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丁文江對徐霞客及徐霞客遊記研究的貢獻

丁文江對徐霞客及徐霞客遊記研究的貢獻

劉·

(中國知識產權報社)

壹、徐霞客和徐霞客遊記

徐霞客(1587 ~ 1641),江蘇江陰人,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生活在中國封建社會的衰落時期。他走出書房,把他的愛送到山山水水,走遍全國。渡海東至羅家山,西至騰沖,南至廣東羅浮山,北至盤山。北京、天津、上海、江蘇、山東、河北、山西、陜西、河南、湖北、安徽、浙江、福建、廣東、江西、湖南、廣西、貴州、雲南13個首席書記,相當於今天的19個省(區、市)。他壹生致力於旅遊和調查事業。

徐霞客22歲開始旅行,56歲因積勞成疾去世前壹年不得不回到家鄉。他不畏虎狼,臨危不懼。他三次被劫,多次食不果腹,但仍不屈不撓地繼續奮進,顯示出探險旅行家的雄壯。徐霞客壹生致力於“名山大川問”[1]。他重走窮河,翻山越洞,訪村訪寨,考察各種地貌,記錄下不同的奇觀。徐霞客說:“過去人們渴望做官和土地,他們中的許多人繼承了附屬的協會。”[2]《愚公》即使被視為權威專著,徐霞客也絕不盲目迷信。關於龔宇“岷山引江”的結論,徐霞客經過實地考察,確認金沙江是長江的主要源頭。他說“我不知道余的方向,但這是它危害中國的開始”。[3]要知道,這是從古至今唯壹正確的結論。

徐霞客60多萬字的遊記(以下簡稱遊記)是徐霞客日記中記錄中國地理的傑作,是中國古代最長的遊記作品。遊記開辟了地理學系統觀察和描述自然的新方向。它既是壹部系統考察祖國地貌、地質的地理學巨著,又是壹部描述我國風景資源的旅遊學巨著,還是壹部文字優美、語言生動的文學巨著,在國內外影響深遠。它生動、準確、詳細地記錄了祖國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地理景觀。它為歷史地理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社會價值。英國科學技術史專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壹書中這樣評價徐霞客:“他的遊記不是17世紀的學者寫的,而更像是20世紀壹個田野調查員寫的考察記錄。他不僅在分析各種地貌方面有著驚人的能力,還能系統地使用各種專業術語。”[4]遊記為研究中國歷史自然地理和歷史人文地理提供了極其寶貴的資料,開創了中國地理學對自然進行實地考察和系統描述的先河。

遊記的內容非常廣泛和豐富,從對山川河流、地形地貌的考察,到對奇峰怪洞、瀑布的探索。從動物和植物的調查到對手工業、礦產和農業的記錄;從對當地風俗的了解,到對民族關系的關註,都有記錄。起初,遊記以其突出的文學價值吸引了人們的廣泛關註,被推崇為“古今最佳遊記”。其實它涉及的領域之廣,包含的科學內容之豐富,具有的科學價值之多,在中國古代地理學著作中幾乎是無與倫比的。

第二,對徐霞客和徐霞客遊記的歷史評價

直到20世紀20年代,丁文江提出徐霞客遊記的地理價值之前,300多年來人們對遊記的欣賞大多集中在文學方面。人們確信遊記的內容是真實的,說這本書“筆法直,不雕”,[5]“記下文章和安排當天的時代,直接講述當時的情景,從未被描繪成文字,卻是自然的,令人警醒的。”[6]他的手稿被當時的人們流傳、復制,被譽為“人間真言、代筆記、奇言”。[7]人們還稱贊遊記在描寫自然美景方面清新、雋永、樸實無華的風格,以及它統壹和協調對象、感情和興趣的風格。正如楊所言:“霞客之誌,皆以景為據,不怕委煩。他們沒有興趣去描繪和點綴,去抒發自己的感情,去和古代的遊記爭論。”[8]Xi·尤樸稱贊徐霞客“筆法厚重,敘事風格鮮明”[9]

明清文人在遊歷考察時稱贊徐霞客為“千古奇人”,其遊記被稱為“千古奇人”。[11]丁文江認為徐霞客是壹種新的學風的開拓者和實踐者,是現代地理學的先驅。明清學者將夏克及其遊記評價為“奇書”,僅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層面。丁文江夏克實證調查的科學精神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

