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姚國強的個人生活

姚國強的個人生活

學術研究方向:影視聲音藝術創作與理論、影視聲音藝術史、影視聲音美學。

北京電影學院秘書長兼學術委員會委員

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基地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常委(正部級)

北京高校數字電影技術與藝術北京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兼學術委員會秘書長

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副會長、常務理事、學術委員。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影視教育專業研究會理事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科研管理學會理事

中國錄音師協會理事

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

中國電影家協會理論審查工作委員會委員。

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高科技委員會主任

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CSMPTE)科普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音響委員會委員。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員。

中國太鋼電影研究會會員。

中國鐵路作家藝術家協會會員。

北京高等教育學會藝術教育研究會理事

北京高等教育學會情報工作研究會理事

北京電影行業協會會員

北京哲學學會美學學會會員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顧問。

現代電影技術編輯委員會

1999第五屆全國影視節目聲社獎電影評審團團長。

1999參加19中國金雞獎電影錄制獎咨詢組組長兼評委

1999當代影視聲音系列編委會執行編輯

1999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當代電影編輯部《電影案例分析》專欄特約作者。

2000年北京青少年科普顧問團科普顧問

2001北京電影學院申博系列《電影科學新論》編委會。

2001第2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參評電影錄音獎咨詢組組長。

2001國家廣電總局“電視節目聲音制作技術質量獎”評審團成員

2002年,中國影視技術學會(CSMPTE)評出首屆“影視技術優秀論文”。

2003年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全國影視節目聲社獎評委。

2004年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基地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常委(部長級)

2004年,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全國影視節目聲社獎”由評審團評審。2004年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專業史研究》副主任、編審、編審之壹。

2004年任北京電影學院《當代中國電影藝術家創作研究》編委會副主任、編委、主編之壹。

2005年,中國影視技術學會(CSMPTE)評出第三屆“影視技術優秀論文”。

2006年第二屆亞洲之聲(廣州)文化節錄音作品評委。

2006年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綜合學科評選組評委

2006年北京電影學院教育教學系列編委會

2006年北京市屬高校人才強校教育計劃“學術創新團隊建設計劃”項目——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藝術家創作研究”創新團隊骨幹成員。

2006年,北京市財政局和北京市教委聯合對教育專項資金進行了評估。

2007年,北京市財政局和北京市教委聯合對教育專項資金進行了評估。

2007年,北京市教委特色資源庫項目評審專家。

2008年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綜合學科評選組評委。

2008年北京市教委北京精品課程(藝術組)評委

2008年,北京市教委對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計劃進行了評估。

2008年北京電影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

2008年,北京市財政局和北京市教委聯合對教育專項資金進行了評估。

2008年北京市屬高校加強人才教育深化科研創新人才計劃(2009-2011)

2009年北京市教委北京精品課程(藝術團)評委

2010北京電影學院中外電影聲音研究文庫編委會主任、主編、作者

2010北京大學生文化創意國際交流活動第八屆“紀念半夏”北京國際大學生視頻展評委。

2010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數字電影技術與藝術實驗室副主任兼學術委員會秘書長

2010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高技術委員會主任

2010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科普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

2010中國高等學校影視學會副會長、常務理事、學術委員。

2010北京高等教育學會情報工作研究會理事

2010北京電影行業協會會員1976浙江省杭州市杭州電器廠金工車間工人

1978北京電影學院錄音系錄音藝術專業,獲得文學學士學位(電影錄音)。

1982記錄器,浙江電視臺技術部

鐵道部工程指揮部文工團工作室1985記錄員

1997中國鐵建總公司藝術團高級記錄員

1997北京電影學院錄音系講師

1998北京電影學院錄音系副教授、研究生導師。

2000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

2000年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兼職教授

200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美學系擔任國內訪問學者(導師:葉朗教授,博士生導師)。

哈爾濱工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兼職教授,2002年

2002年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生部兼職教授。

2002年北京電影學院教務處(科研管理)副主任

2003年中國傳媒大學兼職教授。

2003年,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影視傳播研究中心擔任國內訪問學者(導師:尹紅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3年北京電影學院教授

