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涇縣何時撤縣並市?
受縣政府委托,現將我縣“撤縣設市”工作情況匯報如下:\x0d\為轉變我縣經濟增長方式,實現跨越式發展,加快我縣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提升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根據縣委、政府領導指示,縣民政局於2月12日專程到省民政廳、地名司,我查閱了解了“撤縣設市”工作情況,並向縣委常委會議作了專題匯報。2月23日,縣委常委會會議決定,我縣“撤縣設市”工作正式啟動。\x0d\ 1。“撤縣設市”的政策、背景、形勢\x0d\為推進城鎮化步伐,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設市標準,嚴格審批程序,有序改市為具備行政區劃條件的縣”。國務院決定解凍已凍結16年的“撤縣設市”審批,有序推進“撤縣設市”。2013、12至13,中央高規格召開全國城鎮化工作會議,明確了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對城鎮化總體布局作出安排,提出了“兩橫三縱”的城鎮化戰略格局。我縣處於規劃中的“皖江城市帶”。\x0d\從我省情況看,全省16個地級市,縣級市只有6個,包括原地級市巢湖市,結構極不合理。同時,與周邊省份相比,縣級市數量存在明顯差距(山東省365,438+0個縣級市,浙江省22個縣,江蘇省27個縣,河南省22個縣,湖北省24個縣)。因此,省委、省政府擬以此為契機,調整我省縣級市布局和結構,支持有條件的縣積極申報縣級市改革工作。\x0d\目前省政府正在制定“撤縣設市”的方案。對初步符合條件的縣(區),根據相應的指標和布局需要,先後排出了20個“撤縣設市”名單,我縣位列其中。\x0d\從各地申報的情況看,165個縣的“撤縣設市”申報材料已上報國務院審批,其中我省只有壹個“潛山縣”。另外六個縣正在省政府排隊等待批準(包括宣城的“廣德縣”)。\x0d\ II。我縣“撤縣設市”的條件\x0d\ (1)經濟發展初具規模\x0d\2013。我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2.2億元,三次產業比例為22.0:44.3:33.7,人均生產總值達到20365438。\x0d\全縣35.58萬人,其中從事非農產業7.2萬人,縣政府所在地涇川鎮從事非農產業5.4萬人,全縣從業人員24.7萬人,其中第壹產業9.3萬人,第二產業6654.38萬人,第三產業9.3萬人。\x0d\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7家,工業總產值10238億元,工業增加值23.6億元。\x0d\全年進出口總額12399萬美元。其中出口10581萬美元。\x0d\(二)社會事業穩步發展\x0d\全縣有學校158所,在校生3.8萬人,其中宣城工業學校、因特學校1所,省級優秀民辦學校1所,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科技創新企業1家,多個“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醫療衛生機構20個。千人擁有醫療床位3.3張,衛生技術人員3.4人。文化、體育、廣播電視競相發展,基本滿足人民文化生活需要,社會保障體系健全。\x0d\我縣先後被授予“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稱號,入選“中國綠色發展十佳縣”,全省首個“全國有機農業(茶葉)示範基地”,省政府旅遊經濟強縣,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省雙擁模範縣。\x0d\(三)城市公共* *基礎設施比較完善\x0d\城市公共* *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其中自來水普及率100%,道路鋪裝率100%,有良好的排水系統。縣城面積10.6平方公裏。有汙水處理廠,日處理汙水2萬立方米,汙水處理率74%,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7.1平方米,城市綠化率達到32%,全區森林綠化率64.2%。\x0d\ (4)放寬條件有獨特優勢\x0d\據咨詢,目前民政部正在制定“撤縣設市”的新標準,預計今年年中頒布。按照咨詢中“撤縣設市”的新標準,我縣GDP等經濟指標排名不占優勢。但是,新標準放寬了條件。即:壹是旅遊資源豐富的縣有兩個以上“4A”景點,可放寬;第二,歷史上的革命老區可以放寬。\x0d\我縣文化旅遊資源豐富。