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濟南特色建築介紹?

濟南特色建築介紹?

說起濟南的特色建築,最著名的要數龍山文化城子牙遺址、靈巖寺、濟南付雪文廟、紅樓教堂等濟南標誌性建築。濟南又稱“春城”,是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壹,山東省省會,山東省政治、文化、教育中心,中國人民解放軍七大軍區之壹濟南軍區司令部所在地,其領導機構駐地。濟南因泉水眾多而被譽為中國“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壹城有山,半城有湖”之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史前龍山文化發祥地之壹。以下是仲達建築咨詢公司為建築師整理的濟南相關建築資料。具體內容如下:

濟南特色建築——濟南付雪文廟

濟南付雪文廟簡介:

濟南付雪文廟位於濟南市歷下區胡明路248號,北臨大明湖,還有芙蓉街等老城區的街巷。濟南付雪文廟始建於宋熙寧年間(公元1068-1077),元末倒塌,明代洪武年間(公元1369年)重建。清代對文廟進行了多次修繕,但基本保持了明代文廟的規模和建築布局。

南接芙蓉街,北接大明湖。建築布局合理,規模宏大,是濟南重要的歷史文化遺跡。自2010試營業以來,文廟已成功舉辦了“新春祈福會”、“和諧中國——海峽兩岸中華經典文化誦讀會”、“文廟大講堂”、“韓國油畫名家作品展”、“成人禮”、“開館儀式”等公益文化活動,並與多所大學、小學、中學合作建立了實踐教學基地。濟南付雪文廟逐漸成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陣地和社會廣泛認可的儒家文化傳播中心。

建國後,孔廟被小學和工廠占用,許多建築被毀。1992成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開始進行大修,對殘存的古建築進行修繕,拆除的部分進行重建。修復後的文廟將恢復祭祀孔子的功能,成為濟南歷史文化保護區的核心部分。

濟南特色建築——濟南付雪文廟

付雪濟南文廟的建築歷史:

濟南付雪文廟建於宋熙寧年間(公元1068-1077),位於大明湖畔。它在歷史上被破壞和重建過幾次。晉代時,付雪文廟遭到戰爭的嚴重破壞,並於元末倒塌。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重建,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擴建,歷經數代重建。到明朝末年,建築布局已經完善。到了清代,文廟不斷修繕,但基本保持了明代文廟的規模和建築布局,使付雪文廟的面積北至胡明路,西至宮媛強根街,南至南門,東至曲水亭街。

濟南付雪文廟是歷代濟南的文化教育中心,但民國廢除科舉後,付雪文廟逐漸衰落。由於連年戰爭,濟南付雪文廟在解放前被毀。解放後,大成殿曾被改建為禮堂,後來付雪文廟成為大明湖路的小學建築。

據考證,我國已知的文廟中,除山東曲阜孔廟、江西萍鄉孔廟、南京六合孔廟、蘇州孔廟外,都比濟南孔廟修建得晚。結合其巨大的規模和影響力,可見濟南文廟在全國的重要地位。於2005年9月10開始施工。經過五年的精心維護,濟南付雪文廟於2010年9月28日全面竣工。濟南付雪文廟位於濟南市大明湖路214號,是中國現存重要的政府級文廟。其主體建築大成殿位於南北,是濟南最大的單體古建築。據史料記載,濟南付雪文廟原是壹個龐大的建築群,全長247米,寬64 ~ 66米。整個建築群對稱地分布在壹條中軸線上。從保留下來的影壁、南門、池畔、大成殿等四座建(構)築物中,仍能依稀分辨出當年的氣勢。

濟南特色建築——濟南付雪文廟

付雪濟南文廟的建築格局:

從南到北,文廟的格局是主要建築,如南門,規則亭,邢星門,盤池,屏門,薊門(俗稱大成門),大成殿,東西走廊,明倫堂,和尊經亭。在南門的內側,有兩個“循規蹈矩的亭子”,分為東、西兩部分,呈圓形,寓意“方圓不可無規”,警告儒家學生要有嚴謹的學習態度。但與其他地方的其他文廟不同,濟南付雪文廟整體呈曲線狀,這在文廟中較為少見,可能與文廟初建時的地理環境有關。

濟南文廟的壹大特色就是它的池畔,不僅是大池畔,還有小池畔,這在文廟裏是比較少見的。另外,其他地方的孔廟裏的池畔大多只是象征,有的最多只能放些死水。這裏的池畔不僅充滿了水,而且還有壹股流動的泉水,這在中國即使不是獨壹無二的,也是極其罕見的。這充分說明濟南在歷史上有發達的水系,體現了泉城的特點。

池畔的泉水從南面的芙蓉街流出,經明渠道安流入大小池畔,再經戴宇流入曲水亭,再流入大明湖。這壹次,他們配合維修工程,挖掘並恢復了之前的水道。這樣,來文廟的遊客不僅可以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還可以領略濟南泉水文化的特色。

濟南特色建築——濟南付雪文廟

付雪濟南文廟的建築形式:

文廟的正殿

大成殿有九個開間,是該省最大的單檐屋頂建築。濟南文廟大成殿付雪大成殿是濟南最大的單體古建築,也是山東現存最大的單檐古建築之壹,在全國文廟大成殿中排名第三。正殿寬九間,東西寬34.5米。四室進深,南北進深13.9米;高度13.86米,占地面積約480平方米。單檐宮殿屋頂黃琉璃瓦,木架為擡梁結構,柱分、角、翹,保留了宋代建築的特點。屋檐下有個水桶,兩個明朝的,壹個在另壹個。門和墊子上畫著彩色的圖畫。大廳采用減柱的方式,頂棚設置在頂部,標高不同,其中開間與第二間之間的頂棚較低,尖間與端間的頂棚較高。寺廟的周東、西、北三面都有飛檐環繞,南前檐中間的所有房間都由六扇抹灰的菱形門隔開,但兩端的房間都是菱形窗戶。在1950年代,大成殿和玉貝廳供奉孔子和四尊雕像,頂部懸掛幾塊清朝皇帝題寫的匾額,這些都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2005年,偶然發現壹塊清世宗禦筆“無民生”的殘匾。2009年9月,壹座高2.72米的全新塑料孔子雕像正式落成。之後,四培和十二哲的雕像將被遷移,孔子弟子的雕像將被放置在大成殿南側的東西回廊。

大成殿原本位於壹個寬闊的平臺上。隨著時間的變遷,建築已經破損,文革中脊柱獸被砸碎,大殿地基已經與地面齊平。在重建時,工程師們采用了“落架提升”的方法,即把正殿全部拆除,仔細標註構件,擡高地基,然後盡可能利用原有材料進行重建。重建後的大成殿整體上升了1.5米,再現了當年的巍峨高度。

大成殿前有兩個原始的皇家石碑亭,壹個在左邊,壹個在右邊,六邊形,黃色琉璃瓦屋頂,建於康熙年間。廢墟和紀念碑仍然存在,並已修復。大成殿修建時,大殿前出土了兩塊石碑。

影壁

影壁位於文廟外,北對大城門。長9.85米,高約5米,厚0.95米。它是用磚砌成的,呈“工”字形,琉璃瓦屋頂。北面正中有壹圓形磚雕花紋,為清代遺物。幾十年來,它壹直被用作圍欄,以避免拆除。

更多關於標書寫作和提高中標率的信息,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