2004年北京電影學院科研設備部主任

2005年國家壹級音響工程師

2009年,北京電影學院科研信息處處長。

2011北京電影學院博士生導師1,本科

錄音藝術基礎與實用技能、影視聲音藝術創作、電影聲音、影視錄音制作管理、影視聲音基礎、影視錄音技術、影視錄音技能、電影聲音欣賞、影視錄音技術概論、影視聲音藝術概論、電影分析與音樂錄音技術。

2.研究生課程

影視聲音藝術創作、影視錄音技術與技巧、電影(聲音)分析與欣賞、影視聲音藝術理論研究、學術規範與方法、音樂錄音技術研究、影視聲音美學研究、中國影視聲音藝術史研究、電影聲音、數字音視頻制作研究。(A)藝術和管理文章

1.挑戰、機遇與展望,在廣電部中青年科技論文學術會議上的交流1997。

2.讀自電影《壹個孩子都不能少》——張藝謀的聲音藝術構思,當代電影,第2期,1999;由論文集《中國電影美學:1999》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

3.《網絡新生代》的聲音構想,《當代電影》第3期,1999;由論文集《中國電影美學:1999》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

4.了解電影《那山,那人,那狗》和那個聲音,當代電影,第4期,1999;由論文集《中國電影美學:1999》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

5.從第五屆全國影視節目聲音學會獎談起──全國影視節目聲音學會獎綜述,《北京電影學院學報》第4期,1999。

6.讓“國歌”永遠唱下去──獻禮影片《國歌》的聲音構思分析,當代電影,第5期,1999;由論文集《中國電影美學:1999》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

7.了解高科技類型片的聲音藝術構思,《當代電影》第6期,1999;由論文集《中國電影美學:1999》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

8.在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聲音委員會年會上宣讀的全國影視節目聲音學會獲獎情況匯總1999。

9.歷史、現實與未來,在中國影視技術學會聲音委員會年會上讀1999。

10.從聲音學會獎看中國電影聲音藝術創作的走向──第五屆全國影視節目聲音學會獎《當代電影》第1期(2000年)綜述:《電影藝術與技術論文集》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9月。

11.新生代電影人的聲音創作理念,《當代電影》,第65438期+0,2000;由論文集《中國電影美學:1999》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

12.電影聲音數字化技術綜述與展望,當代電影,1,2000;

多元化風格及其在電影音樂創作中的應用13.90(姚國強/李濤),《當代電影》,第1期,2000;《電影藝術與技術論文集》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9月。

14.電影《我的1919》《當代電影》2000年第2期聲音創作分析;編輯我的1919——從劇本到電影,中國電影出版社再版,2000年;由論文集《中國電影美學:1999》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

15.“三性”的和諧統壹,《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

16.《青春多色調的扭曲時代》(姚國強/甘玲/李麗),當代電影,第1期,2002年。

17.《妳愛誰,妳是誰》(姚國強/甘霖),《當代電影》,2002年第2期。

18.法國電影“新浪潮”與中國電影“第五代”之比較,《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2003年獲美國《中國文化》雜誌優秀華人獎。

19.《體育電影聲音創作解讀》,編著《審美空間的延伸與拓展——電影聲音藝術論》,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3月。

20.多元化電影音樂風格(姚國強/李濤),《審美空間的延伸與拓展——電影聲音藝術論》編著,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3月。

21.《風格化電影聲音解讀》,編著《審美空間的延伸與拓展——電影聲音藝術論》,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3月。

22.《經典電影論》中的聲音編為《審美空間的延伸與拓展——電影聲音藝術論》,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3月。

23.經典聲音理論解析——評艾因海姆的電影聲音觀,《北京電影學院學報》,第1期,2003年;編著《影像本體論:作為創作的電影》(1)並再版,中國電影出版社,2004年3月;由中國當代思想寶庫重印,中國文聯出版社,2006年6月;《審美空間的延伸與拓展——電影聲音藝術論》轉載,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3月;2004年獲中國高校電影電視學會第三屆“學院獎”優秀學術論文壹等獎;獲2004年國家廣電總局大學(部級)優秀科研成果獎三等獎(文科論文);2006年獲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優秀論文。

