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幼兒園教育的教學質量
王國平:當談到“學前教育質量年”的主題時,我首先想到的是太巧了!今年,我把全省民辦幼兒園的工作定位定為“質量辦園年”。在我們今年的工作計劃中,我們準備在省民協幼兒園中評選“優質幼兒園”。其實幼兒園的教育質量很難講,更不用說“教學質量”這個詞了,因為幼兒園、小學、中學的學習方式差別很大,考慮的因素和方法也很不壹樣。所以,當我們提出“優質辦園年”的時候,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如何考慮辦園質量。我們試圖將幼兒園的“辦學質量”分解為四個部分:教育服務質量、課程建設質量、環境創造質量和科學管理質量。教育服務方面,看家長的滿意度指數;看孩子的安全指數;看孩子的幸福指數。在課程建設方面,由於幼兒園的課程非常開放,教材也不壹定要全國統壹,所以課程建設往往標誌著壹個幼兒園的教育方向和水平。因此,課程建設要看選用的教材和教學方法與現代教育理念是否有差距,課程安排是否科學合理,是否給幼兒自由活動留下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幼兒園的課程設置是否有自己的特色教育。在環境營造方面,主要指向區角建設是否到位,因為兒童區角活動是目前國際學前教育的基本環境要素。科學管理方面,主要有兩點,壹是制度建設和運行到位,二是人性化管理的體現。總之,我認為在前年密集出臺政策之後,目前的學前教育已經呈現出積極的發展態勢。在河南鄭州,政府的扶持效果突出。降低準入門檻後走向規範管理,對民辦幼兒園來說無疑是推力,是“特色生存”後“質量提升”的要求,也是民辦幼兒園發展的必由之路。沒有質量作為特性的保證,特性就會“懸空”,“顯擺自己的臨時能力”後就找不到堅實的立足點。崔國華:目前評價教學質量有很多人為的東西,比如評估表,孩子的評估表...我認為仔細觀察孩子,從孩子在某壹事件和某壹事件中的表現,可以呈現出教育的結果,而孩子每天的表現可以反映出幼兒園的教育質量。比如最普通、最常見的行為,比如生活能力、社會交往、待人接物,最能體現我們的受教育程度。丁承謙:我們巴學園采用真實性評價或表現性評價,如實記錄孩子的日常表現,關註每個孩子自身的進步。中國教師報:傳統的“教”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往往是不準確的。妳是如何實施高質量的日常教育教學活動的?換句話說,優質園區應該具備哪些特征?李躍兒:在幼兒園的壹日活動中,老師不能只靠書本進行教育。真正的教育是幫助孩子正確解決成長中遇到的問題。所以我們老師除了教學過程,規定的教學大綱,教學方法,還有壹些情感交流,精神互動的方式。比如在很亂的地方吃飯和在很優雅很幹凈的地方吃飯肯定是不壹樣的。其實吃什麽對我們來說並不重要,我們是在享受壹種精神,壹種文化的滋養。教育也是如此。真正的課程內容是和食物壹樣的物質的東西。它是人們享受精神滋養的媒介而不是最終目的。如果教育內容是最終目的,那就是教學,而不是教人。我們幼兒園分為幾個部分:後勤保障部,教育指導部,教育管理部,教學部。教學部以班級為單位,每個主班主任負責他的壹個班級。我的工作是教育督導。我的主要工作是確定幼兒園的課程內容,檢查各個班級的課程實施情況,觀察老師的工作狀態和需要改進的問題,然後在需要改進的部分對老師進行培訓,或者個別給老師壹些指導。我們應該尊重和愛護孩子,從孩子身上發現壹些大人沒有的人性的光輝。從孩子的行為和狀態中,我們可以找到教育和孩子。於是,我們拍下了孩子們的各種狀態,和老師們壹起研究分析。崔國華:我覺得壹個高質量的園,壹定要讓每壹個老師都適合每壹個崗位,都有充分的發展和自主權。幼兒園主管教學的園長要有良好的引導和示範作用,要對幼兒園教育教學了如指掌,對每壹個教學過程都非常清楚。另外,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要有前瞻性,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要有包容性,允許教師(包括新教師)在原教學計劃的實施過程中隨意,善於調整教師不成熟的想法或變化,能夠為教師指明方向,有能力在評判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畫龍點睛。教學總監或主任對園區的教育教學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要高度重視他們的學習,出去培訓,把面試面試制度化。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是幼兒園教育教學的率先垂範者,是幼兒園教育教學的中堅力量,是把幼兒園教育教學推向新高度的生力軍。所以要選拔熱愛本職工作,綜合素質高的中青年。同時,要積極為他們搭建展示平臺,提供深造的機會。幼兒園每學期都要有壹定的教學實踐和課改任務讓他們完成。幼兒園領導在指導他們的過程中,進壹步修改學期教育教學計劃,使之不斷完善,形成幼兒園獨特的教學特色。班組長、普通教師和保育員的培養是決定幼兒園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他們是園區教育教學工作的純粹實施者。如果他們按部就班、壹絲不茍地執行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就會呈現出園區統壹的教育教學工作目標。對這部分人員的培訓計劃要強,每學期至少有兩次集中集體培訓,不同學科的培訓每月至少壹次。