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人生智慧的記錄——叔本華

人生智慧的記錄——叔本華

1.我們的存在只是兩個永恒之間的壹瞬間。

2.這種空虛才是無聊的真正來源。它總是渴望外界的刺激,希望給心靈壹個擺脫它的借口。因此,他們對刺激的選擇並不挑剔。他們的社交和交談的性質,以及他們在門口聊天和向窗外張望的行為,到處都可以得到證明。

壹個人的內心越豐富,他就越不需要別人——別人能為他做的就越少,這就是為什麽高度的智慧會讓人不合群。

大多數人只想消磨時間,但聰明的人想利用時間。智力有限的人往往會感到無聊,因為他們的智力只是意誌力的工具。當沒有什麽特別的東西可以讓意誌發揮作用的時候,意誌就休息了,還有壹些人的智力。結果就是人的能力可怕的停滯,簡而言之就是無聊。為了應對這種悲傷的感覺,人們爭先恐後地從事壹些只能享受壹時的瑣碎事情,希望這樣能讓意誌發揮作用,從而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我們不應該對別人期望過高,或者壹般不要對外界期望過高。從外界獲得的幸福是不確定的,不可靠的,靠運氣。這樣,我們的心情就會隨著外界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所以要盡量從自己身上尋找快樂的源泉。大多數人把自己的終身幸福放在了自己之外,比如自己的財產、地位、配偶子女、朋友、俱樂部等。壹旦那些自身之外的東西丟失或失望,他們的幸福基礎就會被摧毀。他們的關註點不在自己身上。每當他們的願望和幻想改變時,他們的關註點就會改變。

6.伊壁鳩魯把人的需求分為三類,壹類是自然必要的需求,比如衣食,另壹類是自然但非必要的需求,比如性的滿足。有三種帶是不自然的,不必要的,包括奢侈的,炫耀的等等。

註: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更加具體和詳細,包括生理需求(衣食住行)、安全需求(人身安全和健康保障)、社交需求(歸屬感、友情和愛情)、尊重需求(自尊、認可和地位)和自我實現(自我發展)。

1.人對財富的渴望的數量永遠是相對的,只是在尋求的和得到的之間保持壹個比例。

2.如果我們有足夠的錢自給自足,我們應該把它當作抵禦災難和不幸的屏障。我們不應該把它當作我們可以在這個世界上玩得開心的證明,或者認為錢應該這樣花。很多靠才華賺錢的人,認為自己的才華是永恒的資本,賺的錢只是本金的利潤,所以賺多少花多少,藝術界往往就是這樣。但是商業世界是不同的。商人的錢是賺錢的工具。

註:這是我的財富觀。我掙錢就是為了看著幸福,把缺錢帶來的痛苦降到最低。

生來有錢的人已經把錢當成空氣了。沒有它,他們無法生存。他們抓住錢不放,好像在保護他們的生命。這樣的人通常熱愛秩序,謹慎節儉。窮人把意外得到的錢當成了身外之物,花了也無所謂。回到過去是件大事。所謂“乞丐騎著馬,馬累了才下馬。”

貧窮像瘟疫壹樣,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金錢可以保護人們免受這種慢性疾病的困擾,使我們從自然命運的勞作中解脫出來。只有這樣的人才能說我是自己時間和權力的主人。所以亞裏士多德曾經說過,智慧只有擁有獨立生產資料的人才能觸摸到。

1.每個人真正的存在都是在自己的皮囊之內,而不是在別人的看法之中,這樣會大大增加我們的幸福感。

無論如何,性格遠比國籍和民族重要。民族主義不過是各個國家人類不寬容和卑劣性格的特殊形式的別稱。

3.榮譽是外在的良心,良心是內在的榮譽,但我更傾向的定義是,榮譽有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客觀的榮譽是別人對我們價值觀的看法,主觀的是我們對別人看法的尊重。(後半句指良心?)