在沈松泉20世紀20年代初標點的《徐霞客遊記》中,有壹篇丁文江的《徐霞客遊記》。本文開頭就指出:“錢穆齋[12]說,‘徐霞客遊記是千古奇書。’看來他真的是徐霞客的心腹,但是看看他的所作所為。後來人們附和這個聲音,異口同聲地說,‘奇人,奇書’,但他們要麽稱贊他的文章,要麽驚嘆他的步法。除了潘慈庚,沒有人能真正了解徐霞客。”[13]然後丁文江寫道:“徐霞客遊歷過五嶽、匡廬、百嶽、黃山、天臺、雁蕩。所以,如果附近有五個遊過其中幾個的人,他們的朋友會恭維他是第二個下頦。這樣對待徐霞客真的太沒出息了!" [14]

丁文江在這篇文章中也說:“他非常熱愛山川,但欣賞山川並不是他的唯壹目的。再說了,近省有大把的山山水水可以欣賞,何苦受這麽大的苦呢?他信佛,但絕對不是和尚,他以佛為歸宿——況且他去的很多山都沒有佛可拜。”[15]

第三,丁文江對徐霞客及徐霞客遊記研究的貢獻。

在丁文江之前,由於認識的局限,人們無法認可遊記的科學成就,也無法剖析夏克的內心世界和精神境界。丁文江留學日本和英國,學的是動物學和地質學,拿到了雙學士學位。他是第壹個從現代地學角度認識、分析和評價徐霞客及其遊記的人,也是第壹個確立徐霞客在中國和世界科技史上應有地位的人。

在沈松泉的《標點遊記》中,丁文江寫道:“...文章是夏克的來世,腳力是旅行的恒能,夏克的真精神不在此。”[16]

那麽,徐霞客的“真精神”是什麽?我們可以從丁文江編著的《徐霞客年譜》中找到答案:“然先生之遊,不僅僅是壹次旅行,更是壹次窮山惡水的起源之旅,壹次大山的經脈之旅。這種“求知”精神是歐美人近百年來的特征,不是說先生280年前就習得了!所以,任何談論先生的人,或者只是喜愛他的文章,或者只是使他感到驚奇,都不是真正能夠認識先生的人。”[17]

丁文江高度贊揚徐霞客的“求知欲望”。為此,丁文江在《徐霞客遊記》壹文中說:徐霞客“不肯承附會,只好自觀兩江三山之真——這才是徐先生遊歷的真正目的。這種(求知欲望)——為真理而犧牲的精神,在18世紀以前的世界上是少有的,但是280年前的王先生就有了。這真的是我們學術史上最大的榮譽!錢穆齋信任他,與張騫、袁玄奘、葉綠初才壹起擬定自己的作品。他恐怕是依戀木齋的。但是,按照我們的眼光來看,他的成就不亞於這三個人,但是他的精神卻不壹樣,因為這三個人不是在奉承皇帝,就是在奉承佛祖。俠客純粹是求知,求知不同於求人。”[18]

在丁文江的《重印徐霞客遊記及其新編年史序》中,丁文江也以極大的敬意贊揚了徐霞客的勇氣和獻身精神:“若為秀才,則賊不懼,夷不可制,政亂不可動,走好自己的路,死了也。”[19]

丁文江在《徐霞客遊記》壹文中全面總結了徐霞客的地理發現:“①直到王先生,我才知道金沙江是長江的上流。王先生寫的《江源考》不僅完全符合事實,而且提出了自己懷疑的理由,然後用自己的觀察逐層加以證明和說明,最後說江源不易知,是壹篇優秀的科學論文。(2)直到先生我才知道南盤江上遊的來歷(3)我才知道漓江(即紅水河)、瀾滄江、怒江是三條河,分別進入南海。(4)直到我先生開始,我才知道龍川、大營、檳榔河的來歷。”[20]

丁文江在認真閱讀遊記後,深情地寫道:“妳可以知道研究雲南水路的困難。像滇西南這種地方,河在深谷裏,兩邊都是山(最低的山脊比河高六七千尺!),不能在河裏航行。壹條河每隔幾十裏就換壹次名字;上層的人和下層的人,這條河和那條河的人,都是老死不相往來!要找出壹條河流的源頭和出口是極其困難的。”[21]

論遊記的文學價值,丁文江的分析也頗有見地。丁文江覺得,很多愛讀書旅行的人,往往是知道卻不知道為什麽。丁高度評價了遊記的文學成就,並總結出遊記的四個特點:

