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戰爭的最後壹頭大象》的中心思想

《戰爭的最後壹頭大象》的中心思想

本文講述了抗日戰爭中幸存的最後壹只大象——嘎草,在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經走到盡頭的情況下,重新套上象鞍,來到羅達河邊緬懷過去,憑吊戰場。最後,他在埋葬戰友的“百象墓”旁挖了壹個坑,把自己莊嚴地埋葬了。贊美加卡卡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原文介紹:

西雙版納曾經有壹隊威風凜凜的象兵。所謂象兵,就是騎著大象去打仗的軍隊。與騎兵相比,象兵不僅可以發揮機動快速的作用,還可以用長鼻子劈開敵人,用蹄子踩死敵人,直接參與戰鬥。壹大群大象像雪崩壹樣撲向敵人,塵土滾滾,吼聲鋪天蓋地。

1943年,日本侵略者入侵緬甸,他們踏入了與緬甸僅壹河之隔的西雙版納邊境小鎮羅達。大象士兵在羅達河岸與日本侵略者作戰。戰鬥異常激烈,槍炮聲、戰鬥聲、大象吼聲驚天動地;鬼子在羅達河扔下了70多具屍體,我們的80多頭大象全部中彈倒地,河水被鮮血染紅。

戰鬥結束後,片頭在羅達河邊挖了壹個20多米寬的大坑,將倒下的戰象莊嚴地埋葬,並在坑上立了壹座紀念碑:百象墓。

滿廣弄村的民工在搬運壹頭戰象的屍體時,意外發現壹頭公象還有呼吸,脖子被刀割開,壹顆機槍子彈穿過它的前腿,渾身是血,但它還活著。他們用八輛馬車把它運回了寨子。這是幸存的戰象,名叫加卡卡奧。好心的村民治好了,養了起來。

象鞍上有彈孔,似乎還有血漬,混合著壹股奇怪的皮革味、煙味、戰爭灰塵和血腥味;象鞍中央有壹個蓮花形的坐墊,周圍有壹圈銀鈴和杏穗。二十六個季節的風霜雨雪磨破了,卻依然顯得厚重奢華。嘎曹戴著象鞍,更添英氣。

“它要戴大象馬鞍做什麽?”我不解地問。“恐怕這不是個好兆頭。”博農丁皺著眉頭悲傷地說:“我想它可能會離開我們去參加大象葬禮。”

我和Bononding耐心地等著,直到東方吐白,然後我們鼓起勇氣去坑裏看。這個坑大約有3米深。加卡卡躺在坑底,臉側著,鼻子彎在腿上,眼睛睜得大大的,盯著天空。

它死了。它沒有去遙遠的神秘祖先留下的大象墓。它在大象墓旁挖了壹個坑,和曾經並肩作戰的同伴埋在壹起。

作為壹只老戰象,它找到了最好的歸宿。坑內有壹股腐爛的味道,還能看到26年前埋葬的戰象遺骸。在紅色的土壤裏,似乎還露出白色的象牙。牙齒因為挖坑被沙子磨壞了,在晨光中閃耀著奢華的光澤。

博諾丁牙疼地咧嘴壹笑,苦著臉說:“我們在這裏撿象牙,只怕蓋新竹樓會著火,買麅子牛會被老虎咬死!”“對,會遭報應的。”我說。

看著戰象高貴的身軀,感覺自己的靈魂是猥瑣的。我和博農丁壹起把土推到坑裏,填好,夯實,然後拖著疲憊的身軀空手回到寨子。

本文摘自現代沈的《最後的戰象》。

擴展數據寫入背景:

《戰爭的最後壹頭大象》是沈小說集《動物小說之王》中的壹部中篇小說。2008年,11由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屬於兒童小說。

動物小說之所以比其他類型的小說更吸引人,是因為這種題材最容易讓人看穿人類文化的外殼和文明社會的種種虛偽表象,最能毫不掩飾地直接表現出醜與美融為壹體的原生態生活。

壹只即將踏入墳墓的戰象,掙紮著套上當年的象鞍,跋山涉水來到百象冢,與和他壹起浴血奮戰的戰友合葬。聰明的獵人覬覦百象墓中數百根價值連城的象牙,壹路悄悄跟隨老戰象。暮色中,老戰象用盡了生命中最後的力量,去迎接同伴,去迎接這片曾經充滿鮮血的土地。

關於作者:

沈,原名沈,2013第八屆中國作家富豪榜作家。1952 10出生於上海亭,祖籍浙江慈溪,漢族。* * *黨員。大學文化。有職稱的文學創作第二層次。1982 10加入省作協,1985 9月加入中國作協。

1968初中畢業去西雙版納傣族村插隊定居。1975年應征入伍,任宣傳部長。1992年調入成都軍區車間。

沈最擅長動物小說。被譽為“中國動物小說之王”。代表作有:《獵狐》、《第七只獵狗》、《再次被狐貍欺騙》、《狼王之夢》、《白象家族》、《黑斑羚的飛翔》、《最後的戰象》、《獵雕師的遭遇》、《與烏鴉為鄰》、《野狗女王》、《鳥奴》、《混血豺狼王》、《雪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