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才報告2005》預測,到2010年,中國專業技術人才總供給為4000萬,而總需求為6000萬。這個數據說明專業技術人員還是會供不應求。
中國38%的大學生是工科生,主要在IT、微電子、汽車、環保、
系統集成、新材料、新能源和節能技術開發、條形碼技術、鐵路高速客運技術等領域。預計到2010年,第二產業人才數量最多,達到122萬。
作為服務業,第三產業將是就業人數最多的部門。壹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量很大,如涉外會計、涉外律師、涉外金融服務、同聲傳譯、電子商務、數字媒體、物流、心理咨詢等。人才缺口預計325萬。
2005年《中國人才報告》顯示,我國在“十壹五”期間將需要大量人才:以電子技術、生物工程、航天技術、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為代表的高科技人才;信息技術人才;機電壹體化專業技術人員;農業科技人才;環境保護技術人員;物流人才;金融服務人才;律師人才;體育管理人才;石油勘探開發人才;生物工程研發人才等。
航天專業升溫。
隨著神舟六號的成功發射和回收,大力發展航天事業已被列入國家“十壹五”規劃。航空航天包括哪些專業?畢業生的去向和前景如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副院長孟表示,我國飛機的發展空間很大,很多應該使用飛機的民用領域還沒有開發利用,私人使用的空間幾乎沒有。因此,未來我國急需飛機設計與工程專業的人才。
蒙說,科技的發展需要既會學習又會應用的科技人才,而飛機設計與工程專業屬於理論與工程並重的學科。專業對學生的數學、物理、建模要求較高。學生畢業後會去科研單位,研究所,或者民航。因為基礎學科是力學,這些學生也可以去壹些企業做研發工作,比如給企業設計沖床。
此外,在航天專業中,以電子學和自動控制為基礎,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專業以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為主;飛機動力工程,培養液體火箭發動機設計和固體火箭發動機設計人才,是壹個發展前景很好的專業。這些專業的畢業生不僅可以在研究部門從事固液火箭發動機的設計、實驗、研究、操作和維修工作,還可以從事壹般的機械設計和實驗工作。
材料R&D人才成為焦點。
“十壹五”期間,國家產業政策明顯向以新材料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領域傾斜,這無疑將對新材料產業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與此同時,我國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對新材料的需求不斷擴大。開發這類新材料的人才自然成為企業關註的焦點。
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孫京紅表示,畢業生可從事各種材料的制備、加工成型、材料強化等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裝備設計與管理。
體育產業的人才熱
據BOCOG人事廳廳長徐誌軍介紹,到2008年,中國將需要至少65,438+0,000名體育專業人員,尤其是奧運會期間,僅在BOCOG工作的工作人員就將達到4,000多人。而體育營銷、評估相關的體育管理人才也會很吃香。
與此同時,中國的體育用品市場在2005年已經達到500億美元,並且未來將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長。然而,中國的體育產業壹直苦於管理人才的嚴重短缺。在過去的20年中,中國企業在體育贊助方面的支出超過6543.8億元,但大多數都以失敗告終。沃爾沃賽事管理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梅爾·皮亞特(Mel Piatt)認為,中國企業在賽事贊助方面最大的軟肋在於缺乏贊助管理人才,很少有人對體育有深入的了解和管理經驗。
對此,教育部將體育產業管理人才列為2006年高考新增專業。北京體育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孫表示,體育產業管理專業主要培養體育及體育相關領域從事體育產業管理的應用型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在各類體育企業、職業體育俱樂部、健身俱樂部、體育中介公司、體育項目管理中心、體育機構工作。
物流管理行業將快速發展
加入WTO後,中國現代物流將進入壹個快速增長和全面發展的新時期。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丁俊發預測,我國物流需求的高速增長期將持續10 ~ 15年,特別是“十壹五”期間。隨著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進出口貿易的進壹步擴大,物流需求規模將繼續擴大。
目前,物流專業人才已被列為全國12緊缺人才之壹。據智聯招聘最新發布的網絡招聘數據顯示,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上海世博會的臨近,物流行業招聘人才的“繡球”已經高高拋起。到2010年,我國本科及以上學歷物流人才需求約為30 ~ 40萬人。目前各高校物流專業每年的培養規模在5000人左右,物流規劃咨詢、物流外向型國際、物流科研是行業內最緊缺的。
北京物資學院物流系主任吳越表示,目前,教育部已批準75所高校開設物流管理專業。本專業主要培養物流管理、規劃、設計等具有較強實際操作能力的高級現代物流管理人才。畢業生適合在國家、各省區市各級經濟管理部門、國內外貿易公司、工商企業、物流中心從事物流及相關運輸、倉儲、物流管理工作。
金融人才競爭激烈。
隨著2006年底中國銀行業全面開放的臨近,外資銀行搶灘北京、上海等中國大城市的步伐開始加快。克而瑞咨詢公司首席執行官高永表示,目前,中國各大城市的金融市場正在悄然上演壹場“人才爭奪戰”。銀行信貸、國際金融、金融法、資本運作、保險顧問、投資分析等。都是高需求高要求的崗位。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金融系主任李健表示,金融專業是培養具有金融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能夠在銀行、證券、信托、投資、保險等機構工作的人才。
高永說,國際金融公司招聘人才的標準首先是外語水平高、熟悉國際金融業務和與客戶關系良好、有服務意識的人才;其次是熟悉銀行業務、精通軟件知識的科技人才;第三是中高級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