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黃海萬利寶壹年壹度的聚財之初降息了嗎?

黃海萬利寶壹年壹度的聚財之初降息了嗎?

自2022年6月65438+10月以來,日照銀行、華夏理財、招銀理財等至少10家銀行及理財子公司下調了旗下理財產品的費率。自15年2月起,招銀理財關閉4號固定收益理財計劃壹年,固定投資管理費由每年0.20%下調至0.05%。

壹些理財產品的費率甚至直接降到了零。例如,6月5438+10月13日,日照銀行發布公告稱,擬在第二個投資周期內,將黃海萬利寶(21180206)等三款理財產品的銷售費和管理費下調至0%。

理財產品費率降為零並不意味著零收費。時代周報記者翻閱幾款理財產品說明書發現,各類銀行凈值型產品的超額業績獎勵都很高,收取比例在50%-95%之間。

超額業績報酬是指當理財產品的實際贖回率超過業績比較基準時,超過部分銀行會按照壹定比例在投資者和自己之間進行分配,這是凈值型理財產品的主要收費項目之壹。

“費用不是固定的,銀行會根據市場情況調整費率和超額績效獎勵的收取方式和比例。”廣州某股份行理財經理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理財產品的管理費、銷售費等費用屬於“剛性支出”,但當投資者購買的理財產品出現本金虧損時,需要支付的費用並不會減少。低於業績基準,投資者風險自擔。在業績基準之上,銀行和理財子公司可以獲得50%-90%的超額收益。

隱形超額管理費

投資者支付的不僅僅是固定的管理費和銷售費。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費率優惠的實質是淡化資管新規後產品業績波動對投資者的影響,增加理財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銀行降低部分理財產品的費率,並不壹定意味著投資者可以享受低費率。

以上述黃海萬利寶(20180406)年度開放式人民幣理財產品為例。自6月底1起,其固定管理費和銷售費均下調至0%,但業績超額的部分其實可以給投資者。產品說明書顯示,在申購/贖回確認日,產品投資當期實際組合收益(不含銷售費用、固定管理費、托管費等相關費用)超過業績比較基準的,部分超過基準的銀行將獲得80%的業績報酬。

銀行理財產品收取高額超額業績收益的現象並非個例。某股份行理財子公司的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也在產品說明書中註明,存續期內產品累計年化收益率高於7.5%(含)時,產品經理將收取產品累計年化收益率5.0%-7.5%部分的50%和收益超過7.5%部分的95%作為超額業績獎勵。《手冊》還強調,銀行有權根據市場情況調整上述收費標準以及超額績效獎勵的收取方式和比例。

根據普益標準2021 1公布的數據,過去壹年在售銀行理財產品超額業績報酬的平均比例約為73%。此外,平均銷售費率約為0.127%,平均托管費率約為0.020%,平均固定管理費率約為0.184%,總平均固定費率約為0.331%。

業內人士表示,銀行理財在銷售成本和托管成本上有壹定優勢,收費標準有限。因此,超額管理費(超額業績獎勵)成為銀行理財業務的壹大收入來源。

“資管新規之前,大部分理財產品的實際收益率其實是高於預期收益率的,但銀行不會主動告知客戶。”壹位業內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

銀行理財還香嗎?

通過優惠費率吸引投資者,是銀行和理財子公司對沖產品業績波動帶來的市場負面情緒的壹招。

自2022年以來,理財產品的業績波動也是理財市場的常態。以長期處於理財收益榜首的惠澤為例。2月10日,該理財產品凈值為1.2405,相比10月4日的1.3252,壹個月內漲幅超過6%。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2020年匯澤開放式混合型理財產品001”的風險評級為R4(中高風險),業績比較基準為“60%×中證800指數收益率+40%×中證全債指數收益率”

某國有銀行理財經理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銀行理財產品掛鉤不同的理財產品。如固定收益類銀行理財產品,資產可能與銀行存款、同業存單、大額可轉讓存單、國債等固定收益類資產掛鉤。投資與國債掛鉤的理財產品,業績也與國債走勢掛鉤。與2020年末相比,2021年末6個月、1、10和3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變動-28BP、-23BP、-37BP和-40BP。

此前,央行先後下調了中期貸款便利(MLF)、常備借貸便利(SLF)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PR)。有分析指出,在市場利率下行通道中,2022年理財產品收益將繼續下行。

目前理財市場仍以投資穩健的中低風險理財產品為主。截至2月13日,中國理財網在售理財產品529款,其中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503款,占比超過95%。綜合來看,穩健型是主流。

即使是低風險、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也可能涉及投資金融衍生品。“R2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中甚至還有金融衍生品。”壹些投資者在社交平臺上留言。按照通常的經驗,R2和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只投資於現金和銀行存款、同業存單、債券等低風險理財產品。

時代周報記者在華匯理財的R2級、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2021的三季度報告中發現,該理財產品的現金、銀行存款、同業存單、債券累計占比超過85%,而投資類金融衍生品占總資產的比例為0.74%,權益類資產占比11.47%。

目前理財產品主要按照理財產品的投資比例分為投資產品類型。以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為例。只要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在投資標的中的比例超過80%,對其余理財產品的投資比例如何分配沒有硬性要求。

很多銀行App頁面主要對風險等級、近期年化收益率、最新凈值進行顯著提示。而理財產品具體的金融產品投資情況,也就是理財產品的底層資產構成,在產品說明書中只做了詳細說明。

需要註意的是,投資者在選擇銀行理財產品時,應謹慎對待近6月和近壹年的預期收益率。以華夏理財的壹款產品為例。2021,10,壹款理財產品的凈值從2021之前的最高點快速下跌至1.000。當時銀行理財產品還處於資管新規的過渡背景下,“破剛兌”的執行情況尚不明朗,銀行理財產品的真實業績水平有待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