4.人的能力只有在社區中才能充分發揮作用。當我們的意識還沒有長發育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壹種被別人視為社會有用成員的欲望,即能夠履行作為人的職責,獲得社會權益。但是很快就會發現,壹個人在社會上是否有用,不是取決於他自己的看法,而是取決於別人的看法,所以人們盡力讓別人對自己有好感,這是很有價值的。

5.侮辱是短暫的誹謗。當我們辱罵別人的時候,意味著我們沒有真正的或者真正的理由去指責對方。否則,我們可以把這些理由作為前提,讓聽者自己得出結論,但我們不這麽做。我們得出結論,但忽略前提,希望人們會認為我們這樣做是為了長話短說。

6.名聲不能給壹個人帶來快樂。讓他開心的是能給自己帶來名聲的優秀品質,也就是高尚的品格和優秀的能力。

7.僥幸的名聲也會讓當事人尷尬,因為總會有壹段時間,他沒有爬得高就會頭暈目眩,盡管他會沈浸在自我欣賞的幻覺中。

8.心靈的滿足在於根本不會遇到阻礙。

9.壹個好的人不是代表某人的壹小部分,而是指整體,這個整體本身就是完整的。壹個普通的社會就像由小號組成的樂隊演奏的音樂。每個喇叭只有壹個音符,每個音符在合適的時間出現就會播放音樂。從單個喇叭發出的單調聲音可以看出大部分人的心理狀態。人的腦子裏好像只有壹個念頭,其他的都容不下。人為什麽這麽無聊,為什麽喜歡社交,人類為什麽群居。是自己性格的單調讓人覺得壹個人難以忍受。讓很多人聚在壹起,我們得到壹點結果,包括壹些我們單聲道管播放的音樂。智者演奏獨奏樂器。

10.壹旦妳下定決心,開始做壹件事,妳就必須堅持下去。不要因為重新思考自己做過的事情或者再次擔心很多可能的危險而擔心。徹底忘掉這個問題,不要再去想它,記住妳已經在適當的時候做出了成熟的考慮。

註意:之前已經做了詳細的規劃。當它在短時間內不起作用時,那是因為只完成了規劃的壹部分。完成了,整體效果就出來了。就像雕刻壹塊木頭,直到最後,都不能稱之為藝術品,所以當妳感到盲目,失去動力,想要放棄的時候,不要忘記自己的初衷!

11.生命在於運動,我們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我們的有機體在不斷運動。如果我們想要明智地生活,我們必須不斷地讓自己做壹些事情,不管是什麽,只要是壹些實際的或內心的活動。

12.在這個世界舞臺上,大多數人各自扮演壹個小角色,然後下臺。天才過著雙重生活,既是演員又是觀眾。

13.我們不應該被壹時的印象所操縱,也不應該被事物的表象所影響。這些印象和表象對我們的影響遠遠超過觀念或壹系列觀念的簡單作用。它們之所以影響巨大,並不是因為這些暫時的印象能提供豐富的信息,而是因為我們的直覺對它很熟悉,它的作用是直接的。他們強行侵入我們的內心,擾亂我們的平靜,粉碎我們的決心。

14.為什麽我們的記憶會理想化我們在過去階段的態度,有時幾乎完全改變它?這種改變是因為我們不能在過去的任何時候擾亂我們心情的所有暫時影響。在這方面,記憶就像照相機的鏡頭,把視野中的壹切都縮小了,從而創造出比原來的景色更精致的形象。就人而言,如果聚不到壹起,總可以得到壹些好處。雖然記憶的理想化趨勢需要時間來完成,但是這種理想化趨勢馬上就開始了。每隔壹段時間拜訪新老朋友是明智的。當妳再次看到它們的時候,妳會發現妳的記憶正在變得理想化。

15.沒人能看出他的身高。妳在別人中能看到的,僅限於妳所擁有的。妳的智慧水平嚴格地決定了妳對他人的了解程度。如果我們的智慧低,除了他人格和性格中最卑劣的部分,我們看不到他其他的東西。沒有智能的人看不到智能。

註:馬克思曾說,“宇宙在妳心目中的水平,就是妳所能達到的認知水平。”也就是說,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為什麽我們總喜歡看別人的缺點?這也反映了我們的智慧低,只能看到他們的缺點。為什麽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壹個偉大的女人?因為這些女人都很聰明,視力也很好,她能看到那個男人身上的潛力。

