鐵”的基本特征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並以此為基礎編制實施了《北京地鐵運營有限公司服務質量標準》。

(1)安全可靠。主要致力於避免或減少各種原因造成的乘客和員工的傷亡,將傷亡頻率控制在最低限度;嚴格控制列車運行偏離計劃時刻表,減少乘客延誤,特別是避免或減少造成地鐵網絡乃至整個城市交通混亂事件的發生。

(2)高效便捷。主要努力方向是縮短列車運行間隔,提高旅行速度,最大限度吸引乘客,提高網絡利用率,用最少的從業人員完成最多的列車公裏數和客運量,縮短地鐵網內外換乘時間。同時要努力降低運營成本,盡量降低車公裏和人公裏的成本。

(3)功能完善。以乘客需求為導向,不斷完善導向標識系統、售票系統、自動扶梯、通風空調、站車廣播、殘疾人設施、衛生間、乘客信息系統、緊急報警電話等服務設施。另壹方面,要努力完善廣告、通信、便民業務、手機電視等延伸增值服務。

(4)低耗環保。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努力降低地鐵水資源和電能消耗,最大限度降低車公裏和人公裏的電能消耗。根據建設環境友好型城市的要求,噪聲、石棉、粉塵和CO2將滿足相關標準的要求。

(5)文明舒適。建設良好的地鐵車站、列車和人文環境,使車站、列車整潔,環境優美,溫濕度適宜,使員工熱愛本職工作,形象友好,語言熱情,態度誠懇,服務周到,引導乘客文明乘車,文明乘梯,文明刷卡,禮貌待客, * * *創造有序良好的乘車環境,為殘疾人和弱勢群體提供服務,努力提高廣大乘客的滿意度。

(6)知名品牌。在為乘客提供優質服務的基礎上,要著力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和品牌建設。除了企業視覺識別系統(VI)、員工識別服裝、站車環境等客觀的企業形象外,建立為乘客提供全方位服務的品牌服務中心,努力將北京地鐵打造成為政府放心、乘客滿意、同行稱贊、社會各界贊譽的國際知名品牌。

2.3“新地鐵”的戰略機遇

壹是地鐵5號線、10線、奧運支線的開通運營,為建設“新地鐵”創造了有利條件。通過新線的開通運營,建立科學的內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運營管理模式,奠定“新地鐵”的基本框架,初步實現“新地鐵”的目標。二是按照“新地鐵”的管理目標,對地鐵1、2號線進行全面系統的更新。在此基礎上,全面改革創新內部管理體制、運營機制和運營管理模式,全面提升運營管理和服務水平,努力實現“新地鐵”目標。

“新地鐵”以優秀現代企業的科學管理為支撐。

3.1研究制定企業發展戰略

戰略是壹切工作的核心,是實現企業發展目標的指導方針,是幫助企業把握發展機遇及其行動過程,在企業內部形成組織合力的思想體系。因此,通過對企業發展戰略的研究,確立企業發展願景、企業定位和使命、階段發展目標,制定企業發展戰略措施和戰略實施的保障措施,為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3.2完善內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為了適應日益擴大的網絡規模和網絡化運輸的需要,按照公司集團化和內部市場化的基本思路,地鐵公司開始了內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和調整。公司內設立若幹從事列車、車站服務的客運分公司(運營服務商),從事供電、通信信號、線路、機電、樓宇維修、車輛大修的專業維修分公司或子公司(維修服務商),若幹從事資源開發運營的子公司(增值服務商),各單位均為獨立核算的經營實體或主體。運營服務商以合同形式委托維護服務商負責車輛、樓宇、設備系統的維護並支付其相關費用,委托增值服務商負責相關資源的開發運營並收取相應的資源費用(見圖2)。

地鐵公司推行全面預算管理,改革分配制度,建立和完善績效考核體系。科學合理確定各單位KPI指標,制定相關獎懲政策,根據績效考核結果控制各單位工資總額並兌現。同時,為調動員工積極性,根據各崗位考核結果,改革員工薪酬制度,推行競爭上崗,建立全員個人績效考核體系。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實行個人績效考核,考核結果與個人收入直接掛鉤,應用於晉職晉級、評先評優、競爭上崗等相關方面。