目前有國家級文保單位5處,省級文保單位11處。涇縣是著名的“宣紙之鄉”,民族宣紙的發源地,其制作技藝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外開放景區12個,其中4A級景區5個,3A級景區5個。2010-2013連續四年獲得全市旅遊經濟發展獎。\x0d\目前,我縣已被列入國務院批準的《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建設發展規劃綱要》,旅遊業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x0d\同時,我縣歷史上是新四軍司令部所在地,中央東南局所在地,皖南事變發生地,屬於革命老區。\x0d\ III。“x0d”的意義我們認為“x0d”有利於我縣經濟轉型,加快我縣經濟融入長三角經濟圈,進壹步擴大對外交流,改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的資金和資源為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二是進壹步明確我縣城市功能定位,提升規劃標準,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提升城市品位,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管理格局,提升縣城綜合承載功能。三是有利於促進農業人口向城市轉移和轉移人口的市民化,推動二、三產業快速發展,加快我縣經濟結構調整優化,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第四,它將進壹步提高我縣的知名度,使我縣旅遊的資源優勢發揮更大的效益優勢。五是“撤縣設市”後,中央和省級財政將支持更多的項目資金,提高財政支持的標準,進壹步加大城市建設的力度。第六,“撤縣設市”也是近年來縣委政府領導班子和涇縣全體人民的迫切願望。\x0d\ IV。申請程序\x0d\縣級人民政府組織縣級民政及相關部門制定方案,再由市級向上壹級省級人民政府逐級請示直至國務院。國務院由民政部審核,並征求了相關部委的意見。民政部起草了報批稿,並上報國務院。國務院同意後,民政部批復給省政府。\x0d\ V .計劃和當前工作開展\x0d\壹是完善領導機構。成立撤縣設市領導小組,由縣委書記任組長,分管四大班子領導任副組長,民政局、住建委、財政局、農委、國土局、旅遊局、黨史辦、檔案局(縣誌辦)、統計局、經信委、 商務局、公安局、涇川鎮等相關部門為成員,定期召開工作會議,及時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並納入撤縣設市資金。 \x0d\二是制定實施方案。明確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實施步驟,細化每個階段的具體任務和措施,將每個階段的任務分解並鏈接到相關單位,落實到具體責任人。\x0d\三、做好申報工作。成立工作組撰寫申報材料,從基礎條件、經濟實力、旅遊資源和交通區位優勢、革命老區發展潛力和條件等方面闡述和論證開展撤縣建市工作的必要性和重大意義,積極與市政府和上級民政部門對接,加快撤縣建市申報材料上報工作。\x0d\第四,廣泛宣傳發動。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深入基層為契機,充分發揮廣播、電視、網站等媒體的作用,廣泛宣傳撤縣建市的重大意義,引導全縣各級黨政幹部群眾積極參與撤縣建市工作,形成“人人參與, * * *建* * *享”和撤縣建市工作的強大合力。 \x0d\ VI。建議設市名稱\x0d\根據國務院《地名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和我縣實際情況,縣委常委會初步研究意見是,暫定名為“涇縣市”。在\x0d\之前,提出了三個建議名稱,這裏也報道出來,供大家參考。\x0d\1,荊州市。由於甘肅省轄區內已有“涇川縣”,根據《地名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采取統壹行政區域內行政區域名稱不能重復的原則,故我縣更名為市時不能使用“涇川市”。\x0d\周這個字和“傳”差不多。“州”這個詞的意思是“住在河邊”。(河邊築墻抗洪)和“水中生活”(平地窪地築墻抗洪)。這種沿河居住的形式被稱為“周”,意思是依水設市,這與我國的地理和地貌非常相似。\x0d\2。水鏡市。青弋江古稱水鏡。據《後漢書·明帝》“有水鏡,蕪湖以水聞名”,這也是涇縣地名的由來。\x0d\3。史靜。直接從縣名開始,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