16.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涉及到壹個放低的過程,否則妳無法與他們交談。這裏把人與人的交往比喻成電的分配(高壓電變成了低壓電),妳就會明白,做人是需要貶低自己的。

17.和別人相處,獲得優勢的唯壹方法就是讓對方看到我們並不依賴他。

18.鄙視才能獲得關註。偶爾在關系中摻雜壹些鄙視也沒關系。

註:以退為進,距離產生美。

19.上帝造人的方式就像莎士比亞和歌德。這些偉大的作家讓他們筆下的每壹個人物(包括魔鬼本人)都以不同的角色,恰如其分地出現。所有的人物都被如此客觀地描述,引起了我們的興趣,我們不禁同情他們的觀點。他們不會用警告的口吻告訴妳:這個人是傻子,這個人是魔鬼。

註意:人是多面的,復雜的。壹個看起來憨厚的人,可能很狡猾,不靠譜,很多人為了生存,必須有層層偽裝。

20.壹個人處理小事的方式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因為他當時不會特別註意。

註:壹個人即使懂得偽裝,在處理壹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時也不會偽裝太多,做事滴水不漏的人太少。另壹方面,這告訴我們,細節是魔鬼,別人可能會通過上述原理,從妳的細節中推斷出妳的真實性格和性格特征,從而對妳建立初步印象。

21.大多數人都是惡毒多於善良。原諒意味著丟掉用高價買來的經驗。

註意: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性格是無法改變的,因為所有人的行為都是源於內心的原則。

22.如果妳想知道妳打算安置在壹個機構裏的某人的行為,妳不能把妳的期望建立在他的承諾和保證上。而是要考慮他會被放在什麽樣的環境中,環境和他的性格可能沖突到什麽程度,這樣才會有壹些線索。

註意:不要從對方的主觀言行來判斷,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要從他所處的環境和自己性格的不和諧程度來判斷。

23.當妳遇到壹個特別卑鄙或者愚蠢的氣質時,壹定要註意不要讓這種情況困擾或者困擾妳。就當是增長見識的素材,只是研究人性時要考慮的新事實。我們對待這些卑鄙愚蠢的事情的態度,應該和壹個礦物學家偶然發現壹個非常特殊的礦物標本沒有什麽區別。

24.拿破侖說“非自然的東西不可能是完美的”,可以表達壹個人的後天性格與內在本性的關系。

25.有地位的女人就不壹樣了,因為個人氣質完全來源於“比較”,地位是由“反思”的過程產生的。很像壹個人特別的臉,取決於他周圍的主色調。

26.我們相信別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自己純粹的懶惰、自私和虛榮:我說懶惰是因為我們不去打聽原因,不去積極謹慎地行動,而是更願意相信別人;自私,因為事情的壓力,我們找人傾訴心中的塊;還有虛榮心,因為要求別人保守秘密正是我引以為傲的。然而,我們希望其他人忠實於我們對他們的信任。

註:這其實是說我們有時候不要濫用信任,但是這個時代很多地方需要團隊合作,所以有些信任是必不可少的。不能處處靠自己,太累了,根本完成不了。總之要合理把握壹個度。

27.禮貌是明智的,粗魯是愚蠢的。用不必要的任性不文明的做法制造敵人是瘋狂的。禮貌只是籌碼——公認假錢吝嗇花錢是愚蠢的,有悟性的人大量使用。

28.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我們,妳們,不能拿任何人做例子,因為沒有兩個情況和情境是相同的實例,性格的差異也使得我們所做的事情具有特殊的、個體的意義。壹個人壹旦認真考慮過要做什麽,就要根據自己的性格去做。

29.如果妳希望妳的觀點被接受,請用平靜而不帶感情色彩的語氣說出來。所有的激情都根植於我們的“頭腦”。所以,如果妳的觀點是帶著激烈的情緒表達的,人們會認為這是“頭腦”的努力,而不是“知識”的產物,這在本質上是無情的。因為頭腦是人性的首要和基本組成部分,“知識”只是偶然發生的次要事物。大多數人會認為妳激烈地表達觀點源於妳的頭腦興奮,但他們不相信妳的頭腦興奮僅僅是因為妳的觀點的強烈性質。

