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強地震
壹般情況下,5級左右的地震可以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或災害。據史料記載,福州歷史上曾發生過兩次破壞性地震。
(1)明代萬歷二年八月初四(1574八月19)福州-連江地震。
震中位置:北緯26.2,東經119.4。
星等:M=53/4。
地震情況:地震震中烈度達七度(圖2-2),福州、連江等地遭受不同程度破壞,地震波及面積較大,福建大部分地區均有震感。
福州:八月的白天,空中打雷,大地震。房山(即五虎山)的巨石墜入田間。聲音從西北到東南,但不是所有的縣都有。
連江:秋八月,有壹次大地震,有聲音。從西北方向,巖石掉落,房屋倒塌。
興化府:地震結束,從東南到西北,聲如雷鳴,房屋搖晃,水溝漫溢。
南平:地震從結束到申遺時都是聽得見的。
尤溪:有大地震,其聲如雷。
大田:所有七個縣的地震都壹樣。
泉州:地震,紫茂山裂谷。
姜樂:八月地震。
惠安和永春:地震。(2)清道光五年(1825,10)九月永泰地震。
震中位置:北緯25.9,東經119.0。
星等:M=43/4。
地震情況:永泰地震雷聲大,多處房屋受損。據估計,震中烈度達到六度。
第二,有震感
震級約為4級。地震發生時,大多數人在震中附近都能感覺到。這種地震被稱為有感地震,但壹般不會造成破壞或只有輕微破壞。至於感覺的程度和範圍,與地震的深度和時間有關。福州地區有史料記載的有感地震***91次,其中4.0 ~ 5.0級地震3次。福建省地震臺網建立以來,福州地區共記錄到3次3.8級以上地震,分別是1996年5月27日福清縣東南部4.0級地震、平潭東南部3.8級地震和1999年9月24日福州白廟3.8級地震。
(1)明成化二十壹年十月,丁偉(1485 12.6)福洲地震。
震中位置:福州。
震級:M=4。
地震情況:福州地震,從西北方向開始,可聞,羅源、連江、長樂也有震感。
(2)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七月六日)六月福州地震。
震中位置:福州。
震級:M=4。
地震情況:福州專區:福州、興化專區均有震感;福州豪宅夜地震。連江:夏六月地震。杏花樓、莆田、仙遊:地震可聞。
(3)明嘉靖二十二年四月六日(1543年五月九日)陳賡連江地震。
震中位置:廉江。
震級:M=4。
地震情況:連江:夏季和4月發生大地震。福州、興化、泉州、漳州同壹天都有震感。
(4)福清縣東南地震6月5438+0988+10月31。
震中位置:北緯25.65,東經119.50。
星等:ML=4.0。
震源深度:9公裏。
地震情況:宏觀震中位於福清城關東南部,距微觀震中約4公裏。地震帶的烈度是五度。地震時,中心區及其周邊有強烈震感,對地震現場的宏觀勘察劃定了五至三度的三個烈度區(圖2-3)。
五度區:五度區內等震線經過福清的龍溪、路宏、悠唐、安民、百度,呈長軸向東北走向的橢圓形,長軸約17km,短軸約12km。地震時,房間裏的大多數人都被震醒了,有的人感到恐慌而逃離,有的人感到不穩定。屋內不穩定的物體被推倒,撞倒。外面很多人也感覺到了。地震時,油塘村水田水面起伏,泥鋪村池塘裏的魚成群跳出水面。
區域內房屋有輕微損壞,有落灰落土現象。例如,在安民村,壹個壁龕的頂角掉了;北林村出現墻體裂縫,抹灰層剝落約30平方厘米。宜都中學壹教室窗臺厚2厘米的砂漿面層脫落,面積50×47厘米;譚松、楊霞、莊店等地有零星瓦片掉落,其中義都村屋頂有7、8塊瓦片掉落;龍溪村壹口井的舊水池出現裂縫。
四度區:四度區範圍較大,北起長樂石門地區,南至莆田河口附近,東邊界沿長樂漳港、松下、福清港頭、江陰壹線延伸,西邊界向東南突出,沿長樂錢瑩、福清關口、莆田莊邊壹線延伸。壹般呈豬腰形,北段東北,南段西南。長軸約72公裏,短軸約35公裏,面積約2000平方公裏。
四度區:地震時大部分人在室內有感覺,只有少數人在室外有感覺,正在移動的人壹般沒有感覺。人們感覺到床在晃動,看到懸掛的電燈在晃動,聽到身邊器皿的砰砰聲,門窗玻璃嘎吱作響,門環和箱扣的銅環叮當作響,屋頂瓦片沙沙作響,地板和衣櫃都在晃動。
三度區:壹小部分還在室內的人感覺到了。有人感覺到房子在晃動,看到室外電線在晃動,聽到門窗細微的響聲。
(5)1999年9月24日65438+福州M = 3.8級地震。
地震位置:北緯26.10,東經119.45。
星等:ML=3.8。
震源深度:13公裏。
地震情況:從0999年9月23日21: 23開始,在福州(牯嶺白廟)東北約13公裏處發生小震群,到6月底5438+0999,65438+2月31,458次小地震。2.0 ~ 2.9級地震33次;3級以上地震9次,最大地震為9月24日3.8級(表2-2)。這次震群活動震級小,但頻率很高,這在福州地區歷史上是罕見的。本次震群活動的地震次數約占福州1971以來地震總數的70%。地震發生後,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視,加強了對該地區地震地質構造和地震活動的研究工作。當3.8級地震發生時,震中附近和福州市都有震感。
