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這本書壹直被認為是夫妻感情和諧的典範,書名中的“浮生”二字取自李白的詩《自兄桃李園春宴序》。時光荏苒,百代飛逝。而浮生如夢,為喜幾何?"
作者沈復在書中記錄了他和妻子陳雲的生活。盡管陳雲和沈復生活貧困,但他們可以互相支持,相親相愛。直到陳雲病逝,沈父多次思念他們。這應該也是我朋友同事看這本書的原因吧!
但是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感情從最初的羨慕變成了最後的可惜和委屈,深深的覺得沈復配不上陳雲。
看完我只想感慨:嫁了就得到,嫁了就別嫁沈。
沈父,字三白,又是沈父的妻子陳雲,字。
在沈復的生活中,年輕的沈復絕對是個幸福的男人,尤其是和陳雲結婚後。沈復在書中多次示愛,以至於我看的時候頻頻被餵狗糧,壹邊看壹邊羨慕嫉妒恨。
陳韻是個怎樣的女人?能讓沈父這麽開心。
這本書的核心是“閨房”,“閨房”的主角是陳雲。加上後來的《閑情逸致》,陳雲是壹個集美貌、才華、情趣、溫柔、賢惠、廚藝好於壹身的女人。
先看美。
陳雲是沈富叔叔親戚的女兒。我從小就見過她。十三歲的沈福對陳韻壹見鐘情。回家後,她告訴母親,她不會嫁給陳雲。
第二次見到陳雲後,沈復寫道:
這麽美的描述,沒必要翻譯。有點美中不足的是牙齒微微露出,但整個人給人壹種揮之不去的感覺。
不得不說,這確實是壹個年輕的浪漫主義者,我能如此仔細地觀察,以至於多年以後,我還能記得牙齒微微露出的細節。沈復真的很愛陳雲。
看天賦和興趣。
陳雲從小就很聰明。白居易的《琵琶行》,那麽長,可以背壹遍。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這個能力的。她還寫過“秋侵圖瘦,霜染菊肥”“觸我春愁更婉轉,逗他離情更纏”“壹泓秋水照寒”等詩。
在沈復的婚後生活中,陳雲和沈復壹起看書,聊歷史,賞月,評花。這種心靈上的交流,晚上喝茶看書添香,讓沈父簡直高興不起來。書中描述的這樣的幸福場景,在閨房裏隨處可見。
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有很多非常有儀式感,提升幸福感的場景,比如壹起刻字,壹起賞月。
就算家裏窮,陳雲也能種花種菜,自得其樂。壹個女人有這樣的心態和對生活的興趣,真的很不壹般。
我們現在說夫妻之間兩個人無話可說是最危險的情況。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兩個人的學歷、學識、眼界不同,無法溝通。沈富完全沒有這個問題。用紅顏知己來形容陳雲是完全壹致的。
至於刺繡,刺繡是當時女性應該學會的技能,就更不用說了。
陳雲嫁給沈府後,和藹可親,對仆人溫和,對公婆恭敬,天不亮就起來怕公婆說她懶,她也很清楚自己的媳婦該怎麽做。
後來她主動幫沈父納妾,這在古代很少見。同時,她也擔心沈父納妾。這件很讓人擔心的事,是陳雲壹個人做的,不管她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最後她因為這些事被冤枉,被罵,被冤枉。
這種女人賢惠持家,對人好,性格溫柔,都展現在壹件事上。
有句話叫抓住男人的心,先抓住男人的胃。陳雲的廚藝這麽好,能抓住男人的胃。
因為沈富的收入確實不穩定,沈富和陳雲的日子都不好過。壹般說要先用食材,才能做出好味道。陳韻廚藝好的不同之處在於,即使不是好食材,她也能做出好味道。
她擅長用那些便宜實惠的烹飪手法,無論是瓜菜魚蝦,壹旦到了陳雲手裏,都會有不壹樣的好味道。這也是陳雲家政的不同之處。
娶了老婆,還能要求什麽?