24.電影中的聲音-我們聽到了什麽?(姚國強/姚銳),《世界電影》,2004年第3期。

25.激情浪漫主義(姚國強/呂薇),《當代電影》,2004年第5期;中國高等教育影視教育委員會2005年年會暨第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轉載,2005年8月;2005年獲中國高等教育影視教育委員會“第二屆中國高校影視研究學術獎”論文類二等獎。

26.悲壯的挽歌(姚國強/劉彤),《當代電影》,2004年第6期。

27.中國電影音響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為紀念中國電影百年而寫,中國電影年鑒——中國電影百年專刊編,中國電影年鑒社,2005年7月。

28.《當代中國電影記錄者聲音藝術創作現狀全景掃描》,編著《銀幕再現——與當代中國電影記錄者對話》,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年7月;2006年5月,在上海大學主辦的“全球化視野中的藝術史”國際研討會上的演講;藝術編輯,第3卷,第2卷,重印,林雪出版社,2006年5月。

29.研究報告:《中國當代電影紀錄者藝術創作研究》,《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2008年被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授予“中國高校影視學術論文二等獎”。

30.國內外大學生影視作品比較——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姚國強/盧偉)綜述與思考,編入《北京影視傳媒優秀論文集》,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年7月;在北京大學生電視節學術論壇上讀,2005年6月5438+2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2006年年會暨第八屆影視文化教育研討會論文集轉載,2006年9月;繼承整理轉載——高等電影教育研究,中國電影出版社,65438+2006年2月。

31.影視同步錄音的基本原則——解析《同步錄音三原則》(上冊/下冊)(姚國強/王旭峰)《世界專業音響與燈光》2006年第1期;《現代電影技術》轉載,2006年第4期;2007年獲中國高等教育影視教育委員會“第三屆中國高校影視研究學術獎”論文類二等獎。

32.搭建基於高等教育的中國電影學術研究國際合作平臺,2005年6月165438+10月第十四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新世紀的中國電影:合作與發展”呈現;《新世紀的中國電影:合作與發展——第十四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論文集》全文收錄於中國電影出版社,2006年5月;主編《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報告2006》並全文轉載,同心出版社,2006年5月;在中國高等教育影視教育委員會2006年年會上的宣讀,2006年9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2006年年會暨第八屆影視文化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全文轉載,2006年9月;《傳承與整理——高等電影教育研究》全文再版,中國電影出版社,65438+2006年2月;《探索與實踐——藝術專業人才培養與實踐》全文轉載,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年6月5438+10月;《中國教育理論參考》全文轉載,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9年6月5438+10月;2006年獲中國高校電影電視學會第四屆“學院獎”優秀學術論文壹等獎。

33.院“十壹五”科研展望,北京電影學院學術與科研2002-2006,北京電影學院科研裝備部,65438+2006年2月。

34.北京電影學院科研發展的回顧與展望——十五至十壹五科研規劃,《北京電影學院通報》2007年第1期(總第118期),北京電影學院宣傳部,2007年3月。

35.也許是真的,也許是虛構的——談電影《撒嬌的人》(姚國強/呂薇)的音響設計:《鏡中之山:電影文化的碰撞》,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

36.北京電影學院“十壹五”期間影視研究學術發展戰略研究(姚國強/曾曉明):2007年8月,被收入《中國高等教育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2007年年會暨第九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轉載,聚焦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增強高校創新服務能力(第二卷),2008年6月5438+10月。

37.行走在跨界中——對話中國著名電影作曲家,《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7年第5期

38.中國電影聲音藝術年度分析匯編成《2008中國電影藝術報告》全文,中國電影出版社,2008年6月;2008年獲中國電影電視學會第五屆“奧斯卡獎”二等獎。

39.我院教師參加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中國電影論壇,《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8年第6期。

40.《中國電影聲音發展中的新技術、新現象、新理論》(孫楊/姚國強)於2008年9月被列入中國高等教育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2008年年會暨第十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41.《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電影音樂發展回顧》(曾曉明/姚國強),全文《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的主體性追求與現代性建構》,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11。

42.藝術與技術的結合——訪北京電影學院科研部主任姚國強,DV Times,No.11,2008。

43.壹點壹滴關於我的社科規劃,北京社科,2008年第11期。

44.《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電影聲音創作與錄音制作的現代性建構》(姚國強/孫楊),全文收錄於《改革開放三十年與中國電影——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中國電影論壇論文集》,中國電影出版社,2008年6月5438+2月。

