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國務院發布《關於進壹步做好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的意見》後,4月27日,壹行三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14部委表示,堅決遏制非法集資蔓延勢頭,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多部委甚至承認,P2P借貸中非法集資風險最為突出。
記者同時了解到,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定於下半年組織開展全國非法集資風險專項整治行動,對民間投資理財、P2P點對點借貸等風險點進行全面排查;央行將推動《非存款類貸款機構條例》早日出臺;證監會將推動出臺私募基金監管條例。
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廣州e貸總裁宋芳也指出,行業必須建立牌照制度。對於金融來說,無論是中國的現狀還是美國的經驗,金融都不應該是簡單的放權,而應該納入日常監管,有門檻,有牌照制度,有日常監管機制。
●網絡借貸領域非法集資風險最為突出。
事實上,近年來,非法集資問題日益突出,案件數量高位攀升。
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統計數據顯示,全國非法集資新增案件數、涉案金額和參與集資人數同比分別增長71%、57%和120%,達到歷年最高峰。跨省涉案數千人、集資過億元的案件分別上升73%、78%、44%。
“近年來,民間融資發展迅速,在壹定程度上成為正規金融的有益補充,滿足了中小企業和個人多樣化的資金需求,幫助存在資金缺口的企業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但各地民間融資也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和問題,特別是民間借貸市場,容易引發非法集資。”中國人民銀行相關人士坦言。
宋芳還指出,非法集資並不是什麽新鮮事,但在近年來金融改革創新的大背景下,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犯罪手段花樣翻新,技術含量越來越高,犯罪手段具有隱蔽性、欺騙性和誘惑性。蔓延速度加快,受害群體從中老年人多樣化。
與此同時,記者註意到,互聯網金融特別是點對點借貸中的P2P機構野蠻生長,非法經營問題突出,積累了大量風險,點對點借貸已成為非法集資案件多發的高風險領域。
“近年來,隨著國家金融市場調控政策的不斷調整和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非法集資的形式和手段發生了很大變化。以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為名的非法集資案件增多,點對點借貸成為案件多發的高發領域。”最高人民法院表示。
上述人民銀行人士還指出,去年以來,互聯網金融領域風險事件頻發,壹些非法集資案件涉及人數多、金額巨大、社會影響惡劣,對行業聲譽和社會形象造成了較大負面影響。
壹方面,傳統非法集資從線下發展到線上,打著互聯網金融創新的幌子進行非法集資;另壹方面,互聯網金融相關業態的非法集資風險也充分顯現,尤其是P2P借貸。
公安部相關人士也表示,新舊領域風險疊加,互聯網金融成為高風險領域。其中,打著互聯網金融、農民專業合作社、投資中介、股權投資旗號的新增案件有所增加。
●將全面調查五個重點領域。
值得註意的是,“泛融資”已成為民間投融資中介、P2P點對點借貸、房地產、私募股權投資等行業或領域非法集資的重要特征。
記者獲悉,據不完全統計,投資理財類非法集資案件占全部新增案件的30%以上。
“鑒於非法集資案件的嚴峻形勢,壹些地區和行業存在很大的風險隱患。部際聯席會議定於下半年組織開展全國非法集資風險專項整治行動,對民間投資理財、P2P點對點借貸、農民合作社、房地產和私募基金等重點領域和民辦教育、地方交易所、相互保險等風險點進行全面排查。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楊玉柱說。
上述人民銀行人士也指出,民間借貸長期遊離於正規金融框架之外,缺乏法律規範和有效監管是非法集資案件頻發的重要原因之壹。下壹步將推動《非存款類貸款組織條例》早日出臺。特別是要引導互聯網金融機構依法開展各項業務活動,嚴厲打擊該領域非法集資案件。
證監會透露,將及時查處新的違規股票發行活動;同時,積極推動私募基金監管條例的出臺,在《證券法》修訂中對股權眾籌進行規範。
對此,貸總經理周也坦言,全面整治互聯網金融有利於凈化整個行業。
他還表示,從目前的監管情況來看,國家對非法集資和詐騙不會手軟,監管標準會更嚴格。像這種“壹天壹雷”的行業負面情況有望得到極大遏制。
同時,廣告管理是遏制非法集資的重要手段之壹。
對此,國家工商總局向記者表示,根據互聯網金融廣告專項整治的要求,建議金融行業主管部門會同工商總局等有關部門,制定金融廣告市場準入清單、禁止廣告負面清單、依法建立金融廣告前置審查制度等,並抓緊出臺相關措施。
楊玉柱還指出,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將於5月至7月繼續開展全國涉嫌非法集資廣告信息排查清理活動,會同有關部門修訂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加強對涉嫌非法集資廣告的審查監管,研究加強對門戶網站、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百度搜索等新興媒體發布的融資廣告的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