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現行仁愛英語教材的班級活動部分有許多聖歌,節奏明快,朗朗上口,對學生有啟發作用,也深受學生喜愛。讀這些穿插在課堂上的聖歌,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還可以結合實際教學難點,制作兒歌讓學生朗讀,讓壹些枯燥的語言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比如教仁版教材7(下)第七單元妳會跳舞嗎?當妳談到這個話題的時候,妳可以編這樣壹段聖歌:妳會唱歌嗎?是的,我可以。
妳會表演芭蕾嗎?不,我不能。妳會遊泳嗎?是的,我可以。我會跳迪斯科。
讓學生邊讀邊打節奏。在歡快的氣氛中,學生能快速記住本課的重點句型和短語,會事半功倍。同時,吟誦的內容與本節課的重點學習內容相壹致,為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做鋪墊。
2.遊戲情境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經討論過,遊戲應該在課程中占據明確的位置,這樣孩子才能正常有效地學習。在課堂上穿插遊戲活動,可以讓原本枯燥、機械的學習活動變得生動有趣。在小學英語教研活動中聽的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實驗小學的陳遠老師在教方向詞:上、下、左、右時,設計了壹個遊戲,把鼻子釘在臉上。老師在黑板上畫壹個沒有鼻子的臉,然後讓壹個學生走到黑板前,用布遮住眼睛,讓他把鼻子貼在黑板上相應的位置。臺下的同學可以用這四個字來提醒他怎麽做。“上,上…下,下…”隨著機頭位置的變化,同學們調整著指令,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下終於找到了機頭的正確位置。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上、下、右、左這四個詞,還能用這些詞進行交流。另壹個例子是來自城關小學的林瑩老師,她在課堂上用“Polly acts”這個遊戲來復習動詞短語。讓壹個學生走上講臺,給他戴上波利的頭飾,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小紙片,讓波利抽簽表演紙片上指定的動作。比如波利畫畫的時候:站在椅子上/窗戶附近。讀這本書。聽音樂。等等。,同桌或者全班會分成兩組,進行問答練習:A:波利在哪裏?
他在椅子上。/靠近窗戶。波利在做什麽?
他正在看書。/聽音樂。
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他們非常活躍。他們舉手要求玩這個遊戲,課堂氣氛達到高潮。通過遊戲活動,我們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培養了學生應用會話表演的能力。這些在小學英語課上
精彩的課堂遊戲對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應該是壹個很好的啟發。我們在用過去進行時教學這個內容的時候也可以設計壹個類似的遊戲:準備10張卡片,寫上“我當時在做某事。”在每張卡上,也就是每張卡上都有壹個動作,比如打掃教室,騎自行車,做飯等等。讓壹名學生在前面抽簽,然後做動作(沈默)。其他學生猜測並問,"妳在做…?"如果是正確的,演員應該回答:“是的,我在做…”;如果是錯的,回答:“不,我沒有做……”回答正確的學生將獲得額外的分數,並在下壹次動作表演中獲得獎勵。通過這個遊戲,壹方面可以讓學生更熟練地使用過去進行時,另壹方面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考,讓課堂氣氛在學生有趣逼真的動作表演中達到高潮。
3.簡筆畫情況
簡筆畫具有形象直觀、幽默風趣等特點,深受學生喜愛。簡筆畫應用廣泛,適用於課堂的每壹個環節。如果讓學生在背單詞的時候畫壹些簡筆畫,可以看圖說單詞,比枯燥的背單詞好多了。讓學生在練習對話時畫簡筆畫。例如,在談論交通方式時,老師可以畫出飛機、火車、自行車、輪船等。在黑板上,然後畫壹些字符。把人物和交通方式聯系起來,讓壹個學生指著問:他怎麽去…?另壹個學生回答說他騎自行車去……不同的人交換交通方式,反復練習。這壹生動形象使對話教學變得簡單易行。簡單明了的畫面牢牢抓住了學生的心。學生在畫畫的過程中,渴望知道畫的是什麽,想問什麽問題,怎麽回答,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精力學習新知識。
4.圖片情況
新課程強調教材的開發,給教師留下創造的空間,給學生留下創造的空間。平時老師可以動員學生從網上下載圖片或者收集、裁剪各種圖片,分門別類,分為人物、建築、動物、植物、風景等等。活動中,將學生分組,每組從包裏隨機抽取壹張圖片。然後根據所畫的圖片,分組討論,編故事。每組選擇壹名學生上臺聽寫。仁愛版教材7的Unit 1和Unit 2的教學內容側重於問候和介紹,從知道名字到談論他們來自哪裏,電話號碼到描述人的外貌。我們的壹位老師在復習這些內容時做了這樣的嘗試:讓學生在課前收集相關圖片,讓學生在課上用自己的話描述圖片中的人物。學生選擇的人物有:姚明、成龍、奧巴馬、牛奶林、楊威、菲爾普斯等。學生們這樣描述奧巴馬:他的父親來自非洲。他的媽媽來自美國。他是黑人。他有張大嘴巴和潔白的牙齒。他很酷。他很棒。說起姚明,男孩們議論紛紛:他是壹名中國籃球運動員。他又高又壯,有長長的胳膊。他有壹雙小眼睛和壹個大鼻子。他在家打籃球。他的電話號碼是11。我非常喜歡他。這些簡單的句子已經完全超越了課本。雖然學生的表達還有壹些不完善的地方,但是他們強烈的表達欲使他們充滿自信,沈浸在學習的快樂中,從而鍛煉了他們的聽說能力。