30.如果妳有理由懷疑某人在說謊,妳就要表現出妳相信他說的每壹句話的樣子,這將鼓勵他說下去,他的故事將變得更加激烈,並最終泄露線索。還有,如果妳看到有人試圖對妳隱瞞什麽,但不是很成功,假裝妳不相信他。妳的反對會刺激他揭露真相,說出真相來應對妳的質疑。

31.在人生的重要關頭,當我們決定重要的步驟時,我們的行為並不是以做什麽的知識為指導,而是出於內心深處的沖動,這種沖動幾乎可以稱為直覺。直覺實際上是我們所有思想、感覺和願望的總和或結果。

32.當估計工作中可能涉及的危險時,大多數人將他們的窺探局限於過去已經發生的風險。謹慎者會向前看,考慮未來每壹個可能發生的事件,成就壹句諺語:有些事情壹年內不會發生,但兩分鐘內就可能發生。

33.我們不應該為小事感到難過,更不應該在心裏為之擔憂。而是要和他們保持距離,把他們當成路上的石頭,把他們推離道路,絕不放過他們,絕不允許他們在反思中占據壹席之地。

34.人生是壹場漫長的戰爭,每前進壹步都要努力拼搏。我們要想成功,只能依靠這把劍的刀刃,它在我們死的時候還在我們手裏。

35.孩子在學習用永恒的視角去觀察周圍的事物和人。這就是為什麽在童年和青年時期獲得的壹些知識和經驗,會成為我們未來獲得的所有知識的永久頭條。那些早期的知識形式似乎正在演變成類別,後來經歷的後果也歸入那些類別之下,雖然我們心裏並不總是清楚這些認識。

36.教育把“概念”灌輸給我們,但概念無法給出事物真實和基本性質的信息,只能通過直觀的手段來實現。這種知識永遠不可能從外部註入我們,我們必須依靠自己。

註:實踐出真知。

37.我們把周圍的事物當成每壹類中的唯壹,好像其他的都不存在。後來,當我們發現世界上的壹切都是美好的,這種最初的心態逐漸消失,隨之而來的是我們的勇氣和耐心。

38.年輕的時候覺得被世界拋棄了,後來覺得自己好像逃離了這個世界。

39.人生經歷的主要結果是“視野清晰”。這時候我們就能老老實實的看事情,根據真實情況接受壹切。早年,我們看到了壹個由我們的奇思妙想、遺傳的偏見和離奇的妄想拼湊而成的夢幻世界。我們沒有看到真實的世界,或者說我們看到的世界是扭曲的。經驗要做的第壹件事,就是把我們從年輕時獲得的錯位觀念中解放出來。

40.生活可以比作刺繡。前半生看到的是繡花的正面,後半生看到的是背面。反面沒有正面好看,但更有教育意義。他解釋了絲線是如何繡在壹起的。

41.為什麽年紀大了感覺時間過得很快?

註:我們小時候有壹種強烈的好奇心,這種好奇心可以看做是通過對新事物的認知和對新知識的理解來構建很多神經元的過程,每天都會有很多新的收獲。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妳會變老。但是妳會發現,每天的生活都是重復。我們可以把計算機中的圖像壓縮方法作為壹個比喻。有時候為了讓圖像的內存變小,我們會對圖像進行壓縮。對於像素塊組成的位圖,通常是將多個顏色相近的像素塊合成壹個,整體效果與原圖差別不大,我們肉眼不容易分辨。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基本上每天都會做壹些重復的事情,所以妳的大腦會壓縮覆蓋其中的很多。然後會有壹種感覺,時間在流逝,記憶卻沒有改變,只有那幾個,所以會有壹種錯覺,老了時間過得很快。所以只有每天接受新的刺激,比如讀書學習,散步旅遊,才能讓時間慢下來。

