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雲杉在春天移植得很好。為什麽秋天樹葉會變黃變幹?

雲杉在春天移植得很好。為什麽秋天樹葉會變黃變幹?

遼寧桓仁合興苗圃專業合作社歷年種植移植紅皮雲杉的過程中也發現了這種現象。妳的問題可能有兩種情況,壹是樹是假的,二是樹有病。第壹種情況,可能是樹木春季移植時根部密封不好,或者根部下面有洞,導致樹木緩慢死亡。第二種情況,我覺得妳說的白黃側枝很可能是紅皮雲杉葉銹病。看是否符合以下癥狀:壹般在6月下旬,紅皮雲杉幼葉上出現淡黃色斑點,其上成排排列著黃褐色至深褐色的小點,即病原菌的性孢子器,小點頂端有淡黃色小珠。幾天後,在有性孢子器之間或對面,產生橙色微凸起的橢圓形或長條狀銹孢子器。病葉逐漸變淡黃色,橙銹孢子密集分布。病害嚴重的森林,遠遠地就露出了枯黃的樹冠。銹孢子器成熟時,塗膜相繼破裂,散布黃色粉末狀銹孢子,9-65438+10月病葉幹枯脫落。

雲杉葉銹病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雲南、四川、河北、山西、山東、臺灣省、青海等省(區)。天然雲杉幼林、人工雲杉幼林和苗圃中1 ~ 4年生的雲杉幼苗易發生此病。幼林中的重病株推遲萌發或次年不萌發,枝條長度逐年縮短,生長下降。

如果符合我上面描述的癥狀,主要病原體是:Chrysomyxa rhododendri De Bary是壹種銹菌,具有很長的循環生活史。寄生在有性孢子器和銹孢子器階段的紅皮雲杉新葉上,偶生於魚鱗雲杉上。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寄生在興安杜鵑的葉片上。

性孢子器生於嫩葉皮層下,具黃褐色小山丘,直徑0.15 ~ 0.24毫米,高0.1 ~ 0.13毫米,內含受精絲和性孢子,頂端分泌花蜜。性孢子是長方形的。無色,尺寸為5.1 ~ 8.3 μm×3.1 ~ 4.6 μm。

銹孢子器橙黃色,長方形,圓柱形,長0.5 ~ 1.1毫米,寬0.3 ~ 0.5毫米,高0.8 ~ 1.2毫米,銹孢子橢圓形,橙黃色,大小為20.3 ~ 27.5 μ m× 16。表面有疣。在電子顯微鏡下,表面可分為疣區和光滑區。疣體呈塔形,平頂,光滑區呈“U”形,約占孢子表面積的1/4 ~ 1/3。

夏孢子堆散生或密集生於葉背表皮下,然後暴露出來,呈尖頂狀,有壹層被膜。底座直徑0.3 ~ 1.5毫米,高度1.2 ~ 2.0毫米。夏孢子卵圓形,橙色,串珠狀,有疣,大小為21.2 ~ 28.7 μm×17.0 ~ 21.5 μm。

冬孢子堆呈扁圓形,生後暴露在葉表皮下,棕紅色,直徑0.3 ~ 0.5毫米,部分相連形成大的冬孢子堆。冬孢子為單細胞,無色光滑,短圓柱形,串珠狀,大小為10~20 μm×10~16 μm..冬孢子鏈長達40 ~ 80微米,松散地連成壹堆。

擔孢子鮮黃色,不規則圓形,表面有短的平頂疣,密度不均,大小為22.0 ~ 24.7 μm×16 ~ 21 μm。

發生規律

1.侵染循環:病原菌在常綠灌木興安杜鵑的葉片上越冬,病葉表面有棕紅色暗斑,次年春季逐漸發展。5月下旬至6月上旬,形成略凸起的深棕紅色冬孢子堆。冬孢子在6月中下旬成熟,在適宜的濕度條件下萌發產生擔孢子。擔孢子隨風傳播,感染雲杉的嫩葉。雲杉在6月底或7月初出現癥狀。7月中旬至8月下旬,銹孢子器逐漸成熟破裂,釋放出銹孢子。銹孢子隨風傳播,感染了興安杜鵑。葉子背面產生壹堆橙色的夏孢子,夏孢子成熟後飛走反復侵染杜鵑花。秋末,夏孢子階段的菌絲越冬。

2.流行情況:該病原在我國1928遼寧鳳凰山首次發現,現分布於我國10省份,但未引起雲杉葉銹病流行。由於對闊葉紅松林的大量采伐,寄主紅皮雲杉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的比例大大增加,中間寄主興安杜鵑已經增殖,遍布整個山地。幾十年過去了,病原菌也大量積累,所以具備了銹病流行的基本條件。最後,在適宜的氣象條件下,雲杉葉銹病進壹步發展蔓延。

3.病與光的關系:幼壯的天然紅皮雲杉林,特別是分布在公路兩側的平地和河谷地,長期受光照的紅皮雲杉,病情嚴重,可能是陰性的紅皮雲杉種不適應長日照,導致抗病能力減弱。

4.病害與林分類型的關系:雲杉純林比雲杉混交林重,壹般在相同立地條件下,幼林重於成熟林。

雲杉的抗病能力比紅皮雲杉強,自然的雲杉很少生病。

防治方法

1.消滅中間寄主,減少傳染源:興安杜鵑開花後,及時連根拔起,尤其是苗圃附近。

2.創建壹個雲杉和其他樹種的混合林。

3.在苗床上用塑料薄膜做拱棚,可以直接阻斷病原菌的侵染,侵染期過後去掉拱棚,可以得到很好的防病效果。

4.在侵染期,苗圃和人工幼林應及時噴灑藥劑,可用97%二氯化鈉和0.25%藥液加0.2%洗衣粉或20%三唑酮,每10 ~ 15天噴灑壹次,連續噴灑2 ~ 3次。

希望我的回答對妳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