對於這樣壹個美女來說,她這輩子最大的夢想不是想讓老公名利雙收,而是只想和老公過普通平凡的生活。
有壹年九月,沈復壹家在蘇州城外賞菊吃蟹之後,陳雲說:
蓋個房子,買塊菜地,種點蔬菜,把詩和酒混在壹起。
只要和沈父在壹起,能過上安穩的日子,她就滿足了。
這幾乎是壹個女人對丈夫最低的要求了,可是沈富在陳雲死前連這樣的日子都沒有給過她。
當我讀到《浮生六記》時,我有了很大的改變。在閨房裏,大部分都在秀恩愛,可是後來越讀,尤其是讀到冷門和憂愁的時候,越覺得沈復配不上陳雲。甚至陳雲的死,沈復也是有責任的。如果陳雲沒有嫁給沈富,娶了另壹個情人,如果陳雲在《原生家庭》中的生活狀態有所改變,他也許不會早死。
為什麽說要嫁給沈?
首先是因為沈富連家都養不活。
作為壹個男人,最大的責任就是養家糊口,為父母妻兒遮風擋雨。
沈父在這壹點上太失敗了。沈父父母分居,所以這壹生的大部分磨難都是陳雲承受的。
沈父對陳雲很好,有很深的感情,但生活不可能充滿親情和水。
陳雲去世前,沈父幾乎無法養家糊口。不管是當職員的,還是做生意的,最後有點錢,沈富信任別人,借了出去。結果他借了也不還。
沈父在家的時候:
多年沒教過書,家門口有個書畫攤。我掙不了壹家人三天的飯。我又累又焦慮。我14歲的女兒峻青的腿在發抖,她說不冷。我家是這樣的。陳雲發誓不找醫生。再說,就算她想找醫生,也請不起。
本來家裏窮,還幹這種活。被騙後,吃虧的還是老婆孩子。不能說他們不傻。他們所有的家當都用來還債了,於是沈富壹家被沈富的父親趕出了家門。
看到這裏,我就納悶了,沈父也讀了壹輩子書,他哪裏讀過這些書,連臘肉都不能帶回家,就算陳雲手藝再好,可以用普通的蔬菜做出壹頓好飯,但是聰明的女人不能無米之炊。沒什麽。即使陳雲是壹個好廚師,她也不能空著手做壹頓飯。
陳雲的病是血液病,應該是某種咯血,沒有及時找醫生。最後堅持了八年還不錯。
還有納妾的問題。陳雲幫沈父收了壹個漂亮的妃子,叫漢源。沈父壹開始只是不願意,最後還是默許了。這怎麽能長久,最後還是被別人搶走了。我不知道沈父當時在想什麽。當時家庭情況壹般,不得不納妾。這讓我想起沈復的山盟海誓,有點假。可能我不了解中國古代納妾的文化,也看到了陳雲的大度。
已經沒有了生計,沈父把他趕出家門,投奔朋友,女兒只好把他當童養媳送人,兒子去讀書。這樣的妻離子散,對生病的母親是壹種傷害。
而陳雲和妻子去了朋友家,不管是不是旅遊,只要穩定快樂,她的病就會好起來。中間,沈富終於找到了工作,但很快就下崗了。沈富不得不多次奔波,索要舊賬。
因為擔心沈富的生計,營養跟不上,對沈富的家人很生氣,雖然沈富的父親後來澄清了誤會,但是他又那麽窮,又那麽多病,反復來來回回,陳雲終於不見了。
陳雲臨終時還不忘叮囑沈復回家孝敬父母,再嫁。
雖然沈父說不繼續嫁了,但是美女很難再嫁。
沈父痛苦萬分。
後來在他的書中,他曾說:
把陳雲的死歸結於他的深情,太可笑了!
然後就是沈復家了。
不得不說,陳雲最後的結果和沈復家是有關系的。我們討厭《出身的家庭》,它現在有壞習慣。在封建社會,實行宗法制度的家庭壹定比出身家庭的家庭要厲害壹百倍。怎麽雲不生氣?
可惜陳雲並沒有期待到她說的蓋房子種地,衣食無憂,生活安穩的那壹天。而是沈復說自己有能力實現,但是陳雲已經不在了。
沈復的這種情況,即使是現在,也很有借鑒意義。
對於壹個女人來說,不是非富即貴,而是過穩定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而壹個男人如果不能養家糊口,其他的壹切都沒用。
如果妳結婚,妳會得到陳淑珍。如果要嫁,也不要嫁給沈。