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命教育的內涵
生命教育最早由美國的傑伊·唐納·沃爾特斯於1968年提出。他認為學校教育應該引導學生充分體驗生活的意義,幫助他們為生活的挑戰做好準備。在隨後的幾十年裏,生命教育的理念和實踐不斷發展。國外的生命教育是通過兩條主線進行的: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如澳洲在1979建立了“生命教育中心”,日本倡導“魚雨教育”,以熱愛生命為主題的“魚雨教育”。臺灣省生命教育的功能從預防自殺、降低自殺率轉變為探索生命的價值、生命的意義、人際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中國人生意義的內涵是:第壹,從普遍人類學的立場出發,認為是對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探索;二是從社會學的立場出發,認為人生的意義就是價值,人生的意義可以在為社會創造價值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第三,從個體生命存在的立場出發,特別是在個體生命面臨困境的時候,認為生命的意義就是讓人在面對痛苦、不幸、死亡的時候堅持住,找到壹個“活下去的理由”。
第二,高校輔導員應樹立生命教育的理念。
教育本身應該是生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問題是人的問題,以及如何認識和對待人的問題。無論是教育者還是教育對象,都應該把生命作為壹個重要的概念。因此,高校輔導員所樹立的生命教育理念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壹是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關心學生的生活狀態。目前,在很多學校沒有單獨開設生命教育課程的情況下,輔導員應利用其工作範圍廣、綜合性強、與學生接觸頻繁等優勢,開展生命教育。第二,在反思如何培養教育對象的同時,關註輔導員自身的生命狀態,關註輔導員個體生命的發展,在專業化的實現中實現輔導員個體生命的價值確認,使“輔導員職業化”從冰冷的工具理性轉向溫暖的生命情懷。
三,生命教育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作用
1.輔導員應把生命教育作為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第壹視角。
生命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高校生命教育的主課堂和主陣地。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強調政治、說教,內容抽象,缺乏人文的、感性的東西,從生命本體中探索生命,從生命本體中探索生命的價值。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大生命教育的比重,加強對學生“生命意識”的教育,從生命教育入手,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和人生目的,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學會理解、關愛、尊重生命,發掘和展示自身的生命價值,激發學生活力,引導他們提升生命價值。輔導員把生命教育作為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第壹視角。在關註學生個體生命活動的同時,培養學生積極的生命感受,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的意識,從而更好地解決大學生漠視生命的現象,真正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2.輔導員運用生命教育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培養。
社會的轉型,多元文化的激蕩,現實的問題,思想的困惑,給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與市場經濟相對應的非主流思想和觀念,如實用主義、利己主義、自由主義、金錢至上觀念、享樂觀念、權力意誌等,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負面影響。然而,學校道德教育的理念滯後於時代的要求,造成了學校道德教育的僵局。輔導員作為主要的德育工作者,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愛心活動和青年誌願服務活動,使學生學會關心、尊重和包容,體驗生活的趣味,發現生活的真諦,感受人性的美好,欣賞生活的美好,促進其良好品德的培養。
3.輔導員應將生命教育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在工作實踐中,新形式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已不能滿足學生的思想需求,心理健康教育應運而生,並變得越來越重要。生活質量、幸福、發展等與生活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題被越來越多的討論。心理問題與人生哲學思考密切相關。在實踐中,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可以適當緩解和調節生命尊嚴和生命價值帶來的問題,但要徹底解決問題,必須立足於人生觀、價值觀或生命思維的哲學層面。輔導員要把生命教育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采取大學生喜歡的形式,如心理沙龍、心理劇表演、心理博客等。,讓學生了解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識別心理危機,有效地幫助自己和他人。
4.輔導員要充分發揮生命教育在勤學獎貸大學生幫扶中的作用,激發他們的生命色彩。
近年來,貧困生問題凸顯,校園裏也出現了壹些貧困生因貧困和學習生活壓力導致心理扭曲的悲劇。中國基本建立了獎學金、助學貸款、勤工儉學、特殊困難補助、減免學費、入學“綠色通道”等多元化的資助貧困家庭學生的政策體系。但是,這種經濟資助和人文關懷只是壹種外力。真正實現貧困生“雙救濟”,擺脫生活貧困和心理貧困,關鍵是貧困生自己。輔導員應充分發揮生命教育在大學生勤獎助學貸款中的作用。通過生活挫折教育,讓學生認識到痛苦和苦難是生活的壹部分,只有戰勝了痛苦和苦難,生活才能充滿樂趣和活力。使我們正視挫折,戰勝困難,更加欣賞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命的意義和質量,不斷學習使我們終身受益的生存智慧和精神財富。
5.輔導員應將生命教育滲透到就業指導和服務中。
廣義的生命教育還包括生命教育和生存教育。“生命教育”提倡“珍愛生命,懂得生活常識,掌握生活技能,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關愛他人和集體,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而“生存教育”強調“學習生存知識,保護和珍惜生態環境,關愛社會和自然,增強生存意誌,提高生存的適應性和創造性”。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必須學會生存,珍惜生命,全面提高自身素質,以提高就業競爭力。輔導員要把生命教育滲透到就業指導和服務中,通過主題班會和職業規劃指導,讓大學生磨煉情感、意誌和人格,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從而促進大學生就業工作的順利開展。
6.輔導員應在黨小組建設、學而思養成中充分運用生命教育。
生活和責任的關系,就像魚和水的關系壹樣,密不可分。責任是人生的支撐。如果失去了責任感,人生就會變成壹片枯葉,沒有生命力和價值。人從壹出生就有責任。童年的責任是健康成長,學生時代的責任是學習,工作後的責任是負責專業崗位。在黨小組建設和學做的培養中,學生黨員和學生幹部是在學生中具有較強組織管理能力和影響力的群體,是學生的領導者和引路人。他們的存在非常重要。如何培養學生黨員和學生幹部的責任感,是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必須考慮的重大問題。在黨組建設和學習修養中,輔導員應充分利用生命教育,強化學生黨員和學生幹部的責任感,培養他們的緊迫感和細致的工作態度,科學、務實、深入地對待工作,時刻牢記以人為本的原則,把關愛生命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沒有責任感,不僅會對他人的生命造成威脅,也必然會威脅到自己的安全。
7.輔導員應重視生命教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成長非常重要。壹個學校特色的形成,不僅取決於它的硬件環境,更取決於它的思想內涵和靈魂精神。高校校園文化要在體現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同時,彰顯新形勢下大學文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彰顯生命的活力。輔導員在工作中不斷滲透生命教育理念,積極營造以“生命教育”為主題的教育環境,搭建學生成長平臺。校園環境中最重要的是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重視生命教育的輔導員在倡導自身生命的同時,會更加註重尊重他人生命的尊嚴和價值,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同學關系,從而進壹步促進高校學生管理和和諧穩定的校園建設。
總之,生命教育就是愛自己、愛別人的教育,強調自尊、自愛、自強、自立、自強。生命教育也是全人教育和現實生活教育,包括賞識教育、愉悅教育和成功教育,以及挫折教育、逆境教育和死亡教育。生命教育歸根結底是壹種生命素質教育,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重視。高校輔導員應重視生命教育在實際工作中的作用,從知識體系的構建和潛移默化的行動中實施生命教育,促進學生和自身生命的健康發展。
參考資料:
魏堯,楊邦祥。高校輔導員應把生命教育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第壹視角[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0)。
[2]張艷華。生命教育在大學生管理和校園建設中的作用[J].新西部(下半年),2009,(12)。
[3]孟媛媛。當代大學生生命教育探析[D]。山東:山東師範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