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辛追是怎麽死的?

辛追是怎麽死的?

這是兩千多年前漢朝的壹位夫人。她的臉有點嚇人,皮膚有彈性,水潤有光澤。從屍體的腐爛程度來看,死亡時間似乎只有幾個月。自然界萬物都遵循生滅規律,但為什麽正常的腐敗過程卻停滯在她毫無生氣的身體裏?

據專家考證,這位夫人是西漢長沙丞相侯李蒼的第壹代夫人,名叫辛追。壹般情況下,屍體容易被細菌腐蝕腐爛,所以發現的屍體很少。即使有,也是經過特殊環境或防腐處理的,比如埃及木乃伊。內臟被掏空後,屍體可以通過脫水保存。在新疆幹旱炎熱的地方,人們發現了自然幹燥的木乃伊,如樓蘭女屍。在西伯利亞,人們也發現了冰凍的屍體,保存它們的原因是低溫。辛追的屍體不同於木乃伊和冰屍,是壹種潮濕的屍體。長沙溫暖地帶馬王堆兩千多年了,剛死了幾個月,真的是奇跡。那麽古人是如何將壹個無生命的軀體保存兩千多年而不腐爛的呢?

在場的考古學家從未見過如此古老且保存完好的屍體。辛追的關節可以活動,肌肉有彈性,這是現代防腐藥物難以獲得的保存程度。

只是說明舌頭伸出來了,會厭凸起,有壹個小的直腸脫垂。

也就是說,腐爛的細菌產生壹種氣體,這種氣體在有出口的地方就出去了。所以,哪怕是壹點點介紹壹些機關,都證明有早期腐敗。

自然生物死後,在細菌和自身酶的作用下,屍體會逐漸分解,直至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辛追壹開始也不例外。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腐敗的過程比較短,時間也不是很長。

是什麽原因導致這些腐敗提前停止?兩千年前古人用什麽方法保存這具屍體?

人們的目光首先聚集在浸泡屍體的液體上。早在棺木被打開的時候,人們就發現屍體被浸泡在難聞的褐色液體中。這就是玄機嗎?

壹種觀點認為,它是故意配置來保護遺骸和有機物的。換句話說,在目前的概念中,它是防腐液。

我個人的看法是,棺材裏可以裝中藥或者草藥,中草藥的混合物,中草藥可以延緩屍體的腐爛,有這樣的效果。

必須采取措施,否則腐敗就不會停止。

隨葬品中發現了大量的中草藥,在壹定程度上支持了古人可以配制防腐藥水的觀點。

20世紀初,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認識到人類的腐敗主要是由外來的腐敗細菌和自身的蛋白酶造成的。

也就是說,人體死亡後,細胞內的酶被釋放出來,細胞周圍的相關組織即使被消化也可能被消化。

但在辛追屍體浸泡的棺液中,有對腐敗菌和酶有抑制作用的成分。2000年以前的醫學水平能否幫助古人配制防腐藥水?

穿得好好的,倒了好多水救它,這個沒記錄下來。

經過測試,結果令人驚訝。棺材液中不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分解產物,還含有醋酸、乙醇等殺菌物質。而乙醇就是酒精,是當今常用的消毒劑。

如果棺材液不是古人配制的,那麽乙醇等成分從何而來?棺材裏全是絲綢。有專家認為,蠶絲是壹種蛋白質含量很高的纖維,其發酵可以產生同等含量的乙醇和醋酸。但是溶解這些物質的水從哪裏來呢?

起初專家推測辛追體重70公斤,實際只有34.3公斤。壹個人身體的60%以上是水。棺液裏的水是前期屍體腐爛時產生的嗎?但是後來,這個猜測被否定了。因為棺材液有80多斤,相當於辛追屍體的總重量,那多出來的水是從哪裏來的呢?

