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占地338畝,建築面積6.2萬平方米。學校現有教職工302人,教師來自地方高校和全國重點師範院校。有85個班級,5700名學生。回族學生占53%以上。自成立以來,它已培養了65,438+06,000多名高中畢業生。1987培養固原地區文科狀元,為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蘭州大學、武漢大學、湖南大學、陜西師範大學等重點高校培養人才數百人,專科以上人才數千人。先後獲得全國民族體育先進集體、自治區先進教研單位、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學校及各級各類獎項數百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二、辦學優勢
1.環境優美:學校位於固原新區,東有美麗的古炎陵,西有蜿蜒的秦長城,南有巍峨的六盤山,北有古老的清水河。它生活在城市裏沒有城市的喧囂,它在山中展現著山的靈氣。毗鄰寧夏師範大學,用蘭花的芬芳來增添文人的驕傲。外觀漂亮,內飾獨特。2.規模巨大:學校按自治區壹級示範性高級中學標準建設,總投資654.38+0.2億元。學校擁有15棟的龐大建築群,整體布局為“221”,即兩個教學區、兩個運動區和壹個生活區。教學區包括壹棟行政辦公樓、五棟教學樓、兩棟實驗樓和壹棟圖書館。有8個物理實驗室,8個化學實驗室,6個生物實驗室,6個計算機教室,2個美術教室,2個音樂教室,1地理教室,1天文臺,配有校園寬帶網絡和閉路電視系統。各類教育教學設施設備按自治區壹流標準配置。運動區包括400米全塑料標準田徑場、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生活區包括兩個餐廳,五個學生公寓和壹個洗浴樓。校園可容納120個班級,6000名學生學習生活。目前是寧夏南山區投資最大、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標準化學校。3.優秀的師資結構:
固原鐘會在20多年的發展中,招聘了壹支優秀的教師隊伍,培養了壹批區市級骨幹教師和拔尖人才。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陜西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五所重點師範大學畢業的教師;在區委區政府的關懷下,學校從人大、陜西師範大學、xi外國語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蘭大等重點高校招收了26名優秀大學生。在市委、政府的優惠政策支持下,學校從各縣區招聘了部分區級骨幹教師。師資隊伍中,壹次性本科生占70%以上,碩士研究生5人,特級教師1人,市級骨幹教師10人,區級骨幹教師6人,市級拔尖人才6人。歷史等學科的老師參與編寫校本教材。因此,該校是寧夏南部中學重點師範大學畢業生最多、教師學歷結構最好、師資力量雄厚的隊伍。
4.有很多優惠政策:
為了“做大、做強、做優”,固原回民中學的師生從自治區到市委、政府都給予了特殊的優惠政策。所有年輕教師都住在單身公寓樓裏,市政府給幾位從外地來學校工作的教師分配了廉租房。在自治區的優惠政策下,該校初中學生全部享受“三免壹補”政策,高壹學生從2009級開始享受六盤山高級中學60%的待遇。市政府在該校高中部開設了宏誌班,市總工會在該校開設了工會愛心班。此外,寧夏福彩中心還在該校開設了福彩班,高中589名回族學生還享受自治區民委生活補助。
5.校際交流廣泛:學校與北航附中結成姐妹學校。今年暑假,該校5名教師參加了校本培訓;該校是陜西師範大學和寧夏師範大學的實驗基地。陜西師範大學為這所學校培養師資,提供智力支持。該校與寧夏師範大學共享外教資源。它還與康涅狄格大學和麻省大學建立了友好關系,兩所美國大學為學校提供英語教學和智力支持。
第三,辦學理念
學校理念:兼容並蓄,賢惠仁愛。
辦學目標:使學校躋身自治區二類示範高中行列,2020年前將學校建設成為自治區壹流示範高中,使學校成為寧夏南部民族教育的示範窗口,成為具有民族特色和人文特色的名校!
