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是強化檔案意識,充分認識做好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長期以來,由於種種原因,有關機構對檔案和檔案工作沒有進行足夠有效的宣傳,公眾對檔案這壹重要學科的了解相對較少,沒有認識到檔案工作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作為掌握大量公共信息資源的傳統檔案工作者,往往把自己定位為被動的服務者,認為自己最大的責任就是管好檔案,而不重視檔案的編研和檔案的開發利用。
?重視存儲重於使用,保密重於公開,質量重於服務?當前檔案工作中普遍存在“”現象,導致內容單壹、門類不全,檔案信息資源得不到有效開發和利用。
事實上,做好檔案管理工作是壹個單位健康發展的需要。檔案管理是單位管理的壹部分,是提高單位工作質量和效率的必要條件,是保持歷史真實面貌的重要任務。科學規範的管理檔案是衡量壹個單位業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
單位檔案記錄了本單位發展歷史上的突出成就,為研究本單位的經營業績和科學發展提供了第壹手資料,是科學分析、揚長避短、制定發展方向的好教材。[1]因此,要做好檔案管理工作,必須加大宣傳力度,強化人們的檔案意識。
二、利用各種資源,推進檔案信息化建設,實現檔案現代化管理。
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檔案管理面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檔案數量越來越多,給保管和利用帶來困難。因此,檔案信息化建設是實現檔案管理現代化的客觀要求,是提高檔案服務水平的必由之路,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1.檔案部門應配備相應的現代化檔案管理設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檔案的現代化管理必須建立在計算機和現代通訊設備的支持上,否則只會是壹句空話。隨著檔案信息量的急劇增加,人們需要采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實現對檔案的全方位、多層次、多功能的現代化管理,特別是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傳統的紙質檔案轉換為全文、全圖、全音光盤存儲,並實現全屏自動檢索。因此,計算機及其配套設施必須跟上,以滿足檔案管理現代化的最低要求。
利用計算機檢索檔案,檔案館將從保存史料的基地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檔案信息科學研究和全方位利用的中心,這將大大縮短檔案信息處理和傳遞的時間,節省用戶查閱檔案的時間,有效提高查全率,提高服務質量。
此外,縮微技術和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將給檔案的存儲帶來極大的便利,檔案的體積將大大縮小。以計算機輸出的縮微膠片(膠卷)形式提供檔案資料,能保證檔案原件不被破壞,使之?長壽?留給後代吧。建立計算機檢索終端,提供快速復印、復制服務,使用戶可以從顯示屏上快速查找到所需的檔案材料,並獲得所需的復印件,為檔案的利用創造了極其便利的條件。
2.設計科學先進的檔案管理軟件,建立檔案信息網絡系統。
檔案現代化是壹項系統工程,包括總體設計、設備選型、軟件開發、檔案整理、掃描輸入、系統管理、光盤備份、查詢管理、安全措施等壹整套軟硬件系統。由於各機關單位的日常工作需要錄入和保存大量的文本文件,因此系統應采用雙服務器、磁盤陣列存儲、高速掃描儀集中掃描、光盤和磁帶雙備份的解決方案。
同時,為了提高利用率,還應設置合適的文件查詢系統,通過觸摸屏查詢和網絡上的文件傳輸,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此外,電子檔案管理應細分為運行管理、系統環境管理、檔案分類管理、卷內目錄管理,從機制上提高機構的信息享受能力,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現代高科技的便利,準確、全面、快速地獲取所需的檔案信息,也讓用戶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和了解檔案,增強檔案意識。
3.做好檔案信息的有效開發。
檔案部門要著眼於實際工作的需要,按歸檔範圍做好檔案的收集工作,及時整理、立卷、歸檔,積極充實館藏。檔案的價值在於對公眾和社會組織的利用和服務,這是檔案工作永恒的主題和根本目的,檔案的性質也決定了檔案工作的服務性。
因此,我們應該改變傳統的重視存儲而忽視利用的觀念,加大檔案信息的開發力度。除了制定各種檢索工具外,還應積極開發二次、三次檔案信息資料,編纂各種編研資料,同時註意編研資料的時效性,如及時修訂大事記、校史、校史、專題編纂等。,並做好主動服務工作。
只有這樣,檔案的價值才能得到最有效的開發和利用,才能提高檔案的利用率,才能增強人們對檔案的依賴。還要開展檔案現代化管理的宣傳工作。開展宣傳工作是優化檔案網絡化建設軟環境的重要手段。宣傳的本質是壹種信息的傳播。通過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傳遞,網絡建設者和組織管理者可以達到理念和步調壹致,為工程建設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第三,加強檔案管理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
檔案工作者是信息工作者,應具備壹定的信息能力,以適應信息資源管理的需要。為了適應檔案管理對信息資源的需求,檔案工作者必須提高信息收集和管理的能力,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管理能力。由於設備的現代化和檔案類型、載體的多樣化,管理方法也要不斷改革。[2]因此,提高檔案工作者的綜合素質有以下幾種途徑。
首先,對檔案工作者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其敬業精神和高度責任感,增加檔案法律法規意識;結合實際做好檔案人員的繼續教育工作,提高業務能力和操作技能;此外,檔案工作者不能忽視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和借鑒,如公共關系學、心理學在工作中的應用,主動深入各項工作,了解情況,溝通思想,掌握用戶心理,改進更新服務的方法和手段,全面拓展檔案部門的社會職能,樹立檔案部門和工作人員的良好形象,從而促進檔案意識的建設,推動檔案工作的全面發展,使檔案工作更加
其次,檔案工作者不僅要熟悉檔案管理系統的流程和基本要求,還要掌握壹定的計算機基礎和基本技能,努力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熟練運用信息技術處理和解決信息資源管理中的問題。
第三,現代社會是壹個復雜的社會,處於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檔案信息資源管理的整合要求檔案工作者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快速的反應能力。觀察是獲取信息、搜集、收集和挖掘有價值檔案的第壹步。
檔案工作者要善於觀察和分析,不僅要找到能留住歷史的有價值的檔案,還要在檔案中找到能激活歷史、服務陳列的有價值的信息。分析與綜合是探索信息、開發高水平檔案信息的重要方法。
檔案工作者通過仔細的觀察、仔細的分析、判斷和綜合,能夠從紛繁復雜的表象中發現有價值的信息,做好檔案的收集、整理和鑒定工作。透過現象看本質,從檔案信息資源中挖掘出闡明問題、提出合理建議、具有借鑒和指導意義的信息。
最後,檔案工作者必須具備壹定的調查研究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掌握實際工作的基本方法。要真實全面地保留歷史,就必須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全面了解社會歷史的真實面貌。
服務社會,必須在客觀、全面、科學的原則指導下,不斷提高調查研究能力,了解和掌握社會需求,滿足社會和人民日益增長的信息需求。在實際工作中,檔案工作者經常面對壹個地區或壹個系統來開展工作。他們需要組織和建立工作網絡,管理檔案信息資源的建設,培訓和指導檔案工作者的工作。
做好這些工作,檔案工作者要學習和掌握相關的組織協調原理,具備壹定的組織協調能力,並通過自身的努力,在工作網絡中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協作的關系,形成工作合力,分崗位、分層次、分渠道、分形式進行教育培訓。
檔案是人類社會的記憶工具和知識結晶,是國家信息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社會資源結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們具有保存人類文化遺產、維護歷史本來面目、輔助政府事務、宣傳教育等社會功能。檔案工作者要用科學發展觀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檔案管理能力,做好檔案工作,促進文化交流發展,為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