竈神準備用壹年的時間向玉帝匯報人類的素質和人類的過錯。為了避免他走得太遠,人們還在他送廚房竈臺時獻上焦糖做的糖錠。據說是為了讓他吃飯粘牙,讓他說不清楚話,讓他少說話,不說人間壞話。“送竈”的時候,要點的都是香燭。是夜了,屋裏香煙繚繞,供品琳瑯滿目,過年的氣氛壹下子就來了。臘月二十五是神仙下凡的日子。傳統上,每家每戶都要內外除塵,清除壹年的積塵,清理平時堆積的雜物。這壹舉動相當嚴重,用今天的話來說,可以稱之為壹場積極有序的群眾健康運動。經過這壹天的工作,每家每戶都是臟兮兮的,用品比以前好了,外表裏裏外外都是清新的,像個年夜飯。
從這壹天起,家家戶戶開始忙著春節的方方面面。第壹件事是為新年購買和準備各種食物。家家戶戶還必須磨面粉做湯圓,有的家庭用面粉自制年糕。前者的意思是“團團圓圓”,後者可以是“開開心心”“年年高”。二是準備新衣服新帽子新鞋。人們可能壹年到頭都穿著舊衣服,但他們必須在新的壹年裏審視自己的“衣服”。又壹次開始買春聯、年畫和“門神”貼在門上,樓上樓下。在這個時期,為了滿足大眾的需求,市場上出現了很多種這樣的東西。每個家庭也需要自己的東西。比如買春聯,店家會選擇“生意興隆遍天下,財源廣進達三江”,而壹般住戶會選擇“天增,人增,春意盎然,昆明喜氣洋洋”。
這個時期也是年中店鋪最忙的時候。壹方面,生意興隆,銷售火爆。另壹方面,年底是各家清理壹年往來賬目,向債務人討要欠款的時期。於是各家派專人處理此事,城裏出現了大規模的“討債”隊伍:“用布袋裝著賬單,由東向西過街。踏入重門,忙呼之,夫當歸齊。”有很多人因為各種原因不能按時還款。討債人責任重大,追求艱辛,往往夜以繼日,不顧夜以繼日的寒冷。
在那些不能按時付賬的人當中,其實有很多人是完全沒有能力付賬的。這些人除了欠店家的債,很可能還欠個人債。年底也是大部分債務還清的時候,所以這些人面臨著兩方面要錢的壓力。但是按照慣例,討債和討債只能做到除夕,大年三十不允許。責怪自己“運氣不好”是不吉利的。所以年夜飯是那些逃避賬債的人最後的通行證。如果他們逃過這壹關,明年就另當別論了。於是他們壹直在和討債人打交道,想盡壹切辦法熬過這個除夕:“千瘡百孔的債主來了,沒有任何打算很難要回來。我今天得上臺去避壹避,天亮後我就把它趕走。”但是,除了上面提到的窮人,總的來說,當新年到來的時候,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異常高興,情緒高昂。經過上面所說的所有準備工作,我們每天都在期待的除夕終於來到了我們的眼前,新年的慶祝活動也達到了高潮。除夕之夜的美景在日落時分。晚上,所有的家庭都聚集在室內,即使是離家很遠的人,也盡量在之前回家和家人壹起過年。大家壹起坐在燈下,吃著“年夜飯”,吃著喝著,有說有笑,這頓飯吃了很久。這是努力享受天倫之樂的壹年,故名“天倫之樂”。
這壹夜緊挨著過年,所以很多家庭長輩都是過了年夜飯就不睡覺了。還有說有笑,吃雜食。人們不會覺得這個夜晚更深更長。午夜時分,壹些人會去城裏的寺廟燒“頭香”。
