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敬畏”的主要內容是什麽?

“敬畏”的主要內容是什麽?

“敬畏”,這是壹個國家的兩面,敬心畏外;

但這種恐懼不是“恐懼”而是壹種清晰認知後的震驚、尊重、自持的心理狀態,是壹種與尊重融為壹體的“震驚-尊重-信任”;

而“敬畏”中的尊重,也是同樣面對人類內心世界的心理狀態。

-

“寫在語文邊緣”與“被敬畏”

本帖最後由袁編輯於2012-12-13 12:35。

簡介定義了敬畏

現代西方哲學史上劃時代的哲學家康德有壹句名言:

“有兩種東西,我們越是經常和堅持不懈地思考它們,它們就越能讓我們心中充滿千變萬化的欽佩和敬畏:我頭頂的星空和住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則。”

這句話跨越了東西方的屏障和時間的長河,依然是人們精神生活的座右銘。

在這句話裏,我們需要抓住壹個關鍵詞:敬畏。

什麽是“敬畏”?意思是“尊重和恐懼”。這是人們對事物的情感態度,它包含了“尊重”和“恐懼”的雙重情感內涵:“尊重”是尊敬、尊重、禮貌的意思,“恐懼”是害怕、膽怯、顫抖的意思。在這裏,“尊重”體現了壹種生活態度,壹種價值追求,壹種對事物個性化的尊重;“怕”是行為的警示界限,是對自己言行的自律,是對不規範行為的自律。敬畏是壹種態度,壹種理念,壹種品德,壹種境界,壹種自省,壹種約束,也是壹種憂患,壹種智慧,壹種敏銳,壹種原則,壹種自覺。總之,是內在精神境界和價值追求的自然外化。

當我們翻開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人們就會明白,敬畏是中華倫理的精髓,是做人之本,成事之道,從政之德,治國之基。在我國,古人對“敬畏”有過精辟的論述:有句話說得好,“君子以慌省之”;有壹句名言“善畏者,必正其身,按規矩說話,遇事止步,偶爾逾規,不犯大錯”;有“畏之者,家必齊;警告無所畏懼的人將無所事事;有壹種哲學觀點認為“敬畏法律的人是最幸福的”;有“君子觀雷而畏,自修而循省而畏。“君子畏天之力,必正其身,思之,變之。有壹句勸誡是“如果妳害怕,妳就不敢成功,如果妳無所畏懼,妳就會陷入困境”;有“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有壹個界限是“君子大而尊天,慎微而克制”,“小人非,大而心慢而暴,慎微而好色而斜”;有“君子之心,常存敬畏”的習慣...

中國語境下的“敬畏”往往與“道德模範”聯系在壹起。孔子曾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我不知道我的命運,但我不害怕。我怕大人,也怕聖人。”“命運對人來說是神聖的,不可輕易實現;”“成人”是“命運”的承擔者,是社會政治秩序的代表;“聖人”是“命運”的解釋者,是人類秩序話語的表達者。從對“天”的敬畏,到對現實中“大人”、“聖人”的敬畏,中國人崇敬的對象是道德模範,是現實的、具體的。人們認為,只要表達了對大人和聖人的崇敬,就必然會表達對天的崇敬,因為大人和聖人在現實中都是他們的代言人。這裏的“怕”具有主動性,“怕”是由“敬”而生的。在“敬”和“畏”之間,“敬”是因,“畏”是果。”恐懼”在這裏不僅僅是壹種恐懼和服從,更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信念而對自己行為的壹種主動限制和反思。它是壹種道德自律,表達了壹種有所為的精神。

在西方語境中,“恐懼”往往始於“對上帝的恐懼”。英國國王詹姆斯版本的諺語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聖經》中的希伯來人說,“所以,我們既然有了壹個不可動搖的國家,就應該心存感激,按著神所喜悅的,以虔誠敬畏的心事奉神。”上帝,神和耶和華是秘密的,這使得恐懼沒有具體的和相當大的意圖。因為意向對象不可觀,不可能是禮拜者的價值取向。敬畏上帝不是希望成為上帝,而是因為害怕上帝的懲罰而按照上帝的要求約束自己的言行。當然,這種恐懼是和尊重聯系在壹起的。如果不是和尊重聯系在壹起,那麽這種恐懼就和動物本能的恐懼沒什麽區別。在西方語境中,“尊重”和“恐懼”之間,“恐懼”是因,“尊重”是果,順序不可逆。

然而,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自從人類進入工業社會以來,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科學技術作為壹種高度創造性的生產要素,使人們的生活走上了現代化的道路。同時,受科技進步的影響,人們的精神世界也發生了壹些根本性的變化。顯而易見,“科技第壹”、“自我第壹”的觀念逐漸占據人心,人們盲目地把征服自然、改造社會作為自己唯壹的價值追求。在這種價值觀念的引導下,人變得狹隘自私,工具性思維方式泛濫。他們開始只關註自己和自己能控制和掌握的東西,卻忽略了內心的審視,對情感價值的追求和對自己以外的他人的傾聽和關註。人開始顯得“肆無忌憚”,無法堅持內心的價值秩序。這對個體心理成長和道德情感發展的影響,表現為敬畏感的淡薄和敬畏感的缺失。

從前有壹句老話,大家都知道。上面寫著:“把頭擡高三尺,就會有壹片晴空。”還有就是:“頭上三尺有神明,不怕別人知道的,也不怕自己知道的。”再進壹步,話就更嚴重了。道就是“人可欺,天不可欺”,或者說“人在做,天在看”。這麽多格言警句都是壹個意思,意思是做事情要肅然起敬。我們可以不相信天地之神,但壹定要相信道德法則。我們應該敬畏生命。生命是宇宙中最偉大的奇跡。世界上最大的罪惡是無辜地奪走生命。

我們應該尊重自然。人是自然之子,只能在整體上順應自然,而不能征服和支配自然。無論人類創造了多麽偉大的文明,自然永遠比人類偉大。

我們應該尊重法律法規。法律法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保障。沒有他們,我們的社會就像沒有節制的洪水,會淹沒壹切。

我們應該尊重社會道德。社會公德是壹個國家、壹個民族或壹個群體在長期社會實踐中積累的道德規範、文化觀念和思想傳統的集中體現。其對人們行為約束力的下降,會導致社會基本秩序的混亂。

我們應該尊重傳統文化。世界上國家和地方的差異除了自然環境和種族的差異外,主要是傳統和文化的差異。我們應該尊重我們的傳統和文化,因為它們構成了我們中國人的特征。

我們應該尊重歷史。歷史是指自然和人類社會的整個發展過程,也指某個事物的發展和個人經歷。換句話說,歷史是過去的事實。害怕歷史就是害怕現在。如果妳害怕歷史,妳將對現在負責妳對歷史負責,歷史將對妳負責。

我們應該害怕公眾輿論。民意是人民的願望、人民的需要、人民的判斷、人民的聲音、人民的意見和人民的信任。輿論不是官員手中的玩物。輿論不是水。它隨其容器的變化而變化。它不能被塑造或欺騙。

我們應該敬畏信仰。信仰是對某種思想、教義、宗教或某人的極端信仰和尊重,可以作為自己行動的指南或榜樣。在這個世界上,總有壹種信仰讓我們充滿力量,總有壹種力量讓我們奮進。

總之,時代需要我們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