原本以為水蒸氣會慢慢滲入。

為什麽只保存了貴族小姐的屍體,為什麽不能保存壹些比她地位高的人的屍體?許多疑問壹直困擾著科學家。但可以肯定的是,棺材裏的液體在壹定程度上阻止了屍體腐爛,這是屍體千年不腐的重要原因。當壹些科學家在爭論棺材液體的來源時,屍體沒有腐爛的原因仍在探索中,隨後排除了外界的水滲入棺材的說法。

當人們重新審視墓葬的結構時,許多發現隨之而來。

整個棺材沒有浸水的痕跡,保存完好,這在多雨的長沙是不容易做到的。人們不得不重新研究棺材外的環境。辛追的屍體千年不腐,肯定和這些有直接關系。

存放屍體和陪葬品的棺材深入地下20多米。

同時:這個墓坑下面,還有壹個大土堆,叫封土堆,大概四米厚。封土堆下面是壹個平臺,下面是壹個墓坑。土壤是人工夯實形成的土層。

大約十米深的密封土和堅固的夯土為地下棺材創造了壹個低溫避光的環境。在挖掘過程中,專家們發現了壹種叫做白泥的物質。

白膏泥是瓷土的壹種,用來制瓷有粘性。它含有二氧化矽,分子結構非常接近。外面的水不容易滲透進去,裏面的東西也滲透不到外面。

然而,這壹發現並沒有停止。黑色的木炭暴露在白色的泥漿下面。

大約有五千公斤木炭。

其實木炭上有很多小孔,可以吸收水分。容器裏有水,大家都能聽到噝噝的聲音。水正在進入縫隙。我們來看看辛追夫人的墓結構。棺材周圍是木炭和白石膏,形成了壹個恒溫恒濕的環境。上面有厚厚的夯土,還有很大的密封土堆,提供了壹個封閉、低溫、恒濕的外部環境。客觀來說,很多方法都起到了保存屍體的作用,比如棺材裏的液體,封土樁,夯土,白糊泥,木炭,那麽既然棺材裏有液體,為什麽沒有流出來呢?棺材有什麽特別的?

當時我看到了這個棺材,上面蓋著壹個蘆葦席。揭開蘆葦席後,我看到了壹個完整的棺材,非常完整,就像新的壹樣。每個人都非常高興。

侯亮當時組織了發掘工作,並在湖南省博物館與許多人壹起見證了大規模的發掘。

有的老師傅帶著壹些年輕人,半手動半手動的擰,吊起來,在那裏指揮在那裏擰,用桿子吊起來。很費勁,大概壹個星期。

是典型的二棺四棺墓。是古代重葬的典範。巨大的棺材顯示了墓主人的身份和尊嚴。裝棺材和隨葬品的埋葬器具叫棺材。當棺材蓋打開時,壹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物品展現在眼前。大量隨葬品,如絲綢、木材、陶器、中草藥、農畜產品等。側箱中的,被保存得較為完整,依稀再現了墓主人生前的情景,就像壹場古代社會生活的博覽會。

隨著棺內文物逐漸被清理,人們再次將目光聚集到棺中的內棺。三個五顏六色的內棺用油漆密封,緊緊套在壹起。

這是裝屍體和陪葬品的棺材。當然,它只是壹個模型。它真的陳列在湖南省博物館。三米多高,木紋很密,不容易腐爛。棺材內部的結構非常復雜,因為古代並沒有像現在這樣進行火葬,而是進行土葬。期待死後繼續享受榮華富貴,是壹種非常理想化的想法。地位越高的人,棺材的結構越復雜。最早記載棺槨級別的是《禮記》,記載“皇帝重四,諸侯重三,大夫壹。”當然,辛追夫人生活在漢朝的時候,家裏越有錢,棺材就越復雜。最外面的棺材叫棺材,壹* *兩層。它被陪葬品包圍著。我們看到棺材裏面有壹個核心,是棺材的最外層,叫外棺。有壹個內棺,辛追夫人的內棺分三層,是最外層。這些都起到了保存辛追夫人遺體的作用。辛追夫人已出土,環境已變。空氣中的細菌會迅速腐蝕,使屍體腐敗。

