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堅持“三個面向”,註重國際交流。在中英“Gap (GP)”項目期間,來自英國和澳大利亞的十多名誌願者來我校任教。在中德勞務技術合作項目中,學校是第壹批試點學校,並與德國亥姆霍茲-奧伯學校結為姐妹學校。學校也鼓勵學生交筆友。美國加州薩克拉門托的SUTTERZILLE成為學生中接觸時間最長、範圍最廣的學校。2004年與新加坡華飛偉力中學結成姐妹學校,進行各種對外交流,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
學校註重內涵發展,以精心打造原創素質教育為目標。“小規模、高質量、高質量”成為範靜中學發展的又壹新特點。
蘇州範靜中學是壹所位於市中心的公立初級中學,建於北宋著名人物範仲淹創辦的亦莊舊址。為了弘揚龔凡“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精神,學校被命名為範靜中學。
範靜中學因其古典的校園環境也被稱為“花園學校”。古樸的校門和郁郁蔥蔥的校園讓更多的家長和學生喜歡上了範靜中學。
學校現有28個教學班,學生1200余人,教職工108人。其中,省級教師1人;全市有1名“十佳校長”和“名校長”;市學科帶頭人16。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很多人都在英國、新西蘭留學過。學校是唯壹壹所具備全部聘請外教資格的公立初中,常年聘請外教。
為建設壹所歷史文化特色鮮明、現代氣息濃厚的人文學校,學校在花園式校園環境、人性化德育體系、主體性課程教學、專業化教師、人性化學校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有效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學校先後被評為省級精神文明示範單位、德育工作先進學校、江蘇省首批示範中學、江蘇省首批教育現代化示範初中、全市首批雙語實驗學校。
優秀的教學質量和嚴格的學校管理是範靜最大的特色。近年來,學校重視各項競賽活動的輔導,依靠自身力量培養了壹大批數學、物理、化學、英語等學科的競賽人物。學校每年向蘇州中學等四星級重點高中輸送大量優秀學生,辦學效益得到了社會的壹致認可。是蘇州教育界公認的公辦初中“領頭羊”,是省內有壹定知名度的示範性初中。
辦學特色:小規模,高質量,高質量。
1,生態景觀-園藝
學校的布局設計既符合亦莊傳統文化,又與蘇州園林相呼應。景點的設置特別突出蘇州園林的風格:白墻、瓦當、飛檐、長廊、花窗、曲墻等。學生置身其中,處處感受到園境的舒適和身心陶醉的喜悅——校園就是壹個花園,成為所有範靜人的精神家園。
2.環境大氣-人類文化
亦莊建築鄭文堂(元代)至今保留在校園內,其穩重古樸的建築風格和歷史積澱成為學校悠久歷史的標誌。學校利用地緣優勢和歷史機遇,將人文底蘊打造成厚重的教科書和學校教育取之不盡的源泉,輻射到整個校園,使之在校內流動。範仲淹生平事跡陳列在鄭文堂,範仲淹主要事跡被刻成石碑,讓學生不時瀏覽,受到教育。“讓每壹堆墻說話,讓每壹株植物成為自然教科書,讓每壹個景點發揮教育作用”成為校園環境建設的宗旨。
3.設施和設備-現代化
學校所有班級和專用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設備,現代化教學設施普及率為同類學校之首。
4、教育教學——質量。
學校努力讓每個學生享受公平的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現代人,創新學校工作,鑄造鮮明的學校特色,是範靜的追求。
多年來,學校堅持以愛國主義為紅線,以校園文化為基礎,以養成教育為抓手,以實踐活動為亮點的德育教育,特別是學校開展的“少年系列”特色活動:少年軍校、少年警校、少年電視臺、少年解說小組、少年禮儀班、少年郵局等。,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實踐世界,開闊了他們的視野。
學校教學以質量為核心,以“六個教學意識”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抓手,追求輕、負、高效的教學特點。
學校站在培養全面高素質人才的高度,開展教學工作,貫徹素質教育思想,落實“三項規定”,拓展第二課堂,促進學生特長發展。提高辦學質量,辦人民滿意的學校是範靜的壹貫追求。
5.教師隊伍-專業化
這所學校有壹支備受尊敬的專業教師隊伍。學校現有27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100余人,專任教師95人,其中特級教師2人,市學科帶頭人16人。市級以上骨幹教師比例居蘇州市區學校前列。
6、學校管理——以人為本
根據學校特點,提出並實施“基於制度的人本管理”理念,以制度治校、以制度管人,以人文關懷關註每壹位師生,充分尊重師生個體生命,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師生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