第壹,觀察細致真實。他批評壹些文人觀察自然的能力很弱,所以經常用套話來指責讀者。比如他說,壹座幾尺高的陡崖,就被說成是“絕壁千尺”;周長幾英裏的湖被描述為“壹望無際”。還有人說登泰山可以看東海,把汶河當黃河,更不值得嘲笑。丁文江說;“先生的壹篇遊記,自始至終,沒有壹句含糊的話;距離總是英裏,英尺和步驟...關於地形、地質、植物、物產、礦業、軍事、歷史、風俗的壹切都不重視。開始寫的時候,自然是每壹句都很實用,很詳細,讓人看膩了。”[22]

第二,名詞的細致運用。丁文江認為,很多學者在描述地形時經常濫用名詞。他稱贊夏克的《姬祖山》,夏克把姬祖山的地形分為14種:階地、山脊、階梯、山谷、峽谷、青、平、林、泉、瀑、潭、溪、溫泉。丁文江評價說:“這種分析精神確實是先生所獨有的,所以在所有遊記中使用的術語都沒有重復和歧義。”[23]

第三,系統的理解。丁高度贊賞徐霞客的觀察分析能力。他認為江源考和盤江考是很好的例子。他覺得閱讀遊記是“有序的、連貫的”。[24]

第四,欣賞的誠意。丁文江認為,系統地觀察事物、分析事物很重要,但描述景點沒什麽意思。然後,“無論他的觀察多麽準確,他的分析多麽詳盡,系統理解得多麽透徹,文章仍然是乏味的,無法引起讀者的共鳴。”[25]

丁寫道:“王先生依山傍水,所以即使是不愛旅行的人,讀他的遊記也要為之動容。”陳送他壹首詩,說他:‘尋山如訪友,遠遊如在身’,真能形容他歡喜忘返的天真。" [26]

在這裏,不能不提到另壹位學者,他就是潘磊[27]。在丁本遊記中,丁文江把潘雷為遊記所寫的序放在最前面,其他舊序全部放在全書之後,這是壹個創舉。在幾篇為遊記寫的序中,為什麽丁文江只愛潘慈庚的序?答案可以在《丁本遊記》第壹頁徐攀之後的評論中找到。丁認為,為遊記作序的人雖多,但並沒有真正理解徐霞客的真正含義。只是在《潘次庚》的序言中,首次陳述了俠客求知之旅的主旨。“能真正認識君子的才是”。[28]

整理徐霞客遊記時,丁文江起初並沒有看到徐攀,而是在梁任公(齊超飾)偶然讀到潘磊的《隋初唐吉卷七》時發現的。這篇序是以前版本的遊記所沒有的,是梁任公推薦給丁文江的。在沈松泉的《標點遊記》中,梁任公先生在序言中寫道:“我的朋友丁文江對夏科研究最多。我以此序示之,他喜之,驚之,謂之好構。”[29]

於是,丁文江看到了之後的狀態,丁用“狂喜”來形容自己的感受[30]。丁文江認為這是壹篇最懂俠客真諦的序言。丁在自己的遊記中寫道:“因是此文第壹篇,故移葉鐫刻於卷二十序,以示區別。”[31]

從1921到1927,丁文江開始整理、整理、編纂徐霞客的遊記、年譜、地圖和各種附錄。他找出自己在雲南、貴州、四川地質考察的資料,與遊記對照。在《徐霞客年譜》中,丁整理了的家世、生平事跡、遊歷經歷、精神風貌、遊記著述與流傳以及前人對的評價。丁文江還在遊記中整理了壹套徐霞客旅行路線的*** 36地圖,可謂史無前例。除此之外,丁還在《丁本遊記》中放入了鹹豐珍本中的徐霞客畫像,使這幅畫像得以流傳至今。

胡適在《丁文江傳》中說:“徐霞客三百年前為了好奇和求知而遠遊,他的精神的確是中國近代史上最難得、最可佩的。”“當然,在妳的腦海中,總有壹個徐霞客獨自在雲南和四川南部探險和進行地理和地質調查旅行的“萬裏探險”的偉大例子激勵著他。後來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新學到的地理知識,整理了徐霞客的遊記,為他做了詳細的地圖,為他做了編年史。在編年史中,他贊揚了自己的重要發現,並糾正了《盤江考》和《江源考》中的壹些錯誤。三百年前他就是這樣報答騎士的恩情的。”[32]