要把校長、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對教育教學工作的認識深化到每個人的頭腦中,充分調動保育員的積極性,讓他們參與到班級教育教學活動中來。因此,對教學工作的檢查是應該實施的,備課是否充分是檢查的重要內容。既要提供相互學習的機會,又要不斷將不同的教學活動轉化為不同的方式,拓寬教學思路,鼓勵教學創新,挖掘教學潛力。丁承謙:我們非常強調情境對孩子學習的重要性,這導致了教師教學方法的巨大變化。教師要從觀察兒童中了解他們的興趣和需要以及對他們有意義的事情,然後安排情境或設計活動,使情境能力與兒童的經驗相似,這樣活動對兒童才有意義,從而引起他們的興趣和註意力。巴學園實行混齡班。在日常活動中,不提倡大團體,而是以兒童獨立團體為主,偶爾團體為輔。在這種情況下,能力較高的孩子可以帶領和引導其他孩子表現出高層次的行為或思維。孩子的人身自由也受到重視,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的活動類型和內容,決定自己的時間。楊建壽:從教學技能的角度來說,我認為教師的語言也是關系到教育質量的壹個重要因素。語言是師生之間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師生之間的重要紐帶。對於幼兒教師來說,僅僅準確、清晰、有規律地表達語言是不夠的。只有讓語言“童趣化”,才能吸引孩子。教師要童心未泯,進入角色,用友好、自然、天真的表情和語言,讓孩子感受天真。多使用孩子熟悉的有表現力的單詞和句子,避免太多不熟悉的附加元素。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所有教育的影響力都必須通過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來實現。學生的積極性主要靠教師的教學語言來調動。因此,幼兒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註意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用語。中國教師報:目前歐洲很多國家的幼兒園實行混齡班。在中國,混齡教育仍然是實驗性的,主要是因為壹些私立幼兒園或提供蒙特梭利教學法的幼兒園正在實施混齡班。我知道妳們當中有幼兒園實行混齡教育。妳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麽?妳認為混齡教育可以在中國普及嗎?丁承謙:現在的孩子普遍有壹個遺憾,就是長期生活在壹起的兄弟姐妹很少,長大後大部分時間面對的都是大人,所以很多孩子很難和同齡人交流合作,被大孩子牽著走、照顧的機會也很少。而混齡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與不同年齡的孩子相處,讓他們了解別人的心理需求,然後他們就能像成年人壹樣自然地融入人群。我們的教育實踐表明,混齡教育對孩子社會能力的構建有很大的幫助。崔國華:我認為混齡教學與同齡教學相比有以下優勢:混齡教學可以減輕孩子學習過程中的壓力。比如學習新東西,肯定有先學的,有不熟的,有不熟的。同齡教學會給同齡孩子帶來壓力,知道的好,不知道的好,不會的都會受到歧視,混齡會輕松很多。混齡教學可以增強孩子的學習熱情。不同年齡的孩子可以壹起學習,互相促進,這是老師所不能勝任的;混齡教學可以建立孩子學習的自信心。比如可以讓大壹點的孩子幫助孩子學習。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大壹點的孩子可以在鞏固學業的同時,分享指導他人的快樂,享受成就感;混齡教學為孩子提供了壹個家庭式的溫馨學習環境。比如在學習相對復雜的內容時,不同年齡的孩子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部分,混合年齡的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年齡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內容,通過* * *壹起學習來促進社會發展;混齡教育是孩子“自然習得”的最佳方式。避免小學教育,重要的是強調學前兒童學習的特點,關註兒童成長的關鍵期,從兒童興趣的角度充分關註每個兒童的成長。值得指出的是,混齡教學給老師提出了壹個嚴峻的問題,即對孩子的寬容是老師的根本。每天我們都會看到孩子面對不同的學習會有不同的結果。不同的結果是老師的磨煉。老師要用壹顆清澈的心去面對每壹天!王國平:混齡教育在中國大範圍推廣還有壹些障礙。主要障礙有:壹是教育部門或托幼服務機構沒有對混齡班給予政策引導或資金支持。第二,在幼兒園的管理規定中,孩子是按照不同的年齡分班的,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的學習內容和教學計劃,所以把不同年齡的孩子分班的可能性很小。此外,混齡教育課程還在形成中,也制約了混齡班的進壹步擴大。第三,目前幼兒園孩子多,老師很難跟上。因為混齡教育要求老師掌握每個孩子發展的不同水平,並能根據孩子的特點進行教學。壹般的幼兒園,壹個班至少有二三十個孩子。老師需要大量的時間來調整孩子的套路和行為,同時也要不斷地用科學的方法引導不同年齡的孩子。所以混齡班對老師的要求比普通幼師高,普通老師很難勝任。丁承謙:目前不能實施混齡教育的幼兒園,其實可以嘗試壹些混齡教育。比如玩戶外遊戲時,給孩子提供混齡遊戲的機會;寒暑假期間,開設混齡班;也可以有壹些專門的時間和專門的活動來開展混齡活動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