5.性能情況
在對話教學過程中,我們的老師經常通過全班朗讀、分組朗讀或角色朗讀來練習對話。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學生能在原文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際,編出壹些新的內容來表演,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筆者在參加七中開學周的時候聽了壹段關於問路的內容。中學生有壹場表演讓我感嘆:表演問路的情境時,有的同學把課桌排成了七拐八拐。
八彎街道,並掛上各種標誌,如醫院、郵局、商店、汽車站等。,並派幾名“警察”在十字路口“值班”,引導行人。有的同學甚至畫出自己鎮的街道地形圖並表演,貼近生活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忘記”了自己正在學習壹門語言,爭先恐後地開口說話,真正做到了“學中用,中學用”,體現了語言的交際功能。
6.利用視聽媒體創造情境
教學中常用的視聽媒體有:幻燈放映、投影、錄音、錄像、計算機、語言實驗室等。這些視聽媒體的介入為英語課堂教學提供了創造語言環境的有利條件,學生可以從被動的信息接受者轉變為語言交際的積極參與者。比如仁愛教材第八版上,Unit 3我們的愛好話題2多麽甜美的音樂啊!B節主要介紹音樂的分類,介紹壹些樂器,樂隊,歌手。僅憑教科書的抽象內容是無法區分古典音樂、流行音樂和民間音樂的。壹位老師在教授這壹部分的時候,從網上下載了宋祖英、騰格爾歌手、周傑倫、披頭士、貝多芬、莫紮特的圖片,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看,播放他們的代表音樂。學生們看到了他們喜歡的歌手,聽著他們熟悉的音樂,教室裏頓時充滿了歡樂。他們爭先恐後地用英語表達,不自覺地整理出文章的線索,很自然地完成了下面的表格:
音樂代表人物類型(代表人物)
經典音樂啤酒,莫紮特嚴肅
流行音樂周傑倫、蔡依林和林俊傑來去匆匆民間音樂
茍、宋祖英、騰格爾
簡單但特別
另壹個例子是,當老師在教授句型“There be”時,他使用幻燈片和投影媒體來輔助教學。隨著音樂和老師的講解,屏幕上呈現出壹幅幅畫面,有山有水,有山邊的房子,有水上的船,有樹下的人,有空中飛翔的鳥。然後讓學生用句型“There be”造句,引出be的單復數變化,並顯示在屏幕上。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啟發、歸納和講解,揭示Be的變化規律,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通過圖、聲的有機結合,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語言知識。同時,在利用幻燈創設情境時,還可以利用加減法和遮蓋法,將教學內容逐壹展示出來,吸引學生的註意力,激發學生感知被遮蓋畫面的欲望,保持展示內容的新鮮感。或者用可移動的幻燈片展示事物運動的過程,吸引學生在現實表象的基礎上積極思考和想象,然後表達出來。
第二,利用競賽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
“競爭壹直被認為是激勵士氣、爭取成績的手段之壹。在比賽過程中,學生的成就動機更強,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增強,在比賽的情況下,學習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張誌光,1984)。在課堂中引入競爭機制,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習效率。
我們可以把全班分成男女兩組或者幾組,每組選手的知識結構、學習基礎、聽課習慣、能力水平都要差不多,這樣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勝出。競賽題分為必考題和競賽題,每節課的重難點都要反復排練。比如現在進行時的教學,可以設計這樣壹個環節:先看卡,再答。準備20張左右的卡片,在上面寫下不同的動詞(每條規則都要涉及),把學生分成兩組(紅蘋果組和青蘋果組),每組有10個蘋果,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說出這個單詞的ing形式是什麽,得到最快最準確的分數。每得分可以吃壹個對方的蘋果,吃蘋果多的那組就輸了。遊戲結束後,壹起總結規則,並在PPT上展示下面的匯總表,讓學生更清楚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