雞鳴時分,家家戶戶,男女老少,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早已擺好供品的廳堂裏祭拜天地和祖先。然後,年輕人和老年人向他們的父母拜年,他們把多年前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發給他們的孩子。這是孩子們盼望已久的希望,他們終於高興地把它裝進了口袋。然後開門放爆音迎接新年,鄰裏相約拜年。從初壹開始的每壹天都是親朋好友歸來拜年的時期。客人多帶禮物,必須請客人喝“元寶茶”,就是在茶裏放橄欖,或者在茶蓋上面放壹顆橄欖。他還獻上了裝在金漆盤子裏的水果,並說:“祝賀妳!”。我會請妳吃葡萄酒和米飯。那時候長輩見晚輩都要送壓歲錢,對於經濟拮據的人來說,這難免是個不小的負擔。不過這種拜年方式在清末的蘇州被簡化了。交往多的人出門拜年,往往不進門,只替他們拋壹根刺,這樣可以節省應酬和開支:“換來新桃新彩,袍短到門。誰最怕頻繁折腰,匆忙拋刺過年。”在新的壹年裏,除了互相走動拜年,剩下的時間就是用各種旅行和娛樂活動來“慶祝”了。有的人出去溜達,去的最多的地方是拙政園、虎丘和相連的西園:“過年沒事幹,在園裏走壹走九曲橋。突然聽到孩子們壹起拍手,風箏晃了好久。”但近代以來,觀前街興起後,五顏六色的十裏長街成了過年遊玩的迷人去處,尤其是住在觀前街外的人:“城裏人愛洋場,城外人爭廟園。同時又普遍願意看,大家都很無語。”還有的出去看戲,聽書,喝茶。當然,更多的人往往是呆在家裏,室內的樂趣可以自己找,比如邀請親朋好友建壹個“方城”,打鼓彈琴,自己唱歌,等等:“美食、新衣、快樂使人老,千人投刺借俗名。每家每戶停業三天(指商家),不是牌聲或鼓聲。”正月初五,是財神(俗稱“路頭神”)的生日,到處都有“連上財神”、“連上五路財神”、“連上路頭神”的動作。財神掌管財富,關系到每個人,尤其是商人,所以他們的慶祝是最轟轟烈烈的。蘇州早已是東南繁華的商業大都市,商人隨處可見。可想而知,第五天的慶祝特別激烈。商人從財神得到三種以上的祭品:豬頭、鯉魚和公雞。鯉魚愛好者,諧音“李煜”,特別受歡迎。早在幾天前,來自農村的村民就在大街小巷向各個口袋兜售新鮮鯉魚。鯉魚又叫“銀錠魚”,所以叫“送銀錠”。
五年級第五天,商人廳正中掛了壹幅新的趙元帥畫像。除了三個祭品,其余的祭品都極為豐富。香燭點燃,滿屋燈火通明。接著,室內外燃放鞭炮,此起彼伏,全城轟鳴,聲震數百裏。而且連續不斷,它的聲音和力量對第壹天的早晨來說太強了:“鞭炮接不上,財神忙著爭。”我只希望今年生意好,為什麽不在五更的時候接送呢?"
最後,是十五元宵節。五月到期恰逢團圓,是為了好運。在這壹天,每個家庭都必須吃“元宵”,即湯圓,這也意味著團圓和好運。但元宵節的繁華在於“燈”,所以又叫“燈節”。它是家家戶戶和商店門前的大燈籠,是寺廟、花園、廣場等公共場所的大燈籠。日落之後,所有的燈都放在壹起,連城相連,紅光閃耀。燈籠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包括各種各樣的燈籠,植物燈籠,動物燈籠,人物燈籠,故事燈籠等。蘇城最常見的燈籠是兔燈、元寶燈、燈籠燈,其中最大最奇妙的是“龍燈”:龍身有頭有尾,鱗片閃爍,長* * *長,有長柄,由舞龍者手持。還有壹個特殊的人拿著壹個像大球壹樣的“滾燈籠”,玩著龍的身體,追逐甚至打鬥,他們在蘇城的大街上跳舞。
屆時,男女老少將成群出現。觀前和山塘是壹個活動的中心。它是壹個用彩燈裝飾的亭子,裏外明亮。在花園裏,有壹座大假山和高高的巖石,還燃放煙花,這是最吸引人的。來到這裏的觀眾摩肩接踵,個個面帶微笑。這個元宵除了看燈,還有壹個特別的“人氣”:所謂“十裏珠簾不卷,看燈人看燈人”,就是那種獨特的意境。宵夜會持續到深夜,熄燈後大家慢慢走回家。有壹種說法是,這壹天恰好是竈王爺歸來的日子,所以他回家的時候正好趕上竈王爺。
在即將到來的黎明,今年的春節慶祝活動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