辛追夫人已出土多日。

如何保護這個老太太,出土後不會改變。當時她壹定是意識到環境變了,迅速采取的措施就是降溫,用冰塊保護她。

如果沒有現代防腐處理,在這種情況下,屍體會被空氣中的腐敗細菌迅速侵蝕腐爛。

這壹情況上報後,周總理非常高興。他說古人能保持身體265,438+000年以上,那麽我們現代人應該至少能保持200年。

近百人的專家組齊聚湖南長沙。他們用當時最好的儀器設備對這具千年古屍進行了體檢。因為內臟是最容易腐爛的,所以辛追夫人的外貌是完整的,沒有人知道她的內臟是什麽保存下來的。最後,專家決定解剖。

醫學專家彭龍祥進行了那次特殊的解剖。

這具屍體也是軟綿綿的,但是經過壹兩千年,它的內臟很多都萎縮了。

比如胃,我們都看到胃壁很厚,而她的胃壁薄如紙片。胃的形狀在那裏,腸的形狀在那裏,但是很細。

至於早期的腐敗止於新追的問題,可以這麽理解。在埋葬之前,屍體受到腐敗細菌自溶和自動蛋白酶的威脅,顯示出腐敗的跡象。細菌分為需氧菌和厭氧菌。掩埋後,好氧菌因為缺氧而死亡,厭氧菌因為缺乏營養而死亡。在恒溫、恒濕、密封的環境下,辛追的屍體得以保存。更重要的是,這座墓自2000年以來就沒有被盜過。古人已經成功地將辛追夫人的屍體保存了2000年。現代人是否應該保存這個發現的千年屍體?

經過全國各地專家的多次研究和咨詢,還為出土的辛追夫人提供了存放環境。

很重要的壹點,他們模擬了我們古人保存屍體的環境,比如給她壹個恒溫恒濕的環境。這種情況下,如何防止蛋白質,尤其是蛋白質出土後變性溶解?根據當時的條件,應該說福爾馬林是甲醛的溶液,或者說是固定屍體的最佳藥物。

就這樣,辛追被保存在福爾馬林、酒精等化學藥劑中。這些藥水在醫學上叫做固定劑,具有消毒殺菌的作用。合理的配制可以使蛋白質失活,從而達到防腐的目的。

重新亮相後,辛追夫人等文物被聚集在當時標準相對較高的展廳,歷時30年。然而,在科學家眼中,發現的這具2000年前的屍體不僅僅是壹個標本,在用現代防腐技術延續古代防腐奇跡的同時,還獲得了很多信息。

從這具女屍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古代的防腐技術,喪葬制度,人類的進化,這些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從醫學史來看,醫學的發展還是很有意思的。當時我們解剖的時候,註意她有沒有外傷,有沒有惡性腫瘤之類的消耗性疾病。

解說:隨著屍檢後的進壹步分析,科學家們也揭開了這位高貴女士的死因。

經檢測,食道和胃裏有壹些甜甜的瓜子,說明老太太吃了這個瓜子沒多久就死了。

同時(旁白):妳看到的是辛追夫人,她靜靜地躺在壹個有機玻璃棺材裏。那時候,她可以說是長沙的壹大美女。我們先來看看她的頭發。妳仔細看,她是真發,鬢角稀疏,有些發黃,血型是a型,後面的假發又厚又黑,血型是b型,醫學專家發現她的腸胃裏有138個半瓜子。據推測,她吃瓜後引發膽絞痛,隨後死於心肌梗塞。仔細看看她。她和妳想象中的辛追夫人壹樣嗎?