45.《探索與實踐:北京電影學院科學研究與學術發展的回顧與展望》(姚國強/曾曉明),全文收錄於《中國電影年鑒2008》,中國電影年鑒社,2009年6月5438+10月。

46.電影聲音創作理念的多元化趨勢,《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主編《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報告2009》全文轉載,中國電影出版社,65438+2009年2月;中國電影年鑒2009轉載,中國電影年鑒社,2010 1。

47.年度電影聲音藝術分析(姚國強/曾曉明/孫楊/郝鑫)匯編成《2009中國電影藝術報告》全文,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年6月。

48.調查報告:《當代中國電影作曲家音樂藝術創作現狀全景掃描》,主編《銀幕上的寫意——與當代中國電影作曲家對話》,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年6月。

49.《中國電影音樂發展回顧(1978-2008)》(曾曉明/姚國強),編著《銀幕上的寫意——與中國當代電影作曲家的對話》,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年6月。

50.藝術院校科研發展戰略研究——兼論北京電影學院科研管理對策(曾曉明/姚國強),全文收錄於《東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第7期。

51.調查報告:當代中國電影作曲家藝術創作狀況全景掃描,收錄於《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全文,2009年8月。

52.2009年6月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主辦的“社會變遷與國家形象——新中國電影60年論壇”上宣讀的《新中國60年電影聲音藝術發展回顧》;《社會變遷與國家形象——新中國電影六十年論壇論文集》全文編譯,中國電影出版社,2065 438+00年4月。

53.2008年部分影片回顧(姚國強/曾曉明/孫楊),收錄於《中國電影年鑒2009》全文,中國電影年鑒社,2010 1。

54.《新中國電影聲音藝術的發展歷程》編入《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成果選編》全文2010,同心出版社,2010 5月。

55.講座:大片時代的來臨:中國電影藝術創作何去何從?浙江傳媒學院講座,5月10,6月18;藝術家論壇,國家圖書館,9月26日,2065 438+00;中原工學院,2010 11.04

56.關於電影聲音學科可持續創新發展的壹些思考和想法,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年會報告集全文2010,2010,10;獲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2010“中國高校影視學術論文優秀獎”,2010,10。

57.大片時代的中國電影創作之道(姚國強/姚銳),讀於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成立30周年學術論壇;中國電影評論學會4月8日2011。

(2)關於技術和工藝的論文

1.全景立體電影《中國壹瞥》的錄制技術與制作(張軍/姚國強)電影技術,第1990號,第12號。

2.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音響委員會1997年會上宣讀了《超級16mm膠片(姚國強)錄音技術探討》。

3.直徑16mm以上電影電視劇錄制技術探討(姚國強)影視科技,1號,1998。

4.數字技術在電影記錄技術中的發展與應用(姚國強)《北京電影學院學報》,第2期,1999。

主編《影像本體論:作為創作的電影》(1),全文再版,中國電影出版社,2004年3月。

5.在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音響委員會1999年會上宣讀了《數字多聲道立體聲環屏電影錄音技術探討(姚國強)》。

6.環屏電影《龍城風光》的新型數字多聲道立體聲錄制技術(姚國強)影視科技,No.9,1999。

2003年獲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影視技術優秀論文獎二等獎。

7.數字電影聲音技術發展概述與展望(姚國強)當代電影,編號1,2000。

《電影藝術與技術》全文再版,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9月。

8.數字電影錄制技術的應用與發展綜述——兼論數字多聲道立體聲環幕電影錄制技術(姚國強)

《影視聲音論文集》全文轉載,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0年。

9.即時直播電視紀錄片的錄制技術及其聲音創作理念(姚國強/陳辰)《影視技術》,第8期,2001。

10.2001年度電視節目聲音制作技術質量獎(姚國強)影視技術,第12期,2001。

11.數字電影聲——3D時代全維環繞聲(ADS)的概念、創意和發展對策(姚國強/姚銳)

在19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電影科技之光論壇”上宣讀,2010年6月科研項目。