3.3不斷完善和創新運營管理模式。

安全是基礎。認真貫徹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堅持“安全第壹、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工作方針和“抓小防大、安全關推進”、“安全運行、打基礎”、“安全運行、管理是關鍵”的管理思路,不斷強化“治、控、救”的安全控制體系,努力探索和不斷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確保安全可靠運行。“治理”就是從人員、車輛設備、環境、管理四個方面治理隱患。“控制”是指將上述四個方面的不安全因素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救”就是提高應急救援能力,築牢最後壹道安全防線。

服務是根本。以市場為中心,以旅客需求為導向,以國際先進水平為參照,不斷完善服務設施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標準和服務水準,為旅客提供周到滿意的服務,努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利益是目標。以安全可靠的優質服務,吸引旅客,增加門票收入;具有先進可靠的技術裝備,減少維修工作量,降低維修成本;通過流程再造優化經營生產組織模式,減員增效,降低人工成本,爭取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管理是手段。創建文明行業,建立ISO 9001質量管理體系,是地鐵公司近期推出的又壹重要舉措,也是建設“新地鐵”的重要目標。通過文明行業評估驗收和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進壹步強化安全、服務、效益和管理水平。

改革是動力。總結北京地鐵公司多年的運營管理經驗,以越來越先進可靠的技術裝備為基礎,以流程再造為手段,以確保安全可靠的優質服務為前提,優化運營生產組織模式,改革創新運營管理模式。在調度指揮方面,集中各線路的交通、電力、環控、防災調度,實現交通調度員和司機兩級調度指揮模式;在乘務方面,實現基於輪渡系統的單分制;站務方面,車站綜合控制室集中控制和監視所有系統設備;在票務方面,采用自動售檢票系統,實現出租車票制和市政交通ic卡壹卡通;在車輛和設備維修方面,根據不同的設備采用預防性(計劃)維修、狀態維修和故障維修。

3.4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

根據企業的使命和願景,通過對企業文化現狀的調查、診斷、分析和總結,確立符合現代企業發展的價值觀。壹是樹立精神理念,包括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宗旨、企業哲學、企業倫理、企業作風、企業倫理、企業信仰;第二,修改完善企業制度。按照企業精神的理念,對企業制度進行審核,保留適應的優秀企業制度,淘汰不適應的制度,進行補充修訂和創新;三是修改完善企業的物質層設計,包括企業VI、站車環境、辦公環境、logo服裝等;四是建立健全企業員工行為規範。

“新地鐵”是基於先進可靠的技術設備。

“新地鐵”需要先進可靠的技術設備作為堅實的物質基礎。同時,良好的設施也是“新地鐵”的重要特征和目標。為此,除新建線路外,根據“新地鐵”的目標及其運營管理模式的要求,對舊線路進行全面系統的更新改造。

4.1項目基本概況

北京地鐵1號線及2號線改造工程包括:車輛段、通信系統、信號系統、供電系統、通風排煙系統、空調系統、給水消防系統、動力照明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環境及設備監控系統、自動扶梯、線路及其大型檢修車輛、自動售檢票系統及相應土建工程、車站綜合改造及指揮中心集中搬遷,總投資。

4.2主要系統技術設備

車輛:目標是打造壹流精品車,其牽引系統采用先進、成熟、安全可靠的IGBT VVVF系統。輔助供電系統采用先進的靜止逆變器,以IGBT功率元件為開關元件,每輛列車上設置兩個逆變電源,更加安全可靠。制動系統采用模擬制動單元制動,空氣制動機具有空重車調整裝置,能自動與電制動機協調,滿足ATO和ATP的要求,提高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車輛走行部采用當前國際主流技術——無搖枕轉向架,焊接鋼架,雙系統懸掛,壹個是橡膠金屬壹體式彈簧,壹個是空氣彈簧。車體為無塗層不銹鋼車體,強度高,耐腐蝕性好,耐火度高。車身外觀和內飾由中外公司聯合設計,美觀大方,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列車車廂配有空調、乘客信息系統、移動電視等較為完善的服務設施。