校風:儒雅書卷氣。
校訓:永不動搖,永不敷衍,永不懈怠,永不放棄。
校園文化的主題:書香校園、優雅校園、花園校園。
第四,學校管理
學校就是靠這種辦學理念武裝全體師生的頭腦,引導他們的行為。因此,我們努力在管理中營造以人為本的和諧教育環境。
管理層做他們的工作。為落實管理目標和教學實踐,學校提出了“七個壹”管理目標,即“校級領導管好壹個系,中層領導管好壹個系,年級領導管好壹個年級,教研組長帶好壹門學科,班主任管好壹個班,教師管好壹門課,教輔做好壹個崗位”。
班主任熱愛生活,熱愛事業。學校選拔培養了壹支師德高尚、為人師表、勇於進取、勇於負責的班主任隊伍。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註重學生在當天活動中的常規教育,重視學生的日常行為規範。從開學第壹天起,根據《中學生守則》和學校相關制度,在學生的日常活動中,如坐姿、舉手回答問題、吃飯、睡覺姿勢、放置衣服和學校工具、整理物品等,都要進行規範壹致的教育。鼓勵學生大方大膽地與人交往,培養文明禮貌、活潑開朗的性格,建立團結友愛、積極進取的班級。
老師很慷慨,也很敬業。師德是學校發展的靈魂。在課堂上,教師努力營造自由輕松的課堂氛圍;課後,老師平等對待每壹位學生,從學困生做起,讓每壹位學生在快樂中進步,在享受教育中成長,營造“平和、快樂、溫馨”的學習和工作氛圍,讓整個校園呈現出“書香書香”的氣場。
學習指導體系——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為學生量身定制學習方案;實行“以優導貧,以進導退”,“周考、月賽(考)、期末考”的質量監控。
生活指導體系——為了給孩子壹個健康的成長環境,學校成立了生活指導部,配有專職生活老師,幫助學生生活,讓他們在學校感受到家的溫暖。
多元化活動——學校周末開設足球、籃球、田徑、舞蹈、音樂、美術等興趣小組活動,開放閱覽室供學生自主發展。
動詞 (verb的縮寫)實踐與思考
1.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
走進固原鐘會,學校本身的建築、布局和色彩給我們壹種美的享受。但由於學校的項目建設剛剛完成,在綠化、美化、文化建設等方面還比較滯後。在日常建設中,學校堅持每天升國旗。每當國歌響起,整個校園壹片肅穆。這時,打掃衛生的學生和來上班的老師馬上停下來面向國旗站立;堅持早、中、晚三次播出《校園之聲》,用優美、健康、向上的音樂陶冶學生情操;以善行義舉,及時發揮善行義舉;利用校園新聞培養學生關註時事、熱愛學校的感情,樹立主人翁意識。此外,在文化走廊、宣傳欄、教室、實驗室、走廊墻壁及校園各部分懸掛、張貼名人畫像、名言警句、標語牌、橫幅等。學校的報紙專欄每周更換壹次,各教學班的黑板報和讀書角每兩周更換壹次,校園櫥窗的展示內容1月1日更新。
2.培養“先回中心”的校園精神,提高校園文化品位。
壹個學校的精神品質是這個學校的靈魂。以校園文化建設為契機,對學校的價值觀、辦學理念、辦學理念、歷史沿革、辦學特色、辦學目標、校訓、校歌、校徽、校旗等進行了精心解讀,使全體師生熟知學校的校園精神,並將其轉化為作為* * * *校訓的自覺行動。從大壹入學開始,就讓全體學生樹立“在壹所格調濃郁高雅的中學享受教育是人生幸福選擇”的理念,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學生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從而培養他們愛校、愛家的品質。我願意初中畢業後留在鐘會,為鐘會的發展增光添彩。在秋季招生中,這所學校的弘治學生有壹半以上是初中畢業生。校刊《清水河》進壹步優化內容,提高質量,啟動校報出版。同時完善了校園網頁建設,使之成為全體師生喜愛的校園文化精品。
3.營造優美整潔的校園環境。
在堅持校園衛生責任區實行包管理,確保校園衛生的基礎上,校園內的草坪等綠化帶也明確指定專人負責定期澆水、修剪、養護。為了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和環保意識,各班自行承包園林,獨立設計和管理,才有了今天“花木爭奇”的宜人景象。3月9日至4月12日,學校開展以“新回歸中國、新面貌、新精神、新氣象”為主題的“文明禮貌月”活動。在為期壹個月的活動中,全校師生積極參與,集中整治“臟亂差”問題。通過這次活動,校園文明逐步形成,學生行為習慣明顯改善。
為了進壹步美化校園,初三學生提出了每個班都要給學校留壹棵紀念樹的想法,這也引起了高三學生的罵聲。
4.豐富第二課堂,煥發校園活力。
團委、學生會加緊組織各種活動,堅持升國旗、唱國歌、國旗下講話,培養學生愛國情操;班級裏舉行了鍛煉和籃球友誼賽,以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每年定期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活躍了學校的文化氛圍,開創了“講文明、樹新風”的校園新風尚;每年清明節都會舉行以“緬懷先烈,開創未來”為主題的掃墓活動,弘揚長征精神。每周壹下午,各班組織豐富的主題班會,活躍班級氣氛;組織全體師生向汶川地震災區捐款,培養師生友愛精神。
5.開展廉政文化進校園活動。
以市教育局開展“師德建設年”活動為契機,動員廣大教師對照《固原市教育局師德規範》進行自查自糾,加強師德誠信教育,用法律法規督促廣大教師廉潔從教。嚴格按照政策和標準收取學校費用,並於9月1日在學校公示欄公布。為了方便學生,學校在不同班級設立了收費窗口,學生和家長都很滿意。因為開學前財務室組織班主任學習收費制度,培訓收費票據填寫,所以每個班的票據都是規範的。因此,收費票據是完整的,不存在亂收費、濫收費、搭車收費或其他不合理的收費。學生自願購買教輔書、作業本、保險等物品,均按照規定和要求辦理。發現無私訂購,亂買,也沒有書商在學校或者通過老師賣教輔書。
6.積極開發校本教材。
為了激發教師教學、學習、探索的積極性和責任感,樹立教師建功立業的成就感,學校成立了小教材開發小組,動員教師開發適合學生實際的校本課程,英語教材投入使用。其他學科的校本課程也由寧夏出版社出版,使學校呈現出濃厚的學術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