2002年夏天,為了更好地保存文物,湖南省博物館新館投入使用。這壹次,辛追夫人的新保鮮處增加了現代化的恒溫恒濕設備。但是專家擔心他們是否能移動。

老太太自己怎麽了,因為她畢竟已經(保存)了30年了。當時醫學專家盡了最大努力,使用了更好的防護措施。但是躺在那裏之後會怎麽樣呢?我們也很擔心自己能不能動。這確實是壹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記者:不能光說能不能動。我們必須為她做壹次身體檢查。

2002年8月,由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專家組成的鑒定小組對保存了2000多年的西漢女屍進行了發掘後的第二次體檢。

掩埋密封的環境,讓發現的屍體2000多年不腐。現在,辛追夫人睡覺的地方設在博物館的地下室,這是壹個恒溫恒濕的封閉環境。為了不影響辛追夫人的容貌,他們帶來了外科專用工具,從屍體上提取少量組織。屍體保存液也在本次體檢采樣範圍內。從辛追屍體和保存液中提取的樣本被送往湘雅醫學院的不同實驗室進行檢測。

這是我們從這次發現的屍體上提取的肝臟、皮膚和肌肉的標本。這是30年前發現屍體時我們解剖的肝臟、肌肉和皮膚標本。經過壹系列處理後,我們制作這些標本,在光鏡或電鏡下觀察,前後對比。

他們觀察了用電子顯微鏡發現的身體的超微結構。對比30年前留下的數據,他們發現保存下來的細胞基本沒有明顯的變化,說明體型保存完好。這個消息讓評估組的專家們對女屍的舉動充滿了信心。

接下來,細菌學測試沒有發現細菌的存在,這意味著屍體沒有腐敗的跡象。

采訪:這壹次,她重新做了x光檢查。根據我們放射科醫生的報告,她的骨骼狀況與現代五六十歲的人相差不大。這對我們來說是壹件很幸福的事。

然而接下來的測試讓大家都不容易。

我們拿30年前保存的液體做化學成分分析,發現液體中有鈣離子。

這說明辛追骨頭裏的物質正在以很小的速度滲出來。這樣,她的骨頭會變軟,後果不堪設想。

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們必須采取壹些應對措施。

羅通過壹次又壹次的動物實驗,試圖找到保存辛追遺體的更好方法。

有壹種現象,骨頭在稀硫酸中浸泡後,不再堅硬,而是變得非常柔軟,因為骨頭中的鈣會溶解在硫酸溶液中。福爾馬林浸泡屍體,學名甲醛,氧化後會生成壹種甲酸物質,鈣在酸性環境下會向外滲透,使辛追的骨頭變軟。羅決定添加壹些堿性物質,通過酸堿中和來防止心椎脫鈣。問題解決了,辛追夫人就可以動了。

我給老太太做了身體檢查,證明她能動。

2003年6月65438+10月65438+6月

辛追夫人搬到了新家。

保存液30年來第壹次更換。

對於羅和來說,要保存這個跨越兩千年的軀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們開始定期測試屍體的保存液。

同時:我們還把棺材開了壹個小口,從小口裏提取了壹部分固定液,做了復檢。目前結果是令人滿意的。

生活奢侈的辛追夫人怎麽也想不到,2000年後,她和遲侯家的陪葬品會壹起搬進現代化的新居,許多科學家會據此開展不同領域的研究。雖然2000年前的奢華生活已經壹去不復返,她升天的願望也只是壹個夢想,但她和她失散已久的家人已經為現代人提供了很多信息,幫助人們觸摸2000年前遙遠的社會。這種2000年的古老在現代人的保護下還能存活多久?

今天,我們非常榮幸地看到壹位相隔兩千多年的古人。所以很多人到了長沙之後選擇去湖南省博物館參觀,感受兩千年前的社會和其中的人。現在馬王堆漢墓研究中心已經成立。為了更好地保護2000年的文物,許多科學家正在進行研究。隨著科學的發展,我相信許多未解之謎將會公諸於世。

(央視《走近科學》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