供電:10 kV系統仍采用雙電源供電方式,同時增加了站間供電聯絡節點,使電網構成更加科學可靠。斷路器采用金屬鎧裝、全封閉、少維護的真空開關,分斷能力31.5 kA,電氣分斷壽命10000次,機械分斷壽命30000次。其二次回路采用基於光纖通信網絡的差動保護,達到國際先進水平。750 kV系統采用等效24脈波、少維護的牽引變壓器,整流器采用高承載過載能力的大功率整流管,斷路器櫃也采用金屬鎧裝方式,使斷路器的分斷能力提高到130 kA,並安裝保護聯鎖裝置,故障時可實現大雙邊供電。其非電量保護和電氣模擬量保護集成在先進的SepcOS微機保護裝置中。供電監控系統采用CCTV視頻和先進的磁盤陣列數據庫技術、千兆以太網與站內局域網相結合的可靠網絡技術、穩定性和可靠性強的UNIX系統和多媒體技術,實現了供電系統的遠程監視、控制、測量、計量和電力分析功能,並具有簽到和門禁管理功能,使整個供電系統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

通訊:包括傳輸、公務電話、私人電話、無線通訊、閉路電視、廣播和供電系統,均采用先進可靠的技術設備。比如傳輸采用2.5G× 2MSP光傳輸系統,具有平滑升級能力;無線通信系統采用先進的TETRA標準數字集群設備和最先進的DIMETRAIP技術平臺,具有可擴展性和可移植性。CCTV系統采用先進的數字視頻壓縮傳輸技術和多媒體切換技術,可以實現靈活可靠的遠程視頻圖像切換和控制。每個車站和每個車廂分別安裝約40個攝像頭和2個攝像頭。整個系統實現了功能的多樣化和子系統設備的集成化,能夠滿足語音、文字、數據和視頻圖像的綜合要求,並具有系統的自檢和診斷功能,自動化程度高。同時,建設商業綜合信息平臺,實現移動通信和電視信號全覆蓋。

信號:對1線信號設備進行局部改進,進壹步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2號線信號系統整體更新,采用國際領先的移動閉塞信號系統CBTC。每個子系統都有冗余或熱備處理來保證安全,高度集成,便於快速查找和排除故障。當設備出現故障時,有多種備份模式可供選擇,從而將故障的影響降到最低,大大提高系統的可靠性。

防災環控:在原有通風系統的基礎上,車站設置排煙管道和擋煙立墻,站房均設置排煙風機和排煙管道。站段根據防煙分區和不同區段分別制定相應的排煙模式,並納入防災報警系統,實現報警後相應模式自動聯動控制的功能。該站引進了消防水源,更換了大口徑消防給水主管和消火栓,增設了火災自動報警和氣體滅火系統。除應急照明外,在車站和區間還增加了主動疏散指示燈。為了控制地下車站的溫度,增加了空調系統,通風空調系統實現了變頻節能運行。增加環境和設備監控系統,實現對整個機電系統設備的自動化集中監控和管理。

軌道:采用無縫線路,平均軌道長度增加到1200 m,減少了振動,軌道結構更加穩定。鋼軌扣件為DTV彈性可分離扣件,彈性好,緊固壓力大且均勻,提高了軌道結構的強度和穩定性,安裝維護方便,減少了維護工作量。為了保證線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維修質量和效率,引進了大型軌道維修車、軌道檢查車和探傷車。

自動售檢票系統:全線增設自動售檢票系統,實現自動售檢票、自動售票、半自動售票。采用出租車票制,實現地鐵網絡壹票通和市政交通ic卡壹卡通,方便乘客。同時,為解決站廳面積不足的問題,采取拆除部分管理用房、移梯加板、增設地面廳或地下廳等多種方式對車站進行土建改造。

車站綜合改造:由於改造工程要對車站建築進行部分破壞,且建築設施較為陳舊,因此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車站地面、墻面、立柱、頂棚進行全面改造。更新完善了車站廁所和殘疾人設施,購置了殘疾人垂直交通設施——爬樓梯車。同時,將更新導向標識系統和廣告,新增的自動售票機、自助銀行、自動售票機和咨詢臺將整合到車站綜合服務中心。