胡適最了解丁文江對徐霞客的尊重。胡適說:“他最佩服徐霞客,最愛看他的遊記。這次去西南,當然是帶了《徐霞客遊記》參考。後來(民國10年)在北京“文友會”上用英語給徐霞客演講,特別稱贊他是中國第壹個發現金沙江是長江上遊的人。民國十五年,他在《小說月報》(卷十七)中特別稱贊了這本前所未有的遊記。他花了很多時間整理自己的遊記,做了新的遊記地圖和非常詳細的徐霞客年譜,1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33]

胡適寫道:“丁在鈞是我們新時代的徐霞客,這是我們公認的。他最遺憾的是徐霞客的《金沙江遊記》失傳,使我們無法得知他在300年前“對金沙江的直接觀察”。可以說是妳自己錄了幾句金沙江,意在彌補那個大缺點。”[34]

從胡適的上述文字可以看出,丁文江做了壹件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工作——整理徐霞客遊記,分發地圖,制作徐霞客年譜並出版。最重要的是,丁文江從現代地理學的角度明確了遊記的科學價值。毫不誇張地說,徐霞客在中國地理發展史上受到重視,是從丁文江開始的。縱觀徐霞客的同時代人或後人對徐的贊譽是“愛他的文字,或驚他”。作為地質科學家,丁文江對徐霞客進行了深入研究。翁文浩先生說...(指丁文江——作者註)對科學寫作極為謹慎,除非完全信服,否則絕不會輕易發表。”。丁文江對徐霞客的認識和了解,乃至對遊記的整理,都是壹個過程,正如丁文江自己所說:“十六歲出國,二十六歲才歸。十年沒看過國書的人,壹開始都不知道徐霞客的存在。辛亥從歐洲歸來,從越南進入雲南,將從雲南進入貴州。葉的前任告訴他:‘妳是學地理的,又擅長旅遊,應該讀讀徐霞客的遊記。徐友軍是鄉下人,舉薦他也是妳們這壹代人的責任。" "[35]

1914年,丁文江到雲南考察。他“壹個人在滇東、滇北走了200多天。當他累了的時候,他讀他的遊記,證明他所看到的。直到那時,他才驚嘆於精力的充沛、調查的精粹和詳細真實的記錄。因為思考土地的知識,不是不知道。王先生工作努力,又是行家裏手,足跡遍布全國,說話也是了如指掌。後人限於舊聞,無圖可考,只知先生文章之奇,而說不上其經歷在何處。我渴望收集新的圖片,分成專門的頁面,讓讀者根據圖片進行認證,而不會有瞎蒙的感覺,而且收集的圖片不多,不足以證明全書;回京後被職務所羈,無余力;只有在十年的夏天,我做了壹個大概的計劃,給了我老公壹條旅遊路線。我在北京文學聯誼會上看過壹篇英文短文,簡述了他的生平。”[36]

黃在《徐霞客遊記中的植物地理信息》壹文中指出:“然而我遍觀我國歷史,不畏艱險險阻,不厭其煩地探索幽奇。比如下壹季的徐霞客先生,真的是孤輝明月,自古只有他壹個人。丁在軍先生在於先生壹個人的成功,他風雨兼程的努力,他博大的胸懷,他細致樸實的文筆,都深深打動了景培。那是要編壹部編年史,圖解明朝,既要展示先人的高調典範,又要讓後來者知其所以然。”[37]

徐霞客和丁文江的愛國主義精神表現在他們對祖國山河的深厚感情上。三百年前,徐霞客親自、客觀、真實地報道了自然學會的書面報告,三百年後在丁文江實地調查證實了這壹點。三百年前徐霞客對中國地質學的傑出貢獻,三百年後中國地質學創始人丁文江經過仔細考證,給予了高度評價。徐霞客和丁文江都是傑出的地理學家,偉大的愛國者,值得學習的楷模。

丁文江不僅是壹位傑出的地質學家,也是壹位傑出的探險家。繼徐霞客之後,他追蹤徐霞客的旅行路線,用自己壹貫的“科學精神”見證了徐霞客的發現,糾正了徐的壹些錯誤,填補了前任留下的空白。

丁文江曾感嘆:“窮人讀先生遊記二百八十年,只有壹個潘次庚是他真正的知己!”[38]時至今日,丁文江難道不是徐霞客真正的知己嗎?!不僅是真正的知己,丁文江還是近代唯壹真正的徐霞客。