(三)出版作品

1.教材:《影視聲音基礎》(姚國強),北京電影學院教材部,1998。

2.主編:《影視聲音論文集》(主編/作者之壹),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0年。

3.編輯:My 1919-從劇本到電影(作者之壹),中國電影出版社,2000年。

4.編輯:中國電影美學:1999(作者之壹),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

5.主編:《電影藝術與技術》(作者之壹),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9月。

6.翻譯:影視制作(修訂版之壹),華夏出版社,2001。

7.專著:《錄像——聲音創作與技術制作》(姚國強),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年3月;2004年獲北京電影學院第五屆“優秀教材”稱號;2006年入選普通高等教育“十壹五”國家規劃教材。

8.編輯:《審美空間的延伸與拓展——電影聲音藝術論》,(姚國強/孫鑫),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3月。

9.教材:《音樂錄音》(姚國強),北京電影學院教材部,2002年。

10.專著:《影視聲音藝術與技術》(姚國強),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3年6月5438+10月;獲2004年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大學(部級)優秀科研成果獎(工程作品)三等獎。

11.翻譯:《影視錄音技術與藝術創作》(姚國強/王旭峰/李莉),華夏出版社,2004年8月。

12.編輯:《銀幕再現——與中國當代電影記錄者的對話》(姚國強/孫鑫),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年7月。

13.主編:北京電影學院學術科研2002-2006(姚國強),北京電影學院科研設備處,2007年4月。

14.主編:銀幕上的寫意——與中國當代電影作曲家對話(姚國強),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年6月;2010,2011獲得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第六屆“學院獎”二等獎。

15.國家“十壹五”規劃教材:影視音頻創作與錄制(姚國強),中國電影出版社,2011 3月。

(四)科研項目

1.音樂錄制技術課題組組長(已完成項目)1997廣播電影電視部第壹科研(自然科學)項目。

2.“電影記錄技術概論”課題組代理組長(已完成項目)1997廣播電影電視部第壹個科研(自然科學)項目。

3.國家廣電總局2000年度科研(人文社會科學)項目“電影記錄藝術概論”(在研)課題組骨幹。

4.課題組骨幹“影視聲音藝術研究”(在研)是北京市教委2002年的壹個壹般科研項目。

5.北京市教委2003年度壹般科研項目“中國電影錄像機研究”(已完成項目)課題組組長。

6.2003年北京電影學院科研項目“影視聲音研究”(已完成項目)課題組組長

7.《中國電影記錄史》課題組組長(正在總結)是北京電影學院2003年重點科研項目。

8.北京電影學院2004年度壹般科研項目“中國電影作曲家研究”(在研)課題組組長。

9.2004年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項目“中國電影錄制史研究”項目組組長(正在定稿中)。

10.“當代中國電影藝術家研究”(已完成項目)課題組“當代中國電影記錄者研究”子課題組長

2004年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基地人文社會科學重點項目

11.廣電總局2005年高校科研項目“當代中國電影作曲家研究”(在研)課題組組長。

12.“中國電影研究史研究”(即將結束)課題組“中國電影聲音史研究”子課題組長

2005年,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是北京市教委人文社會科學重點項目。

13.“中國電影研究史研究”子項目組組長(即將結束)

2005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國家藝術科學規劃年度項目

14.北京市教委2006年度人文社會科學面上項目《中國電影作曲家》(在研)課題組組長。

15.2007年北京市教委科技創新平臺項目影視聲音技術與藝術課題組組長。

16.子項目組組長“中國電影研究史研究”,北京市哲學學會2008年規劃項目,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重點項目。

17.2008年北京市教委重點項目“科技創新平臺-特色資源庫-影視教育專題”課題組子課題組“高校大講堂研究”組長。

18.2008年北京市教委人文社會科學面上項目“北京市部分高校影視專業發展現狀研究”課題組子項目組組長“影視錄制專業研究”。

19.“電影聲音藝術與技術研究”團隊負責人,2009年北京市高校人才強校計劃“學術創新人才建設計劃”。

20.中國影視學術創新理論團隊負責人,2010北京市屬高校科技創新平臺項目。

21.“從實踐到理論:中國電影聲音的創造性研究”項目負責人。:10DC16)、2010文化部文化藝術科研項目。

22.“當代中國電影聲音藝術與技術研究”課題組組長(SZ),2011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北京市教委社科規劃重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