1.除了生活,性是所有沖動中最強大、最活躍的。占據了人類黃金時代的普遍思想和精力。也是人壹生奮鬥的終極目標。它會幹擾最重要的事件,突然打斷最嚴肅的工作。

2.下壹代的存在是以我們的性欲為基礎的,而這些人的本質完全是由滿足性欲時對對象的選擇來定義的。而且,什麽都不能取消或改變。

3.意識中的壹般性欲,如果不是針對某個異性,那麽他只是在想著自己。從現象上看,只是壹種“求生欲”。如果性欲的意識,思考壹個特定的個體,是“傳宗接代的生存意誌。”

4.這個新生命是壹個非常和諧、形態良好的個體。因此,他們渴望融入社會,共同生活。這種欲望在他們的子女身上得到滿足,他們的遺傳本性統壹在他們的子女身上繼續生存。

5.自然利用個人的“私利”,產生壹種錯覺,以為談戀愛是為了追求個人利益,其實是為了種族的延續。

6.為了讓孩子盡可能的純潔和莊重來保持典型的種族。因此,大多數人選擇美麗的個體,因為那是能清晰表達種族特征的個體。

7.男人的愛情得到滿足後,下降明顯。我覺得大部分女人都比老婆強。而女人的愛在滿足的瞬間開始上升。究其原因,是因為自然界的原則是維持種族,盡可能多的繁衍。因為男性可以產生大量的精子,可以和更多的女性結合,傳播基因。而且女性壹年只能養壹個孩子。

8.壹定程度的陽剛之氣適合壹定程度的陰柔,這樣雙方的偏見就可以互相抵消。

1.因為經常沈迷於書本,眼睛脫離了現實世界,思考的機會和氛圍遠不如現實世界受到書本的啟發,因為現實世界和眼前的事物都有其原始性和力量,是思考的最佳對象。促進這種心理活動是最容易的。

2.不管妳讀多少書,如果妳不思考,妳只能成為壹個作者的跑馬場。

3.這種破壞只是對現象的破壞,所以它本身就是現象。然而,在毀滅面前,他的根本存在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這種基本的存在繼續存在於他人之中。對於這個他者,此時此地他必須清醒地認識到。

4.我們可以通過兩種截然相反的方式來理解我們自己的存在:第壹種是通過它的外在表現來采用經驗感知的方式。第二種方式是認識到存在在壹般和事實上是唯壹真實的存在,這個存在進壹步反映在他的另壹個存在上,就像他在鏡子裏看到的壹樣。前壹種知識方式只理解現象,通過個體化的原則進行交流,但後壹種是對某人作為事物本身的存在的直接觀察。

1.習慣的真正力量只是將我們的理性和意誌從做出全新選擇的勞動、艱辛和危險中解放出來。

快樂和不快樂只是我們想要的和我們實際得到的比例。

3.希望就是把對壹件事的渴望和這件事的可能性混為壹談。

4.無藥可救的人,也就是無所畏懼的人,叫做孤註壹擲。

大自然和命運給我們帶來的痛苦,不是別人的意誌打擊我們帶來的痛苦能比的。因為前者強加給我們的,也是強加給別人的,與其說是個人的不幸,不如說是全人類的共同不幸。

6.真正的鄙視總是板著臉,不讓任何人發現他的存在。這是壹個純粹和無辜的信仰,認為他人毫無價值,他要求壹個開放和寬容的心態。

以上都是從書中我個人認為很優秀的部分摘錄的,我做的筆記只是我自己的粗淺想法。

在我看來,應該多讀西方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學、人類學等方面的經典著作,然後再去了解中國古代的經典著作更好,因為中國古籍的字數太少,註釋者的水平也不壹樣,所以在理解全文時會有很多認知偏差和認知障礙。就像論語,很多道理真的很精辟,但是很少有人告訴妳為什麽要這麽做。我們年輕的時候,把它們作為道德倫理規範背出來也是可以的。但當自我意誌覺醒,我們不再那麽混亂,我們會追問那些睿智話語背後的真相,因為只有深刻理解背後的生理和心理原因,才會引起我們最深層的認知變化,進而影響我們的行為。比如哈佛大學的《幸福》公開課,就不同於市面上的那些雞湯,因為它解釋了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有多種實驗材料和調查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