表2-22099年9月23日至2009年2月30日牯嶺白廟小地震頻度統計表。
地震震級
此次3.8級地震的宏觀震中位於福州牯嶺白廟村,極震區烈度為五度。
五度帶:五度帶是壹個走向西北的橢圓形,沿白眉、新土嶺街辦、雞冠山壹線分布,夾湖、恩丁村為五度異常帶。該地區的人們普遍聽到強烈的地面聲音,室內室外都有上下震動感。房間裏的人倉惶逃離,門窗嘎嘎作響,屋頂瓦片嘎嘎作響,屋頂塵土飛揚,部分屋檐瓦片掉落,桌上花瓶等器皿掉落。比如白眉村兩個煙囪掉磚,個別抹灰墻面出現裂縫,壹個石基豬圈被推倒。
四度區:四度區範圍較廣,包括千陽、牛巷、公平、民益、南陽、郭綸、牯嶺坪、大洋、梁厝、鵝鼻等地。在震區,人們壹般會聽到大地的聲音,大部分在室內感受到,有人驚慌逃離,門窗、屋頂瓦片聲響,灰塵落下,也有人在室外感受到。
福州和亭江是三度區。地震時,有人在室內感覺到,聽到了大地的聲音。
第三,水口水庫誘發地震
水口水庫壩址位於閩清東橋鎮閩江幹流上。1993年3月31日,水庫蓄水。5月23日,福州地震遙測臺網記錄到第壹次0.6級水庫誘發地震,震中在古田縣河口附近。7月23日,連續發生兩次3級以上地震,並伴有壹系列小震。此後,地震活動起伏不定,並逐漸增加。自1993年3月31以來,* *共發生1500余次地震,最大地震為1996年4月21,震級為4.1。水口水庫誘發的地震引起了省市領導和地震部門的高度重視。水口庫區加強了地震監測和前兆臺網建設,密切監視庫區地震活動發展趨勢,組織有關專家對水口庫區周邊地震地質構造、歷史地震和水庫地震活動特征進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水口庫區誘發地震具有以下特征:
(1)水口庫區在歷史上屬於少震、弱震區。庫區20公裏範圍內,1971至蓄水前基本無弱地震活動,僅在庫區周邊的福州、永泰、長樂、閩侯、連江等地記錄到5次≥3級地震,最大地震為閩清1991,6月5日震級為3.5級。100 km庫區歷史上發生過三次中強地震,分別是北宋四年(1067)的尤溪M 53/4地震、明二年(1574八月19)的福州-連江M 53/4 34地震和道光五年地震。
(2)震中集中。主要集中在大壩上遊區域,面積約13平方公裏。震中分布的優勢方位約為東北30° ~ 35°。
(3)地震的震源深度較淺。主要分布在11 km左右,基本穩定在4 ~ 10 km,少數深度達到14 km,明顯淺於周邊地區構造地震的震源深度。
(4)地震與水位變化密切相關。高水位時水位的突然變化往往誘發大地震。水口水庫地震與水庫水位的對應關系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情況。第壹,在蓄水初期(大致在1994年3月前),水位還沒有達到正常運行高度時,水位急劇升降,然後發生地震,地震發生的時間滯後於水位快速變化的時間。二是水位基本達到正常高度60米以上後,水位大起大落後會誘發大地震,但地震發生的時間長時間滯後於水位的變化,蓄水初期的這種特征隨著蓄水時間的推移已逐漸消失。
(5)庫區單體地震活動少,小地震以成組為主。對庫區地震序列的分析表明,無論在不同時期還是在整個序列中,庫區地震都具有構造地震的前兆震群或前震序列性質。
1993年6月至1995年3月,庫區發生了多次應變能釋放相對集中的小震,每次事件都有3級以上的大震。在經歷了壹年的相對平靜後,4月21,1996發生了4.1級地震,這是迄今為止庫區發生的最大地震。
4.1地震震中烈度為五度(圖2-4),宏觀震中位於碗口-千陽壹帶,極震區包括碗口、千陽、坑兜、松溪、柳城等自然村。
五度區:五度等震線穿過水口鎮所在地,西南方向延伸至高州,北北轉向柳城,西轉向東,經後王村、唐都村,止於水口,呈橢圓形,走向東北,長軸約12km,短軸約8km。五度區大部分在古田縣,約占總面積的75%,南平、閩清約占75%。地震時,室內外大部分人都聽到了雷聲,感覺地面凹凸不平。幾個人倉惶逃離,床、門窗晃動,桌子、櫃子上的碗碟相互碰撞,懸掛物晃動。該地區的當地房屋受到輕微損壞,如磚房墻壁脫落的泥土,墻壁出現裂縫,加劇的舊裂縫,屋檐上零星掉落的瓦片,寺廟前掉落的匾額等。,壹些年久失修的舊土墻傾斜開裂。
四級區:四級區等震線東至閩清東橋,西至尤溪西濱、揚中,南至閩清白雲,北至古田縣。它是壹個向東北方向擴展的橢圓,與第五度區的長軸偏離約20度。長軸約33公裏,短軸約24公裏,總面積約700平方公裏。地震時,室內大部分人感覺到房子在晃動,而室外只有少數人感覺到。
三度區:三度區面積很大,大概2000平方公裏,區內少數人感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