今天筆者只通過丁文江對徐霞客的貢獻和遊記來展示丁文江的成就。事實上,在丁文江短短49年的人生航程中,他不僅為我國地質事業的勘探和發展做出了歷史性的傑出貢獻,而且在許多領域取得了開創性的成就。2007年6月5438日至10月,在江蘇省泰州市黃橋鎮——丁文江的故鄉,為紀念這位百科全書式的地球學家,舉行了中國地質事業的重要奠基人丁文江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筆者有幸參加。在研討會上,作者提出丁文江研究要系統化,形成合力;應適時成立丁文江研究會;建議黃橋鎮和江陰徐霞客的家鄉馬鎮結為姐妹鎮。作者還建議對丁文江的研究應該稱之為“丁雪”,因為丁文江留給後人的寶貴財富不僅僅是地學方面的,還有經濟、教育、軍事、文化、科技、歷史、政治、旅遊、考古、測繪、地圖學、社會學、人類學、少數民族語言學等諸多領域。徐霞客的研究叫“徐雪”,紅樓夢的研究叫“紅樓夢”,酈道元和《水鏡筆記》的研究叫“雪梨”。丁文江是我國地質事業的主要奠基人,是國內外著名的科學大師和社會學家。研究他的知識,稱之為“丁雪”是恰當的。

參加考試,貢獻力量

[1] [2]陳。徐霞客先生墓誌銘。徐霞客遊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版,1997年5月第3次印刷,11965438。

[3]徐霞客遊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版1987,第3版1997,1128。

[4]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譯本)第5卷,地學上冊。北京:科學出版社,1976版,62。

[5]錢。許委托的遊記。徐霞客遊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版,1987,5月第3次印刷,1186。

[6]潘磊。徐霞客遊記序。徐霞客遊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版,1987,第3版5月印刷,1997。

[7]楊·。徐霞客遊記序言二。徐霞客遊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版,1987,第3版5月印刷,1997。

[8]Xi·尤普。徐霞客遊記序。徐霞客遊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版,1987,第3版,1997。

[9]楊·。徐霞客遊記,序。徐霞客遊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版,1987,第3版5月印刷,1997。

[10]錢(1582 ~ 1664)明末清初常熟人。字納之,稱穆齋,晚稱孟措。明萬歷進士。崇禎初官制禮部侍郎。清兵南下,率先迎接投降,法務部侍郎主管刺史事務。他壹生博覽群書,擅長史學,詩歌在當時享有盛名。家中有壹座絳雲樓,藏書豐富,尤以明代史料大全聞名,清初毀於大火。著有《初學者集》、《學習者集》、《鋼筆集》。有壹本歷代詩集。書籍的財富是壹些珍寶。後來常熟藏書蔚然成風,與錢的倡導有很大關系

[11] [12] [14] [16] [18] [19] [20] [21] [22]

[13]丁文江。《徐霞客遊記》壹文。沈松泉《徐霞客遊記》註釋本。上海:上海人民書局,20世紀20年代,2

[15]徐霞客遊記。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28 ~ 29。

[17]徐霞客遊記。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版,前言:3。

[25]潘磊(1646 ~ 1708),清代初學,吳江(今江蘇)王萍鎮西港人。他師從徐芳和顧,對經典和歷史、歷法和音韻學都有廣泛的了解。往來於與趙之間,與名士、文人交遊。清康熙十七年(1678),國子監被賦予審查和參與編纂《明史》的職責,並擔任《食貨誌》和《壹傳》的主要編輯。看不懂文字,擔任日語講經官,整理筆錄和聖訓,擔任考官。利名而避名者,利眾而終被浮躁所貶。然後南下遊覽天臺、雁蕩、武夷、黃山,各有壹首詩。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帝準予官復原職,雷堅決不收。晚年研究音韻、象數,著有《雷音》、《隋楚堂詩集》、《文選集》、《別集》,以及顧的《日之錄》和若幹遺書。

[26] [28] [29]徐霞客遊記。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版,徐攀:2。

[27]梁任公。徐霞客遊記序。沈松泉對徐霞客遊記的標點。上海:上海人民圖書公司,20世紀20年代,3

[30] [31] [32]胡適。丁文江傳。劉源出版公司,1986三月版,37 ~ 38,43。

[33] [34]丁文江。《轉載徐霞客遊記及其新書序言》。《徐霞客遊記》。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版,1。

[35]竺可楨。地理學家徐霞客。北京:商務印書館,37、40年2月第壹版。

[36]丁文江。《徐霞客遊記》壹文。《徐霞客遊記》沈松泉標點。上海:上海人民圖書公司,1920年代,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