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青島建立後,宣於1897年落入德國人手中,1914-1922年被日本人統治。日本在青島的第壹次統治末期,雖然城市知名度很高,但只顯示了德國和日本殖民者的“治理能力”,而不是中國人的功績。1922年,經過五四運動和隨後幾年中國人民的不懈努力,中國政府終於從日本人手中收復了青島。然而,從這座被外國統治了太久的城市回歸中國的第壹天起,就有很多聲音質疑中國人能否管理好青島。中國人從未如此渴望向世界證明。“八標”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可以確定的是,即使建造八大關別墅的初衷不是為了向世界證明,即使安八大關不能展示青島回歸以來中國人的全部成就,安八大關也足以向世界證明中國人可以把青島治理好。從這個意義上說,八大關絕對是壹個榮譽之地。20世紀以來,八大關因其在近代歷史上的特殊價值和以建築藝術為代表的豐富文化底蘊而獲獎無數:1994 65438+10月4日,青島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其中八大關獨特的歷史文化地位發揮了重要作用。2001年6月25日,“八大關近代建築”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6月23日65438+10月23日,在由《中國國家地理》主辦,國內34家媒體機構協辦的“中國最美地方”評選活動中,青島八大關被評為中國最美的五個城區之壹。這些榮譽既屬於八大關,也屬於青島。
為尊嚴而生
與廬山牯嶺別墅區在開工前就被中國人搶走不同,八大關的命運從開發之初就牢牢掌握在中國人手中。據史料記載,從1920年代末到1940年代初,八大關逐漸成為政界、商界、軍界、文化界名流的高級居所。清末軍務大臣、北洋政府外交部長王、民國青島市市長、原北京大學教授吳雲巢、原山東大學教授、民族實業家、俄國航海專家霍梅克、德國建築師比盧哈等都曾在此居住。但八大關的土地開發建設和居住權並不能輕易獲得,其所有不動產只能通過參與當時青島市財政局的租金競爭獲得,且必須在規定期限內開工建設,否則政府有權收回不動產。也許最值得註意的是,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八大關曾經是外國駐青島領事館和領事人員的住所,但所有這些領事館和領事人員都必須支付全額租金,才能在這裏居住。
與廈門北戴河海濱、鼓浪嶼別墅的隨意設計不同,八大關的建築設計和建設必須遵循嚴格的規定。1929年,國民政府將八大關地區定為“特別指定建築遺址”,同時成立了青島市建築美學委員會,負責審查和評定建築師提交的設計方案,獎勵優秀的建築設計。1932《青島市特殊區域樹木處理細則》強調,非萬不得已,不得砍伐樹木。如確需砍伐,應上報建築圖紙並經批準。同年《青島市建築暫行規則》專設壹章,對特別規定區域的建築標準作出詳細規定,涵蓋了這壹區域的範圍、建築位置、建築面積、建築層數、房屋風格、綠化、圍欄、屋檐、衛生間、廁所、外部裝飾色彩、設計等。同時規定建築本身應保持與居住者相對應的民族、種族、愛好的完美統壹。也許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八通門如此分散有序的原因。
為建築而生
八大關為後人展示了壹幅跨文化的對話畫卷。參與修建八大關的外國建築師來自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美國、丹麥、希臘、西班牙、瑞士、日本等國家,他們帶來了許多外國的建築思想和做法。但是八大關的設計中有很多中國人的傑作。華士別墅、英國總領事故居、東海飯店等。都體現了中國建築師在融合多元文化、展現現代主義藝術風格方面的深厚造詣。1930年代的中國建築是中國建築師的“自力更生”時期,八大關成為以、、張信齋、、、王、、蘇、、王平凡、黃家謨、、陳瑞庭、趙世林為代表的中國建築師的“試驗場”,他們不僅吸收了西方古典主義,正如後人評價的那樣:“青島的建築,壹方面是傳統的延續,同時又雄辯地宣告壹個新時代即將誕生。”這個時代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建築上的壹個收獲時代。“正是這些‘中國品牌’,讓八大關成為無數中國人引以為豪的地方,也見證了青島乃至中國人的‘尊嚴’。如今,八大關越來越成為青島人心中這座城市的象征。熱愛家鄉的感情也是從對這些建築的熱愛和懷念中不斷表達和釋放出來的。
科學與文化
新中國成立後,八大關變成了療養區,許多文化名人和勞動模範在這裏度假。對此,八大關很多老別墅成功實現了歷史轉型。65438-0958年,第壹次全國規劃工作會議在青島召開,以八大關療養院為例,在梁思成先生編著的《中國建築學會學術討論會報告》中有具體分析。李四光、郭沫若、茅盾、曹禺、孫犁、劉海粟等數百位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曾在此療養,進行研究和創作。
影視藝術
八大關街區的異域風情受到了影視人的青睞。長期以來,這裏已成為不可多得的天然影視拍攝基地。20世紀30年代,由洪深編劇、胡蝶主演的中國電影奠基之作《劫後桃花》在匯泉路22號別墅拍攝。改編自老舍作品的電影《爾瑪依娜》,今日在太平角壹路9號別墅拍攝。居庸關路14號的別墅,也因為拍攝了電視劇《宋慶齡和她的姐妹們》而獲得了“宋家花園”的別稱。此外,《家政與誠信》、《昕薇》、《洞穴13》等電影電視劇也曾在此拍攝。據統計,已有近百部影視作品拍攝了這裏的自然風光和建築內部。現在很多歌手的MTV外景也選在這裏。葉倩文和林子祥的《選擇》和《重逢》都是在八大關拍攝的。郭濤和梅婷的《父母的愛》在很多地方開始,八標記也是在這些地方拍攝的。青島打造“影視城”的目標與此不無關系。
航海和導航基地
青島是中國最早發展帆船運動的城市之壹。1903年,中國最早的遊艇(帆船)俱樂部在八大關成立。1936,俱樂部在現在匯泉路5號修建的航海碼頭、瞭望塔、遊艇倉庫等設施仍保存完好,是我國近代帆船文化的重要歷史遺跡。新中國第壹所帆船學校也坐落在關西沿海八大海灣匯泉灣,這裏曾舉辦過多次標誌性的帆船比賽。以上古跡成為第29屆奧運會奧帆賽主辦城市青島建設“帆船之都”的有力支撐。
海誓山盟的聖地
八大關充滿浪漫情懷,被譽為海誓山盟的聖地,由此衍生出壹種全新的海洋民俗現象:步入婚姻殿堂的新婚夫婦壹般都在這裏拍攝婚紗照,這幾乎成了青島婚禮的必備項目。在過去的幾年裏,八大關的各種風俗吸引了許多內陸城市甚至韓國和日本的新來者借用美麗的風景。壹年四季鮮花盛開,身著盛裝的情侶們在陽光和海風中歡快地行進,在大海、建築和花街的映襯下熠熠生輝,形成壹道美麗的人文景觀。這是八大關街區的最新形態,也展現了文化的最新活力,見證了八大關人文與自然環境的完美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