指揮中心:將各線路的列車運行監控、電力監控、環境及設備監控、火災報警監控系統、C C T V圖像設置在同壹指揮大廳,實現集中綜合調度指揮,以適應網絡化運輸,提高效率。

4.3主要預期效果

最大限度地滿足乘客和運營管理的需求,是改造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貫穿整個過程。通過改造,壹是整個系統技術先進,安全可靠,車輛和設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將從根本上改變多年來“死抱著不放”的被動局面;二是系統運能大幅提升,可實現2分鐘運行間隔,但僅按2.5分鐘運行間隔配備車輛數量,1線和2 min線實際運能分別提升27%和62%;三是服務功能完善。根據旅客需求,在車站和列車內增加和完善了各種服務設施,服務水平大幅提升;第四,維護工作量減少。通過采用大量技術先進、結構簡單、穩定可靠的免維護系統設備,達到減少維護量、工作量和維護成本的目的;五是節能環保,通過采取列車再生制動、節能燈和自動扶梯、通風系統變頻節能運行模式等措施,降低能耗,通過通風空調和環境監測系統改善井下空氣質量;六是提高運營管理效率和水平,按照運營管理模式改革目標,配備先進可靠的技術設備,為實現新的調度模式、乘務制度、車站服務模式、票制票價制度、車輛及設備維修模式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第七,為乘客創造優美的乘車環境,通過車輛和車站的綜合改造,為乘客提供舒適、整潔、優美的乘車環境,樹立優質的服務品牌。

“新地鐵”是以優秀的員工為基礎的。

5.1通過各種培養發展方式培養人。

根據各崗位的技能和發展要求,編制人力資源需求計劃。分析員工在當前崗位的表現,制定有針對性的員工培訓和發展計劃。各級管理者不僅要分析下屬的適應性,還要幫助員工評估自己的工作適應性,以便在合適的崗位上發揮作用。建立健全崗前培訓與實習、持證培訓與考試、晉升培訓與考試、日常適應與提升培訓、特殊時期特殊要求培訓等內部培訓制度。重視並堅持外部培訓,派員工到國內外廠家進行新技術、新設備的培訓。

5.2用優秀的企業文化塑造人

弘揚優秀的企業文化,就是要把企業中不同人的不同價值觀引向有利於企業發展的正確方向,使企業文化全面滲透到每壹個角落,使員工對其產生深刻的理解和認同,自覺地自我完善、自我激勵、自我約束。建立企業文化宣傳推廣體系,采取多種有效形式,長期宣傳實施,同時建立企業文化評價體系,將違反員工行為準則的問題納入績效考核,使企業文化真正深入人心,滲透到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

5.3用科學的績效管理引導人

績效考核是改善價值分配的基礎,科學合理的價值評價體系是激勵和約束人的重要手段。通過績效考核和反饋,員工可以正確評價自己,找出差距,明確努力方向,提高績效。績效考核的結果不僅決定員工的薪酬,而且作為職務晉升、崗位調整和考核的重要依據,突出獎優罰劣,充分發揮其激勵和約束功能。

不僅考核員工個人,還考核單位的業績,與薪酬總額直接掛鉤,讓員工更加關註單位的業績,增強管理者的責任感。激活勞動力的關鍵是先激活管理團隊。因此主張對管理者實行高薪和高績效相結合的獎勵制度,高度認同企業家精神和創新能力在價值創造中的特殊意義和作用。以此激勵管理者努力學習,發揮主觀能動性和主動性,帶領員工挑戰高目標,提高工作績效。

5.4用科學的選人用人機制激勵人。

堅持“能上能下”的原則,不斷完善評價體系,使人才使用建立在科學評價的基礎上,特別是要完善“退出機制”,只要不適合崗位,就要退出。堅持科學、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公開、公平、公正地為全體員工提供機會,實行競聘上崗,鼓勵優秀員工盡快找到發揮專長的平臺,同時從外部引進優秀人才。堅持特殊人才特殊對待的原則,對人才實行分類管理,設置不同的薪酬體系和晉升通道,鼓勵員工專攻自己的專長,而不是擠進狹窄的管理崗位晉升通道,保證公司的全面發展。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